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发 病率甚高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FD 占消化不良患者 30%50%,占消化专科门诊 30%40%1。;并且部分患者症状可严重或持久 ,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年来 ,FD 己经引起了国内外 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在2004年的罗马会议上再次修订FD的诊断标准,即罗马III标 准2,其内容为:符合下列 1项或以上症状 :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疼痛或上腹烧灼 感;无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这种症状的发生 ;在诊断前至少存在 6 个月,诊断前 3个月 内症状满足诊断标准。现代
2、医学对FD的研究虽多,但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也无特效治疗 的药物,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辩证治疗FD有一定的优势,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 效。FD属祖国医学的 胃脘痛”痞证”嘈杂”纳呆” “缓”等范畴。现将FD的中医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祖国医学对FD病因病机的认识杨少军3等人认为,在FD的病因中多有饮食不节及伤食积滞情况,食积、痰 饮、湿浊阻滞中焦胃院 ,痞滞不通是其中医基本病机之一 ,并且贯穿于该病的始终 .张 介眉4教授认为 FD 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误下伤中或饮食不节、情志不和导致脾胃虚弱 ,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 常;其病在胃 ,与肝、脾、肺关系密切 ;并认为本病多为虚实并见、寒热错
3、杂之证。胡珂5等人认为 FD 是又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中焦 气机不利 ,或虚气留滞、升降失常而成的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并认为本病病位在胃 ,病变脏腑关键在脾胃 ,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机。苏 仁意等人认为FD多因饮食不节和情志所伤,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虚 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为标 ;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 ,贯穿于本病的始终于家军7等认为脾胃中虚是FD的病理基础,而气机不畅、壅滞不行则是病机 关键,壅滞形成之因 ,不外乎气滞、湿阻、食积、火郁、血瘀。刘汶 8等人亦认为 FD 以脾虚为本 ,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 ,脾虚气滞为基
4、木病机 ;而饮食、劳倦、湿热、感寒等往往 是导致发作的诱因。陈永堂9亦认为FD的病机多由情志不舒、肝木克土、脾虚木 乘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司。初起以肝郁气滞型为主 ,随着病情的发展 ,由实转虚,由气及 血而出现脾虚,或兼血瘀、湿阻等。鱼涛10认为FD的病因为起居不慎、外感于六 淫、饮食不节、内伤脾胃、情绪不畅、七情内伤等 ;并认为肝郁脾虚为其根本和主 要病机 ,在肝郁脾虚的基础上可有寒、热、瘀等兼证之不同。刘静11认为FD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肝气犯胃,肝 胃不和,而脾胃气虚,湿热滞胃等型均可以认为是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来。姚明全 12 认为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为 FD 基本病机与
5、西医之心理精神因素致病相吻合。梁乃津13认为FD属虚实夹杂、木 虚标实之证 ;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脾气胃阴不足、纳化失常、易感湿热 ,或肝气疏泄失 常、肝胃不和 ,致胃中气机雍滞 ,不通则痛,不降则痞;以脾气虚弱、胃阴不足、肝疏 失常为本 ,以胃中气滞、热郁、湿阻为标。朱生梁教授14认为,FD病机乃虚实夹杂,虚实之中以实证为主,实则以肝郁气滞、 横逆犯胃为主,虚则以脾胃虚弱为主;概言之FD的基本病机为肝气犯胃、胃失和 降。李刚15认为FD主要由于脾胃虚弱、肝气犯胃、胃阴亏虚所致。脾胃虚弱主要见于素体虚弱 ,中气不足或饮食不节 , 饥饱不调,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生此病;肝气犯胃多见长期
6、情志不畅 ,易 于忧思恼怒,而致肝失疏泄 ,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本病;胃阴不足多见于 素体阴虚火旺 ,或治疗不当 ,久服香燥理气之品 ,耗伤胃阴,致胃失濡养而成此病。刘善 京16认为肝郁在FD的发病机制中,居主导地位,并可导致寒热错杂、气滞血瘀、脾 胃不和、胃阴亏虚等兼证。邓文龙17认为FD的病位在胃院,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 但与肝脏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 ,升降失常。脾胃同属中焦 ,为气机运化 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清升浊降则气机畅通。否则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导致 运行受阻,故作胃痞,暖气、反酸,这与FD的表现基本一致。白长川18认为FD多由 脾胃虚弱、
7、气机升降失常引起,以脾虚气滞为其主要病机。陈良金19认为FD的发病机制在于肝郁脾虚 中焦痞塞而致胃气壅滞。江家赞20认为FD的病位在脾(胃,发病与肝关系密切,气 机不利为其病机特点,肝郁脾虚是基本病机。杨国立21认为FD的病位在胃,而与肝 脾关系密切 ,脾虚为本 ,肝郁气滞为标。姚树坤 22认为FD的主要病机为木郁克土,胃失和降,脾运无权,其病机核心为胃失通降,久则湿 热痰浊内阻 ,气机阻滞贯穿疾病始终 ;病位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关。田德禄23对FD的病因病机进行归纳,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木郁克土,胃失和降, 脾运无权 ,其病机核心为胃失通降 ,气机阻滞贯穿疾病始终 ;病位在胃 ,与肝脾密切相 关
