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巷打钻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回风巷打钻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回风巷打钻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回风巷打钻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回风巷打钻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风巷打钻安全技术措施为确保证矿井安全生产,1101回风巷在打探放苏田老井采空区积水 钻孔时确保安全,同时在掘进中坚持 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 清前方水情、瓦斯煤层赋存情况,拟使用DY 1250型煤矿液压坑道钻机于2014年2月20日进行打钻,为确保打钻施工安全,特编制本 措施贯彻执行。一、探放水目的:为了查明消除1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前方顶部苏田老井采空区 老窑水、含水层、积水区域等水体的具体位置、产状等,有效的防治 矿井水害做好必须的准备工作,实现对井下水害探、防、堵、截、排 的综合治理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严格坚持 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 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打钻进行探放水

2、。二、探放水原则:(1) 先隔离后探放。矿井水害与地表水有密切水力联系且雨季可能接受大量补充的老空水,老空积水量较大,水质不好(酸性大),为避 免负担长期排水费用,对这种积水区应先设法隔断或减少其补给水量, 然后再进行探放水,若隔断水源有困难无法进行有效的探放,则应留 设煤岩柱与生产区隔开,待到矿井生产后期再进行处理。(2) 先降压后探放。对水量大、水压高的积水区,应先从顶、底板 岩层打穿层放水孔,把水压降下来,然后再沿岩层打探水钻孔。(3) 先堵后探放。当老空区为强含水层水或其它大小水源水所淹没,出水点有很大的补给量时,一般应先封堵出水点,而后再探放水三、水文地质:1、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及隔

3、水层1)地表水矿区位于珠江水系北盘江上游巴郎河支流流域范围内,地表水系不甚发育,多为山区雨源型冲沟。在矿区中部有一条自西流向东的小 河,流量受大气降雨的控制,雨季降水时流量增大,冬季(枯水季节) 流量较小。2)含(隔水层)下二叠茅口组(p21)和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n)的碳酸盐岩, 岩溶较发育,含岩溶水,富水性较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B), 含基岩裂隙水,浅部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强,深部则富水性 较差,含水微弱,上二叠统龙潭组(p21)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以碎屑岩为主,含基岩裂隙水,其富水性差,含水微弱,第四系(Q)残坡积冲积层含孔隙水,富水性差含水较弱。3)地下

4、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区地下水主要来自汇水面积内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和流经区内小河的补给,补给量受降水量及其季节的控制明显。地下水总体由西 向东迳流,并经井、泉等天然露头排泄流入北盘江上游的巴郎河。2、老窑水及采空区水依据杨家寨煤矿开采设计,首采区1101采面西部,部署在原苏田矿井2112采面工作面深部,原苏田矿井2007年关闭,老井积水。1)积水原因苏田矿井时建于1996年,采用斜井开拓,主采 C1#煤层,2007 年底关闭,该矿井口位于通仲河河床一侧,通仲河长年流水,受地表 水影响,矿井被水淹没至今。2)苏田矿井积水量整合关闭前苏田矿井,主斜井口标咼+1596米,开米标咼+1504米,

5、根据调查资料,估计C1#煤层采空面积1.7万m2;预计矿井积水2万 m?;,加井下正常涌水量。3)1450水平情况首采区110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设计标高+1450m, 1101采煤工 作面位于苏田老井2121工作面深部,该工作面运输巷标高+1504m,与 1101采煤工作面相对垂直标高 54m。3、矿床冲水因素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积水及第四系孔隙潜水是矿井充水的主 要因素,一般以沿节理裂隙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水量有所增加。 同时矿区中部的小河沿煤系地层经过,而由于矿山开采,在采空区顶 板的变形破坏加剧情况下,小河水、大气降水等沿裂隙灌入井下将形 成矿床充水的主因素。经调查目前煤矿涌水

6、量为120200立方/日。今 后,随着矿井开采规模的扩大,采空区增加,矿井涌水量将会增大, 在进行排水设备选型时,矿井涌水量将采取类比法近似计算。3、水纹地质类型及复杂程度矿区内沟谷切割较深,地表水有良好的排泄条件,同时煤系地层 含水性弱,虽其上覆、下伏地层含水性较强,但仍属弱含水层,且煤 系上、下均有较良好的隔水层,其间水力联系较差。由于矿区中部的 小河沿煤系地层经过,矿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 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长兴(p3c)、龙潭组(p31),中二叠统茅口组(p2m);T1F(中上部)、p3c、p2m等为含水层

