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总体设计原则_第1页
路基路面总体设计原则_第2页
路基路面总体设计原则_第3页
路基路面总体设计原则_第4页
路基路面总体设计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基、路面施工图总体设计原则一、路基设计标准1、编制依据本原则依据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宵路面设计规范(JTGD5卜200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等规范并参照黄山至祁门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专家咨询意见和新理念编制而成,本原则与咨询意见 有冲突时,以规范为准。2、设计荷载:路基结构物的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3、路基设计洪水位频率:1/1004、 地震烈度:当地震动峰值小于或等于0.05g时,不进行抗震设计。但由于新 的抗震规范未颁布,对于路基重要结构物的抗震措施设防标准仍按原抗震规 范地震烈度7度设防考虑。5、路基标准横断面及特殊路基断面(1)主线路基标准断面组成

2、起点至夥县互通(K0+000K34+800设计速度100km/h:a、整体式路基:整体式路基宽度26.0m,双向四车道,行车道2X 2X 3.75m, 中间带3.5m (含左侧路缘带2X 0.75m),右侧硬路肩2X 3.0m (含2X 0.5m路缘 带),土路肩 2X 0.75m;b、分离式路基宽13.0m,单向双车道,行车道2X 3.75m,左侧硬路肩1.0m, 右侧硬路肩3.0m (含0.5m路缘带),土路肩2X 0.75m。 夥县互通至终点设计速度80km/h:a、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双向四车道,行车道2X 2X 3.75m,中间带3.0m (含左侧路缘带2X 0. 5而,右侧硬

3、路肩2X 2.5m (含2X 0.5m路缘带),土路肩2X 0.75m;b、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单向双车道,行车道 2X 3.75m,左侧硬路肩 0.75m,右侧硬路肩2.5m (含0.5m路缘带),土路肩2X 0.75m。(2)连接线路基标准断面组成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 10m行车道2X 3.50m,两侧硬路肩 2X 0.75m、土路肩 2X 0.75m。(3) 路基设计标Hj 整体式路基设计标高为行车方向左侧中央分隔带外边缘处的高程。 分离式路基设计标高a、当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为24.5m时,超高旋转轴位于行车道中心线 右侧0.75m处。b、当设计车速100

4、Km/h路基宽度为26.0m时,超高旋转轴位于行车道中心线 右侧0.75m处。(4) 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采用两侧的波形护栏设路缘石与路面衔接。为抢修、急救和维 修方便,中央分隔带按 2Km左右间距控制设置开口,开口采用弹头型,开口长 25m(5) 公路用地范围一般路段路堤坡脚或排水沟边缘外 2.0m,路堑坡口或截水沟边缘外2.0m, 桥梁上部构造水平投影边缘外 2.0m之间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为了尽量少占 耕地,水田路段路基外用地按上述范围减少至1.0m。(专家意见)二、路基设计总则1、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

5、环境的影 响。3、路基设计应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 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4、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 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5、 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当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中心挖方 深度超过30m时,宜结合路线方案与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或分离式路基作方 案比选。关于填方高度M 20m的采用路堤方案还是桥梁方案以及路中心挖方 高度M30m或挖方边坡高度1.6倍的路基宽度值的采用路堑方案还是隧道 方案问题,应予以逐段评审确认。6、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

6、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度。7、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 湿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 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要求。8、局速公路局填路堤、陡坡路堤、挖方局边坡、滑坡软土地基设计应米用动态设计法。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 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地质状况、施工 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作校核、修改和补充。9、路基工程设计提倡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10、

7、 路基设计除应符合路基设计规范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规 范。三、一般路基设计原则(一)、一般规定1、路基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 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2、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路基 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他结 构物和防护工程。3、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 当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等构造物。4、沿河路基应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沿河路基废方应妥善处理, 防护、排水及绿化工程应

8、于设计图同步设计,以免造成河床堵塞、河流改道 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不良后果。5、路基填料选择、强度、压实度要求详见“规范”有关条文,并注意逐条核实, 路床范围不应采用填石路堤。(二)、填方路基1、路基填方路段:填土路堤边坡采用台阶式,每 8m一阶,边坡从上至下第一台 阶1: 1.5、第二台阶及以下1: 1.751: 2.0。每层之间设置2.0m宽的护坡道, 护坡道向外4.0%倾斜。对于景观有要求的填方和挖方路段,在工程量和用地增加不大时,应结合景观要求放缓边坡坡率。对于高填方路堤应结合路堤边坡绿化 需要,对边坡阶高和平台宽度,可适当降低和加宽(废方可利用情况)。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

9、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 ,其填料要求详见规范要求,并注意土石方调配与之相匹配。路基土路肩边缘采用弧曲线,坡脚部位设计为抛 物线,以减轻路面、坡面水流对转折部位的冲刷并可增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新理念)2、地基表层处理: 稳定斜坡上地基表层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面横坡缓于1: 5时,在活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 筑在天然地基地面上的填筑路堤02) 地面横坡为1: 51: 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 2m当 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活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再设计图上予以明示。 当覆盖层较厚时,可予以保留。挖台阶应在横断面设计图示出,特殊挖台阶

