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号:20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学生邢颖秀指导教师许雪莲 讲师年级2008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别数学系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学生姓名邢颖秀指导教师许雪莲年级2008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2012年03月0日课题来源:指导教师指定题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课题研究的目的: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创造,学牛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牛能否密切配合,教学的节奏的快慢 等,这些都得益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解、鼓 舞学牛主动渴求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最佳教学效果。2、课题
2、研究的意义:数学有着工具价值、语言价值、思维价值与文化价值。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 研究学住,遵循教学规律,以独特的方式和方法,将知识和审美柔和起來,创造性地组织教 学,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这种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发展人的休魄与智慧,塑造人 的心灵的艺术,是通过教师的心血和双手在孩子们的身上精心描绘而进行的,是社会的综合 性艺术,是艺术中的艺术。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数学是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建立数学模型不可缺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 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数学
3、在提高人的推理、抽象能力、想象力和 创造力方而有其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 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事物的不断认识,关于这方面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仍有待于我们去 研究,争取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堂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3、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教师如何对学生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來完成课堂艺术教学4、解决办法:会灵活运用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小组合作学习的艺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
4、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都要达到一定 的高度。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2010年11月25日至2011年4月25 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第一周第七周):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并整理;第二阶段(第八周第十一周):拟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第十二周第十八周):研究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第十九周第二十周):修改完成论文。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外岀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单位:呼玛县第一中学访问学者姓名:郭靖义指导教师审杳意见:同意开题指导教师(签字)2010年11月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同意开题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签字)2010年11月系(
5、部)主任审查意见:同意开题系(部)主任(签字)2010年11月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与原则学 生邢颖秀 指导教师许雪莲讲师 年 级 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别数学系学 院数学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4月25日浅谈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技巧邢颖秀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屮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 学住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住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 学。课堂提问不仅要有i定的目的性,还应具有启发性、适度性、兴趣性、循序渐进性和全 面性。同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技巧教学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丁疑,疑解丁问。
6、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提问是其 中很重耍的i环,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技巧是优化课堂过程,优化学生思维流 程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否提出高质 量的问题,并达到预期目的,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为此,本人结合白 己实习阶段的课堂教学浅谈一下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提问的原则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 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进而帮助教师及吋调整教学进程,便课堂按预先设计好的 路子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悄,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课堂提问需耍
7、遵 循一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牛积极思考。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小心, 考虑学住要学到什么,思考什么,会行程何种能力和品质,通过问题的切入,可以把抽象的 知识点转变为感知的对彖。教师提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激 发学生的主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进而达到教学 效果。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避免提出一些低级、重复、漫无边际的问题。授课的吋候并不在于 过多发问,而是在于如何的善问和巧问,教师切不可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 学牛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课堂提问应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
8、题 展开提问,这些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提问过多则是泛滥,学生也是应接不暇,没有一 种理性思考的余地,相反会影响学牛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但也不可一-味的控制数量, 过少的提问则会影响学牛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便造成学生的厌倦、反感,效果也 是不太理想。根据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应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前儿项和公 式这节内容z前,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提问:某音乐厅共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8个座位, 从第二排开始,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伤能算出这个音乐厅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z后,教师幽默的接着提问:能否到现场去数每排的座位数后相加计算求得?有何简便计算方 法?这样的