7、(组),p31及T1f中下部碎屑岩 为相对隔水岩组。但由于当地煤矿开采有悠久历史,有的废弃老硐及 采空区,由于受到地表及地下水的补给而充满积水,但因硐口垮塌, 掩盖,其具体位置已无法调查。已经揭露,势必造成严重事故,必当 防范。三、矿井涌水量预计(1)方法选择矿区工作较少,资料不多,当地煤矿开采深度较浅,调查结果偏 少,只能以类比法近似计算,根据条件相似的煤矿矿山产煤量(M )与涌水量(Q)之间的比例计算矿井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系数(K),再以本矿井未来设计产煤量乘富水系数预测矿井涌水量。(2)预测结果近似矿山已获得的富水系数 K=0.01738L/S.t设计日产量 M=455t/日预计矿井涌水量

8、 Q二KM=0.0173& 455=7.91L/S 即 683m3/d预计正常涌水量28.46m3/h;最大涌水量85.4m3/h;由于该区域现 有生产矿井规模小,采深浅(+1500以上),涌水量相对较小,不能作 为整合矿井涌水量依据,预测矿井涌水量,又会因为大气降水量数据 的差异而改变,所以预测数据仅供参考。在今后的建井和生产过程中, 必须加强矿井涌水量测定工作,对矿井涌水量进行统计,以便及时修 订正,以指导矿井正常生产。四、探放水设计1、探放水巷道的布置,断面规格、支护形式、巷道坡度、施工程 序以及巷道内的水沟断面。1101回风巷工作面巷采用单巷掘进,巷道按 288度方位掘进,巷道

9、坡度按3%。上坡。巷道设计采用马蹄形半圆拱断面,采用锚网喷支护;巷道净断面 5.77 ,设计掘进长度400米。(1) 确定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地方煤矿设计手册、防治 水管理规定。(2) 详见附后钻孔设计布置图。五、施工钻探探放水小组:组长:胡正行副组长:田志付探放水操作人:胡小平、胡正国、陈燕成员:钻机队所有人员。组长是探放水直接责任人,探放水的总监督人和指挥人,对探放 水过程负全部责任。副组长负责探放水设计、措施传达给所有队员,并协助组长探放 水指挥工作,落实成员职责。探放水操作人带领钻机队人现场施工,并给予施钻技术指导。成员轮流现场跟踪探放水过程,现场收集探放水资料,保证探放 水安全、顺利

10、进行,探放过程中,若发现突水及其他灾害征兆时,迅 速组织受灾害威胁区域人员沿规定路线撤到安全地点(附避灾路线 图)。三、探放水前准备工作及技术要求1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2. 工作面选用75mm探水钻,水泥、海绵和棉纱封孔,做到有控制 放水。3打钻前,有关单位要把风、水、电送到探放水地点,以保证探放 水工作顺利进行。4掘进巷道安装专门电话,便于联系。5预备专门的排放水管路,设置好水闸门和挡水墙。六、钻机工操作规程1、钻机在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碰撞而损坏(包括挤压)机械或油 管,斜坡提升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散件运输时,保护好油管及螺纹接口,防止泥沙煤渣进入2、钻机进入工作地

11、点后,应选择好适当位置,将机架放到最低 点,然后将动力头部分吊到机架上方,根据选定的位置用螺栓固定在 机架上,调整好方位角,用立柱锚固机架。3、接通电源开机前,先检查整体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转动 电机检查有无卡阻,系统连接是否正确,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启动 电机,检查电机旋转方向与标定方向是否一致,电机、变速系统有无 异常声响,然后启动电机进行试运转,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接头 处有无漏油。4、按照钻机操作说明书操作进行钻孔施工。5、操作人员衣服、毛巾、灯线必须穿戴栓绑好,上下钻杆人员 必须站在钻机侧面,不能与给进钻杆方向一直线,也不能遮挡着操作 钻机人员的视线。6、施工瓦斯抽放孔、如遇钻孔

12、喷孔时应立即停止进钻,待喷孔 停止再慢速给进。打探放水孔时应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如孔 内来水量增加时,不得拔出钻杆,并及时汇报。施工地质孔时,要控 制好给进速度,以求得完整岩芯。在回风区域和掘进迎头打钻时,应定时检查瓦斯,同时要悬挂甲烷便携式检测仪于钻机 5米内的回风侧 放炮时施钻人员必须撤到指定的安全地点,施工地点的瓦斯浓度不得 超过1.0%,否则不准送电开钻。7、严禁设备带病运行,每班开机前均要全面检查设备各部件的完好情况,运行中的轴承、油泵、马达、电机等温升不得超过60C,否则立即停机检查处理,进钻时要选择好钻头,钻杆,对钻杆的拆卸 不要敲打,以免损坏接头部位的梯形扣。& 加强钻机的维护检修:每班要对运转部位要定时注油,特别 是六方轴的润滑,并定时清洗或更换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