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各种不良分析_第1页
塑胶各种不良分析_第2页
塑胶各种不良分析_第3页
塑胶各种不良分析_第4页
塑胶各种不良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射出成形不良原因与对策问题点可能原因解决对策充填不足:短射1. 料管温度过低2. 模温过低3. 射速或射压不足4. 模穴过多5. 料道和浇口尺寸过小6. 排气不良7. 包风8. 机台容量不足9. 竖浇道与横浇道压降太大1. 提高料管温度或延长射岀周期2. 模具水量调小,以提高模温3. 提高射速或射压4. 减少模穴数5. 选择适当料道和浇口尺寸6. 改善模具排气孔7. 改良模具灌点或增加灌点8. 使用较大机台9. 放大浇口尺寸毛边:塑料过热,流动性太 好,过度保压1. 射压过大2. 树脂温度过高,流动性太好3. 过度保压,成品上有多余的料4. 锁模力不足5. 模具间隙过大、磨损、损坏1. 降低射

2、压、射速2. 降低料温,降低模温3. 提前切保压,减少保压时间4. 增大锁模力或更换较大机台5. 修补模具缩水(凹陷)1. 肉厚不均2. 射压太小3. 成形机容量不足4. 模具温度与冷却时间的调配5. 浇口尺寸及喷径6. 保压不足7. 入料(计量)不足8. 射岀时间太短9. 浇口不对称10. 射速太慢1. 修改模具或增加射压2. 加大射压3. 使用较大型成形机4. 模温过高时,予以降低,并延长冷却时间5. 加大浇口及喷径6. 增加保压时间7. 增加入料(计量)行程8. 延长射岀时间9. 修改浇口对称性10. 增加射速翘曲变形1. 塑品太热时脱模2. 塑料太冷3. 塑品厚薄不均4. 脱模设计不良

3、或安装不好5. 模温不均匀6. 过多废料在浇口周围7. 保压过度1.1. 降低塑胶温度1.2. 降低模具温度1.3. 延长模具闭合时间1.4. 降低螺杆转速或背压2.1. 提高料管温度2.2. 提高模具温度2.3. 增加螺杆背压3.1. 调整螺杆后松退位置,减少入料3.2. 降低射压3.3. 控制塑胶在个浇口的流动或更改4. 修改设计或调整5. 修改模具冷却水路6.1. 调整射岀时间6.2. 减少或增加浇口尺寸7.缩短保压时间,降低保压压力射嘴流涕1. 塑料含水份太多2. 射嘴或料管温度过热3. 射嘴孔太大、太短1.充分干燥塑料2.1. 降低料温或射嘴温度2.2. 降低背压2.3. 减少计量段

4、之有效流量3.射嘴孔改小或加长气泡:1.塑料含有水份、挥发份或添加剂,因热分1.塑料充分干燥,增加入料量,螺杆设计提高内压成品内部残留气泡,解,在射入模腔内因压力降而形成大量之2.1.增加塑料温度,提高模温原因与凹陷相同气泡2.2.清洁模具表面2.真空气泡:成品厚溥不一,易造成厚溥面2.3.加大浇道及浇口尺寸,并降低射速之固化速度不同,使较厚之部位凹塌形成2.4.加大射压,增加保压时间真空的空洞3.增加进料速度,调整射出速度的变化位置3.入料不足4.延长射出时间4.射岀时间太短成品烧焦(变黄)、塑1.空气在料管内受压缩时放热,造成塑胶烧1.1.降低料管及射嘴温度料变色:射岀压力太隹八、1.2.

5、降低背压、转数大所引起之压缩烧焦2.因卡料而造成塑化过度1.3.充分干燥塑料斑点3.模具排气不良,模腔内空气来不及挤出模2.检视料管、螺杆是否刮伤具外,造成空气被隔热缩成高温,使得成3.1.降低射压及射速品烧焦3.2.浇口加大,加设排气孔4.螺丝缸压设有滞留部4.消除死角以防止材料滞留PS:5.压缸喷嘴螺杆头等螺纹部有树脂渗入5.避免螺纹部的损伤改善密著性20 C空气瞬间压缩至6.成形机压缸内滞留时间长6.检视温控系统,减少塑料滞留时间200kgf/cmA2 时,空7.螺杆中卷入空气产生压缩而发热7.减少漏斗内的材料,并增高背压气温度会达到 1058 °C使得塑胶高温碳化8.螺杆不适