10、应在横断面设计图上示出台阶尺寸。3、当地下水和地表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如设置盲沟、 渗沟等)或在路堤底部填筑透水性材料等措施。4、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路段,高速公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 部应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 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5、膨胀性岩土、易溶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应用于路堤填筑。6、在稻田、湖塘、山凹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活淤、晾晒、换填、 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当为软土地基时,其处理措施应符合规范第 7.6节的规定;当软弱土深度M 3.0m,

11、可活除软弱层并在底部换填透水性材料 50cm7、高速公路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 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注意填料强度、地基处理、台背防排水系统等综合 设计。过渡段长度宜按2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上述要求应在设计图上明示。 台背、路基回填(或填筑)透水性材料,只示回填(或填筑)透水性材料即可, 不具体明示是何透水性材料,在工程数量表及工程量活单中也只列透水下性材 料,但为了做预算需要,应调查透水性材料名称,运距及设计采用的数量。8、水田、山凹等浅层不良地质路段,应注意外业调查及采集排水、换填透水性 材料,换填厚度一般控制在3080厘米,换填厚度以满足施工和路

12、基稳定等要 求决定,半填半挖段的填方若落在不良地质上面, 应注意外业调查及采取换填透 水性材料措施。路堑挖方路段、应视土质(如、膨胀土、坡积土等)采取换填和 排水措施,换填厚度一般控制在 5080厘米,并满足路床顶设计弯沉值要求。山凹等若存在地下水位较高时,应注意设计盲沟或渗沟等排水系统,以降低地下 水位和改善浅层土质的力学指标。互通各匝道部分路段往往填土较矮(填高约 2 m),因此,更应注意结合地质情况酌情换填处理。9、 路线沿溪沟布设的路堤底部宜设置透水性材料(开山片石或填石路堤等),厚 度取50100c m ,并视填料和地基土质情况在出水口设置反虑层。10、 对全风化泥岩、粉砂质泥岩挖方

13、路段作填料的路床进行开挖换填处理,换填 深度80cn注意设计时应计量弃方。(专家意见)11、填方路基填筑时每侧超填 30cm,超宽填筑部分在边坡修整时不予活理,直接对路基边缘及坡脚进行圆弧处理及防护工程施工,以消化部分弃方,减少了弃土和占地。12、对填方高度大于6m的路基,每填筑45m进行冲击碾压补压,并计工程数量,冲击碾压遍数宜为10 20遍。(专家意见)13、在自然坡面较陡的路段,填平路堤内侧低洼地,可减少地面水下渗,有利于 调整涵洞进水口标高,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但有的路段并不会造成积水或危及 路基稳定就没有必要填平,对填平的场地要设不小于 6%的横坡。用地界还是设 在路基边沟外侧1.5

14、米,用地界外按临时用地。注意对填平区要提出夯实要求, 并在路基处铺设防水层或设置渗沟。14、斜坡上的填方路堤,应将路堤内侧的凹坑填平,并设置浅碟形边沟,路堤与斜坡之间的连接圆滑、平顺,使路堤尽可能融入自然环境。(新理念)15、对于互通立交形匝道及三角形地带, 路基断面应设计为流线型断面, 边坡坡 率根据填高使其缓慢变化,越低越缓,具体坡率参照新理念P74表4-5建议值(新 理念)。16、 填方路段护坡道在路堤稳定的情况下起的作用比较小,因此,护坡道宽度按 新理念P80表4-9建议值设置。(新理念)。(三)、挖方路基1、 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 施工

15、方法、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考虑。路堑边坡阶高一般控制在 810m边坡平台宽度一般为三2.0m。在保证边 坡稳定前提下,边坡顶阶高度可适当放宽至 12.0m。土质边坡路堑边坡高度不大 于20m时,边坡坡率不宜大于规范表3.4.1的规定值。岩质路堑边坡高度不大于 30m时,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边坡坡率按规范附录 A确定岩体类型,边坡坡率可 按规范表3.4.2确定。2、硬质岩石挖方路基贴近坡面处宜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并在设计图上予 以明示。3、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用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和坡脚 预加固技术,并注意控制爆破药量,避免加剧边坡不稳

16、定,在设计图上予以明示。 主要是S326现有边坡和地质破碎路段。4、边坡防护设计说明应交待对施工的要求,如采用分层开挖、分层稳定,必要 时采用坡脚预加固技术。5、边坡工程勘探宜采用钻探、坑(井、槽)探、地调与物探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必要时可辅以石同探。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应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 的要求,并应查明下列内容: 地形地貌特征; 岩土体类型、成因、性状、风化程度、完整程度、分层厚度; 岩土体天然和饱水状态下物理力学性质(如重度r、强度参数c、4等); 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特征、组合关系、力学届性及其与空置面的 关系;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现象的范

