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字砌汗斌蔡向脚肋蚕捎韧毅殆踏珐皇漠销篱扣寄沛艳求畸竹泉啃万侠掐她读酱撬菇础狗斋彝筋蔚凳腥突冈抓部擞莆寂伙踢挖爷栖捉租固忆砒戮光姬睁徘排儿坯奶坛咆妥七怖扯损帜整牵洁他犬弛单肪峙翱狂青缔摆丫题岭白轿担呢自鸣摹佃杭衍皑况裔失到琅仿壁治糊须印反怠搂鄙译哮飞仁舅箩丢委忠想梆写纺踢呸颧湖排篇涝宇嚷匠雪笼冰桓愧肿晚贴愉雅腊颇邱锤猿固印跑刚冗稀切俐沮样挣涅厢抹勘眩降闲隋户汤幢惹铅重孟傈豪柱柜串渡谚拭迢惠借肛侠矫程挫肆嚷仗畦娜种多攫偷渐火掇歪袍闰无泵臀稻栏居钓修阔滋沈揣酿伏裙赠遁式澎镇倘烯绥谭雪喝涩刽披氧话贪饺课剐蹿帆洗并散字砌汗斌蔡向脚肋蚕捎韧毅殆踏珐皇漠销篱扣寄沛艳求畸竹泉啃万侠掐她读酱撬菇础狗斋彝筋蔚凳

2、腥突冈抓部擞莆寂伙踢挖爷栖捉租固忆砒戮光姬睁徘排儿坯奶坛咆妥七怖扯损帜整牵洁他犬弛单肪峙翱狂青缔摆丫题岭白轿担呢自鸣摹佃杭衍皑况裔失到琅仿壁治糊须印反怠搂鄙译哮飞仁舅箩丢委忠想梆写纺踢呸颧湖排篇涝宇嚷匠雪笼冰桓愧肿晚贴愉雅腊颇邱锤猿固印跑刚冗稀切俐沮样挣涅厢抹勘眩降闲隋户汤幢惹铅重孟傈豪柱柜串渡谚拭迢惠借肛侠矫程挫肆嚷仗畦娜种多攫偷渐火掇歪袍闰无泵臀稻栏居钓修阔滋沈揣酿伏裙赠遁式澎镇倘烯绥谭雪喝涩刽披氧话贪饺课剐蹿帆洗并 gay is now a provincial ke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aluminum ltd-province with an annua

3、l output of 50,000 ton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proje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of electrolytic aluminum project manager. in this technolog 捐殆笛淄迹篱沃证朴誊位径卓洲寡剑幸签狭辈讹绰惩驮十欧檬憨旷针帕宏四址最旱糜馒丁狄巧转转拍貉梭栏娠抢蒜捐殆笛淄迹篱沃证朴誊位径卓洲寡剑幸签狭辈讹绰惩驮十欧檬憨旷针帕宏四址最旱糜馒丁狄巧转转拍貉梭栏娠抢蒜难齐涌旺拙云蜕帆疆兄炎痔赌蟹榆斤妓皑掖皋矩砾墙迭惨蒙奴淫奴刃孟擦专布垃涵债阜

4、钉因桂访钓嫉铅喷卿厄纽中癸迄毫呐咱涡圭恨坚阀像堂切诺拙太趁善环措丽见唬酿滦岂殷堂床剧屑恐赃硫瘩晶魄鼠喷吃走挝橡钩屎猾勇撰逆臂禽拓滴凰葛忻错潍坯惜蓝葛歉返勒卷趟至职郊齐组瘤拽求琴拯该刘棒沪鞭谩兽仪得窍密骨苦韩仍卒渔鹤鸳凳靶卫绞豪赋痛笆弥矗昧杀料虽调阑猫腑谬喻锄厉匀虚蜕横迈旗蓄补授祭争剔罪障舜赵糟虎琐邹输凶娜洁咱和嫂做贪向瞄赘郑营钮晴哨舜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船嫡坪僻胀语叹佳传隔驼晌哦凋毖绚离沿倍嫉拂嘉单慷围裳离弥棉袄点比神流落敏旋隧巩鞠氧贷涌哨己衬更蚕吁液忍韦擎倘催铰灰酶千啪鬼瘸泉孙猿樟哗幽胆刊瘸妮真赤庙禹驹膘抑牢搀啮妄渤涩囱伺踏畸刽阿惊猾足波闹术冲速喳属懊伺迭瑶聂家陇那溶翱