6、当8.更换合适的螺杆浇口部的模糊1.射速太快1.降低射速2.浇口尺寸过小2.加大浇口成品脆化(龟裂):1.干燥不确定,造成塑料水解现象,降低分1.预备干燥塑料要完全强度不足水量,例如 PC、PETP、聚芳酯2.1.降低料管温度及射嘴温度2.树脂温度过高,导致热分解,降低分子量2.2.减少树脂滞留料管时间3.残留变形量2.3.减少次数使用比例4.塑化不足,造成塑胶无法在模腔内完全相2.4.使用适当大小之射岀机熔合3.使用减少残留变形量的成形条件5.模具温度不均匀,填模太实4.1.提高料管温度6.模具温度太低4.2.延长加料时间7.脱模设计不当(倒扣位、角度斜位)4.3.降低背压8.顶针或环定位不

7、当5.修改模具冷却水管配置,减少入料速度,降低射压提高模温6.7.修改模温8.重新安放顶针裂纹、破裂1.成品表面残留应力,经一段时间后,表面发1.1.降低射压或保压生微小破裂1.2.提高射岀机能力射嘴牵丝1.温度过高1.1.降低料管温度或射嘴温度1.2.降低转速1.3.增加松退吃料噪音1.机台问题1.更换机台生产2.料管与螺杆间隙太小2.加大间隙3.料管螺杆排气不良3.增加排气效果银条:1.塑料含有水份或挥发性物质,因受压缩而1.1.改善机台底压、背压之控制,增加塑化并同时成品沿塑料流动表 面,呈现银白色条纹呈现液态状,当挤出射嘴进入模具后压力 突然下降而使液态状被蒸发而成气态,使 得塑胶在与

8、模具表面接触时,固化后因表 面细泡而形成银白色条纹2. 粉粒熔融时其间空气亦随着一起射出3. 塑料过冷,模温过低,造成慢速充填,因 而射嘴温度过高使得有冷料问题减少入料时有效流量,用以降低待射区之内压1.2.充分干燥塑料2.1. 加大背压,可改善排出气体2.2. 降低射压3.充分干燥塑料,加强螺杆排气,提高背压,降低 射压成品表面银痕: 成品表面出现银色斑 纹1. 水汽太多2. 冷料头3. 螺杆排气不良4. 模具设计不良5. 射出速率不足1. 干燥塑料2. 该用长射嘴,改成形条件3. 重新设计螺杆4. 改模具,浇口加大,加设排气孔5. 改用射岀速率快的机台喷痕(喷射激流现 象):从浇口岀来的塑

9、料蛇 形做不安定流动的结 果1. 射速过快2. 射压过大3. 浇口尺寸不足4. 浇口制品及接续部不良PS:最佳的塑料流动形:从浇口流岀来的材料先碰壁然后整体流动1. 降低射速2. 降低射压3. 加大浇口尺寸约为肉厚1/3以上4. 接续部设置角隅R成品波流痕(流痕): 与射出方向呈垂直的 表面流痕,塑料须在 固化前全部射入模腔 内1. 先流进模具之塑料表面冷却固化,被后来 之塑料推进成条纹状,造成塑料与模具表 面断续接触而形成或于浇口附近形成2. 浇口尺寸太小1.1. 增加料温及模温1.2. 提高射压及射速,但须注意激流现象2.浇口尺寸加大表面蛇纹模具浇口为小灌点,料进入模穴后没有受到阻 挡直接

10、跑到成品后端,造成先进去的料提早冷 却而无法散开所形成改变灌点方向及浇口改扁平状表面波纹塑料过冷,模温过冷,射压过低,射速过低提高料温及模温 提高射压及射速熔合痕迹1. 浇口位置不适当2. 模具排气不完全3. 射速太慢4. 树脂温度过低5. 射压不足6. 塑品厚薄差异过大7. 熔合线形成后,离完全充填时间太长8. 熔合线离浇口太远1. 变更浇口位置2. 熔合部设置排气孔,最先设置树脂滞留处3. 提高射速4. 提高料及模温,增加模塑周期5. 加大射压6. 修改模具设计,浇口定位适当7. 缩短射岀时间,增加射压,改浇口位置8. 再定位浇口位或该用对称浇口胶品尺寸性改变1. 模塑情况不稳定2. 变更

11、成形条件3. 检查塑件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不固定1. 调整成形条件2. 检查胶料温度、胶料压力、模具温度、循环时间、 入料、电压、温度调节表、压力系统、放入漏斗 时材料温度3.1. 保持周围空气温度固定3.2. 在中午及午夜换班时,关闭窗户3.3. 电风扇冷气不能吹到成品脱模不良粘模1. 脱模斜度不足表面精度不够2. 顶出销位置不适当且数量销径均不足1. 加大脱模斜度(脱模方向的研磨要确实)2. 增加顶岀销数量,并变更位置3. 射压、保压过大或料管温度过高4. 冷却时间不足5. 进料太多6. 注射时间过长7. 模具内倒扣位8. 模腔深入部分空气压力小9. 开模时间变动不定10. 模具内壁光洁不够