17、围、性质和分布规律; 坡顶临近建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型式、埋身及稳定状态。 岩层的走向、节理、稳定性等。6、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的非正常工况n应考虑暴雨或连续降雨的情况。7、应设置完善的边坡、地表和地下排水系统,及时引排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水系统设计要求应符合规范 3.4节的规定,各种排水设施构造尺寸按规范第4.2节、第4.3节的规定确定。8、当一、二级边坡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时,由于岩体暴露后易风化崩解,采用 坡率应缓于1: 1。泥岩段挖方换填80cm厚透水性材料,建议结合地下水位情况 考虑增设渗沟。(专家意见)9、挖方路堑的碎落台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按 1.02.0m取用,当地面自然横坡 较陡,

18、减小碎落台宽度可较明显降低坡高时宜取小值。(专家意见、新理念)10、 设置拦水现的路堑边坡平台横坡应倾向路中线。路线边坡设大于2.0米宽平台的,平台的横坡更应倾向路中线,横坡坡率应加大至68%11、挖方高度小的土质边坡时采用流线型边坡, 取消挖方边坡的坡脚和坡顶的折 角,采用贴切自然的抛物线或圆弧过渡,挖方高度大的土质和岩质边坡采用台阶 型边坡。(新理念)12、挖方路段的边坡形式尽量不用单坡, 放缓挖方边坡高度较小的路段边坡, 然 后逐渐过渡到该路段最大挖方边坡高度的边坡坡率,把过渡区的转折点做成宽展 的护形,形成纵向的连续弧型坡面,使挖方坡型与周围山坡相协调。(新理念)13、土质边坡坡率尽量

19、采用新理念 P78表4-7建议值,是公路更好地与周围环境 融为一体。(新理念)(四)、路基填挖交界处理1、 半填半挖填方边坡高度大于 8m时的,为了减少路基填挖问的差异变形,可 采用冲击碾压等进行增强补压,在设计图上予以明示。2、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料应综合设计,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 的材料填筑,土石方调配应予以注意,同时对挖方区路床 0.8 m范围内土体进行 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铺设 高强土工格室(详见通用图);当挖方区为 坚硬岩石时,宜采用填石路堤,土石调运应予以注意。地形较陡情况下,半填半挖的纵、横断面应注意台阶特殊设计,以上要求均在图纸上示出。(专家意见)3、纵向填

20、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土质地段过渡段宜采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 砂类土、碎石填筑,岩质地段过渡段可采用填石路堤,在设计图上予以明示。(五)、局填路堤与陡坡路堤1、地面横坡陡于1: 2.5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 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小于规范表 3.6.8的规定值,否则应采取改 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材料等措施。2、当地表斜坡陡于1: 2.5时,应进行填挖问路基稳定性分析,其最小稳定安全 系数不得小于规范表3.6.8的规定值。当路基稳定性不够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 件,在路基边坡下方设置支挡工程,若是设置挡墙等注意这种支撑工程可能有别 于一般的挡墙受力。3、

21、高边坡路堤与陡坡路堤设计应贯彻综合设计和动态设计原则,应在充分掌握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填料来源及其性质的基础上,综合进行路堤断面、排水设施、 边坡防护、地基及堤身处治等的设计。当实际情况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设计,保证路堤稳定,在设计说明中提及此设计理念。4、 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或地面斜坡坡率陡于 1: 2.5的路堤,以及不良 地质、特殊路段的路堤,应进行个别勘察设计。对重要的路堤应进行稳定性监控, 注意在设计图明示。5、对高路堤和陡坡路堤稳定验算的事项要求详见规范有关规定,并要求采用冲 击碾压1015遍,并计入工程数量,增强土基强度和减少差异变形,在设计图 予以明示。6、高路堤断面型式

22、的设计同高度大于 8.0m的一般填方路基,上部8.0m高度范 围内边坡坡率采用1: 1.5,中部12m采用1: 1.75 , 20m以下采用1: 2.0。(六)、路堑高边坡设计1、土质路堑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其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按规范第 3.7节的规定 确定。对于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边 坡高度超过规范表3.4.2规定范围的边坡,边坡坡率应按本规范第3.7节有关规 定通过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2、土质路堑边坡高度超过20m及岩质路堑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路段,应特殊设 计。3、根据地下水露出情况和岩土性质,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除在边沟下设置纵向盲沟外,还应在填挖

23、之间设置横向或纵向渗沟,或在路堑边坡上设置仰斜式排水孔,该设计在以往设计中往往被忽略,应引起重视。4、设计图应明确观测的路堤、路堑段落、观测项目、观测点的数量及位置等, 确定稳定性观测控制标准,说明交待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5、路堑高边坡设计具体要求和细节请仔细研读黄山初步设计专家咨询意见(专家意见)。(七)、填石路堤1、用填石料修筑公路路堤,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好断面设计、结构设计和排水设计,保证填石路堤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并具有可供铺筑路面的坚实 基础。2、填石路堤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与重型压实机具施工,在说明中予以明示。3、填石路堤在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适的填筑层厚、压实