9、提问有冃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又如,“直线和平而平行的判定定理“中,可以提问:(1)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意义是什么?(2)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而平行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3) 分析这个定理的题设与结论?(4) 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应用这个定理?这些问题总是旨在检杳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再如,针对“函数y二sin(ua + &)(a>0,w>0)的图像”中有关图像变换的问题,很多学生抓不住相位变换的实质,对此町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7171(1)将函数y = sin x +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匸个单位,所得图像的解析式3)是什么?(
10、rrjr(2) 将函数y = sin 2x + -的图像上所有的点向左平移兰个单位,所得图像的解析 j3丿3式是什么?(3) 将函数y = /(%)的图像上所冇的点向左平移仝个单位后得到函数y = sin2x的图3像,那么/(兀)的解析式是什么?然后通过作图、比较、分析,搞清楚变换的实质是“平移变换是针对口变屋兀的变换(x 自身的变换)”2、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重要的是提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且能更加深入地探究所研究现象的本质的 各种问题。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关系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 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
11、,而不是强迫、代替。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新学知识 只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才能将新知识同化,才能牢 固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充分注意这一点,问题的设置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能被学生接受,又要富有启发性。如在“抛物线的儿何性质”中,先复习椭圆、双1111线的儿何性质,并提问:同学们,你 们是怎样与椭圆、双1111线的儿何性质比较而得出抛物线的儿何性质?该问题和学住己有的知 识产牛联系,提问后,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分析讨论,经过教师的启发,顺利得出了抛 物线的儿何形制。又如,在讲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色=+(/1-10时,可以设计这样一段教学过程:教师:若跟
12、d是已知数,则色是哪个变量的函数?是次函数吗?学生都能答出來。教师:i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样?学生一定可以答出:一条直线。这时讣学牛看书上的图像确实是一条直线。那么学住则会表示出无可置疑了。教师可以继续问:这个数中的自变量可以是任何数吗?学生:必须是在口然数集合内变化。教师:那么它的函数图像还能是一条直线吗?学生:不能了。教师:那么这个图像应该怎么画呢?学生:将这条直线改为不连续的间断点。教师层层深入进行启发,讣学牛通过占己的思考找出日己的答案,使学牛学到了活的 识。3、梯度性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 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
13、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 耍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 难易极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耍选择不同层次 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如在“三角函数最大值问题”中,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1) 下列函数最大值分别是多少?i y = 3cosx + 4sinx ;ii y = 3cos(x + 60c)+4sin( + 80°);iii y = cos 2x + 2sin xcosx ;iv y = sin 2x + 2 sin cos x +
14、 3 cos 2x , x e (),;v y = sin4x-cos4x ;(2) 若函数y = 2asin2x-2的定义域为0,龙值域为-5,-1,则a, b的值分别为多少?儿个问题的逐层展开,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由浅入深设置问题, 降低了坡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最终达到“跳一跳,摘到桃” 的理想境界。再如,学习奇函数的概念后,可设计以下问题:(1) 函数y = f和y = 2兀是奇函数吗?(2) 函数y = 2x , xe-l,l是奇函数吗?(3) 函数),=如二q是奇函数吗?x + 1(4) 若函数y = f+o, xe 2a,a2 +1是偶
15、函数,则。为多少?这样设问,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学牛的认知顺序,诱导学牛循序渐进,将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揭示出来。4、趣味性原则只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教学内容,激发兴趣是问题的第一要索。 问题要冇趣味性,更要冇创造性。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趣味性, 无论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 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木身就意味着对教帅本人素质的挑战。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质 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 让他们用自己的
16、眼晴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 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牛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 时给与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的吋候,可以先提问:-张白纸厚度只有0. 076毫米,三次 对折后的厚度是0. 076x2x2x2=0. 608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30次,那么它的厚 度是多少?会不会高过桌了?会不会高过屋顶?会不会高过教学楼?学生们则立刻活 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 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
17、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再如,讲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先讲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家高斯读 小学时,老师除了一道算术题是1+2+3+4+100二?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说出了答案 是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 时学牛出现了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再点明课题: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 列的求和方法"一一倒序相加法”。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极大地提髙了学纶 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使学牛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纶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也遵循了学生的 认知规律。在课堂上与学牛做游戏也可激发学牛的兴趣。在游戏中捉
18、问可以帮助学牛理解概念、数 学方法的实质。比如,竞猜纸上的价格。老师要做的知识告诉学生报的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 知道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同学们对这个游戏并不陌生并口冇较大的兴趣。一般学生都不会 老老实实从1,2, 3, 4这样竞猜,而是先猜500,如果高了那么价格应该在0,500这 个范围,低了那么应该在500,1000z间;老师告诉学生低了,这样一直下去把价格所在的 范围缩小,知道猜到这个价格,那么这个游戏的思想可以与高中数学屮的二分法求方程近似 解的思想方法进行类比,同学们会从这个例了屮得到启示,进而理解二分法的实质。新课标屮明确支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而需人力加强。教师皿创设