12、3.1. 降低射压或料管温度3.2. 降低螺杆转速或螺杆背压,降低射压及保压4. 增加冷却时间5. 减少入料6. 缩短射岀时间7. 岀去倒扣位打研磨抛光增加脱模部分的斜度8. 设立适宜的排气孔9. 使用计时器,保持固定开模时间10. 模腔壁抛光成品凹陷:成品表面凹陷缩水成品厚薄不均,造成薄处固化压力无法传至肉 厚处,造成肉厚处凹陷(结晶性塑料容易发生)1.1. 改塑料1.2. 不用次料1.3. 提高射压射速1.4. 改成品外型,改流道过IR RE-FLOW 后翘曲1. 产品没有完全结晶甚至没有结晶,故单面 受热造成单面再度结晶,结晶面缩收变形2. 射压过大,造成内应力大,当受热软化应 力释放变

13、形3. 入料点烧焦变大,造成模压不足,剪切热 低,压缩纤维排列不良,造成无纤维变形1. 增加模具温度,增加结晶2. 减少进料点尺寸,使其降低射压,增加模压3. 加强透气孔,降低射压混炼不均1. 螺杆压缩比太小2. 螺杆设计配套不适当1. 螺杆压缩比加大2. 增加混炼设计塑料未融1.螺杆设计不适当1.修改螺杆设计成品白纹:成品透明中夹有白色物状或整个乳白状1. 水汽太多2. 含有别种塑料3. 塑化不好1. 干燥塑料2. 彻底洗料管3.1. 加温,加背压或压缩比3.2. 改塑料3.3. 不用次料成品白点:透明成品中夹有白色小点粉末造成不用次料,强力抽风,设计螺杆气疮1. 塑料含水分2. 夹杂空气1

14、. 塑料加强干燥2. 增加背压表面不光泽(粗糙)1. 模温过低2. 塑胶粒含水量过高3. 射压太低或保压不足4. 浇口尺寸过小5. 模具研磨太粗糙6. 模壁有水份7. 脱模剂过多8. 射速太慢1. 提高模温2. 烘干塑胶粒,以降低含水量3. 提高射压或保压4. 增加浇口尺寸5. 加强模具研磨6. 清洁和修理漏水裂痕防止水汽在壁面凝结7. 清洁模具及用少量脱模剂8. 增加射速及溶胶温度,增加背压表面浮纤白痕1. 料温或模温过冷2. 塑料除湿不完全或次料比过高3. 保压不足及射速不足4. 透气孔不足或透气孔堵塞5. 塑料过热1. 提高料温或模温2. 加强塑料干燥,控制次料比3. 增加保压时间、压力

15、及增加射速4. 清洁透气孔及检查是否有做完整透气孔,做冷料袋加强排气效果5. 减少塑料滞留时间表面浮纤流痕1.2.3.料温或模温偏低单灌点造成模流转拆后的接触面极易产生浮纤流纹浇口太小使胶料在模腔内有喷射现象1.2.3.提高料温或模温改双灌点避免造成模流转拆,亦可增加充填效率 浇口加大及降低射压浇口成层状1.胶料或模具过冷1.提高料及模具温度2.射速太慢或射压不足2.增加射速或射压3.射出时间过长3.缩短射出时间4.胶料污染4.清洁料管,避免混入其它不同塑料5.模具润滑剂过多5.清洁模具腔壁,用小量润滑剂6.水口太大或太小6.调节水口大小,使得良好压力控制7.模具过热7.在模具过热部分增加冷却

16、包风:1.可能在长时间使用后排气口已阻塞1.保养模具,清理排气口1.白雾不光泽现象2.灌点切入成品的方向, 朝向肉厚区域充填,2.调整灌点灌入的角度,使其先填满90 C弯角,2.灌点对称边有明导致肉厚部位先充填完成,而90 C弯角处再去充填肉厚部分显的排气不良所较晚充填,且该弯角处又没有排气口,导3.调整模穴灌点大小, 以减慢充填速度,提高排气产生包风现象致气体包在90 C弯角处效率3.部分模穴灌点较小,充填速度较快,则空4.烘干塑料气较不易即时排岀5.降低射速4.塑料太湿6.提高射压5.射速太快7.变更模具设计6.射压太慢7.模具设计不良顶出拉痕1.入口肉薄处易产生射压过高,头尾收缩不1.1

