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基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1. 工程简介XX项目设计按中等城市-B级标准要求设计,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设计行车速度 为4050km/h,设计年限15年。其路基在原有土体上进行开挖或回填,开挖或回填后的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 值不小丁 25MPa, 土质路基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 要求采取加固措施。2. 引用标准及控制标准2.1执行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2验收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3控制标准2.3.1路基压实度标准填挖类型

2、路床顶面以 下深度(cm)道路类别压实度(%)(重型击实)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03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21000m2每层1组(3点)细粒土用 环刀法, 粗粒土用 濯水法或 灌砂法次干路93支路及其它小路90填方08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5次干路93支路及其它小路90>80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3次干路90支路及其它小路90> 150城市快速路、主干路90次干路90支路及其它小路872.3.2 土路基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范围(m)路床纵断高程(mm)-20+1020路床中线偏位(mm)< 30100半整 度路基各压 实层< 2020路床< 15路床宽度(

3、mm)不小丁设计值+ B40路床横坡也.3%且不反坡20边坡不陡于设计值20佥验频率检验方法点数1用水准仪测量2用经纬仪、钢尺量取最 大值路宽(m)< 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 量两尺取较大值9152> 1531用钢尺量路宽(m)< 92用水准仪测量9154> 1562用坡度尺量,每侧1点2.3.3路肩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宽度(mm)不小丁设计规定402用钢尺量,每侧1点横坡士且不反坡402用水准仪具测量,每侧1点3. 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质量控制要点对应措施测量放样控制(1) 认真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有误。(2) 为满足施工期间引

4、用需要,可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3) 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测量误差满足规范要求,保证纵横断面 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及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4) 施工中做好护桩的工作,便丁恢复中桩和边桩。(1) 设置临时排水沟。路基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自然水网, 沿路基开挖边缘修筑排水沟,顺地势应向低洼部位,再引向路堤两侧现 有自然沟或涵洞,直接排入河浜的水均需在排放前进行沉淀处理。排水控制(2) 路基表面平整,具有一定的横坡度,同时路基顶面的两侧应设置挡水 现,每隔10m开一口,雨水沿挡水现流到出水口,经临时排水槽排至临 时排水沟。(3) 路

5、基施工中,若地下水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时,应立即要求设计部门提 供地下排水设计。如地下水影响较小,可根据情况设临时排水沟。(4) 当处丁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水面距土基碾压面小丁0.6m时,施工前可沿路基两侧先开挖边沟,以降低地下水位。边沟的开挖应深入到含水 层下0.3m。(1)挖土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 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 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挖土控制(2)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规定时,可采用晾晒、换土、石灰处理、设置砂垫层、砂桩等措施。(3) 挖方、不填不挖路基,其压实宽度每侧应宽出路床50cm。(1) 路基土方回填前,对道路用地范围内

6、的场地进行砍树、挖根、除草、淤泥、表土等活理。活表厚度 30cm。(2)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等,不得含草、树根等 杂物。填土控制(3)土质变化较大地区,应分层取土,防止混杂;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取土坑应设集水井,随时抽干井中地下水,以降低土的含水量。(4) 原地面横坡度不陡丁 1:5时,基底应活除草皮;横坡度陡丁 1:5时, 原地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丁 1m,每级台阶高度不宜大丁30cm。 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填土高度小丁 1.5m时,必须活除树根、杂 草。路基穿过水网和水稻田地段时,应抽干积水,活除淤泥和腐植土, 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

7、不少丁 25MPa。(7) 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50cm,压实宽财得小丁设计宽度。压实合格后削坡。不得缺坡,以保证路堤稳定性0(8) 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规定时,可亲用晾晒、换土、石灰处理、设置砂垫层等措施,换土厚度小得小丁0.8米。(9) 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 : 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 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丁1m。(10) 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填土应分层仔细压实,层铺虚AM、得大丁20cm。压实度控制(1) 填料含水量的控制。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水量。土的含水

8、量不够时, 配洒水车洒水;含水量较大时,翻晒后用压路机碾压。(2) 分层厚度的控制。填土路基应分层压实,其分层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 机具功能相适应,每层填土压实厚度为 0.3米左右。压实前必须对含水 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冉碾压,避免返工。(3) 试验数据的控制。修筑前在取土地点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余含 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摊铺碾压前,应测定土的实际含水量,过湿应予以 晾晒,过干应加水润湿,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 %的范围以内。 碾压(夯击)后,立即测定其含水量和湿密度,计算干密度和压实度, 判断是否达到压实度标准。(3) 压实应先边后中,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以适应逐