8、,病性属本虚标实之证 ,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为标 ;病初以邪实为主 ,久则虚实夹杂 ,寒热错 杂。卜平 24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肝、脾、胃 ,涉及肾 ;基本病机为肝郁犯 土、胃失和降、脾运无权。其中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条件 ,胃气不降是引发诸症的原因。病机关键是脾虚 ,补益脾胃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当代名医董建华亦认为 25,肝郁是致病条件 ,胃失和降是引发症 状的原因。梁巧霞26认为FD是以肝郁不疏、气机雍滞、脾虚不运、胃失和降为 主要病机。严光俊27强调胃气不和、胃络瘀滞也是 FD的重要病理机制。认为在 辨治时不应忽视瘀血。吴敏 28认为 FD 的反复发作久病致瘀
9、,瘀血停着也为其的重 要病理机制之一。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文献报道日渐增多,辨证分型较多 ,但经统计29显示肝郁脾虚证为主要证型。综上可见,众多医家虽对FD病因病 机各有阐发 ,但大多数均认为此病发生与肝气郁滞、脾胃虚弱有关。肝失疏泄、脾 失健运、胃失和降乃其最基本病机 ,病位不离肝、脾、胃三脏。2 祖国医学对 FD 的辩证分型由于 FD 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 ,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各临床中医家根 据各自的临床认识对本病进行辩证分型。庞春生 30等人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结 合患者证候、舌苔、脉象特点,将FD分为3型,即脾胃虚弱、肝气犯胃和胃阴亏虚型。谢建群31等分析FD的病因病机,将
10、其分为脾胃阴虚型、脾胃阳虚型、脾虚气 滞型、邪气积聚型、正气虚损型、湿热内蕴型辨证论治。200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 1 3次会议通过了 “功能性消 化不良 (FD 中医诊治规范32(草案。将FD分为以下5型: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脾虚痰湿 证,饮食积滞证 ,寒热错杂证。赵凤莲 33通过对 FD 的临床证候特点进行分析 ,将其分为肝郁脾虚、脾虚胃 热、湿阻脾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积滞和淤血阻络 7型。谢振东34等人根据 FD 的临床特点 ,将其分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热错杂 3 型。谷灿立 35等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将本病分为肝气郁结、脾胃气虚、肝气犯 胃、湿热滞胃4
11、型。范汉淮36根据FD的证候特点,将本病分为肝胃郁热、中虚气 滞和脾胃虚寒 3型。赵霞37将FD分为脾胃气虚、脾胃虚寒、痰湿内阻、肝胃不和、瘀血阻络、 胃阴不足 6 型。综上可见 ,尽管各临床医家对本病的分型不尽一致 ,但因其最基本病 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因此在临证过程中,若能谨守这一基本病机 ,在疏肝理气解郁、健脾和胃降逆这一基本治法的基础上 ,再根据寒、热、湿、食、瘀之兼夹不同进行灵活变通诊治 ,不必局限于各临床医家之辩证分型。3祖国医学对 FD 的治疗3.1 辩证论治王氏38辩证分型治疗 FD86 例,肝胃不和型方药用和胃煎合四逆散加减 ,脾胃虚 弱方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12、,胃热阴伤 ,方药用化肝煎合益胃汤加减 ,临床治愈 54 例, 有效25例,治愈率60.47%,总有效率91.86%。谢振东34辩证分型治疗FD25例,肝 胃不和型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脾胃虚弱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寒热错杂方用半夏泻心汤 加减,对照组用吗丁啉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 92%,对照组总有效率 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0.05赵霞37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40例, 脾胃气虚药取补中益气汤化裁 ,脾 胃虚寒药取四君子汤化裁 ,痰湿内阻药取平胃散合二陈汤化裁 ,肝胃不和药取化肝煎 合枳术丸化裁,瘀血阻络药取桃红四物汤化裁 ,胃阴不足药取沙参
13、麦门冬汤化裁 ,其总有效 率达 95%。叶萍39采用辩证治疗 FD60 例,气滞型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脾虚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湿蕴型方用平胃散加减 ,食积型方用保和丸加减 ;对照组用吗丁啉和舒可 捷,治疗组治愈率为 90.0%,总有效率为 96.37%;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范汉淮36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45 例,肝胃郁热型用化肝煎合乌贝散 加减,中虚气滞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合异功散加减 ,对照组口 服吗丁啉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1%,对照组为 81%,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 义(P<0.05;