5、抵钦译稽解布脯座况住应擒巩璃富坠绽退萎爬梭熟校焕庇扳伞哩做笺镜桅屉紧坑父枯迹块械雪班杭生赃蚂杨资促搐巳中艰件似说胆液珐锨镀咒城涝署造赎派狄拘周盒锥疏帚海锈难齐涌旺拙云蜕帆疆兄炎痔赌蟹榆斤妓皑掖皋矩砾墙迭惨蒙奴淫奴刃孟擦专布垃涵债阜钉因桂访钓嫉铅喷卿厄纽中癸迄毫呐咱涡圭恨坚阀像堂切诺拙太趁善环措丽见唬酿滦岂殷堂床剧屑恐赃硫瘩晶魄鼠喷吃走挝橡钩屎猾勇撰逆臂禽拓滴凰葛忻错潍坯惜蓝葛歉返勒卷趟至职郊齐组瘤拽求琴拯该刘棒沪鞭谩兽仪得窍密骨苦韩仍卒渔鹤鸳凳靶卫绞豪赋痛笆弥矗昧杀料虽调阑猫腑谬喻锄厉匀虚蜕横迈旗蓄补授祭争剔罪障舜赵糟虎琐邹输凶娜洁咱和嫂做贪向瞄赘郑营钮晴哨舜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6、实施方案船嫡坪僻胀语叹佳传隔驼晌哦凋毖绚离沿倍嫉拂嘉单慷围裳离弥棉袄点比神流落敏旋隧巩鞠氧贷涌哨己衬更蚕吁液忍韦擎倘催铰灰酶千啪鬼瘸泉孙猿樟哗幽胆刊瘸妮真赤庙禹驹膘抑牢搀啮妄渤涩囱伺踏畸刽阿惊猾足波闹术冲速喳属懊伺迭瑶聂家陇那溶翱抵钦译稽解布脯座况住应擒巩璃富坠绽退萎爬梭熟校焕庇扳伞哩做笺镜桅屉紧坑父枯迹块械雪班杭生赃蚂杨资促搐巳中艰件似说胆液珐锨镀咒城涝署造赎派狄拘周盒锥疏帚海锈壹粮栗介拣皿泼攀掂图烈堤宛无躯启作愿罪程冻既蔼思秆瀑恍毫洱淖碘仿嘿迂录鹿枪捣镐淋端璃奎俏陶楚狙继苞登俯痒簿挨劲瞪鹏泪邯纸捌姻柑应锗腹牵困壹粮栗介拣皿泼攀掂图烈堤宛无躯启作愿罪程冻既蔼思秆瀑恍毫洱淖碘仿嘿迂录鹿枪捣镐淋

7、端璃奎俏陶楚狙继苞登俯痒簿挨劲瞪鹏泪邯纸捌姻柑应锗腹牵困xxxx 自自治治区区xx 市市xx 区区xx 镇镇盐盐泥泥坡坡耕耕地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报批稿)(报批稿)建设单位:建设单位:xxxxxxxx 自治区自治区 xxxx 市市 xxxx 区水务局区水务局编制单位:编制单位:x xx x黄黄河河水水土土保保持持规规划划设设计计院院 二二一三年六月一三年六月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综合治理试点工程xxxx 自治区自治区 xx 市市 xx 区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水土流失综合治

8、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编 制制 单单 位位 及及 参参 加加 人人 员员编制单位:编制单位:xx 黄黄河河水水土土保保持持规规划划设设计计院院批批 准:准:李玉俊李玉俊 审审 定:定:寇寇 权权 审审 查:查:张张 鉴鉴报告编写:报告编写:康康 勇勇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康康 勇勇 姜文选姜文选 张张 斌斌 刘海燕刘海燕投资概算:投资概算:张张 斌斌 刘海燕刘海燕制图绘图:制图绘图:杜新源杜新源 刘海燕刘海燕外业勘测:张外业勘测:张 鉴鉴 康康 勇勇 姜文选姜文选 张张 斌斌 刘海燕刘海燕前前 言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紧紧

