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_第1页
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_第2页
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_第3页
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_第4页
论非言语沟通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在当今这个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非仅仅只局限 于通过语言和文字这种单一的沟通方式来进行,而是更多的利用大量非语言文字的形 式来进行信息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传播。本文简要解释了什么是非言语沟通,列举了它的几个主要特点,阐述了非言语沟 通在人际之间交流和沟通中的作用。关键词:非言语沟通特点 作用-3 -1什么是非言语沟通,42非言语沟通的特点,42.1 普遍性,,42.2 民族性,,52.3 社会性,,52.4 审美性,,52.5 规范性,,52.6 情境性,,53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作用,,,64提高沟通效果的途径,7参考文献8,非言语沟通是人们经常应用并且不

2、被人们注意的沟通表达方式, 它比言语交流更 常见,也更富有表达力。关于非言语沟通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 有人总结过这样一 个公式1: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调(占38% +表情(55% +语言(7%。因此, 研究非言语沟通的作用很有必要。一、什么是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色彩、 绘画、音乐、舞蹈、图像和装饰等来表达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人们在日常交往 中往往会发现,有时非语言沟通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 表情、眼神、笑声等都可以说话或传情。所以,非

3、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 交流的一种补充,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 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 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二、非言语沟通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非言语沟通具有六个特点,分别为: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审美性、规范性、 情境性。2.1普遍隹在人类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言语沟通的能力。据考证,这种沟通能力的获得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本能。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界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动, 这种非言语沟通是人们在语言符号产生之 前就已是最重要的沟通形式了。随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际交往 范围的扩大,人们的

4、非言语沟通能力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非言语沟通能力不仅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过,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有 所不同,但就一般意义上来讲,与各国各民族所用的语言比较起来, 非言语沟通的信 息共享更强一些。国际音乐节和舞蹈节邀请了许多国家的歌唱家一起同台演出,有时并不需要说同样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可以跨越言语障碍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非言语沟通2.2民族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决定了其 特有的非言语沟通符号。例如,在我国的侗族,如果不会唱侗族大歌就几乎被人视为 残废;比较典型的人际沟通例子是人们通过握手、拥抱和亲吻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欢 迎和爱

5、抚。在欧洲一些国家,亲吻、亲鼻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友好热情的表示,尤其 是对女性而言。但中国人往往不太习惯,而更习惯以握手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感情。2.3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都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 社会中的不同 职业角色,不同阶层都对非言语沟通有着较细微的规定性,如有些年轻人喜欢以相互 用手拍肩膀以示友好或表示“哥们儿”。然而,如果用同等方式去向父母亲或年龄较2.4审美性非言语沟通所表现的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此类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 的审美观念。人们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年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例如人

6、的仪表美就是 一个有争论的题目。对女人梳妆打扮、抹胭脂、搽口红、戴首饰等是一种美的表达, 但也有可能给别人传达一种过分轻浮的信息。如果沟通的参与者意见不一致,对外在2.5规范性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着被大家承认的行为举止准则, 在运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 心理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等。一旦忽略了某种非语言符号所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2.6情境性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 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 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

7、些善于将非语言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 才 能使非语言符号运用得准确、适当。在信息传播和表达情意的过程中, 语言沟通一直是不可取代的方式,然而,许多 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告诉我们,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缺少,而且极为重要!三、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以及作用。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 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 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 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 支持性角色。其实根据Kramer的估计,在沟通中非语言信息占了 94% (Seinfeld , January 29

8、, 1998),而人类学家 RayBirdwhistell的估计也有 65%(Knapp, 1972)。显然,如果我们单纯重视语言沟通,将无法保证沟通的全面性和正确性。McNeill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如果只是对话语倾听会丢失75%勺意义在非语言沟通中,目光,衣着,微笑是三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成语形象说明了目光在人们情感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非语言沟通能对语言沟通起到补充作用。 首先,相对于语言沟通来说,非语言沟通信 息量大,能够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信息交流。例如,在一次面试中,面试官和应聘者的 头部动

