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马西秦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1页
自动检测技术马西秦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2页
自动检测技术马西秦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3页
自动检测技术马西秦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4页
自动检测技术马西秦第三版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考题与习题解马西秦11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答:1、检测系统由: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2、传感器部分的作用:是把被测量变换成另一种与之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并且便于测量 的量的装置。测量电路部分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显示记录装置部分的作用:是使人们了解检测数值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2、非电量的电测法有哪些优点 ?答:P33、 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如何进行?答:1)、采用微差式测量 ;2)、微差式测量是综合零位式测量和偏差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

2、基本思路是:将被测量 x的大部分作用先与已知标准量 N的作用相抵消,剩余部分即两者差值 =x-N。这个差值再用偏差法测量。微差式测量中:总是设法使差值 很小,因此可选用高灵敏度的偏差式仪表测量之。即使差值的测量精度不高,但最终结果仍可达到较高的精度。例如: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输出电压U。可表示为U0=U+ 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的要求,因此对 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当然,可以改用零位式测量,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如图1-3所示的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微差式测量电

3、路图中; 、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 、R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 、RL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 、E1、R1和R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微差式测量过程 、在测量前调整 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 、然后使稳压电压负载电阻 RL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o 、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压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 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o=U 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

4、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E1_图1-3微差式测量4、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4.5mm变到5.0mm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 3.5V减至2.5V ,求该仪器的灵敏度。解:s= y/ x=(2.5-3.5)V/(5.0-4.5)mm=-2V/mm5、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下0.35 Q / CO.OlV/ Q钳电阻温度传感器 电桥:放大器:100(放大倍数)笔式记录仪:O.lcm/V求:(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2)记录仪笔尖位移4cm时,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解:(1)、s1=0.35 Q / C s2= O.OlV/ Q s3=100s4= O.lc

5、m/Vs=s1s2s3s4=0.35 Q / CX O.OlV/ Q X 100 X O.lcm/V =0.035cm/ C(2)、 t=x X s=4cm/0.035cm/ C =114.28 C6、 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600 C,精度等级分别为2.5级、2.0级和1.5级,现要测量500 C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 超过2.5%,选哪台仪表合理?解:2.5级测温仪表:2.5=( a m/L)100 % =( a m/600)100 %; a m=15Cr=a m/500=(15/500)100 % =3%2.0级测温仪表:2.0=( a m/L)100 % =( 5 m/600)10

6、0 %; 5 m=12Cr= a m/500=(12/500)100 % =2.4 %1.5级测温仪表:1.5=( a m/L)100 % =( a m/600)100 %; 5 m=9Cr= a m/500=(9/500)100 % =1.8 %选2.0级测温仪表合理7、 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各反映何种误差?答:1)、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2)、正确度:系统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

7、结果的正确度。正确度说明测量结果相对真值有一恒定误差,或者存在着按确 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误差愈小,则测量结果的正确度愈高。精密度:随机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重复一致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分散性。通常,用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 的大小。随机误差大,测量结果分散,精密度低。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随机误差大。精确度:是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反映。精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很小。精确度有时简称为精度。8、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的随机误差有哪些特性说f( <5 )- <5曲线对称于纵轴。答:(1)、对称性:随机误差可正可负,但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也就是(2)、

8、有界性: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范围,即绝对值很大的随机误差几乎不出现。、抵偿性:在相同条件下,当测量次数n 78时,全体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等于零,即lim习8 i=0、单峰性: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即前者比后者的概率密度大,在5 =0处随机误差概率密度有最大值。9、等精度测量某电阻10次,得到的测量值如下R1=167.95QR2=167.45QR3=167.60qR4=167.60qR5=167.87QR6=167.88QR7=168.00QR8=167.85QR9=167.82 QR10=167.60 Q和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s;(1)求