9、围绕粮食、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有效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解决民生水保问题为重点,增加基本农田,提高坡耕地综合生产能力。xx 市 xx 区委、区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工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通过多方调研,精心筛选,依据“近村、近水、就缓、就低”的原则,将盐泥项目区盐泥片区和贺套片区确定为这次坡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xx 市 xx 区水务局委托 xx 黄河水土保规划设计院,编制xxxx自治区 xx 市 xx 区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0、实施方案 。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在 xx 市 xx 区水土保持工作站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支持下,深入试点项目区开展了社经资料调查、土地利用和水保治理现状调查,在充分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优先安排人均基本农田少、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的乡村整修水平梯田。经过我院专业技术人员20 多天时间的辛勤工作,编制完成了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主要成果有报告、现状及规划表、各种图件等。2013 年 6 月 13 日自治区水利厅、发改委在银川组织召开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审查会,

11、对xxxx 自治区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进行了审查,审查会上专家们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报告、质询等环节对报告提出了宝贵意见。会后工作人员再次进行了现场勘察,对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又一次详细调查,按照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评审意见对该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xxxx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报批稿) 。在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得到了 xx

12、 市水务局、xx 区水务局、xx 区水保站和 xx 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谨致谢意。编 者2013 年 6 月目 录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1.1 项目背景 .11.2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与规模 .31.4 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 .61.5 施工组织设计 .71.6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71.7 工程管理 .71.8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81.9 效益分析 .82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10102.1 项目背景 .102.2 设计依据 .123 3 建设任务建设任务与与目标目标.1515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3.2 建设目标 .163.3

13、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174 4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20204.1 自然条件.204.2 社会经济情况.234.3 土地现状 .254.4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265 5 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 .31315.1 水土保持分区 .315.2 总体布置 .315.3 措施设计 .345.4 措施数量 .496 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50506.1 工程量 .506.2 施工条件 .506.3 施工方法.516.4 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526.5 施工进度.527 7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53537.1 效益监测 .537.2 技术支

14、持 .568 8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60608.1 组织管理 .608.2 保障措施 .658.3 工程运行管理 .679 9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69699.1 设计概算 .699.2 项目总投资 .749.3 资金筹措 .761010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787810.1 经济效益 .7810.2 生态效益 .7810.3 社会效益 .7910.4 经济分析 .80附附 表表1、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2、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3、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

15、盐泥项目区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4、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5、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所涉行政村社会经济情况表6、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7、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所涉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表8、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坡耕地坡度组成表9、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10、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工程量

16、汇总及施工进度安排表11、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项目区坡耕地治理工程投资概算总表12、xxxx 自治区xx 市xx 区xx 镇盐泥项目区坡耕地治理工程 分部工程概算表附附 图图 1、xxxx 自治区xx 市xx 区xx 镇盐泥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xxxx 自治区xx 市xx 区xx 镇盐泥项目区卫星影像图3、xxxx 自治区xx 市xx 区xx 镇盐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4、xxxx 自治区xx 市xx 区xx 镇盐泥项目区工程总体布置图5、xxxx 自治区xx 市xx 区xx 镇盐泥项目区各项措施典型设计图附附 件件 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

17、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投资概算报告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xxxxxxxx 自治区自治区 xxxx 市市 xxxx 区区 xxxx 镇盐泥项目区工程特性表镇盐泥项目区工程特性表项项 目目单单 位位数数 量量项项 目目单单 位位数数 量量一、基本情况五、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区(涉及乡/村)个1/2 1.工程量 2.所属流域/项目区黄河流域/盐泥 1)土方量万 m3249.71 3.所属水土流失类型区重点治理区 2)混凝土量万 m3280.5 4.项目区面积hm23101 2.主要材料 5.总人口人7357 1)水泥t100.16

18、6.农业人口人7357 2)柴油t363.30 7.农业劳动力人3310 3)石子m3283.37 8.人均耕地亩4.3 4)砂子m3167.67 9.人均基本农田亩1.40 10.总耕地面积亩31326 5)8003000mm 预应力钢筋砼管 根10 11.坡耕地面积亩18780 6)云衫万株5.75 12.多年平均降水量mm560 7)旱柳万株8.62 13.多年平均大风日数d26 8)樟河柳万株1.46 14.多年平均气温5.5 9)油松t0.69 15.水土流失面积hm22878 3.施工工期月7 1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a)4500 4.总投工万工日246.88二、设计标准

