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鲁教版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成长经历写成的一首充满哲理的小诗。诗人用形象而非简单概念化的语言来处理他的想望、痛苦、困惑、思索、信念和经验。这是学生升入 初中后所上的第一篇课文,他们仍然具有儿童的好奇、天真、乐于幻想的特点,又具有小小少年开始学会思考的长处,所以我将教学思路设计为:想象一一看题想象山那边美好的世界读懂一一诗人登山望海失望而归的痛苦经历思索一一妈妈的话一一 “山”、“海”的多元含义发现诗人思索后的感悟联想一一从知识积累中,例举类似诗人心路历程的成功事例体验一一从生活经验出发,谈自己的“山”、“海”故事品读一一加深理解,领
2、会主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导入课文,激发想象,让学生对课文充满好奇,愿学、乐学;反复 诵读,直至读懂,在读中感悟诗人儿童时代痛苦的经历;然后思索妈妈的话, 对“山”、“海”产生多元化的理解;再回到诗人的成长经历与写诗目的,体会诗人的感悟。从“想象”到“发现”教学部分是紧扣诗歌内容的。而从“联想”到“体验”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生学 习形象的诗歌内容,表现的却是抽象的哲理,最先在学生心中的认知方式为印证,所以我设计“联想”,让学生通过学习诗人成长经历,联想到哪些已知的成功人士的经历也是如此, 加以印证,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再拓展到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谈谈诗 歌对自己的启发,这
3、在知识上是迁移,在情感上是升华,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个性化。最后的品读,学生自然饱含感情,带着各自的理解与感触,与作者、与文本作深层次交 流。【片断一想象】师:山那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心中山那边最理想的世界。生1:山那边是一个一望无际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生2:是一片绿草如茵、鲜花遍野的世界。漂亮的别墅里人们过着一种悠闲幸福的生活。生3:是一片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都市景象,闪烁的霓虹灯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中, 宛如仙境一般。人们在湖边漫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生4: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那里有最美丽的学校, 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教室里愉快地学 习。师:这哪里是山外的世界, 分明是我们同
4、学们心中的理想境界。其实,作者也和大家一样,对外面的世界特别神往,当妈妈不经意说出“山那边是海”后,他心中便有了那神秘的 大海形象,以至于毕生追寻。反思:导入环节,教师板书课题后,就让学生看题想象,说说自己心中“山的那边”最 美、最理想的境界。这样设计,符合刚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特点,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充分调动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构想与憧憬,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望,为下文理解诗人对山外世界的想望以及为实现理想而百折不挠作心理铺垫。【片断二读懂】(在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之后)师: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朗读体会:你认为这首诗歌应该怎么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可以以一句为例,也可以谈谈一节的读法
5、。先相互交流一下,然后汇报结果。生1:我觉得“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应该读出失望的 语气。因为山似乎也在嘲笑我的幼稚。师:很好。你认为是“山铁青着脸”吗?生1:这里运用了拟人,是我心情沮丧的心理感受。生2:我认为"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应该读出对山外世界的神往。"痴想”要轻读,如果读重了似乎会惊醒了作者,打断了他痴想的思绪。师:讲得真好。能范读一下吗?(生 2 读)生3: “妈妈给我说过:海”这句应该读出语重心长的语调。师:嗯,妈妈循循善诱,是个慈母兼良师啊。生4: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里 的“飘
6、”要重音轻读,读出“飘”的感觉,不经意的。师:能读读这种感觉吗?好,真有这种感觉。同学们试一试。生5: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中的“一次又一次”应该重读,因为它强调 了失望次数的多。师:体会得很到位。生6:我觉得下一句“一座座”、“一次次”也应该重读,因为它强调了困难虽然很多, 但是诗人仍然毫不灰心,继续努力。师:讲得太好了。大家把这三句连起来读一遍,感受一下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生齐读)生7: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暄腾”这句朗读时语调应该昂起来,正因为远方 的海在“我”心中暄腾,诗人才会不屈不挠地战胜一座座高山的。师:你真了不起,读出了诗人动力的源泉!生8: “人们啊,请相
7、信”后面要读得坚定,有激情。 师:好,我们一起用饱满的激情读一下。 (师生齐读这节)生9:我觉得“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也要读得坚定。师:你真有一双慧眼。这句话在诗中最重要,就像诗歌的眼睛一样。(在对课文朗读交流之后, 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这时, 老师转入对课文内容的引 导,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诗歌的第一节,你读懂了诗人什么样的痛苦经历了吗?)反思: 阅读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的过程, 在阅读中, 学生手、 眼、 口、脑并用, 已有知识、 情感、生活经历参与其中,学生对诗歌必然产生一定的理解。1、通过自读、听老师配乐范读、再细读诗歌,学生已经对诗句烂熟于胸了。这时让他 们交
8、流朗读感受,说说为什么自己这样读,水到渠成。诗句宛如是己写,诗人仿佛是自己, 诗人童年中登大山后失望而归的感受如同身受, 朗读能够声情并茂, 理由说得精彩非凡, 说 明学生真正做到了读中感悟、真情感悟了。2、教师实时评价多元、准确,相当具有鼓励性。“能范读一下吗?” 、“我们一起用饱满的激情读一下” 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回答学生的鼓励,而且点面结合, 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一下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你真了不起,读出了诗人动力的源泉! ”这样的评价 适时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你真有一双慧眼。这句话在诗中最重要,就像诗歌的眼 睛一样”,学生真的具有慧眼,而教师也顺势点出“诗眼” 。正
9、因为教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教 学环境, 学生才能把学习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也正因为教师恰当的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更 加投入学习。教师又何须吝啬表扬呢?【片断三发现】师:长大后阅历丰富的诗人,对儿时的“山” 、“海”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作者非常急切 的将自己那段“登山望海”经历化成一行行充满哲理的诗句,引领我们步入人生的捷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看谁从诗行中发现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片刻,纷纷回答。 )生1:我从诗人登山看到“山那边,依然是山”,发现诗人想告诉我们对前进中的困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果认识不足,那么失望是必然的。师:你回答得很棒!且能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真令人佩服!生2
10、:我从“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发现诗人是在告诉我们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生3:他说的这句,还告诉我们:理想只能靠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生4: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句诗告诉我们:信念是走向成功的桥梁。生5: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师: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们个个独具慧眼。反思:椰壳效应告诉我们,孩子挑食,不愿吃饭,换个椰壳碗,孩子居然就吃得津津有 味。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原来的教学方式中一般都由老师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熟背牢,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在“发现”这