9、作、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臂部动作、服饰装束、空间距离等都能传递信息, 面试官可以从应聘者的点头、微笑、皱眉、手臂交义、手势动作等获取更多关于应聘 者的信息,而应聘者也能从面试官的身体动作、面试场所布置、人际距离等掌握更多 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及面试官的态度,从而在信息量上弥补面试双方语言交流的不足,使面试官和应聘者进行更有效的交流。其次,非语言沟通具有连续性特点。连续 性是指,只要双方在各自的视线范围内,非语言信息交流就能不断的进行。面试中, 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交谈可能会出现暂停, 此时虽然语言沟通停止,非语言沟通却仍在 进行,双方仍可以用非语言符号进行沟通,从而保证交流的连续进行。再次,非语言

10、沟通还具有变化性。变化性是指非语言交流的信息是变化的,在面试中,面试官或应聘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臂部动作等都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语言信息的 传递相伴进行,能够对语言信息起到强调和渲染作用,从而增加沟通的生动性和直观 性。非语言沟通的这些丰富性、连续性、变化性的特点,从数量上和生动性上对语言 沟通起到了补充作用。非语言信息能对语言信息起到验证作用。面试中,应聘者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 往往会对如何应答面试官的提问进行精心准备, 从而可能导致语言信息的失真。而相 对于语言信息来说,非语言信息,尤其是身体语言具有确定性和失控性的特点,从而使其比语言信息更真实、更可靠。身体语言的确定性是指身体

11、语言多数具有先天性或 习惯性,一般情况下较难改变。身体语言的失控性,则是指身体语言多数是人们无意 识或半意识状态下显示出来的, 例如瞳孔变化、出汗、心跳加快等往往不是意识可以 控制的。因而身体语言常常是人们内心状态的真实反映。 也就是说,语言'信息可能会 “言不由衷”,但非语言信息却常常是“真情流露”。面试中,如果应聘者在表达出某 种语言信息后,出现脸色发红、假笑、目光回避、掩嘴、频繁舔嘴唇、触摸鼻子等身 体动作,则可能表明其语言表达的不真实。特别是当这些表明说谎迹象的身体动作相 伴出现时,面试官就更有理由怀疑其语言信息的真实性。 正是由于非语言信息的确定 性、失控性,使其能对语言信息

12、的真实性起到验证作用。四、提高沟通效果的途径我认为要提高沟通效果的途径还是首先必需掌握沟通风格的技术,如何改善消极的沟通风格,培养积极、健康的沟通风格,一直是各位研究者和全社广大人员关注的问 题。我们书本上所说的“反馈”与“自我表露”就是两种改善沟通风格的重要策略,从具体方法和技术层次而言,这二者乂是改善沟通风格的有效技术。我想反馈与自我表露的交互使用,可产生一种深层的复合功能。这种功能有助于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周围每个人都是自我的“镜像反应”,个人的自我概念是在 人际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其自我评价具有如下特征:较少谈论自己的成就,更乐意谈论别人的成就;既能从容地接受批评,

13、也能谦虚地接纳表扬;在 工作成就上,具有辩证的归因观,既能把成就归于个人,也能归于周围环境,如领导和 同事;能以平等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避免对人抱有成见或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说话;能 坦言“我不知道”或“我错了 ”等等。如果一个人很少给周围同事表露个人信 息,就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也就很难有机会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总是的来说,在传播和沟通中,非语言沟通起着其他沟通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非语言沟通既补充和支持语言沟通的作用,乂体现了自身的魅力所在。在销售活动中, 听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 除非两人关系已密切 到了可直接“以目传情”。讲话者说完最后一句

14、话时,才将目光移到对方的眼睛。这 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的话对吗?”或者暗示对方“现在该论到你讲了”。在人们交往和销售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注视还因人的地位和自信而异。 推销学家 在一次实验中,让两个互不相识的女大学生共同讨论问题, 预先对其中一个说,她的 交谈对象是个研究生,同时却告知另一个人说,她的交谈对象是个高考多次落第的中 学生。观察结果,自以为自已地位高的女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都充满自信地不住地 凝视对方,而自以为地位低的女学生说话就很少注视对方。在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 往往主动者更多地注视对方,而被动者较少迎视对方的目光。所以,在生活里,目光无疑是沟通的很重要的一环, 许多成功人士都把修炼自己 的眼神作为迈向成功的一步!参考文献1 梁斌,胡京林.非言语沟通及其作用J.南京林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