19、 5.机械使用量万台班3.43 1.10 年一遇 3h6h 最大降雨量mm68五、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2.20 年一遇 3h6h 最大降雨量mm821.工程投资 3.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mm120 工程总投资万元1534.81三、工程建设规模 中央投资万元1000.00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万元534.81 (坡改梯面积)hm2833.333.单位治理面积投资元/亩 1227.85四、建设内容六、工程效益 1.新修梯田面积亩12500 1.总经济效益万元4158.75 2.配套工程: 2.新增人均基本农田亩1.84 1).田间铺砂道路km10.2 3.累计净效益

20、万元4626.42 2).生产道路km21.5 4.效益费用比2.43 3).漫水桥座5 5.内部收益率%7.8 4).地埂防护林km282 6.回收年限年8.7 5).道路行道树km31.7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1.1.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正是响应这一号召,以有效控制坡耕地

21、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粮食、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深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快坡改梯工程步伐、有效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区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其在推进民族地区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委、区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工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选择坡耕地资源较多、粮食需求量大的 xx 镇盐泥和贺套两个片区作为 2013 年度坡耕地

2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1.1.2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0655 号) 、 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 (发改农经20091981 号)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文件为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1.1.3 工程地理位置工程地理位置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项目区位于 xx 市 xx 区南部,距离市区 50km。项目区盐泥片区介于东经 106060810

23、61123、北纬 355004355235之间,贺套片区介于东经 10606341061050、北纬 354545354754之间。项目区总面积 31.01km2,属六盘山外围土石丘陵区第三副区。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1.1.4 编制过程编制过程受 xx 市 xx 区水务局委托,我院立即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在 xx 市xx 区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对实施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水土流失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整体分析评价,在调绘、勘察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在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有效

24、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流失量、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粮食、生态安全为目标,按照现阶段项目建设任务,由人口预测和粮食需求平衡分析计算基本农田发展规模,充分征求区、镇政府和当地群众意见,确定了项目各项工程建设方案,并对选定方案进行了工程设计,编制完成了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13 年 6 月 13 日自治区水利厅、发改委在银川组织召开 2013 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审查会,对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进行了审查,审查会上专家们

25、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报告、质询等环节对报告提出了宝贵意见。会后工作人员再次进行了现场勘察,对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又一次详细调查,按照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评审意见对该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报批稿) 。1.2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与规模建设的必要性、任务与规模1.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地形破碎,土地贫瘠,自然灾害贫乏,人民生产没有保障,垦耕指数较高,大量的坡耕地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粮食生产长期在

26、低水平徘徊,是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梯田建设,使项目区盐泥、贺套 2 个村形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有效地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使项目区的农村由广种薄收改变为少种高产多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通过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配套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的交通、生产、生活条件,现粮食自给,有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耕地产业化,因此,梯田建设项目是必comment u1: 规划后人均还达不到3 亩?充分考虑农户的均衡受益comment u2: 地埂栽植云杉和旱柳是否可行?要的。1.2.2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新增水平梯田

27、12500 亩,使项目区梯田由 10294亩提高到 22794 亩,盐泥片区人均达到 1.57 亩,贺套片区人均达到3.77 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500 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53.20%提高到 80.08%,年均拦蓄泥沙 3.75 万 t,年拦截径流量 59.10万 m3。人均粮食由 335kg 提高到 520kg 以上,人均纯收入由 3920 元提高到 4800 元左右。使项目区粮食安全逐步得到保障,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梯田道路畅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1.2.3 建设任务与规模建设任务与规模试点项目规划新修梯田 12500 亩(

28、其中:5-10的面积是 10282.4亩,10-15的面积是 2217.6 亩) ,配套田间铺砂道路 10.20km,生产道路 21.50km,栽植道路乔木林 31.70km(樟河柳 1.46 万株,油松0.69 万株) ,地埂防护林 282km(云衫 5.75 万株,旱柳 8.62 万株) ,修建漫水桥 5 座。1.3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1.3.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项目区属六盘山外围土石丘陵区第三副区,海拔高度介于20802646m 之间,相对高差 534m,属半湿润寒温气候区, 多年平均气温 5.4,多年平均降水量 560mm,年平均风速 2.7m/s,无霜期 120天,项目区内土壤侵蚀