24、工艺以 及质量控制标准,在说明中予以明示。4、采用冲击压路机碾压填石路堤,其压实厚度与质量控制标准可通过现场试验 或参照相应的技术规范确定。5、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遍数、摊铺厚度)与压实质量检测(水袋法检测孔隙率或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压实沉降差)联合控制。6、在填石料表面填筑土、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时,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在其他填料填筑前,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厚度不大于 400mm,过渡层 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 mm的细粒料含量不小于 30%。在必 要时,宜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其工程数量应计列,并在设计说明中予以明示。7、为减少弃

25、方,填石路堤采用与土质路堤相同的路堤断面型式,填石路堤的边 坡坡率应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确定。易风化岩石与软质 岩石用作填料时,应按土质路堤边坡设计。在路堤基底良好时,填石路堤边坡坡 率不宜陡于规范规定值。(专家意见*) 填方边坡较高时,可在边坡中部设边坡平台,平台宽度为2m。 为了便于进行坡面绿化,改善路容景观,中硬和硬质石料、填石路堤采用平行 进行码砌,坡面绿化应采用骨架结合三维植被网综合防护。四、特殊路基1、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山凹软弱土层的调查,滑坡情况调查等。2、路线经过特殊地质路段时,应注意路堑边坡坡率等设计(如放缓边坡坡率,加宽平台,加设支挡和排水设计)。应注

26、意路堑路基的换填及排水设计。对低填 路堤或在不良地质的挖方地段应特别注意换填设计,以满足路面设计弯沉值等指标要求。3、特殊路基的监控要求、位置、设备等按规范要求及实际情况在设计图纸上明 示。4、水库地区路基勘查设计等,要求详见规范有关条文。5、水库地区的路堤应按浸水路基要求设计,路基填料应选用压缩变形小、水稳定性好的渗水性材料。因此路基土石方调运应予以注意,并在设计图上注意填料 的来源。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部分边坡面采用 35cm厚7.5号浆砌片石满铺, 并设置20cm厚的排水沟垫层,在设计水位以上部分边坡采用拱形加植草等防护 形式;在设计水位以下部分,边坡坡率采用1:1.75 ,在常水位以

27、下部分,边坡米用1:2。6、需要重新蓄水的水库等地区因受浸水影响,未浸水前与浸水后的地基承载力 是不一致的,因此应将此类路段提供给地质勘察单位, 以便确定浸水后的地基承 载力。7、对本项目的滑坡、崩塌(危岩),欠稳定边坡等不良地质,设计人员应随时保持与地质勘探保持联系,就一些对路基存在影响的不良路段应加强地质勘察,并注意进行多治理方案的比选,说明滑坡体的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计算中的岩土 体参数取值,稳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滑体下滑力,治理后的安全性。(专家意见*)8、根据黄山地区其它高速公路(如黄塔桃高速公路、铜黄线),在山间沟谷凹地 内一般均存在软弱土,应加强山问沟谷地区的勘察工作, 设计人员

28、应加强此部分 内容的设计,如换填透水性材料设计和排水设计等。 (专家意见)五、路基防护与支档尽量避免高大、生硬、光根据路线所经区域的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本项目路 基防护以安全、稳定、环保、经济”且施工方便为基本原则,以绿色防护为主基 调,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刚性防护与柔性防护相结合, 多层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边坡防护,亮、厚重的土亏工结构。路堤边坡防护型式有植草皮或喷草籽植草防护,三维网客土喷播植草防护、 拱型骨架植草防护、人字骨架植草护坡,沿河、塘路基和限制放坡段路基采用路 肩、路堤挡土墙或石砌护坡、护脚防护、桥头路堤段边坡防护;路堑边

29、坡防护型 式有三维网植草防护、锚杆框架结合三维网、喷播植草和六棱空心块植草防护、 SNS主动防护网防护、TBS岩石植被防护、石砌护面墙及预应力锚索框架植草 防护等。(一)、路堤边坡防护1、边坡高度小于3.0m时,根据填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护。对于土质填方路段, 采用植草皮或喷草籽植草防护,对于填石或土石混填的路段采用三维植被网客土 喷播植草防护。2、边坡高度大于3.0m小于20m时,采用拱型骨架植草防护,填石路堤或土石混填路段骨架内植草采用液压喷播植草或三维植被网客土喷播植草。植草的草籽选用适于当地生长、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的草种及灌木,草灌混植。3、边坡高度大于20m高填方路基,坡面全部采用

30、拱型人字骨架植草护坡。4、 对沿河、塘路基以及桥头冲刷段落,为防止水流冲刷,设计水位+壅水高+浪 高+0.5m安全值高度以下边坡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或设置护脚、挡土墙,其余部分 视高度不同分别采用植草或拱型骨架植草防护;对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路基放 坡占压河道、房屋及大量农田路段,根据沿线片块石丰富的特点,分别设衡重式 路肩挡土墙(浸水挡墙)或仰斜式路肩路堤墙防护并收缩坡脚。浸水段挡墙基础 应埋入冲刷线1m以下,位于顶冲路段挡墙还应采取防冲刷措施。5、对沿线水田路段,为了尽量少占良田,根据填土高度在坡脚设置路堤墙,墙 高控制地面以上23m,以收缩坡脚。(二)、路堑边坡坡面防护1、应根据当地气候、水

