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六机械能课件_第1页
北京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六机械能课件_第2页
北京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六机械能课件_第3页
北京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六机械能课件_第4页
北京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六机械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六机械能高考物理高考物理 (北京市专用)a a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北京卷题组1.(2015北京理综,23,18分,0.40)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物块,弹簧质量不计。物块(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在水平桌面上沿x轴运动,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以弹簧原长时物块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时,物块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为f=kx,k为常量。(1)请画出f随x变化的示意图;并根据f-x图像求物块沿x轴从o点运动到位置x的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2)物块由x1向右运动到x3,然后由x3返回到x2,在这个过程中,a.求弹力所做的功,并据此求弹性势能的变化量;b.求滑

2、动摩擦力所做的功;并与弹力做功比较,说明为什么不存在与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势能”的概念。五年高考答案答案(1)f-x图像如图-kx2(2)a.k-kk-kb.见解析121221x1222x1222x1221x解析解析(1)f-x图像如答图。物块沿x轴从o点运动到位置x的过程中,弹力做负功;f-x图线下的面积等于弹力做功大小。弹力做功wt=-kxx=-kx2(2)a.物块由x1向右运动到x3的过程中,弹力做功wt1=-(kx1+kx3)(x3-x1)=k-k物块由x3向左运动到x2的过程中,弹力做功wt2=(kx2+kx3)(x3-x2)=k-k整个过程中,弹力做功wt=wt1+wt2=k-k弹

3、性势能的变化量ep=-wt=k-kb.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功1212121221x1223x121223x1222x1221x1222x1222x1221xwf=-mg(2x3-x1-x2)与弹力做功比较:弹力做功与x3无关,即与实际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所以,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弹力)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弹性势能。而摩擦力做功与x3有关,即与实际路径有关,所以,不可以定义与摩擦力对应的“摩擦力势能”。考查点考查点功能关系。思路点拨思路点拨一个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存在对应的势能。如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存在对应的弹性势能;分子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存在对应的分子势能。2.(2

4、013北京理综,23,18分,0.39)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两个阶段。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kx(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质量m=50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m;在预备运动中,假定运动员所做的总功w全部用于增加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t=2.0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1。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忽略空气阻

5、力的影响。(1)求常量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随x变化的示意图;(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m;(3)借助f-x图像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1和w的值。答案答案(1)5.0103n/m示意图如图所示(2)5.0m(3)1.1m2.5103j解析解析(1)床面下沉x0=0.10m时,运动员受力平衡mg=kx0得k=5.0103n/mf-x图线如答案图所示。(2)运动员从x=0处离开床面,开始腾空,其上升、下落时间相等0mgxhm=g()2=5.0m(3)参考由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的方法,知f-x图线与x轴所围的面积等于弹力做的功。从x处到x=0,弹力做功w

6、twt=xkx=kx2运动员从x1处上升到最大高度hm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k-mg(x1+hm)=0得x1=x0+=1.1m对整个预备运动,由题设条件以及功和能的关系,有w+k=mg(hm+x0)得w=2525j2.5103j122t12121221x200m2xx h1220 x考查点考查点弹力做功、动能定理的应用。思路点拨思路点拨运动员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空中的运动为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在与蹦床接触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弹力的变化,为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故求x1和w可用动能定理。至于弹力做功的计算,可借助f-x图中的图线与x轴所围的面积。考点一功和功率考点一功和功率1.(201

7、7课标,14,6分)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b b组组 统一命题、省统一命题、省( (区、市区、市) )卷题组卷题组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圆周运动、功。小环在固定的光滑大圆环上滑动,做圆周运动,其速度沿大圆环切线方向,大圆环对小环的弹力(即作用力)垂直于切线方向,与速度垂直,故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不做功,选项a正确、b错误。开始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背离圆心,到达圆心等高点时弹力提供向心力,故大圆环

8、对小环的作用力指向圆心,选项c、d错误。储备知识储备知识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速度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因此在固定接触面上滑动时,弹力总是不做功的,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的。2.(2016课标,19,6分)(多选)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a.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答案答案bd甲、乙下落的时间与加速度有