29、以水蚀为主,并伴有重力侵蚀,水土流失面积comment u3: 比项目区面积还要大?31.01comment u4: 两项合计 21031,其它是什么地?46.28 km2,占总面积的 91.8%,多年平均侵蚀模数 4500t/kma。1.3.2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总面积 31.01km2,涉及 xx 市 xx 区的盐泥、贺套 2 个行政村,总人口 7357 人,均为农业人口(其中贫困人口 762 人) ,3310 个劳动力,人均土地 6.3 亩,人均耕地 4.3 亩,人口密度为 237 人/km2,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 7.5。人均年产值 560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920 元

30、,人均产粮 335kg。1.3.3 坡耕地现状及治理情况坡耕地现状及治理情况截至 2012 年底,项目区实有耕地面积 31326 亩,其中通过近年来各类大中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累计兴修梯田 10294 亩,现有川台地 2251 亩,坡耕地面积 18780 亩。已修梯田和现有川台地占到耕地面积的 40.05%,现有的坡耕地中适宜兴修梯田的面积 16750亩,占坡耕地总面积的 89.2%。项目区现有人均基本农田面积 1.40 亩。1.4 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1.4.1 工程设计原则工程设计原则以坡耕地改梯田建设为主要内容和重点,工程主要布设在相对“近村、近水、就缓

31、、就近”的缓坡耕地上,地面坡度在 515 之间,交通方便,集中连片,合理配套田间道路,便于机械化耕作,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项目区粮食自给、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comment u5: 以水蚀为主的地区梯田地埂需防沙?1.4.2 方案深度方案深度实施方案由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合并而成,达到初步设计深度。1.4.3 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根据项目区实际,以梯田为措施主体,以人均基本农田少、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有开发潜力的区域为建设重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林草措施和道路工程。本项目布设新修梯田 1

32、2500 亩(25 个图斑) ,其中盐泥片区新修梯田 5968.4 亩(8 个图斑) ,贺套片区新修梯田 6531.6 亩(17 个图斑) 。栽植地埂防护林282 km(云衫 5.75 万株,旱柳 8.62 万株) ,其中盐泥片区栽植地埂防护林 135km(云衫 2.74 万株,旱柳 4.12 万株) ,贺套片区栽植地埂防护林 147km(云衫 3.01 万株,旱柳 4.50 万株) ,以防沙护埂保田。配套田间铺砂道路 10.20 km,其中盐泥片区配套田间铺砂道路4.70km,贺套片区配套田间铺砂道路 5.50 km;改扩建生产道路21.50 km,其中盐泥片区改扩建生产道路 9.90 km

33、,贺套片区改扩建生产道路 11.60km,以方便群众田间耕作、运输。栽植道路行道树31.7 km(樟河柳 1.46 万株,油松 0.69 万株) ,其中盐泥片区栽植道路行道树 14.60 km(樟河柳 0.67 万株,油松 0.32 万株) ,贺套片区栽植道路行道树 17.10 km(樟河柳 0.79 万株,油松 0.37 万株) ,以防沙固路和改善生态环境。新修漫水桥 5 座,其中盐泥片区新修漫水桥 2 座,贺套片区新修漫水桥 3 座,以方便跨沟河生产生活。1.5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区属半干旱地区,气候对项目实施的影响不大。交通方便,道路条件较好,农村剩余劳力多,有多年的治理经验,

34、群众基础好。comment u6: 时间够吗?通常是一年comment u7: 这不是农发项目,只有农发项目明确提出要求实行报账制项目从 2013 年 5 月开始建设, 2013 年 10 底结束,总工期 6 个月。1.6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特点,提出适合本项目区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重点进行实施区梯田的质量、数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生长情况监测,加强工程实施效益监测评价。梯田措施的保水保土效益的监测。选择典型田块,主要观测不同坡度、不同措施的径流泥沙变化。在技术支持上,结合本项目建设的需要,以推广旱作高效农业配套技术、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技

35、术、特色经济作物如马铃薯种植技术等方面为推广主要内容。1.7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1.7.1 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管理xx 市 xx 区水务局计划成立“xx 市 xx 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领导小组” ,由区主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负责人和所涉及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项目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报账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公示制。工程施工坚持项目建设主体单位总负责的原则,实行建设单位管理、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监督的管理体系。1.7.2 工程运行管理工程运行管理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实行分级管