9、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R ,测量的标准误差 若置信概率取99.7%,写出被测电阻的真值和极限值。解:、10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R/R= (E Ri) /n= ( R1+R2+R3+R4+R5+R6+R7+R8+R9+R101=(167.95+167.45+167.6+167.6+167.87+167.88+168+167.85+167.82+167.6) /10=167.762 Q、测量的标准误差t飞=lim 圭(Ri-R0) 2/n = lim VE (a i ) 2 标准误差(的估算值:=lim /习(Ri- /R ) " (n-1 )=Him E ( vi ) 2/n =

10、E Vi2= (R1-/R ) 2+ ( R2-/R ) 2+ ( R3-/R ) 2+ ( R4-/R ) 2+ ( R5-/R ) 2+ ( R6-/R ) + (R7-/R ) 2+ (R8-/R ) 2+ (R9-/R ) 2+ (R10-/R ) 2 2+ (167.45-167.762 ) 2+ ( 167.6-167.762 2+ (167.88-167.762 ) 2+ ( 168-167.762 ) )2+ ( 167.6-167.762 ) 2 )2+ (-0.162 ) 2+ (-0.162 ) 2+ (0.108 )=(167.95-167.762 )+167.87-1

11、67.762 )2+ ( 167.6-167.7622+ (167.85-167.762+ ( 167.82-167.762=(0.188 ) 2+ (-0.312+ (0.118 ) 2+ (0.238 ) 2+ ( 0.088 ) 2+ (0.058 ) 2+ (-0.162 )=0.0361+0.0961+0.0256+0.0256+0.0121+0.0144+0.0576+0.0081+0.0036+0.0256=0.3047标准误差(:("习(vi ) 2/(n-1)= V0.3047/9=0.184 Q算术平均值的标准误差s: s=( x= / V n =0.184/ V

12、10 =0.0582 Q置信概率取99.7%, K=3,置信区间为土 3S,测量结果真值为:R0=/R + Ks=167.762 + 3 X 0.0582=(167.762 + 0.175) Q测量电阻的极限值:Rm=/世 K( =167.762 + 3 X 0.184=(167.762 + 0.552) Q168.314 Q167.210 Q :测量数据中无坏值n测量值(Q ) Xi剩余误差ViVi21167.95+0.1880.0353442167.45-0.3120.0973443167.60-0.1620.0262444167.60-0.1620.0262445167.87+0.108

13、0.0116046167.88+0.1180.0139247168.00+0.2380.0566448167.85+0.0880.0077449167.82+0.0580.00336410167.60-0.1620.026244/R=167.762E Vi 2=0.304710 2标准误差估彳铜告=2|247=0.1841望0W1B锅?ft赛矛值S =x=-0.184=0.05821n 10置信概率取99.7%, K=3,置信区间为土 3S,测量结果真值为:R0=/R + KS=167.762+ 3 X 0.0582=(167.762 + 0.175) Q测量电阻的极限值: Rm=/世 K(

14、=167.762 + 3 X 0.184=(167.762 + 0.552) Q168.314 Q167.210 Q :测量数据中无坏值10. 用BASI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用于完成类似第循中所要求的计算任务。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1. 金属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有什么不同?答:金属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主要由几何尺寸的改变影响金属金属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半导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主要由材料的电阻率随应变引起的变化是影响半导应变片电阻应变效应的主要因素。2. 直流测量电桥和交流测量电桥有什么区别?答:直流测量电桥采用直流电源供电,交流测量电桥采用交流电源供电;3. 热电阻测温时采用

15、何种测量电路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测量电路 ?说明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答:采用三导线四分之一电桥电路:在该电桥中热电阻的两根引线被分配在两个相邻的桥臂中;消除引线电阻因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值变化而产生的误差。4. 采用阻值为120 Q、灵敏度系数 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和阻值为120 Q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4V.并假定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上的应变分别为1卬 £和1000卬£时,试求单臂工作电桥、双臂工作电桥以及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并比较三种情况下的灵敏度。解:一个微应变:1 卬 e =1 11 m/m=1x 10-6因为R1=R2=R3=R4=R是等臂电桥;U