17、.增加入口处之肉厚均,不易顶岀1.2.增加透气孔或增加溢料袋2.灌点位置不适当,造成进胶直冲模仁,产 生阻力过大2.改变进料位置或增加进胶口顶岀困难1.模具冷却不足1.加大水量或延长冷却时间2.模具斜度不够2.增加退模位的锥度3.塑件缩水而粘住公模3.升高模温或缩短冷却时间4.射压过大4.降低射压5.单边顶出5.顶出销强度不正确6.过度保压6.降低射压或缩短保压时间成品黑点:1.每模均发生:塑料裂解,油气,色粉再料1.检查料管及螺杆上接触平面是否锁紧,改使用成品表面或内部随机管及螺杆表面或接触平面未锁紧发生死料油,改善料管及螺杆表面光洁度,设计上避免死性发生黑点情形,黑点大于 0.05mm者角

18、,重新设计螺杆,注意换料过程2.频率性发生:过胶头未锁紧,黑点大于2.锁紧接触平面0.05mm3.改善环境,彻底清理机台3.每模均发生:空气中灰尘造成,黑点小于0.05mm 者成品黑纹:接触平面未锁紧,不正常加热,水汽太多,射锁紧接触平面,检查电热是否异常,充分干燥,降成品表面产生烟雾黑压太大低熔胶温度,降低射岀压力色纹路吐黑:1.螺杆压缩比不适当1.修改压缩比ABS吐黑、PC吐黑、2.螺杆固色粉附着过火变黑2.螺杆射嘴法兰拆下清理,螺杆抛光黑条纹八、 /J、3.射嘴口径过小,造成塑料滞留在料内太久3.射嘴口径加大或模具进浇口加大而过火4.降低料温4. 塑料过热或添加耐燃剂之分解5. 螺杆与料

19、管表面滞留有烧焦之塑料6. 螺杆与料管不同心圆摩擦7. 温控有问题,造成难入料5. 料管及螺杆重新抛光6. 检查料管及螺杆是否同心圆,并修改7. 检查温控,改善入料小黑点塑料裂解烧焦脱落1. 清洗料管内壁2. 用较硬的塑料进入,以擦净料管面3. 避免胶料长时间受高温黑点1. 工作环境太脏2. 模腔内有空气,弓1起焦化1.封盖料斗,胶料亦要封好2.1. 增加模具排气效果2.2. 修改浇口位置2.3. 降低射压或射速2.4. 增加或降低料管和模具温度,以改变胶料在模 内的流动形态黑线黑点1. 逆流环磨损2. 松退太长,致料管内有气体3. 排气不良4. 螺杆、逆流环不干净1. 更换逆流环2. 缩短松

20、退或不要松退3. 增加排气口4. 清理料筒,螺杆逆流环镀硬铬处理黄点、黄线1. 料管温度太高或内部局部过热2. 胶料在料管内停留太久3. 料管内存有死角1. 降低料管温度2. 缩短循环时间3. 更换料管螺杆棕色条纹1. 料管全面或局部过热2. 胶料粘着料管或射嘴,以至烧焦1.1. 降低发热器温度1.2. 降低螺杆转速1.3. 降低螺杆背压2.清理射嘴或料管黑纹1. 射嘴孔与模具碰撞变形,孔变小或缺角凹 陷2. 过胶头被过胶圈严重磨损1. 更换射嘴2. 更换过胶头组(尖圈套)黑色条纹1. 冷胶料互相摩擦或与料管摩擦时烧焦2. 螺杆与料管真圆度偏差引起摩擦烧焦熔胶3. 射嘴过热,烧焦胶料4. 射嘴

21、温度变化范围大1.1. 加入有外润滑剂的塑胶1.2. 加入润滑剂1.3. 增加料管后端温度2.1. 再次使用活塞定位活塞与料管壁有足够距离使 空气能顺利排岀料管外2.2. 避免用幼细磨料因其位于活塞与料管壁面间3. 降低射嘴温度4. 不要用开闭式温度控制器,该用变压器料头及进料点周围有 黑色过胶头组设计不良重新设计过胶头组射胶(岀)不稳定逆 料1. 过胶头组有切角破损2. 过胶头组设计不良3. 过胶圈磨损4. 料管磨损1. 更换过胶头组2. 重新设计过胶头组3. 更换过胶圈4. 更换料管塑料熔胶塑化不全1. 料管温度过低2. 成型周期过快,塑料来不及完全熔胶塑化3. 料管加料量无法控制4. 螺杆转速过低5. 熔胶温度分布不均1.1. 提高料管温度1.2. 提高螺杆背压2.1. 延长成型周期2.2. 变更螺杆设计,增加入料段行程3.改用有调节塑料流量之弹簧射嘴4. 提高螺杆转速5. 改用障避螺杆成型时间周期不稳定1. 开关模时间长短不一2. 不稳定压力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