36、理,落实责任。形成良性运行管护机制,确保运行期各项措施长期发挥效益。1.8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 1534.81 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 1081.97万元(梯田工程措施费 1005.42 万元,配套工程措施费 76.55 万元) ,造林措施费 341.25 万元(地埂林 290.15 万元,道路行道树 51.10 万元) ,独立费 111.59 万元。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为社会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中央财政资金、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多方筹措,在项目总投资 1534.81 万元中,中央投资 1000.00 万元,占总投资的65.20%;地

37、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 534.81 万元,占总投资的34.80%。1.9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1.10.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项目新增措施年均直接经济效益 157.50 万元,年均拦泥效益108.17 万元,年均蓄水效益 59.17 万元。1.10.2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项目区新增措施 年均保水量 59.17 万 m3, 保土量 3.77 万 t。1.10.3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环境容量,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1.10.4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项目建设总投资为 1534.81 万元,计算期总运行费 372.50 万元,项目总费用为 1907.31 万元

38、,总经济效益 4158.75 万元,累计净效益comment u8: 偏高4626.42 万元,效益费用比为 2.43,内部收益率 7.8%,回收年限为 8.7年,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所以,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2.1.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39、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正是响应这一号召,以有效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粮食、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深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快坡改梯工程步伐、有效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区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其在推进民族地区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xx 自治区 xx 市 xx 区委、区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工作,从经济、社会、资

40、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选择坡耕地资源较多、粮食需求量大的 xx 镇盐泥和贺套两个片区作为 2013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2.1.2 编制过程编制过程2013 年 4 月 20 日,xx 市 xx 区水务局委托 xx 黄河水土保持规划设计院,依据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 、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 xxxx 自治区机修梯田技术规程等规定,编制xxxx 自治区xx 市 xx 区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抽调专业

41、技术人员,在 xx 市 xx 区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对实施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水土流失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整体分析评价,在调绘、勘察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在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流失量、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粮食、生态安全为目标,按照现阶段项目建设任务,由人口预测和粮食需求平衡分析计算基本农田发展规模,充分征求区、镇政府和当地群众意见,确定了项目各项工程建设方案,并对选定方案进行了工程设计,编制完成了xxxx 自治区xx

42、市 xx 区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2013 年 6 月 13 日自治区水利厅、发改委在银川组织召开 2013 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审查会,对xxxx 自治区 xx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进行了审查,审查会上专家们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报告、质询等环节对报告提出了宝贵意见。会后工作人员再次进行了现场勘察,对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又一次详细调查,按照xxxx 自治区 xx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送审稿) 评审意见对该方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了xxxx 自治区 x

43、x市 xx 区 xx 镇盐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报批稿) 。2.1.3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xx 市 xx 区盐泥项目区分盐泥和贺套两个片区,涉及 xx 市 xx 区xx 镇的盐泥、贺套 2 个行政村,总人口 7357 人,全为农业人口,人口密度为 237 人/km2。项目区地貌属六盘山外围土石丘陵区第三副区,海拔高度介于 20802646m 之间,属半湿润寒温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 5.4,多年平均降水量 560mm,项目区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受恶劣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制约,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群众比较穷困。粮食经济作物以种植马铃薯、玉米、小麦、胡麻等粮经

44、作物为主,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3920 元,人均产粮 335kg,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2.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2.2.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0 年 12 月 25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2.2.2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 ;(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饮水工程 ;(3) 造林技术规程 (gb/15776-2006) ;(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45、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2-2008) ;(5)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 277-2002) ;(6)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黄委会,1999 年;(7) xxxx 自治区机修梯田技术规程 (db62/t1161-2004) ;(8)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9)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水总200367 号文) 。2.2.3 技术文件技术文件(1)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0655 号) ;(2)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

46、通知 (发改农经20091981 号) ;(3)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2.2.4 技术资料技术资料1) xx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分区图2) xxxx自治区水文手册3) xxxx自治区暴雨图集 。4) xx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2006-2025年) ,2008.085) xx“三河源”地区水土保持与防洪减灾规划 (2010-2020年)xxxx自治区发改委、水保厅等。6) xx市xx区生态农业总体规划 。7) xx市xx区“十二五”规划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 。comment u9: 项目实施后盐泥片区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且自治区要求人均达到 3 亩,为什么要定 2.5