16、=4V;1)、应变片上的应变为 侦 e :s=U0/ R=U( R/R)/4/ R=(U K £ )/4电阻应变片的相对变化量: R/R=K £ =2X 10-6电阻应变片的变化量: R=RX Ke =120 X 2 X 10-6=0.24 X 10-3 q、单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 。输出电压:U0=U( R/R)/4=U K & /4=2X 10-6 V灵敏度:s=U0/ R=2X 10-6 V /0.24 X 10-3 Q =8.33 x 103 V /Q、双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 。输出电压:U0=U(R/R)/2= ( U/2 )

17、Ke =4X 10-6 V灵敏度:s=U0/R=4X 10-6 V /0.24 X 10-3 q =16.66X 10-3V /Q、及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 U(R/R)=UK & =8 X 10-6 V灵敏度:s=U0/ R=8X 10- 6V /0.24 X 10-3 q =33.33 X 10 3V/Q2)、应变片上的应变为1000辱电阻应变片的相对变化量: R/R=K £ =2X 10-3电阻应变片的变化量: R=W Ke =120X 2 X 10-3 =0.24 Q、单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 R/R)/4=U

18、K & /4= 2 X 10-3V灵敏度:s=U0/ R=2X 10-3V /0.24 Q =8.33 X 10-3V/Q、双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 R/R)/2=UK & /2=4 X 10-3V灵敏度:s=U0/ R=4X 10-3V /0.24 Q =16.66 X 10-3V/Q、及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 R/R)=UK £ /=8 X 10-3V灵敏度:s=U0/ R=8X 10-3V /0.24 Q =33.33 X 10-3V/Q5采用阻值R=120Q,敏度系数K=2.0的金属电阻应变片与阻值

19、R= 120 Q的固定电阻组成电桥,供桥电压为 10V。当应变片应变为1000号 时,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则可采用何种接桥方式(设输出阻抗为无穷大)?解: 应变片上的应变为 1000辱=10-3电阻应变片的相对变化量: R/R=K £ =2X 10-3电阻应变片的变化量: R=W Ke =120X 2 X 10-3 =0.24 Q、单臂工作电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 R/R)/4=UK & /4=10 X 2 X 10-3V/4=5mV灵敏度:s=U0/ R=5X 10-3V /0.24 Q =20.833 X 10-3 V/Q、双臂工作电桥工

20、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 R/R)/2=UK & /2=10 X 2 X 10-3V/2=10mV灵敏度:s=U0/ R=10X 10-3V /0.24 Q =41.67 X 10-3V/Q、等臂 全桥工作时的输出电压、灵敏度。输出电压:U0=UK £ /=10 X 2 X 10-3V=20mV灵敏度:s=U0/ R=20X 10-3V /0.24 Q =83.33 X 10-3 V/Q输出电压:U0=UKe =10 x 103mvx 2 x 10-3=20mv综上所述:若要使输出电压大于10mV。则可采用等臂全桥接桥方式。6.图2-43所示为一直流电桥,

21、供电电源电动势E=3V. R3=R4= 100 Q。R1和R2为相同型号的电阻应变片,其电阻均为50Q。灵敏度系数K=2.0。两只应变片分别粘贴于等强度梁同一截面的正反两面。设等强度梁在受力后产生的应变为5000 试求此时电桥输出端电压UO.U0R1R2T(2-43)解:受力时:R1=r+ R R2=r- R R3=R4=R=10QU0= (R2R4-R1R3) U/ (R4+R3) ( R1+R2) =R (R2-R1) U/2R (R1+R2) =-2R RU/2R2r=- ( U/2) ( R/r) =- (U/2 ) (Ke) =-1.5 X 2 X 5X 10-3 =-1.5 X 1

22、0-2V=-15mv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可采取什么措施并应注意什么问1. 试分析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和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题?答:1)对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设初始电容为:C0=希&r A/d= e ab/d为初始电容。当动极板相对定极板沿长度a方向平移 x时,则电容为C=g0 名 b (a x) / d= ( &0 & ab/ d ) ( s0 ®r bAx/ d )=C0 £ bA x/d(3-2)C=CA C C= C- C0= & bA x/d=- C0 x/a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 C/C0=A x/a显然传感