9、渐土曾长的土基 强度;先慢后快,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同时应在碾压前,先整平由路 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应由低的一 侧边缘向局的一侧边缘碾压,以便形成单向超局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 重曾12cm20cmo应特别注息控制压实均匀,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4) 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要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防止产生纵向裂缝。(5)道路边缘、检查井、雨水口以及沟槽回填土不能使用压路机碾压的部位,米用机村人力夯实。防止漏夯,夯击面积重叠1/41/3。软路基控制(1) 换土垫层处理软基。活淤不到软基活挖时,一定要活淤到位,待淤泥 完全运到路外后,再填土施工。垫层施工时

10、,地形起伏处即垫层与天然 土交接处,应修1: 2台阶形边坡,边坡每台阶高可取 50cm,宽100cm。施工中每班所铺筑的石灰土或水泥土必须夯实碾压完毕,不得隔日碾压。压实后的石灰土和水泥土 30天内不得受水浸泡。石灰土和水泥土分段施工时上卜两层接缝距离应大丁50cm。(2) 抛石挤淤处理软基。抛填片石的粒径不宜小丁 300mm,且小丁 300mm 粒径的片石含量不得超过20%。抛填时要先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部向前突进后再次向两侧展开,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抛右要密实。路肩控制(1) 路肩要与路基同各层同步施工。路基要碾压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 到要求的密实度,防止松散,边坡土下溜。(2) 整修边坡

11、时要挂线,削平凸出部分,凹洼部分应挖成台阶培土击实, 严禁贴皮。保证边缘线直线段要直顺,曲线段要顺畅。4.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4.1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及防治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带水回填均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4.1.1超厚回填4.1.1.1主要原因1) 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2) 技术交底不活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3) 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4.1.1.2预防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2)要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3)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戒有意

12、偷工者。4.1.2倾斜碾压4.1.2.1主要原因在填筑段内未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内填筑高度不一,使碾轮在带有纵坡 的状态下碾压。4.1.2.2预防措施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丁1: 5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丁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 丁 1m。4.1.3挟带大块回填4.1.3.1主要原因1)不了解较大块状物掺入土中对夯实的不利影响2)不愿多运弃土方和杂物,或交底不明确,或控制不严格。4.1.3.2预防措施1)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带块状物回填的危害,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2)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的大砖块、大石块

13、、大混凝土块要取出,对大丁10cm的硬土块打碎或取出。4.1.4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4.1.4.1主要原因1)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机物质本是最基本常识,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术素质过低管理者控 制不严。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乂不加处理直接使用。4.1.4.2预防措施1)届丁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活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 使用;届丁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帘等杂物活除干净。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合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4.1.5带水回填4.1.5.1主要原因由丁地下水位高丁槽底,乂无降水措施,或降水措施不利,或在填土

14、前停止降水。地下水积丁槽内,或因浅层滞水流人槽内,雨水或其他客水流入槽内,不经排净即行回填土。4.1.5.2预防措施1)排除积水,活除淤泥疏丁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2)如有降水措施的沟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再停止降水。3)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活除干净,再分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 夯实。4.1.6不按段落分层夯实4.1.6.1主要原因1)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低、层厚不一的胡乱回填。2)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每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3)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4.1.6.2预防措施1)要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

15、长度不小丁1m,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2)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丁检查井周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3)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4.2路肩边坡的质量通病及防治4.2.1路肩、边坡松软4.2.1.1主要原因1)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使路肩和边坡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2)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松土填垫路肩,乂不经压实。3)路基填方届砂性土或松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4.2.1.2预防措施1)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 2030Cm的超宽,最后路基修整时施以削坡,不得 有贴坡现象。如有个别严重亏坡,应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路

16、肩的密实度 应达到轻型击实的 90%以上。2)路基填方如届砂性士或松散粒料,其边坡应予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 大边坡坡率,一般应大丁 l: 2。3)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以上。4)米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5)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其最小宽度200mm。6)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前者用丁一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丁坡长8m以上的高填方边坡。7)采用片石、卵石或预制块铺砌在边坡表面,用以加固边坡。4.2.2边坡过陡4.2.2.1主要原因受拆迁占地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度窄丁路基下口设计宽

17、度,而路基顶面乂要满足路基总宽度,便形成了边坡小丁设计坡率。4.2.2.2预防措施1)要按照设计边坡坡率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小丁设计规定。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丁 1: 1.5。2)如受条件限制,边坡小丁 1: 1.5时,要护砌砖石护坡,边坡直立时要砌筑挡土墙。4.2.3路肩积水4.2.3.1主要原因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茬处的路肩经右侧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或虽经 碾压但未经修整,高低不平或路肩横向反坡。4.2.3.2预防措施1)重视路肩工序的质量控制,按设计横坡进行碾压修整,使密实度不低丁轻型击实的90%,横坡偏差不大丁土 1%。2)要求路肩不得有积水现象。3)如为防止路