11、一教学环节,我采用椰壳效应,转换教学视角,鼓励学生 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诗人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学得很深、很透,回答非常精彩。相信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 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且只 应该起引导者的作用,不能包办代替。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鲁教版知识目标:学习诗中的词语、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理解本诗蕴含的哲理和象征的写法,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朗读诗歌,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的人
12、生追求。教学难点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教 学 设 计一、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梦,这梦想的风筝牵着我们的心飞到很远的地方,大山里的孩子面对苍苍茫茫、连绵不断的群山在想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王家新走进大山深处,何山里的孩子一同探寻那山外的美好世界。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接下来让我们认识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王家新。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借调到诗刊从事 编辑工作,1992年到英国,回国后从事教学工作。诗集有纪念、游洞悬崖,本诗写于1979年,当时的作者是一个从边远的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三、学习本课生字。痴想chi隐秘m
13、i 铁青ti ? 诱惑 yb uhu o 喧腾xu a n t e ng 瞬间sh On四、自由朗读全诗,把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五、精彩展读六、选择你喜欢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好吗?七、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世人所表达的信念和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诗人学习生字 整体感知 谈自己童年的梦想 学生朗读记忆生字 学生自由地读诗教学环节 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 告诉人们, 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 但是只 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八、合作探究: 选择你们小组喜欢并认为精彩的诗句进行品味,展示你们小组的发现, 也可 以提出你们小组的疑问。第一部分诗: 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
14、。 一方面渴望早日实现理想 海, 一方面因为对 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 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海,可事实并非如此,不免失望沮丧。第 一节开篇两句: 写出我小时候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 满怀梦想, 表现出我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痴想 “原意是发达地想,这里指总是像王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狭小的天地,想要追求新的天地。三四句,妈妈的指点唤起了我的想望。 五句到十句写了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海,可事实并非如此,不免失望沮丧。“铁青着脸” 运用拟人的写法, 表面是写山的颜色, 实际上反衬了自己当时难过与失望的心 情。是我沮丧的心情的主观感觉。 本希望看见大海, 结果望见
15、的依然是山, 大失所望, 沮丧极了, 好像上脸色铁青地责备我痴心妄想。“给我打了个零分”写出了我飞离上山后却没有看见大海的失望沮丧。 八、背诵本诗的第一节。 标标记 第二课时知识目标 : 学习诗中的词语、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理解本诗蕴含的哲理和象征的写法,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教学重点朗读诗歌,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的人生追求。教学难点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德育点 引导学生认识在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要勇敢面对,坚信海就在前面。一、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所作家王家新走入大山深处, 何大山里的孩子共 同探寻
16、山外的美好世界, 这堂课我们再次走进大山, 追寻作者追逐的脚步。 了解他心中的 “山” 与“海”。二、复习本课生字。痴想chi隐秘mi铁青ti ? 诱惑 yb uhu o 喧腾xu a n t e ng 瞬间sh On三、朗读回顾课文。四、合作探究: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第二节诗中诗句进行分析。第二部分: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第一节:点明了海的象征意义 - 人生的信念和理想。承接第一部分结尾的疑问,写诗人终于领悟了妈妈所说得还是信念凝结成的理想之海。 第二节,前三句,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和理想。同年我似懂非懂,不很明白,随着 我的成长,更生地理解了海的含义。四五六句写了我失望次数之多,遇到困难之多,可我不懈努力终于战胜了困难。学习生字 整体感知 谈自己童年的梦想学生朗读记忆生字学生自由地读诗七八九句“海”和“海潮”指理想和信念“夜夜奔来“知每天都在激励我。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第三节前三句,比喻实现理想要历经重重困难。 接下来的“全新世界性”指的是理想的境界。最后一句“照亮”写出理想实现后的一种兴奋惊喜之情。五、写法探究: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海”象征了理想境界,山象征了事项理想途中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本溪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软技能应用试题及答案
- 电商中物流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试题及答案
- 真实案例商务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择业倾向测试题及答案
- 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
- 辉县特岗面试真题及答案
- 数字技术在2025年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中的应用策略分析报告
- 绿色建筑材料市场推广困境与政策支持路径探索:2025年行业分析报告
- 理解乐曲结构2025年乐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夏至时节中医养生
- 2023年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TCR-T疗法简介演示
- 农贸市场规划设计方案
- 出租屋消防培训课件
- 城市社会保障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4(思政智慧版)课件 Unitr 4 Man and nature Section A
- 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计划及大纲
-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厦门大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北师大版(2019) 必修第二册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Writing Workshop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