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个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那就是教育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比爱因斯坦说的更为透彻。他说:“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勿庸置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因此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人文精神。朱永新先生说得好,关注人文,实际上就是关注我们人类自己,关注我们人类的未来。如何提高
2、教师的人文素养呢? 首先要打造教师的育人理念。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两个“健”字中,最重要的蕴涵是学生理想的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秦立老师说的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所谓“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而“底气”从何而来,当然从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中而来,决不可能从一条腿的瘸子和侏儒中来。 其次,要审视三个世界。 知识经济
3、时代,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长和社会完成;知识世界的教育首先由学校完成,再通过自己的终身教育完成;而心灵世界最复杂,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熏陶来逐渐完善。所以,教师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三个世界,尤其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流淌出人文精神之泉。 再次,强化几个意识。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必须强化教育中的几个意识。第一,国际意识。善于理解世界潮流,正确把握世界大
4、势。教育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又要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集思广益,厚积薄发。第二,信息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第三,服务意识。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成材服务,为学生的成人服务。 最后,重视两组关系。 第一,人文教育要人文化。人文精神是诗性的,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好理想;但它同时又是理性的、经验主义的。它尊重每一个活生生的
5、人生体验和智慧,尊重每一个人独立的认知、情感和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尊重每个人避苦求乐的自然人性和对美好生活追求。胡绳说:“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主决定能力,有思想行为自由。”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说“人类伟大来自思想”。只有尊重思想自由,人们才能独立思考、探索,才有创新思维的生成,才有科学真理的不断发现,才有美好人格的最终形成。 由此看来,没有人文教育不行,只用灌输式来推动“人文教育”更不行。人文教育应该以人文化的形式进行。应该抛弃传统教学中的权威性、强制性、灌输性、说教性、训导性等呆滞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
6、探究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讨论、对话、实践、反省,来唤醒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在讨论中使学生双方的立场得以展现,在对话中使双方的观点受到质凝,在实践中使学生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反省中使学生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只有通过这些方法,人文教学才能克服抽象的、空洞的、无力的弊端,把人文知识换算成滋养人类脆弱心灵的氧份和脑白金。 第二,人文知识要精神化。 人文当然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但是,应该知道,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只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使其掌握某方面的技能。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
7、素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潘懋元先生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所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即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鉴于此,教师要重视引导,重视经历,重视唤醒,重视感染,重视熏陶,并以此来强化学生重视感受,重视体验,重视创造,从而引领学生重视内化,自我提升,自我塑造。 2、阅读涵养 语文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必须抓住人文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是以
8、人为本的教育,以震撼人的灵魂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一种精神的再造。那么这种精神的再造,如何进行呢? 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通常一个人只有几十年的阅历,很狭小的生活空间,很难支撑人精神世界的大厦,因此,必须借助阅读来丰富心灵,提升精神品格。阅读什么?当然是阅读经典。 由于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除了少部分以物化的方式延续下来,更多的是蕴藏在经典作品中。一代一代的人把那个时代的精神,把那个时代的高峰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经典作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并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维生
9、素。 而且经典作品,还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并能给人永恒持久的魅力。经典作品还能给人关于全部人类文明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给人丰富深厚的人生体验。另外经典作品中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以及得失荣辱、贫富贵贱、安危穷达、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能很好的抚慰和赞助人类单薄的生命。因此在巴黎圣母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安徒生童话里面,我们读到了什么是同情,什么是爱心。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坚韧,“人生,不是可以用来打败的!