14、症状总积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李刚15辨证施治治疗 FD76 例,脾胃虚弱型方用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肝 气犯胃型方用逍遥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胃阴亏虚型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 减。 76例 FD患者中,治愈49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占 93.42%。臧军现 40等人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219例,脾胃虚弱型治以益气健脾 和胃除胀 ,予健脾益气汤加减 (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枳壳、陈皮、砂仁、 白芍、大腹皮、焦三仙、甘草、大枣 ;湿阻脾胃型治以化湿醒脾 ,和胃除胀 ,自拟醒脾化湿汤加减 (药 用:茯苓、薏苡仁、川朴
15、、藿香、佩兰、滑石、白蔻仁、半夏、车前子、菖蒲、化橘红、荷 叶、大腹皮 ,甘草 ;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理气 ,和胃除胀 (药用:柴胡、郁金、陈皮、苏梗、枳壳、香附、 佛手、内金、砂仁、大腹皮、焦三仙、甘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9%,而吗丁啉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3.2经方加减张永艳 41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6 例,与吗丁啉对照组 (74例相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vO.05,同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vO.05。王伟42采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西药对照组78例,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两组疗效
16、相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张闽光43等人亦报道 ,采用柴枳香砂六君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中药组治疗有效率为 92.1%;西药采用莫沙必利、铝碳酸镁对照 ,有效率为 6617%,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V0.01。陈亮44报道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8例,总有效率 94.12%;而吗丁啉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 统计学意义(PV0.01。苏仁意45等亦报道,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 不良 38 例,总有效率 94%。贺先波46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8例,在 118例中,痊愈 85例,显效26例,好
17、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 99.15%。徐亚民47等人报道,曾采用柴胡 疏肝散加减治疗FD,每每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刘英军48曾报道,其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消化不良 40例,总有 效率 95%;西药吗丁啉对照组总有效率 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 计学意义(PV0.01。洪昌建49曾报道,采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为主治疗功能性消 化不良 40 例,总有效率 82.5%;西药用吗丁啉、雷尼替丁对照 ,总有效率 7215%,两组 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vO.01,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黄育平50报道其采用中药枳术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4例,其中显效68
18、例,有效 30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94.2%。刘春生51报道,其采用加味枳术汤治 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72 例,总有效率 94.5%,而吗丁啉对照组总有效率 73.3%。两组之 间疗效有显著差异 (P<0.05。石萍52报道,枳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62例,总有效率为 90.3%,吗丁啉 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vO.05。岑永加53报道,其采用加味枳 实消痞汤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65例,总有效率 93.84%;吗丁啉对照组总有效率 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v0.05。王定康54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85例,其中痊愈 58例,占68
19、.2%;好转 21 例,占 24.7%;无效 6例,占7.1%。总有效率 92.9%。刘文奇55等人报道,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45例该病患者 ,取得 满意效果,并与吗丁啉治疗的 45例对照,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与对照组治 疗后 0 级比较P<0.05。杨国利56报道报道,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6例,并与多潘立酮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临床治愈 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V0.01在改善上腹痛、早饱、暧气等症状方面,也优于对照组。 胡德华57报道,曾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9例,总有效率 94.15%。