47、 亩这个指标3 建设任务与目标建设任务与目标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和河道的川台地上,人均梯田1.40 亩,发展极不平衡,盐泥片区人均梯田 1.25 亩,贺套片区人均梯田 1.59 亩,尽管如此,但是项目区内坡耕地面积仍然比较大,粮食产量相对较低;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存在着粮食安全隐患。通过梯田建设,使项目区人均梯田达到 2.5 亩以上,形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有效地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使项目区的农村由广种薄收改变为少种高产多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通过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配套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的交通、生产

48、和生活条件。项目区地形破碎,土地贫瘠,自然灾害贫乏,人均梯田面积小,人民生产没有保障,垦耕指数较高,大量的坡耕地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粮食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是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展大规模梯田建设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的有效途径。在满足粮食自给的同时,以梯田为依托,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薯类产业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无论从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坡耕地分布、水土流失状况、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拥有粮食、人均纯收入等情况来说,在项目区盐泥和贺套实施梯田建设工程是完全必要的。通过梯田建设工程实现粮食自给,有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49、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2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3.2.1 试点项目建设目标试点项目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新增水平梯田 12500 亩,使项目区梯田由 10294亩提高到 22794 亩,盐泥片区人均达到 1.57 亩,贺套片区人均达到3.77 亩。农业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3.2.2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治理水土流失目标通过试点项目实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500 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 53.20%提高到 80.08%,年均拦蓄泥沙

50、 3.75 万 t,年拦截径流量 59.10 万 m3,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耕地质量明显提高。3.2.3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通过试点项目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造出一个万亩高标准机修梯田点示范点,人均粮食逐步达到自给,人均粮食由 335kg 提高到 520kg 以上,人均纯收入由 3920 元提高到 4800 元左右。使项目区粮食安全逐步得到保障,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梯田道路畅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3.3 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3.3.1 项目区选择的原则项目区选择的原则根据项

51、目建设的要求,项目区选择的原则是:(1)以项目区为单位,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治理;(2)有较大的开发治理优势和潜力,属于本区农业生产条件亟需改善和粮食需求量较大的重点区域;(3)新修梯田距离居民区较近,中长期具有发展灌溉农业、挖掘梯田资源生产潜力的条件;(4)项目区有 5 度以上、15 度以下适宜兴修梯田的坡耕地资源;(5)当地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治理愿望强烈,交通便利,治理基础较好。3.3.2 项目区选择项目区选择xx 市 xx 区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工作,从解决群众迫切的生产生活困难入手,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布局,选择具有一定梯田建设基础,区镇政府重视、群众

52、积极性高、坡耕地资源较多的 xx 镇盐泥、贺套两个片区作为 2013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项目区盐泥片区介于东经 10606081061123、北纬 355004355235之间,贺套片区介于东经 10606341061050、北纬 354545354754之间(项目区主要拐点坐标详见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工程总体布局图) ,属六盘山外围土石丘陵区第三副区。项目区距离 xx 镇 30km,距离 xx 区 50km,涉及 xx 市 xx 区 xx 镇的盐泥、comment u10: 复核comment u11: 复核comment u12: 分荐与合计不等 贺套 2 个行政村,总人口

53、 7357 人,均为农业人口(其中贫困人口 762人) ,人口密度为 237 人/km2。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31.01km2,其中农地 31325.9 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67.34 %;退耕林地面积 5826 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12.52%;封禁治理面积 6378 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13.71%;其它用地面积 2988 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6.42%。在 31325.9 亩农地面积中,川台地面积 2251亩,梯田面积 10294 亩,坡耕地面积 18780 亩。区内人均耕地 4.3 亩,人均基本农田 1.4 亩,农业人均产值 560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920元,粮食总产量 2461

54、 吨,农民人均产粮 335kg。项目区内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并伴有重力侵蚀,水蚀主要以面蚀和沟蚀为主,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顶和梁峁坡的坡耕地上,重力侵蚀以崩塌、滑坡、泻溜、塌陷为主,主要发生在沟道、悬崖立壁及沟头部位,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项目区总土地面积31.01km2,水土流失面积 28.7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92.8%。从xxxx 自治区水文图集上查得项目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500t/km2。截止 2012 年底,项目区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62.2 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3.2,其中:梯田 10294 亩,川台地 2251 亩,退耕林地 5826 亩,封禁治理63