23、器的输出特性呈线性。适合于测量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灵敏度为:Ka C/ x= £ b /d可见:、灵敏度是个常数; 、增大b值、减/J、d值,可增大灵敏度; 、但极板的长度b不易过小,否则边缘效应增大,使非线性误差也增大。 、与变极距型相比,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采用差动式结构,以提高灵敏 度。2)对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若传感器的£和A =ab为常数,初始的极距为 d,其初始电容量(静态电容为):C0=&0巳A/d= £ A/d 当动极板移动x后,其电容为: C=£ A/ (d-x)=(£ A /d )

24、 x d/ (d-x)=C0 d /(d-x)=C0 (1+x/d ) / (1-x2/d2)当 x<<d 时;1-x2/d2r 1 ;则:C= C0 (1+x/d )由式(3-5)可知:电容C与x不是线形关系;只有当 x<<d时,才能认为是近似线形关系。电容的变化量为: C=C-C0= C0( 1+x/d ) - C0= C0 (x/d)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 C/C0= x/d灵敏度为:KA C/ x= C0/d = £ A/d 2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起始间隙d;但当d过小时,易引起击穿。一般在极板间添加介电常数高的物质(云母、塑料膜),且可以改善电容器的耐

25、压性能。2. 为什么说变间隙型电容传感器特性是非线性的?采取什么措施可改善其非线性特性 ?答:对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若传感器的£和A =ab为常数,初始的极距为 d,其初始电容量(静态电容为):C0=go们A/d= £ A/d 当动极板移动x后,其电容为: C=£ A/ (d-x)=(£ A /d ) x d/ (d-x)=C0 d /(d-x)=C0 (1+x/d ) / (1-x2/d2)当 x<<d 时;1-x2/d2r 1 ;则:C= C0 (1+x/d )由式(3-5)可知:电容C与x不是线形关系;只有当 x<<d时,才能

26、认为是近似线形关系。3. 有一平面直线位移型差动电容传感器其测量电路采用变压器交流电桥,结构组成如图3-20所示。电容传感器起始时bl=b2=b=20mm al =a2=a=10mm,极距d=2mm极间介质为空气,测量电路中ui= 3sin « tV,且u=ui。试求动极板上输入一位移量 x=5mnM的电桥输出电压 u0。图3-20题3图解:电桥的空载输出电压为:u 0=2£i Z/ (Z1+Z2) - u =n2Z/ (Z1+Z2) - (Z1+Z2) / (Z1+Z2)=h (Z2-Z1 ) / (Z1+Z2)其中:Z1=1/j 3 C1, Z2=1/j 3 C2, C

27、1、C2,为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量;带入,得u 0=h Z2-Z1) / (Z1+Z2) =n (1/j 3 C2-1/j 3 C1) / (1/j 3 C1+1/j 3 C2)=h (1/C2-1/C1 ) / (1/C1+1/C2) =n (C1-C2) / (C1+C2对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设初始电容为:C0=&0 & A/d= e ab/d为初始电容。当动极板相对定极板沿长度a方向平移x时,则电容为C=端 b (a± x) / d=C0-JQu01_(&0 &r ab/ d ) 土(诳 & bA x/ d =CR £ b x/

28、d=C0 + A CC1=C A C;C2=C0+ C;U0=U(C1-C2) / (C1+C2 =-U C/C0=-U 3 bA x/d ) / 3 ab/d ) =-U x/a=-(3sin 3 tV) x ( 5/10 ) =- (3/2 ) sin w tV=-1.5sin "V4、变间隙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为运算放大器电路,如图 3-21所示。传感器的起始电容量Cx0=20pF,定动极板距离do=1.5mm Co=10pF,运算放大器为理想放大器 (即K8, Zi>o), Rf极大,输入电压 ui=5sin w tV ,求当电容传感器动 极板上输入一位移量 x=0.1

