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平衡施工方案_第1页
土方平衡施工方案_第2页
土方平衡施工方案_第3页
土方平衡施工方案_第4页
土方平衡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石方挖填平衡的施工组织方案填筑施工主要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和设计要求,分别从开 挖和填筑进行时间、空间上分析,提出土方开挖和填筑的合理规划。 对全工程开挖物料平衡与利用、优化整个施工总体布置格局、合理安 排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木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土方平衡从工程土方开挖、填筑总量及其质量、时间、空 间分布上进行总体平衡规划,实现优化、经济、合理的目的。2. 10. 1 土方平衡规划范围本标段工程土方平衡规划范围包括基坑、景观绿化、道路结构施 工中全部土方的开挖与填筑。2. 10. 2 土方平衡与调配原则1、挖填结合的原则填筑施工与本标段主体建筑物工程开挖结合起来,开挖的料源按 不同标准用于

2、不同的部位,尽可能按时段匹配,使开挖料减少二次倒 运工作量。2、按质取料的原则按不同填料标准要求取料用于不同部位,做到优质优用,劣质劣 用。3、“低料低用,高料高用”的原则在满足与的条件下,尽可能遵循“低料低用,高料高用”的 原则,以降低施工难度。4、就近取料的原则在满足条件下,采取就近取料的原则,以满足施工强度和降低 工程造价。5、工程整体效益规划原则在满足质量条件下,尽可能从工程整体效益角度进行规划的原则。2. 10.3施工准备2. 10. 3. 1测量准备充分做好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检校好的测量器具进行检查,看是否齐全及损坏。2、核红线桩与基准点。为保证整

3、个场地定位及标高的准确,对 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进行校核。3、定测量放线方案。根据设计要求与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 的测量放线方案,保证测量放线工作顺利进行。2. 10. 3. 2定位放线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而布置图进行定位放线,施测中严格控 制精度,定位放线的基木步骤如下:1、根据设计定位条件测设“控制网”。作为开挖的依据。2、测定边线控制桩和转角控制桩。3、撒灰线。根据测顶定的边线和转角点撒灰线,自检合格后提 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2. 10. 3. 3各施工层标高控制标高控制主要是根据方格网布置图进行测控。1)先用水准仪根据给定水准控制点测量岀方格网内各点的标高;2)再根据总平面布置

4、图中各分块的划分,测量出各分块的挖、 填临界线位置,并设置相应的临界控制标高点。以便各分块的标高复 核检测;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控制点传递来的各水平线, 在各施工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高程闭合校测。2. 10. 4场平土方机械作业方法2. 10. 4. 1推土机作业方法1、适用范围适于开挖一一四类土。运距100m以内,效率最高为60m。多用 于平整场地,开挖深度1. 5m的基坑(槽),称挖作填,回填基坑(槽)、 管沟;大而积填方预压实;堆筑高度在1.5m以内的堤坝,以及配合 挖土机从事平整、集中土方,清理场地,修路开通;拖羊足碾、松土 机,配合铲运机助铲以及清除障碍物等。2、

5、作业方法推土机开挖的基木作业是铲土、运土和卸土三个工作行程和空载 回驶行驶。铲土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尽量采用最大切土深度,在最高 效率短距离内完成,以便缩短低速运行时间,然后直接推运到预定地 点。回填土和填沟渠时,铲刀不得超出土皮边沿。上下坡坡度不得超 过35度,横坡不得超过10度。几台推土机同时作业,前后距离应大 于8m o3、提高生产率的方法下坡推土法:在斜坡上,推土机顺下坡方向切土与推,借机械向 下的重力作用切土,增大切土深度和运土数量,可提高生产率30% 40%,但坡度不宜超过15度,避免后退时爬坡困难。无自然坡度时, 亦可分段推土,形成下坡送土条件。下坡推土有时与其他推土法结合 使用。