18、肩边坡冲刷,也可将路肩作成反坡,将雨水顺纵向汇集一处通过水簸箕排出路外。4.3边沟、排水沟质量通病及防治路基排水施工中,经常因管理不善,造成排水沟沟底纵坡不顺,断面尺寸不准,排 水无出路等质量通病,必须在施工中针对产生原因,积极予以防治。4.3.1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不顺,断面大小不一 4.3.1.1主要原因未按设计纵坡和断面开挖修整边询,忽视对附届工序的质量检验4.3.1.2预防措施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开挖断面和纵断面高程开挖修整,认真作好工序质量检验。4.3.2路基排水无出路4.3.2.1主要原因1)工程设计单位设计调查工作不细,未解决排水出路问题。2)施工单位学习图纸不细,对设计忽略的问题未

19、提出补充意见,或是设计已有交待,施 工单位有所忽视。4.3.2.2预防措施1)施工单位要认真学习施工图,加强图纸会审,对排水出路不明确的,要提出补充设计。2)除解决好路基边沟排水设施外,还要解决好边沟尾闾排水沟的挑挖修整。4.4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4.4.1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4.4.1.1主要原因1)施工者技术素质低,不了解不做土路床的危害。2)施工者有意偷工减序,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3)只顾工程进度,顾工程质量。4.4.1.2预防措施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者应进行培训,施工时作好工序技术交底。2)要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土20mm)、横断高程(土 20mm且横坡不大丁土

20、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 080cm范围内、挖 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 95%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 时要达到98%)。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不作土路床工序等丁 密实度合格率为0,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方法判定应届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 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4.4.2 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4.4.2.1主要原因边线控制不准,或边线桩丢失、移位、修整和碾压失去依据。4.4.2.2预防措施1)不论是填土路段填筑路基时还是挖方路段,开挖路槽时,测量人员应将边线桩测设准确,随时检查桩位是否有变动。如

21、有遗失或移位,应及时补桩或纠正桩位。2)路床碾压边线应超出路面结构宽度(包括道牙基础宽度)每侧不得小丁10cm。4.4.3路床上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4.4.3.1主要原因1)在控方路槽开挖后,降雨、雨水浸入路床松土层。2)由丁地下水位过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床上层。3)填方路基路床土层填入过湿土或受雨水浸泡。4)路床土层内含有粘性较大的翻浆土(该种土保水性强渗透性差)。4.4.3.2预防措施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控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 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 要经晾晒或换土。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

22、的土。3)路床土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好土。4.4.4路床土层含有有机物质4.4.4.1主要原因1)路床土层部位正处在被伐树木或其附近,枝、须根未活除。2)路床土层部位正处在被填垫过的含有机杂物的房磴士或垃圾土。4.4.4.2预防措施不论是填方路床还是挖方路槽土层中不应含有机物质。如土路床处丁含有机物的房 磴土或垃圾土土层,应换填好土;如有少量树根、杂草、木块等有机物应活除干净。4.5软土地基的质量通病及防治4.5.1砂石垫层表面不平整砂石垫层不密实,粗细分离,表面松散,有凹坑,车辙等。4.5.1.1主要原因1)原材料级配不合理,粗、细料含量不当,细料不足。2)碾压法

23、施工时,含水量偏低。3)上覆盖层施工不及时,重型车辆在其表面行驶时变速,转向。4.5.1.2预防措施1)原材料级配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2)碾压时含水量控制一般为8%12%。3)碾压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其上覆盖层施工。在上覆盖层未施工前严禁重型车辆行驶5. 工程见证点和停止点)丁与见证点名称1涓表后填土处、不填小挖处路基基底原状土标准击头试验取土2渚表后填土处、不填不挖处路基基底碾压后压实度检测取土3填土用土标准击头试验取土4每碾压层路基压实度检测取土5路基弯沉值检测6停止点沽表质量验收7渚表后填土处、不填不挖处路基基底碾压后压实度检测8原地形坡度大丁 1: 5将原地面挖台阶,检查台阶修筑质量(高

24、、宽、坡度)9填土标准击实试验10路基每压实层压实度检测11路基边坡放样,检验合格后照此进行全面放坡12每填5层要检测路基顶面标局及平整度,控制路拱横坡在2%3% 的范围内,检查路基宽度及坡度13软基抛石、换填质量验收14路基弯沉值检测15路基设计尺寸验收、路床质量验收6. 检验、试验要求及规定6.1 土方路基质量检验 6.1.1路基压实度规定见2.3.1。检查数量: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3点。检验方法: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6.1.2弯沉值,不应大丁设计规定。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6.1.3 土路基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2.3.2。6.1.4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路堤边坡应密实、稳 定、平顺等。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