29、5mm使d0减小时,电路输出电压u0为多少?解:对于变间隙电容传感器,当动极板移动 x后,其电容为:CX=£ A/ (d0- x) = ( £ A/d0) X d0/ (d0- x)=Cx0d0 / (d0- x) =Cx0/ (1- x/d0 ) =20/ (1-0.15/1.5 ) pf=(20/0.9 ) pf= (200/9 ) pf=22.22 pf对于理想运放,其输入阻抗和开环放大倍数都很高( Zi8, a78),因此其输出端输出电压u0与CX成反比,即:u0= uiC0/CX> 10pf/(200/9 ) pf X 5sin « tV=-(90

30、/200) X 5sin w tV =-2.25sin « tV当动极板移动 x=0mm,其电容为:u0= uiC0/CX(10pF/20Pf)5sin EV = -2.5sin « tVCx=Cx0(1+ x/d)=20 pF(1+0.15/1.5)=22 pFCx' =£ A/ (d0- x) =Cx0/(1- x/d)=20pF/(1-0.15/1.5)=22.22pF8 =1 (Cx' -Cx)/Cx I = I (20/0.9-20 X 1.1)/(20/0.9) I = I 1-0.99 I =10% u0=-uiC0/Cx=- 5si

31、n w tV(10pF/22pF)=-2.273 sin"Vu0' =-uiC0/Cx ' =- 5sin w tV(10pF/(20pF/0.9)=-2.25sin"V8 = I (u0 -u0)/u0 I = I (-2.25+5 X 10/22)/(5 X 10/22) I=I -0.99+1 I =10%5. 如图3-22所示正方形平板电容器,极板长度a=4cm.极板间距离5 =0.2mm若用此变面积型传感器测量位移x.试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并画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极板间介质为空气。£ 0=8.85 X 10 12F/moC4传感器特性曲线

32、侣区:C= £ A/ a = £ 4b(a-x)/ a = & 4ba/ a - & 4bx/ a =C0-4 & bx/ a C=C-C0=-4 & bx/ a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2 _-2 一 _-4 _-9 _K=A C/x=-4 & b/ a =-4 X 8.85 X 10 F/mX 4X 10 m/2X 10 m=-7.08 X 10 F/m解:变面积型传感器测量位移x前的面积为:A0=4ab=4舌2C0= z0 &r A0/d= & 4ab/d= & 4aa/d= & 4a /d变面积型

33、传感器测量位移x后的面积为:A=4 (a-x ) b=4 ( a-x ) a=4a2-4xa= A0-4xaC=心0 每 A/d= & (A0 4xa ) /d=C0 & 4xa/d C= & 4xa/d= - 8.85 x 10 12F/mX 4 x 4cm/0.2mm=-x X 80X 8.85 X 10 12F/m Xx= -xX 7.08 X 10 10F/m=14.16 X 10 12F=14.16pF电容的相对变化量为: C/C0= (- £ 4xa /d ) / (4 £ aa/d ) =-x/a灵敏度为:K= C/x= - 4z a

34、/d=-4 x 8.85X 10 12F/m x4cm/0.2mm=- 7.08x 10 9F/m C=Kx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1、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零点残余电动势E0的存在;造成差动变压器输出线性度和灵敏度在零点附近不灵敏,输出线性度受影响,引起测量误差。2、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它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电涡流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受到被测体大小影响。被测体是平板型时:则要求被测体的半径应大于线圈半径的1.8倍,否则灵敏度要降低。被测物体是圆柱体时:被测导体直径必须为线圈直径的3.5倍以上,灵敏度才不受影响。优点:电涡流式传感器结构简单、频率响应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特别是有非接触测量的优点。3、试说明图4-12所示的差动相敏检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答:1)、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在ui1=ui2时:比较电压在正半周时:D1、D3导通;D2、D感止;ub=u2、ua=u2/2=vc比较电压在负半周时:D2、D4导通;D1、D德止;ud=u2、ue=u2/2=vc2)、在ui1丰ui2时:Vg乒0;则电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