19、适当的“问题悄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 过程,从阳使学生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耍求不仅符 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耍。让数学和生活接轨,会使数学问题变得有趣, 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悄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知识,能使一堂原本乏味 的数学课在一开始就充满吸引力,“引诱”原本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一步 步对数学充满兴趣充满信心,联系实际时最好是与学生生活贴近,与他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5、适度性原则课堂提问效益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重要指标。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在筹划课堂提问 时还要做到适时有
20、度。浅显随意的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冋答并不能反映 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课堂提问要根据 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个“最佳时机”进行。适度性原则有两方而:一方而,在 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 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也不能没有提问,否则整堂课会毫 无生机;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耍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 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 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1、如:在学习过正三棱锥的概念后,可马上提 出:“侧棱长和等的棱锥是正棱锥吗? ”而不应肓接提岀“底而是正多边形,侧面都是等腰 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吗? ”这样的问题。全面性原则耍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提出后,超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 然后再叫某一学生具体回答,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都积极思考。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 按一定次序伦流发问,更不耍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否则均不易引起全体同学思考,教师 提问的机会要分配给全班同学,设计提问一方面耍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耍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此,教师耍事先分析学生知识的缺差而和疑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 不同的问题,让不同
22、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各口己有的水平上有 所提高和发展。如在讲解x*" + kxx + 2)+ r + 2 = 0的两个实数根为,11有+ x|x2 +兀;=0 , 求k值。对于这样一道题可这样提问:(1)它是关于未知数x的儿次方程?它的各项系数是什么?方程的两根z和、两根z 积与方程的系数有什么关系?(2)如何把昇+坷兀2 +卅=0化为两根之和或两根之积的形式?(3)根据已知条件,你能否建立一个关于r的方程,而求岀k的值吗?(4)所求得的r的值是否都满足结果呢?(5)结合以上解题过程解决这样的问题应分几步來解?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
23、题,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步 步深入。二、提问的技巧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教师提出的 问题耍问的美妙,问的开窍,启人心智.课堂提问常有以下几种技巧:1、直问与曲问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他有助于几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 讲解分析时常用直问法。如高屮函数屮教师问:“什么是函数的'单调性',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什么是函 数的'值域',什么叫做'二面角'都属于直问。1111问就是运用“迂冋战术”变换提问角度,让思维转个弯,他问在此而意在彼,需要学 生开动脑筋,通过一定的思
24、考示才能冋答出来,这种提问有助于澄清数学概念和规律,疏通 思路。如学习了界而直线的概念后提出问题:“分别在两个平而內的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 一面直线吗? ”学习双曲线定义后,对以提问:“平而內与两定点的距离z差的绝对值是常 数的点的轨迹会不会是一条直线? ”这种提问学生在凹答时,其思维必然耍“转一个弯”才 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久而久z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提高。2、逆问所谓“逆问”,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 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它往往与正问交替进行,结合使用。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可提问:“有同学认为y = c中只有一个变量y,与定义中'有
25、两 个变量兀,y'的条件不相符,所以y = c不是函数,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又如在“反 函数”的教学中,学习了“原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图彖关于直线= x对称”这一定理后,可 问学生“原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图彖的公共点一定在直线y二兀上吗? ”这样设问将学生引进 矛盾的漩涡,引发学生的辩论,最后,经过教师的点拨,统一认识,由此,学生对这些概念 的印彖会十分深刻。3、悬问所谓“悬问”即通过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设置悬念,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 急于求知的紧迫情境。如在研究平面的基木性质屮,引岀公理和推论之前,可向学生这样提问:(1) 把一根肓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平的桌而上,可以认为肓尺
26、的边缘就落在桌而上, 为什么?(2) 为什么有的口行年的后轮旁只安装一只撑脚?对于这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耍真止找到原因,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了,因而产生一种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急于知道结果的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总z,数学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耍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紧紧 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精心设计提问方式,起疑开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优化课堂 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 中不断探讨的课题。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不断
27、探索,精益求精,朝着优化课堂 教学的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罐。2钟善基.丁尔升.曹才翰.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10月。3 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4 陈旋辉.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问题的研究.高中数学教与学,笫十一期5 李渺学习中课教师的”预设性提问”和性成性提问”冲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0):23-25on the principle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skillsxing ying-xiuabstract;abstract: teaching is an art, and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 central par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room. good questions to be to cause the student thought of engine, can open the door of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 nts, the optimizati on c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