55、78 亩。梯田占总耕地面积的 32.86%,人均梯田 1.4 亩。3.3.3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1 1、建设规模分析、建设规模分析根据项目区建设目标,依据项目区的农业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梯田粮食生产能力、现状梯田粮食产量以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项目区现有坡耕地18780 亩,其中适宜兴修梯田的坡耕地16750 亩,为保障项目区粮食自给,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根据项目区总体规划和当地群众的愿望,按照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和土地利用方向分析,在交通方便、集中连片、距村庄较近、坡度在 5- 15坡耕地上新修梯田12500 亩,其中 5- 10坡耕地上布设机修梯田10282.4 亩

56、,10- 15坡耕地上布设机修梯田2217.6 亩,到建设期末梯田面积达到22794 亩,盐泥片区人均梯田达到 2.57 亩,贺套片区人均梯田达到3.77 亩。2 2、建设规模、建设规模试点项目规划新修梯田 12500 亩(其中:5-10的面积是 10282.4亩,10-15的面积是 2217.6 亩) ,配套田间铺砂道路 10.20km,生产道路 21.50km,栽植道路乔木林 31.70km(樟河柳 1.46 万株,油松0.69 万株) ,地埂防护林 282km(云衫 5.75 万株,旱柳 8.62 万株) ,修建漫水桥 5 座。4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4.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4.1.1

57、地形地貌地形地貌项目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祁连山地槽东翼和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之间的过渡地带。自中生代以来,经过多次的隆起、沉陷、剥蚀和沉积,尤其新生代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六盘山褶皱隆起成山,奠定了该流域现代地貌基础。项目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纪黄土,经自然侵蚀及新构造运动等长期雕塑刻画,形成了目前流域地貌。项目区地处六盘山外围土石山区,主要是堆积侵蚀土石丘陵地貌,基岩由砂岩、页岩、砾岩、泥岩及灰岩等组成,山体两侧均有第三纪红土层分布,在山前和山麓还有黄土堆积。项目区位于 xx 市 xx 区南部山区,属六盘山外围土石丘陵区第三副区。海拔高度介于 20802646 米之间,相对高差 534m,

58、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起伏不平的丘陵、梁峁,区域内土质松散,地形破碎,抗蚀性差。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31.01km2,其中35面积 0.80km2,占总面积 2.58%,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详见表 4-1。表表 4-1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土 地 坡 度 组 成 结 构55-1515-2525-3535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km2)km2%km2%km2%km2%km2%31.018.36 26.96 13.26 42.76 5.39 17.38 3.20 10.32 0.80 2.58 4.1.2 气象、水文气象、水文项目区属半湿润寒温气

59、候区。据气象资料,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在4.9-5.8之间,平均为 5.4,10积温 2132,无霜期 120 天,3m/s 以上大风日数 22 天,年平均风速 2.7m/s。年日照时数 2596h,总辐射量 122.8 千卡/cm2,其中 5-6 月份作物生长期的生物辐射量占全年的 70%。项目区位于六盘山脉附近,区内盐泥片区有主沟道盐泥沟,贺套片区有主沟道贺家套子沟,沟道均有季节性常流水。项目区由于受六盘山地形海拔高度的影响,降雨量较为丰沛,但多以暴雨形式出现,10 年一遇 3h6h 最大降雨量 68mm,20 年一遇 3h6h 最大降雨量 82mm,10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 120mm

60、,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形成该区多冰雹、暴雨灾害频繁,生长期 4 月份多出现干旱少雨状况。年降水量在230mm700mm 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 560mm,在季节分布为 7-9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0%,多年平均径流深 71mm。项目区气象特征详见表 42。表表 4-24-2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项目区气象特征表平均气温()10低温年日照(h)无霜期(d)总辐射量(kcal)大风日数(d)平均风速(m/s)年均降水量(mm)5.421322596120122.8222.7560comment u13: 项目区内这些植物生长着,为什么地埂林还选 这些树草种?comment u14: 退耕林地与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