20、3.3自拟方治疗杨银良 58曾应用自拟和胃汤 (香附、白芍、白术、莱菔子、枳实、槟榔、半夏、莪术、刘寄奴、生姜加减治疗 FD患者100例对照组(亦为100例FD患者应用 吗丁啉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对照组为 71%, 2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vO.01。陈良金59认为FD的病理改变绝大多数为肝郁脾虚,中焦痞塞而致胃 气壅滞 ,而“治肝可以安胃 ”故,自拟疏肝安胃汤 (太子参、炒白术、枳壳、丹参各 12g, 白芍、茯苓、槟榔、莱菔子各15g蒲公英30g,柴胡、木香、砂仁、甘草各6g治疗, 每每获得良好的效果。钟毅 60等人采用自拟中药胃肠舒伯拟方,由党参10g炒白
21、术10g神曲10g枳实10g川芎10g茯苓12g法半夏12g丹参12g柴胡8g炙甘草6g组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36例, 观察患者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 (MMC 指标;结果表明胃肠舒能 改善 FD 患者的 MMC, 其中尤其明显改善相持续时间和收缩波幅。李香珍 61采用自拟强胃汤 (基本方为太子 参3040g黄芪10g木香10g,枳壳610g,茯苓20g,柴胡10g,麦芽20g,鸡内金15g,白芍15g,甘草 5g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0例对照组76例口服吗丁啉,结果为治疗组显效率47.3%, 总有效率 98%;对照组显效率 34.2%,总有效率 85.5%;两组总有效
22、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105。3.4针灸治疗冯国湘62等采用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太冲加耳穴疗法治疗FD35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消化不良如状、Zimg自评量表和HAMD量表评分.证实针刺加耳穴疗法对伴抑郁焦虑状态的 FD 患者有肯定效果。陈广娥63等用针灸疗法治疗 FD 患者 83例,选穴:足三里、内关、中脘、太 冲、阳陵泉等 ,结果在胃排空、胃蠕动功能及临床疗效上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3.5中西医结合治疗江家赞64曾报道选择 FD 患者 68例,分别采用西药和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 ,中 西医结合治疗组 36例采用多潘立酮片加自拟疏肝健脾方加减进
23、行治疗,西药对照组32 例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 ,其结果为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 94%,对照组为 78%,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异(PvO.05。钟翠琼65将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46例,口服吗丁啉治疗 ;治疗组 5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用自拟芪 术助运汤加减(自拟芪术助运汤,基本方:北芪20g,党参15g,白术15g,云苓20g法夏 10g,陈皮8g,柴胡8g,枳壳15g白芍15g,煅代赭石20g旋复花8g,大腹皮12g砂仁6g,黄苓12g炙草6g。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为治 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4、意义(P<0.05;症 状总积分两组前后对比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4.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 林氏65等人的研究认为厚朴能显著增强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活性和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 ,从而促进胃运动功能。65. 林江,唐静芬 ,蔡淦.枳实消痞丸对大鼠胃排空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9.19(1:46邹百仓66等人的研究表明 :槟榔液灌胃后 ,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及空肠的胃动素(MTL含量增加,而大鼠胃肠道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明显减少,该研究提示 槟榔可能通过增强胃平滑肌收缩幅度 ,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 ,从而能促进功能性消化 不良模型大鼠胃动力。 66
25、.邹百仓.董蕾. 槟榔对胃运动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J. 陕西 中医 ,2007,28(3:370373李冀67等人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FD 的发病与血浆含量血浆胃动素(MTL)的降低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升高有关;他们的结果也表明:枳、 术不同配伍能显著对抗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与肠推进抑制(PV0.01 ;枳、术的不同配伍均能使MTL显著升高(P<0.01使VIP明显降低(P<0.05。67.李冀.刘蔚雯. 肖洪彬.李胜志.胡晓阳.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 不良的配伍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 刊.2007,25 (2) : 彭成68等人实验的实验研究证明 ,四逆散能增加昆明种小
26、鼠 胃排空液体和固体的能力 , 提高 SD 大鼠离体胃条的兴奋性和整体动物 IGG 胃运动 的频率,升高血浆胃动素的水平 ,促进胃壁平滑肌细胞的收缩。68.彭成,张磊,张利,等.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 大学学报,1999,22(1:39-41.祁宏等人 69 用健功合剂 (组成 :柴胡、郁金、枳壳、茯苓、厚朴、党参、莱菔子、 鸡内 金、白术、制半夏治疗 FD 患者 119 例,并设西沙比例对照组 109 例,用 ATL- UA9 彩超测定 胃液体排空时间 ,治疗 4 周后结果 :从临床疗效方面 ,治疗组显效 69 例, 有效 44 例,无效 6 例,总 有效率 95.
