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基本知识_第1页
古董鉴定基本知识_第2页
古董鉴定基本知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董鉴定基本知识古董鉴定基本知识鉴定钱币的基木依据是古钱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各个时代的 古钱,都有自己的特征。先秦时期货币主要有三大体系,即:布币、 刀币和环钱。有些空首布特别粗大,身长连首有五寸,身宽三寸以 上的,而且纳柄的空心一直通到布身的腹部,肩圆底平,两面都没 有文字,同农具的铲最接近。这种古币不会是西周以后的东西。战 国时期布币在形制上发生了变革,由空首变为平首,由大变小;布币 的浇口在首端,浇口边缘因有浇铸时挤出范外的多铜,呈自然状态, 伪造者却将伪币浇口打磨而暴露其币之伪造。大部分得刀币、布币 无论在形制方而或文字方而,都是自由奔放。当时铸钱是用泥范, 每范只铸一次,所以就是同

2、一地方的钱币,上面的文字没有两枚是 同样的。这种钱币上的文字书法流畅,其笔划是一刀而成,绝不改 动,伪造者伪造这些钱币时字划都显得呆滞,全没有战国钱币文字 的特点。西汉的铜钱有八种。汉初半两,身小肉厚,文字极不规则, 有时甚至高挺;八铢半两比较大样而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铢钱只用 了四、五年,数量不多;五铢钱种类多。目前所见的伪品几乎都是半 两、五铢中的特殊品。伪造者一般采用真币改刻的办法,也有用翻 砂手段伪造的。三铢钱则由五铢钱改刻而成,应小心辨认。莽钱中 金错刀制作精美,大泉币直径一寸二分,重二十铢。锲刀和错刀币 都是两寸长,错刀有“一刀平五千”五个字。其中“一刀”是用黄 金错成的,所以成为

3、金错刀。当时币上钱文是垂针篆为主,文字的 书法也属上乘,伪品有的粗糙,有的虽精细,但文字缺乏生动感, 显得呆板,细辨终能识别。魏晋时钱币种类多,但伪品也多。这是钱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也 曾普遍通行。出现了国号钱、年号钱及吉语钱,如“丰货钱”,改 钱径约三厘米,篆书,为后赵石勤所造。“汉兴”有两种,上汉下 兴,隶书,称为“直汉书”;另一种是右汉左兴,篆书,称为“横汉 书”,“横汉书”少见。“汉兴”、“永光”、“景和”的直径在1. 5厘米和1. 7厘米之间,“凉造新泉”、“天清丰乐”的直径在2. 0至2. 2厘米之间,“太夏真兴”的直径在2. 2至2. 3厘米之间, 与此不符者基本上是伪钱。因此我们

4、一定要仔细了解个时期铸币历 史,掌握各代钱币特征才能进行有效的鉴别。二、什么是古钱的钱文与形制?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 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 祖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 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 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 工匠用融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 加工打磨光洁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 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 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

5、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 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 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口铜钱是镰铜。雕母 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 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 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些。母钱除了铜质的外,也还有铁质的. 铁材料翻砂制的铁母钱比同级的铜钱要大些、厚重些。古钱币爱好者应当把铁母和铁范铜钱区别开来,铁母钱是为铸造 铁钱翻砂制成的母钱,再由母钱铸成流通钱,它和铜币实际上只是 铸币材料的不同。而铁范铜钱,是在大批铸铁钱之前,现将融化的 铜液注入,以检查钱模的效果,因而

6、这些铜钱称为试铸品,这是与 铁钱形制完全相同的铜钱。这种钱流传极少。不论是打造铸币还是 范畴,都是一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由此造成钱币品质的良莠不齐 和铸造费的高昂。中国历代的铜钱,在形式上常有错范和流铜等现 象,使钱币不整齐美观,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同 一炉所铸的钱,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难以辨别。中国 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清时采用了机器铸币,新铸铜元制币整齐 精巧,大受人民欢迎,而政府也获大利。四、什么是生坑品、熟坑品?它们如何鉴别?古钱带有出土锈色称生坑,所以出土不久称新生坑;出土时间较 久,尚带锈片残迹称老生坑,或称熟坑。生坑品也有伪品,那时后 代人伪造前代的古钱

7、,我们鉴别生坑钱的真伪主要是观察钱币的文 字、锈色。因为钱币上的字多为著名书法家所写,而伪造者学些的 字有其形而无其神,有时文字与钱币形制也不同,虽然铜锈是真的, 钱币也是假的。铜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常湿的情况 下也不容易生锈。入土后的钱币经过几十百把年甚至上千年,钱币 的表而便起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铜锈,这种铜锈是不会脱落的。一 些伪品的锈是经过特殊处理过装饰而成的,虽很逼真,但在沸水中 浸泡后,锈就回脱落。五、什么是古钱的面、背、幕、穿、廓、肉?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 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钱的背而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 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

8、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钱的方孔或 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 又有花穿。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 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 的就叫做瘦廓。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 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 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六、什么是记号钱、蚁鼻钱与鬼脸钱?记号钱,就是面、背部有特殊记号的钱币。比如钱而钱背有星纹、 月纹等等。象乾元重宝,有瑞雀纹的价值990元。宋咸淳元宝,有 小平和折二两种,背文从元字到八字,这