9、关,应先求加速度,由m甲=v甲=()得r甲=,阻力f甲=kr甲=k,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甲=g-k,同理a乙=g-k,因m甲m乙,所以a甲a乙,故c项错误;再由位移公式h=at2可知t甲v乙,b项正确;甲球受到的阻力大,甲、乙下落距离相等,故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d项正确。433r甲334m甲334m甲m gfm甲甲甲3234 m甲3234 m乙12疑难突破疑难突破此题主要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动力学问题,比较两球加速度的大小是关键,需要定量推导。3.(2015课标,17,6分,0.464)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

10、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答案答案a由题意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p1、p2时,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1、v2满足p1=fv1、p2=fv2,即v1=p1/f、v2=p2/f。若t=0时刻v0v1的情况,故不作分析。在t1时刻,发动机的功率突然由p1增大到p2,而瞬时速度未来得及变化,则由p=fv知牵引力突然增大,则汽车立即开始做加速运动有:-f=ma2,同样,a2随v的增大而减小,直到a2=0时开始匀速运动,故a正确、c错误。1pv2pv4.(2014重庆理综,2,6分)某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

11、力分别为车重的k1和k2倍,最大速率分别为v1和v2,则()a.v2=k1v1b.v2=v1c.v2=v1d.v2=k2v1答案答案b车以最大速率行驶时,牵引力f等于阻力f,即f=f=kmg。由p=k1mgv1及p=k2mgv2,得v2=v1,故b正确。12kk21kk12kk5.(2013浙江理综,17,6分)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5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b.4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n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

12、69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m/s2则=0.3,选项c错误;在69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f=ma,a=m/s2=2.0m/s2,选项d正确。ffmg531.0答案答案d由图像可知物块在04s内处于静止状态,其所受合力为零,选项b错误;45s内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因此5s内拉力对物块做的功不为零,选项a错误;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f=3n,6.(2015四川理综,9,15分)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若一地铁列车从甲站由静

13、止启动后做直线运动,先匀加速运动20s达最高速度72km/h,再匀速运动80s,接着匀减速运动15s到达乙站停住。设列车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牵引力为1106n,匀速运动阶段牵引力的功率为6103kw,忽略匀减速运动阶段牵引力所做的功。(1)求甲站到乙站的距离;(2)如果燃油公交车运行中做的功与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牵引力做的功相同,求公交车排放气态污染物的质量。(燃油公交车每做1焦耳功排放气态污染物310-6克)解析解析(1)设列车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1,距离为s1;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2,距离为s2,速度为v;在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3,距离为s3;甲站到乙站的距离

14、为s。则s1=vt1s2=vt2s3=vt3s=s1+s2+s3联立式并代入数据得s=1950m说明:式各2分,式各1分。(2)设列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牵引力为f,所做的功为w1;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的牵引力的功率为p,所做的功为w2。设燃油公交车做与该列车从甲站到乙站相同的功w,将排放气态污染物质量为m。则w1=fs11212答案答案(1)1950m(2)2.04kgw2=pt2w=w1+w2m=(310-9kgj-1)w联立式并代入数据得m=2.04kg说明:式各2分,式各1分。考点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点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7.(2017上海单科,7,3分)从大型加速器射出的电子束总能量约

15、为500gev(1gev=1.610-10j),此能量最接近()a.一只爬行的蜗牛的动能b.一个奔跑的孩子的动能c.一辆行驶的轿车的动能d.一架飞行的客机的动能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动能的计算。从大型加速器射出的电子束总能量约为500gev=5001.610-10j=8.010-8j。根据ek=mv2,结合实际中蜗牛、孩子、轿车与客机的质量及速率可知,一只爬行的蜗牛的动能最接近8.010-8j,故选a。12审题指导审题指导定量计算与定性判断由已知条件可知电子束总能量约为8.010-8j,从数量级就知道这是一个很小的值。根据ek=mv2知,物体的质量m与速率v应很小。结合实际可知能量最接近8.010