10、”,更是掷地有声 经典阅读给人的阅读体验,就像林语堂所言,“是灵魂的壮游!”接受经典,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说:“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而拒绝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任何真正的创造者总是从经典中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 因此,阅读经典无疑成了我们涵养人文的最佳途径。 加强经典阅读,决不是口头的提倡,而应该动真格,下大气力,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强化实施。
11、160; 第一,促使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转化。 功利阅读的目的一是放松,二是考试。但是经典阅读却可以优化人的心灵。通过对人的智慧高峰的攀登,对人类文化珍果的品尝,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心灵,提升心灵,充盈心灵,成为精神丰富的人。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引导。老师一定要制定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书目,和更为详尽的阅读计划。同时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介绍文学流派,走进大师生平,赏析精彩片段等,为学生阅读提供方法。 第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
12、阅读的最大保证。但兴趣阅读常常是随意的、片面的、情绪化的;而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典作品,学生却不一定有兴趣。由此看来,阅读仅仅靠兴趣来支撑,不但不长久,而且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学生的兴趣,而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和磨练,促使学生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攀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势必要开动脑筋。首先,通过分解目标导引,加强阅读的定向作用,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的动力。其次,是强化阅读的成功体验。经常开展读书节、报告会、名篇荐评等活动。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效,另一方面就是深化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体验总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不仅大大消减阅读
13、过程的艰辛,甚至有可能演变成阅读的乐趣。 第三,从学生阅读向师生同读转化。 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爱读书的老师,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模仿央视的“同一首歌”,我们也开辟了一个版块“同一本书”,每隔一段时间,师生都要同读一本书。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相似的梦想,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教师还要多读经典名著的评论文章,指导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还要和学生及时沟通,进行心灵对话,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成果,必要时还可仿照
14、央视的“对话”栏目,开展对经典名著的研讨、交锋、辩论。为了活跃气氛,在节假日,要有意识的播放一些经典老片,开展影展、影评等新颖的活动,来辅助经典作品的阅读。 3、环境濡染。 人文精神是深入心灵的东西,千万不要忽视环境的濡染。泰戈尔就曾说过:“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环境濡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班级文化。 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因此,打造班级文化,对涵养学生的人
15、文精神至关重要。班级文化建设,可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几个方面来进行。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同行、同心、同乐”的民主氛围,在集体之内,力争做到人人心胸开阔,个个阳光灿烂,让生命获得一种安全感,让微笑从心底流淌出来,让每个个体都赢得统一的尊重,得到同样的重视,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个个体都有成功感,都有灵魂的依靠,都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 在环境布置上,我采用“每周一新”的方式,包干到组,每组四人,每周之内,让班级焕然一“新”。通过张贴大师画像,名言精粹,介绍名人传奇,名人业绩,让班级充满文化气
16、息。同时让资料的提供者,举办一次主题名人的讲座或故事会 ,让名人的经典在学生的脑海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活动开展上,我坚持一项原则,活动内容由学生讨论决定,不拘一格,唯求实效。可以是经典影片的影评,可以是读书经验的交流,可以是有关阅读的辩论,还可以是文化遗迹的走访特别是美文荐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成效显著。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荐评美文,再把它编辑出来,“奇文共赏”,“疑义相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二,书香校园。
17、; 朱永新先生曾积极倡导“书香校园”,何为书香校园?我的理解是,校园之内,到处书香弥漫,人文洋溢,就可称的上是书香校园。如何建设书香校园呢? 从硬件方面,学校要有较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并且要免费对学生开放。教师要为学生开列书目,并写上推荐理由,指导学生阅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读书一族”,成为书香校园里的书香人。 从软件方面,学校领导要从过去的行政领导、权力领导、制度领导,向道德领导、道德管理方向转化。大到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小到给每幢楼、每条路、每道水、每块石头,都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哈佛楼、北
18、大路、清华水,张骞石等等。学生徜徉其间,耳濡目染,善莫大焉!再有就是“大师冲击波”,把大师请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例如,让周国平谈哲学,余秋雨侃文化等等,这种震撼影响和冲击作用不可低估。最后,就是校训,我主张把校训立为四个字“大爱、大智”。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不在大师,而在大爱!”人文的精髓就在于一个“爱”字,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如何去爱,如何达到“大爱”,当然还要有智慧,这就是“大智”。真正的书香校园,就在于让所有的师生都成为“大爱和大智”之人。 第三,引领社区。 很多学生在校园里,往往是乖孩子,可一旦出了校门,回到社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及结算协议模板合同6篇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临床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库(答案+解析)
- 快乐的六一200字12篇
- 数据分析报告编写与解读模板
- 2025年DRG付费下医院医保医师测试题(附答案)
- 大学几何专修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风险研究报告:应对措施与防范策略
- 公益诉讼工作汇报
- 年度安全技术保障服务协议
- 唱歌活动策划案
- 三方委托付工程款协议书
- 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费分配细则
- 2025年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考试题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业招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幼儿园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 钾离子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治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重点2025
- 别墅整装交付管理办法
- 《风景谈》课件-课件
- 实验室6S培训资料
- 小米之家培训课件
- 新版gmp指南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