6、4、安全措施1)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o在挖土机工作范围 内,不许进行其他作业。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 或逆坡挖土。(2)挖土方不得在危岩、孤石的下边或贴近未加固的危险建筑物 的下而进行。(3)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 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撐和放坡,并注意支撐 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4)机械多台阶同时开挖,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挖土机离边坡应 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坍方,造成翻机事故。(5)分层开挖时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撐靠梯,或开斜坡道,并 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撐上下。应设安全栏杆。(6)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

7、不小于3m; 土方堆放不小于lm, 堆土高不超过1. 5m;材料堆放,应不小于lm。5、推土机填土(1)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辅厚度不宜大于120cm。 大坡度堆填土,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一次堆填。(2)推土机运土回填,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分段距 离约为1015m,以减少运土漏失量。(3)土方推至填方部位时,应提起一次铲刀,成堆卸土,并向前 行驶0. 51. 0m,利用推土机后退时将土刮平。(4)用推土机来回行驶进行碾压,履带应重叠一半。(5)填土程序宜采用纵向铺填顺序,从挖土区段至填土区段,以 4060M距离为宜。2. 10. 4. 2挖掘机作业方法1、开挖根据地形情况

8、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或铲运机开 挖运输,对施工场地狭窄地段无法进入机械时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 施工。靠近基床底层表而及边坡辅以人工开挖。2、挖方采用横向台阶分层开挖,深挖地段采用“横向分层、纵 向分段,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合理安排运土通道与掘进工作面的 位置及施工次序,做到运土、排水、挖掘、防护互不干扰,以确保开 挖顺利进行。3、按设计边坡自上而下分层逐层开挖方式,开挖而保持不小于 4%的排水坡,严禁积水,并且保持边坡平顺。4、每段开挖工作完成后,对边坡进行及时防护,当防护不能紧 跟开挖进行,要暂时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做护坡时再刷坡。5、深挖路段安排先行施工。路基防护、排水工程与路基

9、成型协 调进行,深挖路堑开挖一阶、防护一阶,与路基成型平行流水作业, 并紧随路基尽早完成。6、当路堑开挖至基床底层上部的设计标高时,核查地质是否与 设计资料相符,如设计与现场不符等技术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 解决;如与设计资料相符,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施工,经 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基床底层上部的填筑施工,其施工方法与路堤基 床底层填筑施工相同。7、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作好天沟、截水沟, 并做好防渗工作,保证边坡稳定。8、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边坡位置,防止边坡部位超挖和欠挖; 边坡部位预留厚度不小于20cm 土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边坡修 整,并紧跟开挖进行;施工中及时测量

10、,开挖至边坡平台时,预留不 小于20cm保护土层,待人工施做平台及其上截水沟时开挖,表而做 成向外侧4%的排水坡。9、当开挖接近路堑换填底面设计标高时,及时测量开挖而标高, 当路堑开挖至基床底层上部的设计标高时,核查地质是否与设计资料 相符,如设计与现场不符等技术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解决;如 与设计资料相符,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施工。2. 10.4. 3 土方回填1、汽车运填(1)自卸汽车为成堆卸土石方,须配以推土机推开、摊平。(2)每层的铺土厚度不大于100cm(3)填土可利用汽车行驶作部分压实工作,行车路线须均匀分布 于填土层上。(4)汽车不能在虚土上行驶,卸土推平和压实工作须

11、采取分段交 叉进行。2、填土压实方法(1) 一般要求A、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 水量范围内。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划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 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边坡不得用透 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 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B、填土或填石应从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 或夯实。C、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槎,修筑1: 2阶梯形边坡,每台 阶高可取50cm、宽lOOcmo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1: 1. 5 的斜坡,碾迹重叠30100 c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lm。D、填土

12、或石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堆重或干湿 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预留沉降量根据工程性 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当土石 方用机械分层夯实时,其预留下沉高度(以填方高度的百分数计): 砂土为1. 5%;粉质粘土为3%3. 5%;石渣为0. 6%o(3)机械压实方法A、为保证填土或填石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 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 预压4-5遍,使表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 应先静压,而后振压。B、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振动碾 不超过2km/h;并要