16、-8j的只能是一只爬行的蜗牛的动能,其他的“一个奔跑的孩子”“一辆行驶的轿车”“一架飞行的客机”的动能均远大于8.010-8j。128.(2017江苏单科,3,3分)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和图像的应用。依据动能定理,上升过程中f升=mgsin+mgcos大小恒定,下降过程中f降=mgsin-mgcos大小恒定。说明在ek-x图像中,上升、下降阶段图线的斜率均恒定,图线均为直线,则选项b、d错误。物块能够返回,返回过程位移减小,而动能增加,则a项错误。因整个

17、过程中摩擦力做负功,则ektmgcos。f=mgcos,因和不变,则f大小不变。以出发点为原点,上升时x增加,返回时x减小。9.(2016课标,16,6分)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答案答案c设小球的质量为m,绳长为l,根据动能定理得mgl=mv2,解得v=,lplq,所以vpmq,lpmq,

18、所以p球所受绳的拉力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故c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2g,所以在轨迹的最低点,p、q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同,故d项错误。122gl2mvl2gl2vl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利用动能定理和向心力公式正确列出方程,快速解出结果来找正确选项。评析评析本题涉及机械能和曲线运动的内容,考查学生用动能定理和向心力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10.(2016课标,20,6分)(多选)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

19、小为n,则()a.a=b.a=c.n=d.n=2()mgrwmr2mgrwmr32mgrwr2()mgrwr答案答案ac由动能定理知,在p从最高点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mgr-w=mv2,在最低点的向心加速度a=,联立得a=,选项a正确;在最低点时有n-mg=ma,所以n=,选项c正确。122vr2()mgrwmr32mgrwr易错点拨易错点拨(1)由于有摩擦力存在,下滑过程机械能不守恒,只能用动能定理求解。(2)a为质点在最低点时的瞬时加速度大小,a=中的v为质点在最低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2vr评析评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知识,属于两知识点结合问题,难度中等,解出最低点速度大小是解决本题

20、的关键。11.(2016浙江理综,18,6分)(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则()a.动摩擦因数=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6727gh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35答案答案ab滑草车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b点处有最大速度v,在上、下两段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f1=mgc

21、os45f2=mgcos37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列方程:mg2h-f1-f2=0解得:=,a项正确。滑草车在上段滑道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列方程:sin45hsin37h67mgh-f1=mv2解得:v=,b项正确。由式知:wf=2mgh,c项错误。在下段滑道上,mgsin37-mgcos37=ma2解得:a2=-g,故d项错误。sin45h1227gh335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本题的a、b选项还可以用动力学方法求解,但比较可知,用动能定理更简单。评析评析本题考查的是动力学知识及动能定理的应用,要求学生具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动能定理解题的能力。12.(2015课标,17,6分,0.346)如图,一半径为

22、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w=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b.w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c.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w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12121212答案答案c质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到最低点n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mg2r-w=mv2质点在最低点:fn-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n=4mg联立得w=mgr,质点由n点

23、到q点的过程中在等高位置处的速度总小于由p点到n点下滑时的速度,故由n点到q点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ww,故质点到达q点后,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正确。122mvr1213.(2017上海单科,19,14分)如图,与水平面夹角=37的斜面和半径r=0.4m的光滑圆轨道相切于b点,且固定于竖直平面内。滑块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经b点后沿圆轨道运动,通过最高点c时轨道对滑块的弹力为零。已知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0.25。(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滑块在c点的速度大小vc;(2)滑块在b点的速度大小vb;(3)a、b两点间的高度差h。答案答案(1)2

24、m/s(2)4.29m/s(3)1.38m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1)对c点:滑块竖直方向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mg=vc=2m/s(2)对bc过程:滑块机械能守恒m=m+mgr(1+cos37)vb=4.29m/s(3)滑块在ab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mgh-mgcos37=m-0代入数据解得h=1.38m2cmvrgr122bv122cv22(1 cos37 )cvgrsin37h122bv审题指导审题指导机械能守恒与曲线运动的结合题型审题思路:1.研究对象:滑块2.过程分析:滑块14.(2016课标,25,18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固

25、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cos37=)(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r、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