9、表示铸币的年代,八年的 咸淳钱是宋最后一次铸币,九年、十年大概都没有铸币,以后的'前 幼帝、端宗和后幼帝也没有铸币。朱元璋早期铸造多种大中通宝钱, 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五、当十,并在各省分设宝泉局鼓 铸,这次铸的钱,背而有各省的局名,计有北平、豫、济、京、浙、福、 鄂、广、桂等,小钱背而多只有局名。凡发现当三以上的大钱背文 有北平、鄂、京、桂等字样的古币,就要留神鉴别,真币每枚价值 千元以上,皆属珍品。世俗所称的蚁鼻钱,是铜贝的高级形态。钱 币学家认为蚁鼻钱是楚国的货币,因为大多出土于南方,而且文字 是阴文,和中原的货币不同。蚁鼻钱的形状是正面凸起,背面平。 按照钱上的文字可以

10、分为许多种。最普通的是所谓鬼脸钱,因为钱 身为椭圆形,而且上而有的阴文,看起来的确象人的脸。其次是各 六朱,因为上面的文字好像是各六朱三字的连写,同时又象一只蚂 蚁,加上鬼脸上的高鼻子,于是就有了蚁鼻钱这个名称。这两种钱 最多见。其余几种蚁鼻钱,即铜贝铭文作“全”字者,均很少见。 解放后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鲁南都不断发现蚁鼻钱。普通 鼻钱传世较多,几乎没有伪品,但出土少的“全”字币,就应留神 有否做伪痕迹。七、通宝、元宝、重宝的区别?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 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 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从唐朝起

11、,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 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货币称宝是有其社会意义的, 这就是货币的威力增大了。专家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 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治平、熙宁、元丰、 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 等等。“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 壹元宝和“顺天元宝”。顺天元宝是由得壹元宝改制的。这两种钱 可以说是一种占领货币。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 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 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

12、宝等。“重宝”也是铜币 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 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 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 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朝鲜曾铸造乾 元重宝,背而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乾元钱有光 背,有背而穿下俯或飞鸟或云朵,也有云朵在穿上的。以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 宝”、“光绪重宝”等等。我国古陶瓷鉴定虽然宋明就兴盛,但只有少数文人学者业余爱好 此道。鉴定成就也十分有限,几乎无专著刊行,多见于文人笔记小 说中。真正兴起鉴

13、定之业,是明末清初之时。因古玩行业兴盛,大 批古董要买进卖出,鉴定器物之真伪使关系到古玩行中人的荣誉, 乃至生家性命。(如1936年,72岁的老古玩商人沈古甫,因花10 万元买了几件假乾隆官窑瓷而破产;1930年,北京老古玩商刘东轩 因将一块真黄田石看成假的,既丢了面子又少赚钱而气死。)所以古 玩行人都极其认真钻研鉴定方法,苦练鉴定基木功。他们长期实践, 师徒相授,日积月累,形成了一套鉴定古代书画、陶瓷、玉器等的 经验,有些人成了此行专家,不少人著书立说,如广州许之衡,北 京孙瀛洲等,给我们留下一份宝贵财富。同时,在百余年的古玩鉴 定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用语,历代沿用,违约定俗成,成为常 用

14、术语。因为我们今天的古陶瓷鉴定工作肇源于清末民-国年问古玩 行人的鉴定,而今国内外知名的一些老古陶瓷鉴定专家,也来自旧 中国古玩行中,这些常用术语在他们的著述中使用、传播,己成今 日陶瓷鉴定中的规范化用语。因此,我们只能沿用,在新的条件 下有所发展,而不能去创新。我国玉器有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起源之久远、工艺之精湛、用 途之广泛,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玉石文化。每一件玉器都浓缩着它所 处年代的信息,具有特定时代治玉工艺的风格,玉器独特的器形、 绚丽的色彩、精致的工艺吸引了许多爱好者。古玉器的器形和纹饰, 是辨别古玉器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从玉器器形特点入手,识别玉 器的式样,感受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是

15、提高玉器鉴赏能力行之有 效的方法。玉石的品质一般是从质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五个方面 来判断的。玉石的质地是指玉石的细密温泽程度。王与石的区别之 一就是玉入手细腻,温润坚结,半透明状,光泽如脂肪;而石则粗糙 干涩,缺乏光泽,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来作用力(如压、 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难度越大,玉石的品质也越好。玉 石硬度指标虽可通过仪器检测其内部晶体结构得知,但操作上一般 多采用刻划硬度法。我国常见玉石的硬度介于46度之间,高于 铜的硬度而低于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说,玉石均能在铜上刻划出痕 迹,也能被玻璃刻划出痕迹。硬度高于6度并能在玻璃上刻划的玉 石非常少见。透明度是指光线穿透玉晶体质地的能力。由于玉石自 身的透明度对显示玉石的质地、颜色有重要作用,所以透明度高的 玉石其品质也相对更好。比重是指玉石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温度为 4摄氏度时)的重量之比。玉石在比重上与普通石头相差无几,一般 都在23之间,所以比重法主要用来鉴别玉石的产地和种类。颜色 是判断玉石品质的重要标准。玉石有千姿百态的颜色和纹理,仅和 阖玉中就有羊脂口、黄玉、青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