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张家山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张家山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张家山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

2、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

3、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

4、,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 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 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 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 文章从

5、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 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 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 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 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参考答案:1. a  &#

6、160; 2. a    3. b【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错,比如伊斯兰风格,文中第二段说“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错,原文第三段说“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错误,从文中来看,“推动”应为“昭示”。【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c项,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意在说明青花瓷的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结果。【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可见青

8、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于文无据。文本最后一段只是提到“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并没有提到“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光明网):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 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 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

9、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 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 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 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 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 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 对现

10、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 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 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

11、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 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 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 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 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材料三(新浪网):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

12、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 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 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 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 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 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

13、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 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 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 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 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 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

14、生产笔尖。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 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 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 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 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b. 材料说我国制

15、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 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 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 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 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9.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参考答案:7. a  &#

16、160; 8. be    9. 问题:技术上有差距。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 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大力倡导“工匠精神”。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8. 试

17、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a项“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项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发展对策。“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等,概括即可。发展对策,需要结合文本材料分析,如“当下中央

18、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等,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即可。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文本信息分析,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22分)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在物质丰

19、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

20、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

21、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22、  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

23、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

24、160;                                               (选自2010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14从文中

25、看,作者对于稻草有哪些刻骨铭心的温软回忆?请分条概括。(6分) 答:                                            &#

26、160;                          15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5分)答:              

27、                                                   

28、;      16根据文中内容,从表现手法及效果赏析下面两句话。(6分)      (1)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3分)   答:                            

29、;                                                   

30、60;                                                 

31、60;                        (2)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3分)答:               

32、                                                  

33、                                                   

34、;                                  17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5分) 答:    &

35、#160;                                                 &

36、#160;                                                  

37、                                         参考答案:14稻草是古朴村庄丰收的色彩:稻草是鸟雀柔软、温暖的巢;稻草是孩子们的乐园:稻草是耕牛的食粮。稻草日常用途广

38、泛。稻草能防寒保暖。  (6分,每点1分。)15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  (3分)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  (2分) 16(1)用生动的比喻,从色彩、动态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故乡的风景美和农忙时节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3分,说出用“比喻”修辞,给1分)       (2)用细节描写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温馨、宁静、平和。(3分,说出细节描写,给1分,表现内容2分。如果围绕动作描写阐述的也酌情给分。)  17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

39、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阳光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三层意思,每层意思1.5分,整体句意顺畅0.5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 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

40、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5.下列各项句式

41、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翱翔蓬蒿之间。                  b.彼且奚适也?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之二虫又何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鹏与斥鴳的对比表述了世间存在小大之辩的观点b.这段

42、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c.像列子那样修道有成,虽然有所凭借,但他能御风而行,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境界。d.像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虽然才德出众,但还被宋荣子嘲笑,所以他们无法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参考答案:5.a  6.a5. (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910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饟。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间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

43、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与乃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

44、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

45、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46、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王数项羽曰              数:数落b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矫:假传c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

47、160;  期:约定d淮阴侯复乘之                      乘:趁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    

48、60;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起行劳军,以安士卒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乃进兵追项羽                   

49、;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鸿门宴)(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5分)(高祖本纪)12刘邦能成功击败项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9.d追逐10.d副词,于是(a连词,却;连词,并且b动词,主持;介词,替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11.我死尚且都不躲避,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呢?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50、,(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且”“安”“辞”“举、胜”“刑”各1分)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卒”“以为”“走”“是以”各1分,句意1分。)12.善安军心。(“虏中吾指!”“起行劳军”)善纳意见。(“用留侯、陈平计”“用张良计”)善于用兵(“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项羽不义 (每点2分,共4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 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连处士墓表欧阳修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

51、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处

52、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以处士为法  

53、60; 法:标准,规范b卒而反葬应山    反:反而,却c悉散以赒乡里    赒:周济d往省之          省:探望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以一布衣终于家   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因不复仕进出谷万斛以粜     厚遗以遣之          &#

54、160;为之罢市三日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7把文中画

55、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译文:                                           

56、    (2)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译文:                                         

57、60;     参考答案:4b(反,通“返”,回到)5c(是说连处士的身份;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6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7(1)(5分)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2)(5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文言文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样

58、,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

59、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寻梦环游记巧妙地迷糊了两个并不相同的概念理想与成功。追寻理想与追求成功,并

60、非可以彼此置换的同义词。成功或许在很多时候,_ ,_,_。_,_ ,仅仅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普世意义上的成功,并不一定会像德拉库斯那样彻底黑化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追寻自我的人生理想甚至很可能与成功没有什么关系但却不一定意味着道德的堕落与腐朽,良心的卑鄙与龌龊 意味着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镁光灯 意味着片中的歌神德拉库斯那样的纸醉金迷和灯红酒绿a.     b. c.     d. 参考答案:b8. 下面是某中学研学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参考答案: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昆明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中学研学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能够读懂构思框架的结构和逻辑,首先写出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再提示做好前期准备;最后介绍七日游的目的地及活动范围。用概括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