26、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5614354572答案答案(1)2(2)mgr(3)mgr125355gr13解析解析(1)根据题意知,b、c之间的距离l为l=7r-2r设p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vb,由动能定理得mglsin-mglcos=m式中=37。联立式并由题给条件得vb=2(2)设be=x。p到达e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p由b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xsin-mgxcos-ep=0-me、f之间的距离l1为l1=4r-2r+xp到达e点后反弹,从e点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ep-mgl1sin-mgl1cos=0联立式并由题给条件得122bvgr1

27、22bvx=rep=mgr(3)设改变后p的质量为m1。d点与g点的水平距离x1和竖直距离y1分别为x1=r-rsiny1=r+r+rcos式中,已应用了过c点的圆轨道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仍为的事实。设p在d点的速度为vd,由d点运动到g点的时间为t。由、公式有y1=gt2x1=vdt联立 式得vd=设p在c点速度的大小为vc。在p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m1=m1+m1g(r+rcos)1257256565612355gr122cv122dv5656p由e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同理,由动能定理有ep-m1g(x+5r)sin-m1g(x+5r)cos=m1联立 式得m1=m122cv

28、13解题指导解题指导本题要充分运用动能定理解题。要注意运动过程的选取,如(2)中,分别对p由b点到e点和由e点到f点应用动能定理,然后解方程组即可。(3)中要根据不同的运动特征选用不同的原理。规律总结规律总结物体运动过程有摩擦力做功,已知量、待求量又不涉及时间时,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是最佳方案。当无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机械能守恒或动能定理解题均很方便。15.(2016天津理综,10,16分)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质量m=60kg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的a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3.6m/s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时速度vb=24m/s,a

29、与b的竖直高度差h=48m。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处附近是一段以o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与滑道最低点c的高度差h=5m,运动员在b、c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1530j,取g=10m/s2。(1)求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f的大小;(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至少应为多大。答案答案(1)144n(2)12.5m解析解析(1)运动员在ab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ab的长度为x,则有=2ax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f=ma联立式,代入数据解得ff=144n(2)设运动员到达c点时的速

30、度为vc,在由b到达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h+w=m-m设运动员在c点所受的支持力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由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联立式,代入数据解得r=12.5m2bvhx122cv122bv2cvr审题指导审题指导(1)运动员在ab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求受到的阻力ff时,可利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来解答。(2)对运动员从b到c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vc。分析运动员在c点时哪些力提供向心力。考点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考点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6.(2015四川理综,1,6分)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

31、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a.一样大b.水平抛的最大c.斜向上抛的最大d.斜向下抛的最大答案答案a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落地时三个小球的速度大小相同。17.(2015天津理综,5,6分)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b.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mgl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3

32、答案答案b圆环在下滑过程中,圆环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对圆环做功,圆环的机械能不守恒,圆环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系统的机械能等于圆环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选项a、d错误;对圆环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圆环从静止开始先向下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减小,当弹簧对圆环的弹力沿杆方向的分力与圆环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时,加速度减为0,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加速度反向且逐渐增大,圆环开始做减速运动,当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最大,选项c错误;由图中几何关系知圆环的下降高度为l,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可得mgl=ep,解得ep=mgl,选项b正确。33318.(2014课标,15,6分,0.722)取水平

33、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b.c.d.答案答案b设物块在抛出点的速度为v0,落地时速度为v,抛出时重力势能为ep,由题意知ep=m;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ep+m,解得v=v0,设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cos=,解得=,b正确。6435121220v121220v20vv22419.(2016课标,24,12分)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由圆弧ab和圆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ab弧的半径为r,bc弧的半径为。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与a相距处由静

34、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圆弧轨道运动。(1)求小球在b、a两点的动能之比;(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14122r4r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解析(1)设小球的质量为m,小球在a点的动能为eka,由机械能守恒得eka=mg设小球在b点的动能为ekb,同理有ekb=mg由式得=5(2)若小球能沿轨道运动到c点,小球在c点所受轨道的正压力n应满足n0设小球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vc,由牛顿运动定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有n+mg=m由式得,vc应满足mgm由机械能守恒有mg=m由式可知,小球恰好可以沿轨道运动到c点。4r54rkkbaee22cvr22cvr4r122cv评分参考评分参考第(1)问