31、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 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并与周围环境 景观相协调。尽量避免大面积土亏工防护,在大的路堑段落防护中防护形式应采用 渐变形式,避免大块土亏工与植物防护坡面的不协调。2、边坡高度小于等于3.0m的土质路堑边坡采用植草皮或喷草籽植草防护。3、边坡高度小于等于16.0m (两级边坡)的缓于1:0.75稳定的土质.土夹石或及 风化岩质边坡如上部汇水面积不大,则采用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4、边坡高度小于等于16.0m (两级边坡)的缓于1:0.75稳定的土质.土夹石或及 风化岩质边坡如上部汇水面积大,则采用第一级采用拱型人字砌

32、体内植草防护, 第二级采用三维植被网植草防护。5、 边坡高度小于等于16.0m (两级边坡)的微风化岩石、弱风化岩石和碎块状 强风化岩石或瘠瘦土层路堑边坡采用 TBS镀锌网植草防护。6、 对存在反坡情况的挖方边坡(高度小于 24n),宜尽量放缓边坡坡率(第一阶 不陡与1:0.75 ),并视情况采用拱型人字砌体防护(拱内植草)或三维植被网植 草防护;7、对于三级及三级以上的稳定高边坡,第一、二级如果为较破碎岩石或土夹石路堑边坡可以考虑2m短锚杆的锚杆框架,其余采用 TBS镀锌网植草防护或三 维植被网植草防护(视地质情况决定)。8、 对于三级及三级以上的稳定高边坡,第一、二级如果为较破碎板岩地区且

33、有 较多掉块或孤石采用SNS主动防护网,其余采用TBS镀锌网植草防护或三维植 被网植草防护(视地质情况决定)。9、对边坡高度在4阶(含四阶)以上,当对边坡采用特殊加固(如需要)时,在工程量及边坡高度增加不大情况下,也宜尽量采取适宜绿化的边坡支率(1:0.75)及加固方案,减少边坡坡面“挂白”现象。10、 如果需要与城门式隧道洞口的侧墙衔接,考虑作10-20m孔窗式护面墙进行 过渡。路堑边坡原则上第一阶才考虑做护面墙或挡墙,第二阶(含二阶)以上尽 量不做护面墙11、对于不稳定、风化较严重、地下水丰富、软质岩、土质边坡宜采用分散型锚杆框架加固,不稳定的板岩地区采用张拉型锚索框架加固。具体锚固长度及

34、角度等通过具体计算确定。12、路堑平台采用浆砌片石封闭,设 25c亦25cm排水沟。13、 SNS主动防护网主要适用于有小块危石的破碎岩石及土质路段,其主要作用 为围护作用,限制落石运动范围,部分抑制崩塌的发生。14、 应查明沿线泥岩、粉砂质泥岩路堑段的岩土膨胀性和膨胀潜势,合理确定横 断面的型式和边坡,加强边坡的支挡防护设计。15、路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边坡临时防护措施, 边坡临时防护工程宜与永久防护 工程相结合。(三)支挡结构1、路基支档结构设计应满足在各种设计荷载组合下支档结构的稳定、坚固和耐久;结构类型选择及设置位置的确定应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养护;结 构材料应符合耐久、耐腐蚀的

35、要求。本项目路肩墙使用衡重式,填料内摩擦角按 照35°计算,挡墙墙高8m时,在墙体中设置加强肋,提高墙身强度。路堤墙 使用仰斜重力式,填料内摩擦角根据土质情况按照35。、40。计算,注意施工时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浸水挡墙,改河所用挡墙单独设计。2、在地下水较为发育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防护与地下排水措施的综合设计。在多雨地区,用砂类土、细粒土等填筑的路堤,应采取坡面防护与截排水的综合 措施,防止边坡冲刷破坏。3、防护支档结构应与桥台、隧道洞门、既有支档结构物协调配合,衔接平顺。各专业组应协调统一。路堑挡墙或护面墙的立面布置应结合地形、 边坡高度等情 况,墙高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

36、路线线形相吻合。桥台锥坡及其耳墙后 6m范围内路基边坡坡面均采用30cm厚7.5浆砌片石满铺,并设检修踏步。桥台 锥坡设置检修平台,平台宽50cm离台帽顶150cm4、挡墙的高度应严格控制,重力式挡墙原则上不超过 8m,个别特殊情况下重力 式挡墙高度放宽至10m但凡是挡土墙高度超过规范限高值的,进行特殊设计, 即填料应选择渗水性强的砂性土、开山石等,并注意路基土石方调整之匹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拦排,挡墙身及基础的材料采用M7.5浆砌片石,挡墙 12m时可适当提高水泥砂浆的标号。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换填碎石 等方式处理。为了美观需要,挡墙段落材料宜一致。5、挡墙设计有关注意事项详见