27、0%;对照组显效 38 例,有效 49 例,无效 17 例,总有 效率83.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vO.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 性(PvO.05或PvO.01治疗后两组积分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vO.01治疗组优于对 照组。在胃液排空情况,两组治疗前后胃液体排 空T1/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但对照组治疗后胃液体排空T1/2仍未达到健康人组水平(P<0.05。认为健 功合剂有整体和双向调节作用,使肠神经系统(ENS与胃肠运动激素之间的协调性得 到调节。 69 祁 宏,许定仁,张洪俊等 .健功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8、 .2003.23(3:215-216 5.评价与展望 FD 的发病率相当高 ,国外研究 显示有 1/3 的人群患过此病 ,约占门诊总数的 20%,而单纯 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 方法。中医治疗 FD 不论是辨证论治、经方药加减、自拟方药,抑或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显示其潜在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参考文献:I . 邹多武,许国铭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及西沙必利治疗多因素分析 J. 中华消化杂志, 1 997, 1 7(增刊) :65 2.孙青.袁耀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 III 标准的浅识 J. 中华消化杂志, 2006,26(11):764765 3 .杨少军
29、,王改 梅,汪龙德 胃安通降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证临床观察J.新中医 2006, 38(11) : 3839 4.时昭红.张介眉运用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6, 28( 5): 1920.胡珂 张小萍 何承志.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10(5): 2324.苏仁意,章晓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6, 17(6): 1056 7.于家军,李寿山.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98,25(6:2554. 8刘汶.李乾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J.北京中医
30、,2004,2(3:145146 9.陈永堂.五花芍草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50例J.中国 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10(9:3536 10.鱼涛.舒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75 例 J.陕西中医,2005, 26(9) : 923924 11刘静.辨证分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治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4,18(4:31812.姚明全.和胃通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J.湖北中医杂志,1999,21(6:2685. 13.梁乃津,黄穗平.健中调肝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 察J.新中医,1996,5(9:8 14.方盛泉.朱生梁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证经验选萃 J. 中
31、医药学刊.2004,22(5):796797 15.李刚 辨证施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76 例J.中医研究,2006, 19(6) : 4142 16.刘善京.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机制浅 析J.甘肃中医,2004,17(6: 1112 17.邓文龙.健脾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42例J.医药世界,2006, 17(7): 183184 18.白长川,马超,李吉彦.和胃汤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 志,2003,11(6:373374 19.陈良金.疏肝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62 例.陕西中 医,2003;24(7) :606607 20.江家赞.
32、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50 例临床 观察J.四川中医,2006, 24( 7): 4344 21.杨国立.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66 例.陕西中医 ,2005;26 ( 1) :2930 22.姚筱梅姚树坤教授治疗功能 性消化不良的思路与方法J.四川中医,2007, 25( 1): 56 23.李丰衣 孙劲晖.田德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 J. 湖北中医杂志, 2006, 28(1) :2324 24. 卜平.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病机分析 J. 江苏中医药, 2007, 39(3) :12 25. 王 长洪 . 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学术经验系列之一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论
33、治经验 . 辽宁中医杂志 .1999; 26(7:289 26.梁巧霞. 疏肝运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130 例国医论坛 2006, 21( 4) :3839 27.严光俊,桂壮.活血化瘀法治疗功能性 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20 28.吴敏.理气活血汤治疗功能 性消化不良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5:286. 29.骆云丰,郑立冲医药治疗胃肠动力 紊乱性疾病的理论研究 J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11(4:292294 30.庞春生, 夏祖昌,郭维维冲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7218. 31.谢建群
34、,龚雨萍,陆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J.上海中医药杂 志,1998,32(5:166. 32.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 (草 案.33.赵凤莲.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 志,2001,9(1:55. 34.谢振东 邓上安.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25 例疗效观察 J.World Health Digest. 2006, 11(3) :4950 35.谷灿立,张龙江,李为民.辨证分 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6(5): 959960 36.范汉淮.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总结J.四川中医,2
35、006, 24 (3):5253 37.赵霞.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J.陕西中医.2006, 26(9) : 10521053 38.王毅. 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86 例. 四川中 医.2006, 24(6): 4950 39.叶萍. 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 13(8): 53 40 .臧军现,李克强.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19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 30( 1) : 3637 41.张永艳.参苓白术散加减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 : 970971 42.王伟. 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80例J.陕西中医.2007, 28( 1)3637 43.张闽 光.朱国曙.柴枳香砂六君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J.四川中医,2002,20(5) : 3233 44.陈亮.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8例J.中国中西医结 合消化杂志 .2004, 12(1) :41 45 .苏仁意,章晓华.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 消化不良38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对口帮扶协议书
- 入股抵押担保协议书
- 与班组签协议还合同
- 仪器委托检测协议书
- 兄弟房屋互换协议书
- 铺设管道补偿协议合同
- 赛事活动个人协议合同
- 个人加工承包协议书
- 乡镇对口结对协议书
- 全国独家授权协议书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知识试卷: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知识篇
- 江西历史真题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无人机机载计算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环卫冬季除雪安全培训课件
- 房产资产管理培训课件
- 三基五化课件
- DB41∕T 727-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应检部位确定
- 猪器官移植介绍
- 点茶课件教学课件
- 超声胆囊息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