35、6分,式各2分;第(2)问6分,式各2分,“可以运动到c点”2分。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此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中临界值问题,难度中等。应参照“绳球”模型的处理方法。20.(2015福建理综,21,19分)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m=,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

36、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2m答案答案(1)3mg(2)l3gr13解析解析(1)滑块滑到b点时对小车压力最大,从a到b机械能守恒mgr=m滑块在b点处,由牛顿第二定律有n-mg=m解得n=3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3mg(2)滑块下滑到达b点时,小车速度最大。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mgr=m+m(2vm)2解得vm=设滑块运动到c点时,小车速度大小为vc,由功能关系mgr-mgl=m+m(2vc)2设滑块从b到c过程中,小车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mg=ma122bv

37、2bvr122mv123gr122cv12由运动学规律-=-2as解得s=l2cv2mv13考点四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考点四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21.(2017课标,16,6分)如图,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柔软细绳pq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点,m点与绳的上端p相距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a.mglb.mglc.mgld.mgl1319161312答案答案a将绳的下端q缓慢向上拉至m点,相当于使下部分的绳的重心升高l,故重力势能增加mg=mgl,由功能关系可知a项正确。1313133l19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尝试不同方法解题解法一q缓慢移动

38、说明绳子的动能变化忽略不计。以q点为零势能点,细绳的初始机械能为mgl,末态机械能为mgl+mg=mgl,则增加的e=mgl-mgl=mgl。由功能关系可知a项正确。解法二作用点位移x=l,平均作用力为mg,故拉力做功w=x=mgl,故a项正确。121356232l1118111812192316f1922.(2017江苏单科,9,4分)(多选)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与b、c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b、c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由60变为120。a、b、c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

39、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此下降过程中()a.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mgb.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mg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3232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mgl32答案答案ab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a球初态v0=0,末态v=0,因此a球在运动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当速度最大时,动能最大,加速度为0,故a的动能达到最大前,a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由整体法可知在a的动能达到最大之前,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mg,在a的动能最大时,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mg,选项a、b正确;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到达最低点,此时具有

40、向上的加速度,选项c错误;由能量守恒,a球重力所做功等于弹簧最大弹性势能,a球下降高度h=lcos30-lcos60=l,重力做功w=mgh=mgl,选项d错误。3232312312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的关键词:a由静止释放v0=0;降到最低点v=0。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到0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这是此题的关键。23.(2016课标,21,6分)(多选)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a

41、.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两点的重力势能差2答案答案bcd如图所示,op垂直于竖直杆,q点与m点关于op对称,在小球从m点到q点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a错。在p点弹簧长度最短,弹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故此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即c正确。小球在p点时所受弹簧弹力等于竖直杆给它的弹力,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此时小球加速度为g,当弹簧处于自由长度时,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此时小球的加速度也为g,故b正确。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小球在m点和n点时弹簧的弹

42、性势能相等,故小球从m到n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而小球在m点的动能为零,故d正确。审题指导审题指导审题时关键的词、句:“光滑”、“静止释放”、“在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onmomn”。理解了上述词、句的用意,本题就不难解决了。2评析评析本题考查了功、功率、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等知识,综合性很强。对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要求较高,故本题属于较难题。24.(2016四川理综,1,6分)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900j,他克服阻力做功100j。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43、)a.动能增加了1900jb.动能增加了2000jc.重力势能减小了1900jd.重力势能减小了2000j答案答案c由动能定理可知,ek=1900j-100j=1800j,故a、b均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做的功,故c正确、d错。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wg=-ep。评析评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关系。因为情景简单,所以为容易题。25.(2014福建理综,18,6分)如图,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

44、簧上端。现用外力作用在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a.最大速度相同b.最大加速度相同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答案答案c物块在刚撤去外力时加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mgsin=ma,即a=-gsin,由于k、x、均相同,m不同,则a不同,b错误。当mgsin=kx0即x0=时,速度最大,如图,设两物块质量m1m2,其平衡位置分别为o1、o2,初始位置为o,则从o至o2的过程中,由w弹-wg=ek及题意知,w弹相同,wg1ek2,即v1v2,而此时m2的速度