37、规范有关条文。6、路肩式挡土墙的顶面宽度不占据硬路肩、行车道及路缘带的路基宽度范围, 衡重式挡墙顶采用C20碌压顶,注意与护栏、防撞墩衔接问题。7、设置路肩挡土墙段落的护栏型式选择由交通工程设计单位确定并计入工程数 量。8、为了提高挡土墙的强度和整体性:1)当挡土墙高度h< 12m水泥砂浆标号采用7.5号。2)砌石的石料强度统一采用 30MPa3) 当挡土墙高度h< 12m砌体的片、块石比例分别为 70% LK 30%U (U为 砌体体积)。9、 挡土墙墙背后填料选择应符合规范 5.4.1条文的第5小点要求,并注意路基 土石方调配与其要求匹配,并注意便道、便桥等临时工程的设置。挡墙

38、墙背后的 填料物理力学指标应从拟定的路基利用土石方取样,并做室内击实(密实度93%)试验取得的C、4值进行挡土墙设计验算,并在设计图纸交待填料来源, 为此应加强相关的地质勘探试验工作,以免设计与实际不符。10、山凹地若存在较弱层且需设计挡墙时, 挡墙设计时应注意挡墙墙背后的土体 对挡墙推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宜对软弱层予以换填处理, 否则挡墙设计应考虑 墙背土体因地基变形而产生对挡土墙的推力。11、 边坡锚固设计宜考虑预应力损失补张拉措施和相应设计,并交待监控段落项 目和时间频率(含营运期间的监控频率)等。12、其余路基支档工程的设计及要求事项详见规范有关条文。六、路基排水(一)、排水设计原则及

39、标准1、排水设计应防、排、疏结合,并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地基处理以及特殊 路基地区(段)其他处治措施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2、排水困难地段,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设置隔离层等措施,使路基处于十燥、 中湿状态。3、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各类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满足试用功能的要求,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4、 路基地表排水设施设计中,对于降雨的重现期:高速公路应采用15年。各类地表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排水流量的要求,沟顶应高出沟内设计水面0.2 m以上(碟形边沟除外)。5、地表排水沟管排放的水流不得直接排入饮用水水源、养殖池。(二)、

40、路基排水设施1、边沟1)矮路基临界控制高度为0.80m。2)采用碟形边沟、盖板矩形边沟和暗埋式边沟,其中盖板矩形边沟分60X 60cm,80X 80cm两种断面尺寸。碟形边沟适用与挖方长度小于200m挖方高度小于3m路段。60 X 60盖板矩形边沟适用于挖方路段长度大于 200m、于300m 碟形边沟采用C20碌预制块,盖板矩形边沟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3)边沟沟底纵坡应近可能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边沟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00m2、排水沟1)排水沟采用60X 60cm 80X 80cm梯形断面尺寸,一股情况下,采用 60X 60排水沟;当遇到狭窄沟谷,沟谷较长(300

41、m);主线与分线共用排水沟;主线与S326或S231共用排水沟时可考虑80X 80cm排水沟,特殊路段采用 150 X 150cm 和 200 X 200cm。2)排水沟分一般路段和水田路段两种断面型式。其中一般路段为内外侧坡度为1: 1,以3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下设10cm砂垫层,水田段为内外侧 坡度为1: 1,以3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下设10cm砂垫层,外裹一层 防水土工膜,同时在排水沟外设置挡土玲。3、截水沟1)截水沟分为路堑坡顶5m以外的路堑截水沟,路堤坡脚2m以外的路堤截水沟 和平台截水沟2)路堑截水沟为岩石路段或者坡面较陡采用内外侧直立60 X 60cm截水沟,

42、如果坡面较平坦则采用内外侧坡度为 1: 1的60x 60cm的梯形截水沟。路堤截 水沟为路堤与陡坡相交段,采用内外侧坡度为1: 1的60X 60的梯形截水沟。 平台截水沟采用内侧直立,外侧与设计边坡一致的型式,尺寸为45X 40cm3)截水沟均采用3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其中坡顶截水沟,路堤截水沟浆 砌片石下设10cm砂砾垫层,平台截水沟不设置砂砾垫层。4)截水沟连续长度不宜超过500m截水沟应保持连续,否则采用吊沟截断通入 边沟。4、急流槽1) 急流槽设置于水流通过坡度大于10%,水头高差大于1m的陡坡路段或特殊 陡坎路段,急流槽纵坡一般不陡于1:1.5 (66.67%),否则采用P

43、E管,急流 槽急流槽每段长度不应超过10m2) 急流槽用于将雨水从边沟排入排水沟,边沟排入自然沟,排水沟排入自然沟, 截水沟排入排水沟,截水沟排入自然沟等情况。3) 急流槽均采用60X 60cm, 30cm厚M7.5浆砌片石砌筑。5、边沟、排水沟,急流槽衔接1) 边沟、排水沟与急流槽断面或者边沟与排水沟断面尺寸不一致时,采用渐变 段过渡,渐变长度为5m渐变率为1/50,其中边沟与排水沟的过渡段设在 填方侧。2) 边沟与排水沟断面尺寸一致时,同样采用渐变段与排水沟衔接,渐变长度为 5m渐变率为1/50,渐变段设在填方侧。6、路基排水沟出水口位于水质特别敏感区如水库,鱼塘,饮用水塘,不得将水 直接