13、控制压实遍数。碾压机械与基础或管道应保持一 定的距离,防止将基础或管道压坏或使位移。C、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 法,填土厚度不应超过120cm (虚土);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 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25cm,避免漏压。运行中碾轮边 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倾倒。边角、边坡边缘压实 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压实密实度需达到 90%,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一2cm为度,每碾压一层完后,应用 人工或机械(推土机)将表而拉毛以利接合。对于压路机碾压不到之 处应用人工夯实。D、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土层表

14、 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接合良好。洒 水湿润度以土工击实实验报告参数为标准。(3)压实排水要求A、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用开挖零时排水沟和 集水井,将水位降低。B、己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 序。C、填方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利排水。 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每段填土路堤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 进行。并且集中力量尽快完成,以减少雨水影响,其中三阶段为:准 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 检查区;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碾 压夯实、检验

15、签证、路拱成型、边坡整修,以此分层重复填筑直至路 基成型。3、施工准备熟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测量资料,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测量资 料和控制桩进行横断而复核,复测无误后,在开工之前进行施工放样, 现场放出边线、坡脚、边沟等具体位置,标明轮廓,提请监理工程师 检查批准。施工前,路堤作好防排水系统,将路线两侧施工范围内的地而水 排干,并尽力做到永久与临时结合。清理场地后的地而,原基底横向(纵向)坡度不陡于1:10时即 可直接碾压合格后填筑路堤,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101:5将 表土翻松,再进行填筑,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 1.0m宽度的台阶,台阶面做成2%至4%的内倾斜坡夯实后

16、,再进行填 筑。4、填筑试验用于填筑的各种填料在使用前,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代 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现场进行压实试验,直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 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试验时记录下压实设备类型、最佳组合方式、 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填料松铺厚度、含水量、路基整平 方法等,试验结束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试验成果报告,经监理工程师 批准后作该种填料施工依据。5、分层填筑每层填料松铺厚度不大于25cm,但不小于10cm,同种材料的填 筑层累计厚度不小于20cm,每层顶面整平并做成路拱,不同种填料 分层填筑,禁止混填。透水性较好的土填筑于路基底部和顶部,摊 铺后的透水性材料必须及时碾压,以防止水

17、分蒸发而影响压实效果。 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下层时,其顶而做成4%的排水横坡。为保证 路基边缘压实,填筑宽度两侧从顶宽至底宽按超过设计40cm进行施 工,填筑完成后将多余部分刷掉。6、摊铺整平、碾压夯实填筑时,把填料均匀摊铺在路堤的整个宽度上并大致整平,便于 机械均匀压实。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填料后,采用推土机粗平,人工配 合平地机精平,做到摊铺而在纵横向平顺均匀,并作2%4%的横坡, 每层进行压实时,要不断地进行整平,保证均匀一致的平整度。填土压实作业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第一遍先不振动静压,然后 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最快行驶速度控制在4km/h以内,由两边 向中间纵向进退式碾压、碾轮前后两次

18、重叠宽度2030cm,横向接 头重叠和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接头重叠不得小于2. 0m,做到压实无 漏压,无死角,确保压实均匀。压实期间要确保土壤含水量均匀,只有当填料的含水量在最佳含 水量界限范围内时,压实工作才能进行,否则调整摊铺填料含水量到 规定设计要求。含水量调整根据需要或将水加入土中充分拌匀,或将 填料晾晒风干到合适含水量。压路机司机和质检技术人员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施工参数严格控 制压路机速度和压实遍数,直至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为止。7、检验签证在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度均符合设计规定 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碾压,完成后采用灌砂法对密实度进行检验,每 压实层每2000m2测8个点,检测压实层下2/3处的压实度。8、填筑层次衔接方法相互覆盖:路堤填筑分段纵向衔接必须采取分层相互搭接、相互 覆盖的做法(搭接长度不小于2m),以利结合,如填筑层次衔接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