45、v2已达最大,此后,m1的速度将继续增大直至最大,而m2的速度将减小,故一定是质量小的最大速度大,a错误。从开始运动至最高点,由ep=mgh及题意知重力势能的变化量ep=mgh相同,m不同,h也不同,故c正确,d错误。kxmsinmgk26.(2017课标,24,12分)一质量为8.00104kg的太空飞船从其飞行轨道返回地面。飞船在离地面高度1.60105m处以7.50103m/s的速度进入大气层,逐渐减慢至速度为100m/s时下落到地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在飞船下落过程中,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常量,大小取为9.8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分别求出该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和它进

46、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2)求飞船从离地面高度600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已知飞船在该处的速度大小是其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大小的2.0%。答案答案(1)4.0108j2.41012j(2)9.7108j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机械能、功能原理。(1)飞船着地前瞬间的机械能为ek0=m式中,m和v0分别是飞船的质量和着地前瞬间的速率。由式和题给数据得ek0=4.0108j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飞船进入大气层时的机械能为eh=m+mgh式中,vh是飞船在高度1.60105m处的速度大小。由式和题给数据得eh=2.41012j(2)飞船在高度h=600m处的机械能为eh=m+mgh由

47、功能原理得w=eh-ek0式中,w是飞船从高度600m处至着地前瞬间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由式和题给1220v122hv1222.0100hv数据得w=9.7108j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变力做功的求法(1)平均值法;(2)分段法;(3)微元法;(4)图像法;(5)w=pt法;(6)动能定理法;(7)功能关系法;(8)能量守恒法。27.(2016课标,25,20分)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

48、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之间的距离;(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的取值范围。答案答案(1)2l(2)mmmg4l要使p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mgl联立式得mm0;要能沿圆轨道滑下,则p不能滑过圆轨道中点c。c c组教师专用题组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5浙江理综,18,6分)

49、(多选)我国科学家正在研制航母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舰载机总质量为3.0104kg,设起飞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恒为1.0105n;弹射器有效作用长度为100m,推力恒定。要求舰载机在水平弹射结束时速度大小达到80m/s。弹射过程中舰载机所受总推力为弹射器和发动机推力之和,假设所受阻力为总推力的20%,则()a.弹射器的推力大小为1.1106nb.弹射器对舰载机所做的功为1.1108jc.弹射器对舰载机做功的平均功率为8.8107wd.舰载机在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32m/s2答案答案abd舰载机弹射过程中的加速度a=m/s2=32m/s2,选项d正确;对舰载机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

50、定律得:f弹+f发-20%(f弹+f发)=ma,解得:f弹=1.1106n,选项a正确;由功的定义得:w弹=f弹x=1.1108j,选项b正确;由速度公式得弹射器对舰载机的作用时间t=s=2.5s,由功率的定义得:p弹=4.4107w,选项c错。22vx2802 100va8032wt弹2.(2014大纲全国,19,6分)一物块沿倾角为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a.tan和b.tan和c.tan和d.tan和答案答案d由动能定理有-mgh-mgcos=0

51、-mv2-mgh-mgcos=0-m()2解得=(-1)tan,h=,故d正确。2v2h212vgh2h4h212vgh4hsinh12sinh122v22vgh4h3.(2013课标,21,6分,0.235)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

52、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图(a)图(b)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由于速度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在0.4s2.5s内飞机加速度大小几乎不变,约为27m/s2,则飞机所受阻拦索的合力f不变,但飞机的速度在减小,两侧阻拦索间夹角在减小,故由p=fv知d错误,由f=2tcos知阻拦索的张力在减小,b错误;由上述知

53、c正确。2答案答案ac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估算图中面积约为110m,故a正确;4.(2013天津理综,10,16分)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g取10m/s2,求:(1)物块在力f作用过程发生位移x1的大小;(2)撤去力f后物块继续滑动的时间t。答案答案(1)16m(2)2s解析解析(1)设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1,则f1=mg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由a到b整个过程,有fx1-f1x=0代入数据,解得x1=16m(2