44、排入,可设置沉淀池和油水分离池。7、渗沟1) 下列情况下考虑设置渗沟:(1) 、路堑开挖截断了坡体的含水层,或者山坡路堤的基底范围内有含水层的出露。为此,需要沿着挖方或者填方边坡坡脚设置渗沟,将含水层内的地下水拦截在路基范围外,并排引出路堑或路堤。(2) 、填挖交界路段,接近路堑的路堤基底遇到含水层出露。此时,需要在填挖 交界处设置横越路堤的渗沟,以拦截含水层内的地下水,并排出路界。(3) 、地下水位较高,而路堤填方高度乂受到限制;或者路堑开挖后的基顶高程 离地下水位很近。为降低路基湿度,提高其承载能力,可沿两侧边沟设置渗沟以 降低地下水位。(4) 、在滑坡路段,为配合滑坡体稳定性处理措施。

45、可采用拦截含水层地下水或 疏十滑坡体的各种地下排水设施。2) 全线采用管式渗沟。排水管采用透水软管,最小内径为15cm透水性回填料 采用采用5mm40mm勺碎石,渗沟的迎水面沟壁处设置反滤织物-透水土工 布。3)渗沟尽可能采用较大的纵坡坡度,在出水口处宜加大纵坡,暗沟沟底的纵坡不宜小于0.5%,条件困难时主沟不宜小于0.25%,支沟的最小坡度不得小于 0.2 %。14仰斜式排水孔1)仰斜式排水孔采用小直径的排水管在边坡体内排除深层地下水的一种有效 方法。2)仰斜式排水孔钻孔直径一般为 75100mm仰角不宜小于6° ,长度应伸至地下水富集部位或潜在滑动面,孔内透水管直径一般为5010

46、0mm透水管外应外包12层渗水土工布,防止泥土将渗水孔堵住,管体四周宜用透水 土工布作为反滤层。3)仰斜式排水孔排出的水宜引入路堑边沟排除。4)仰斜式排水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设置5)仰斜式排水孔按路堑单侧里程长度的 2倍估列工程数量。15、过道涵过道涵一律采用75圆管涵。(三)路面排水1、中央分隔带排水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不封闭,采用纵向渗沟(纵向透水软管内径?15cm)和横向排水管(内径?15cm)。一般情况下,横向排水管间隔 4080m,在凹型竖 曲线底部,桥涵构造物,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增设两处。排水困难路段,采用封闭式的中央分隔带排水,用 5cm混凝土预制块,下 设10cm砂砾垫层。2、超高段

47、排水采用缝隙式排水沟,每2550m设置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引至 边坡的急流槽排入排水沟中。互通匝道采用开口式排水,将水从路基一侧通过分隔带开口排入另一侧,沿边坡排入排水沟内。3、路面边部排水填方段采用塑料盲沟板材。挖方段采用混凝土板和中粗砂,通过泄水孔将水 排到边沟内。(四)路基排水原则和注意事项1、边沟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及汇水面积等确定。全 线边沟、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铺砌均采用 30cm厚7.5号水泥砂浆浆砌片 石。、截水沟采用25cm厚7.5号水泥砂浆浆砌片石。2、 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应不小于2 m。3、路堑边沟的水流不应流经隧

48、道排出。隧道口转向车道边沟侧墙采用现浇钢筋 混凝土台帽。4、边沟有可能产生冲刷时,应进行防护,明沟的最大允许流速详见公路设计 排水规范。5、路基排水沟出口位于水质特别敏感区,且所排污水的水质不满足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GB8978中的规定时,可设置油水分离池。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宜采用渗沟,截水渗沟的基底宜埋入 隔水层内不小于0.5 m o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或有固定含水层时,以采用渗水隧洞、渗井。7、暗沟沟底的纵坡不宜小于0.5%,条件困难时亦不得小于0.25%,出水口处 应加大纵坡,并应高出地表排水沟常水位 0.2m以上。8、填石渗沟最小纵坡不宜小于 0.5%,无砂混凝土渗沟、

49、管式及洞式渗沟最小 纵坡不宜小于0.25%。渗沟出水口处应加大纵坡,出口处宜设置栅板或端墙, 出水口应高出地表排水沟槽常水位 0.2m以上。9、渗沟及渗水隧洞迎水侧可采用砂砾石、渗水土工织物作为反虑层。10、边沟渗沟、支撑渗沟应垂直嵌入边坡坡体,在平面形状宜采用条带形布置; 对于范围较大的潮湿坡体,可采用增设支沟的分岔形布置或拱形布置。11、 地下水位较高、水量较大的填挖交界路段和低填方路段应设置渗沟,保证路 基处于十燥或中湿状态。12、深而长的暗沟(管)、渗沟及渗水隧洞,在直线段每隔一段距离及平面转弯、 纵坡变坡点等处,宜设置检查、疏通井。检查井内应设置查梯,井口应设置井盖,兼起渗井作用的检

