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2页和第33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2.借助学生熟悉的米尺和格子图等实物,让学生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在探索交流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及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交流资料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收集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汇报交流。如:一袋方便面的价钱是1.2元;一
2、个笔记本的价钱是2.6元(二)师出示图片师:王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看大屏幕。请你认真读一读,并说一说每张图表示什么含义。生读小数并结合图说小数表示的含义。(三)小结看来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对它有所了解,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小数(板书:小数的意义)。二、探究新知(一)观察猜测,实践体验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大家伙,(师举起给学生们看)什么呀?(生:米尺)它有多长?(1米)可以干什么用?(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这节课上它的功劳是最大的,借助它我们会掌握很多新知识。请两位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课桌的高度及它表面的长度,谁愿意?两位学生测量,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板书记录:桌子长6
3、0厘米多,高80厘米。师:如果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生:可以用小数。小结:在我们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设计意图: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测量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二)直观感知1.借助课件,引导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师:请同学们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生:1分米)写成分数是几分之几米?(生:十分之一米)像这样的分数也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师:那3分米、7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分数和小数怎么来表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汇报。生:3分米是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
4、三米,也可以用0.3米表示;7分米则是(生汇报的同时课件出示。)师:0.3米里有几个0.1米呢?0.7米里又有几个0.1米呢?1米里面有几个0.1米呢?生独立思考后汇报。师出示米尺教具:谁能在我的米尺上指出0.1米、0.3米、0.7米及0.9米生台前汇报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师:你们太棒了!通过观察以上分数和小数,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生: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设计意图:多角度、多形式地强化认识,理解一位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并渗透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2.借助直观迁移,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课件出示32页图片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生:
5、1厘米)1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一百分之一米)也可以用0.01米表示。那么4厘米、8厘米用分数怎么表示?用小数呢?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汇报整理(课件演示)师追问:那么12厘米、38厘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呢?谁来老师手里的米尺上指一指呢?生找,指,并说为什么,那么1米里又有多少个0.01米呢?(100个)师: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生: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师板书)。3.直观迁移,独立探究,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师出示课件,33页的图。生独立思考后完成书中练习,然后小组交流。师追问: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其他小数吗?(如:0.006,0.015)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6、?汇报:分母是1000的分数也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探究、小组交流等方法理解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具体意义,突破了难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又一次渗透了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4.迁移推理。师:试想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来表示?五位小数呢?生:分母是10000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数可以用五位小数表示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板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迁移应用,已经对小数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继续推理下去,有助于学生清晰而深入地理解,
7、从而感知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三)认识计数单位师:整数有计数单位,小数也有计数单位,你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吗?尝试说一说。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师课件出示,并要求学生齐读(板书上显示)追问: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板书: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然后直接出示,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订正。2.完成书36页1、2、3题,要求: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基础练习题,让学
8、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四、总结1.师: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生畅所欲言。2.齐读书33页“你知道吗?”内容,了解小数的产生。(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加深对本课内容的认识、理解。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五、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六、布置作业:完成书37页7、8题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亲自经历测量活动,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加强了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在教学小数意义这部分时,我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和实物教具相结合,直观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
9、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然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充分借助迁移类推,合理安排引导和放手的时机,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 教学目标1. 理解文本,梳理出文段层次。2. 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3. 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质。二、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2.能合作探究出太守醉的本质。三、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式四、 教学过程导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了岳阳楼;催生了岳阳楼记,庆历五年秋,欧阳修谪守滁州城,开发了醉翁亭,写作了醉翁亭记;两个人都受人
10、爱戴,两篇文章都堪称经典;不同的是,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竣工之后,扶着栏杆恸哭数十声,心境惨淡;而欧阳修却在人民丰衣足食的时候,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游山玩水,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醉翁亭记,欣赏滁州城的美景,领会欧阳修的情怀。课前复习一、 听,整体感知配乐轮读。用一个字概括对文本的感受,说说理由。二、 写,文本品读1.齐读第三段,将所描写的四副画面找出来。2.把画面改写成现代文。3.小组合作交流。三、悟,文载情怀1.自由朗读,画出含有“醉”和“乐”字的句子。2.思考太守因何而“醉”,“醉”的本质是什么?3.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四、 论,叩击心灵醉与醒 乐与忧五、作业请同学们以醉与
11、醒或乐与忧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观点。结束语:醉不是真醉,是世人皆醉我独醒,通过自己滁州城的实践更加清醒的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只有改革能让天下的百姓都和乐。乐不是真乐,是处江湖之远的忧,是另一种形势的反抗。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课时要求: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用看见一词说话。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三、教具: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3、录音机四、教学形式:分组教学
12、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c、出示:喝、渴一起读。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自己做。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齐读3句句子)2、新授:a、过渡:通
13、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b、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c、学习第2节。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轻声读交流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
14、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小组自学讨论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
15、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自由找伙伴指名2对齐读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
16、读)d、学习第3节和第4节。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出示:乌鸦看见_,于是,它把_小组自学。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
17、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乌鸦喝到水了吗?动手做交流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请小朋友和孙老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3、总结全文: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b、朗读全文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
18、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教学设计方案 篇4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
19、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槐:易丢撇折点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柱()州()陪()检()矫()拄()洲()培()捡()骄()5、解释词语的意思矫健:强壮而有力。肃穆:严肃而恭敬。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三)默读课文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板书: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
20、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四)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附:板书设计8 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
21、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二)回忆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三)新授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板书:悲痛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
22、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
23、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建筑绿色照明系统5000盏路灯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低碳1000吨日生物质制糖项目糖厂废料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1000套绿色智能家居系统市场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绿色能源教育与培训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数据中心1000P绿色节能数据中心运营模式可行性研究报告
- 跨境电商海外营销中心品牌推广策略研究报告
- 跨境电商海外仓2025年跨境电商物流与跨境电商物流与供应链协同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安全防控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6届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丹江口市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
- 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应用培训
- 青少年无人机课程大纲
- 2025-2030中国耳鼻喉外科手术导航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剪彩仪式方案超详细流程
- 2024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矿业工程管理与实物》真题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合理调控化学反应课件
- 发电厂继电保护培训课件
- 校企“双元”合作探索开发轨道交通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 肺癌全程管理
- 2024年考研英语核心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