54、)设刚撤去力f时物块的速度为v,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a,滑动的位移为x2,则x2=x-x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2=2ax2以物块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1t=0-mv代入数据,解得t=2s1fma a组组 2015201720152017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时间:45分钟分值:7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2017北京朝阳二模,17)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绝缘滑块从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v;若在整个空间加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滑块仍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斜面

55、光滑,则v=vb.若斜面粗糙,则vvc.若斜面光滑,则滑块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滑块机械能的增加量d.若斜面粗糙,则滑块下滑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滑块动能的增加量三年模拟答案答案a滑块在下滑过程中受力分析如图(1)或(2)所示,图(1)为无磁场时的情景,图(2)为有磁场时的情景。因洛伦兹力始终对滑块不做功,故当斜面光滑时滑块的机械能守恒,即a对,而c错。若斜面粗糙,滑块下滑过程中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由动能定理知b和d均错误。2.(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18)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一面墙上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窗户。将一个小球斜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依次飞过a、b、c三个窗户,图中曲线

56、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轨迹所在的平面靠近竖直墙面,且与墙面平行。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通过窗户a所用的时间最长b.小球通过窗户c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球通过窗户a克服重力做的功最多d.小球通过窗户c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答案答案d小球做斜上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上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具有等时性。小球竖直方向速度逐渐减小,而a、b、c三个窗户的竖直高度相等,所以通过a所用时间最短,通过c所用时间最长,a选项错误。小球竖直方向速度逐渐减小,水平方向速度不变,所以小球通过窗户a的平均速度最大,通过窗户c的平均速度最小,b

57、选项错误。小球通过a、b、c三个窗户时克服重力做的功相等,c选项错误。由p=gv知,小球通过窗户a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大,通过窗户c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d选项正确。3.(2015北京西城一模,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人原地起跳时,总是身体弯曲,略下蹲,再猛然蹬地,身体打开,同时获得向上的初速度,双脚离开地面。从开始蹬地到双脚离开地面的整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始终等于重力b.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冲量大于重力的冲量c.人原地起跳过程中获得的动能来自于地面d.人与地球所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是守恒的答案答案b人从开始

58、蹬地到双脚离开地面前的加速过程中,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于重力,故a项错误,而b项正确;人原地起跳过程中获得的动能由人的体能转化而来,故c项和d项均错误。4.(2015北京顺义一模,20)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离地面高度为h0处由静止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动能ek随距地面高度h变化关系的ek-h图像是()答案答案b当距离地面高度为h时,则下降的高度为h0-h,根据动能定理得,mg(h0-h)=ek-0,解得ek=-mgh+mgh0,ek与h成一次函数关系,随h增大,ek减小。可知b正确,a、c、d错误。5.(2016北京东城零模,22)(16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轨道abc,其中a

59、b段为水平直轨道,与质量m=0.5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bc段为光滑半圆形轨道,轨道半径r=2m,轨道ab与bc在b点相切。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3n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圆弧轨道的最低点b时撤去拉力,此时速度vb=10m/s。取g=10m/s2,则:(1)拉力f做了多少功;(2)经过b点瞬间,物块对轨道的压力是多大;(3)若物块从最高点c飞出后落到水平轨道上的d点(图中未画出),求b、d间的距离。二、非选择题(共50分)答案答案(1)37.5j(2)30n(3)4m解析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1分)解得a=4m/s2sab

60、=12.5m(1分)w=fsab=37.5j(2分)(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mg=(3分)解得n=30n(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n=30n(1分)(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mgr+m=m(2分)由平抛运动规律得2r=gt2(2分)xbd=vct(2分)代入数据解得xbd=4m(1分)22bva2bmvr122cv122bv126.(2016北京海淀零模,22)(16分)如图所示,长l=0.20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质量m=0.10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将绳拉至水平位置,无初速地释放小球。当小球运动至o点正下方的m点时,绳刚好被拉断。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落到了水平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