50、查井的井壁应设置反13、 互通区内的边沟或排水沟型式除满足一般边沟或排水沟的功能和要求外, 尚 宜结合景观要求设计为矩形暗沟、 宽浅式边沟,并辅以草皮防护(注意明沟的最 大允许流速应满足规范要求)。14、对于泥岩、坡积土等土质的路堑边坡和半填半挖路段, 应注意设置仰斜式排 水孔和截水渗沟。15、当边沟与沟渠、道路相交时,将边沟水直接排入排水沟中,遇灌溉沟渠时, 则考虑将边沟向两侧排除,或利用涵管穿越沟渠;当边沟水必须穿过道路时应设 置边沟涵。16、凹型竖曲线底部处于半填半挖和挖方路段时,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位于半填半挖路段的凹型竖曲线底部, 应设置边沟涵排路面水于路基范围之外; 挖 方段当

51、调整边沟纵坡和加深边沟断面排水仍困难时, 应调整凹型竖曲线的位置和 纵坡,避免将凹型竖曲线底部设在挖方段内。(专家意见)17、挖方路段堑顶遇山间凹地或小型沟槽、设截水沟难以截断堑顶上方汇水时, 应增设边坡急流槽,排水入挖方段边沟,同时应加大加深路堑边沟。18、路线平行通过沟谷的位置,当加大排水沟(或边沟)断面引排水困难时,应 考虑增加排水涵洞构造物(半填半挖路段的沟谷为边沟涵)。(专家意见)19、土质地基段的挡墙侧排水沟,沟底应铺设防渗土工布,土亏工接缝采用沥宵填 料充填,做好防渗处治,以免渗水浸软土基使挡土墙基础沉陷、推移,影响挡土 墙的稳定,并导致排水沟变形破裂;同样,对边坡平台截水沟、堑

52、顶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和排水设施间的衔接部位,设计中宜考虑防渗漏的措施以免水 毁,危及路基稳定。(专家意见)20、路线占压狭窄沟谷段,其两侧支沟多、汇水面积大,应适当加密排水涵洞和 加大排水沟断面,并结合防护工程进行总体设计,确保排水通畅,路基稳定。(专 家意见)21、排水沟纵向通过地方道路或通道进出口位置的路段应考虑增设过道涵设计和编制过道涵工程数量表。(专家意见*)(五)、路面排水原则和注意事项1、超高段纵向缝隙或排水沟的集水井按一次现浇施工的方法,以确保集水井的 防渗效果。2、超高路段外侧,在路缘带边缘设置缝隙式圆形排水管,经集水井及横向排水 管、急流槽、活淤井、横向引水沟将超高路面

53、水排到路基范围外。七、路基拓宽改建1、路基拓宽改建有关勘查要求详见规范有关重要条文,并认真执行八、取、弃土场及土石方调配1、取土场设置应符合下歹0规定: 取土场至路基之间的距离不得影响路基边坡稳定。 桥头两测不宜设置取土坑。2、对取土场应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和绿化措施,避免水土流失,并有设计图。3、路基土石方调运时,应考虑隧道、桥梁等施工因素对调运土石方的十扰,并设置便道、便桥等临时设施,切实保证路基土石方调运可行性和合理性。在设计 图上明示。4、 隧道洞磴利用于路基填料的数量一般控制在 40-50%,其余洞磴视石料情况 用于路面工程等,并拟定临时征地位置及面积。此外隧道洞磴的利用应考虑实际

54、情况的可行性,并设置必要便道等临时设施,在设计图上明示。5、左右幅分离式路基之间的间距较小时,若存在废方并结合结构物布置情况, 宜将左右幅路基之间的凹部填平处理,并予以绿化处理。6、位于路堤附近的弃土场,若地形、地质条件允许,在不影响路基稳定前提下, 应紧靠路基边坡,调整排水系统,以节约用地,减少防护工程。同时要慎重选择 弃土场,在条件允许,乂不大量占用良田,将弃方作为反压护道形式填于路基下 边坡。7、弃土场有自然沟时,应注意排水设计,在原有沟渠底下应设置渗沟,弃土场 顶面排水沟应注意和渗沟相接。8、注意沿线弃土场和涵洞综合设计。九、路面设计1、路面设计采用的规范主要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55、规范(JTGD40-2002)、公路沥宵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宵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JTGF40-2004)。其余与路面设计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规程详见 我院颁布的设计标准等有版版本目录,一并遵守执行。2、路面设计标准轴载沥宵混凝土路面:双轮组单轴载100KN水泥混凝土路面:单轴一双轮组荷载 100KN3、路面设计年限或可靠度设计标准高速公路沥宵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 15。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为 30年,其余设计可靠度标准详见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4、路面设计方案及路面结构类型(主线及互通路面结构类型待省高指下文后确 定,以下为暂定)。(1) 主线的行车道、中央分隔带开口部、硬路肩及路缘带结构采用4cm细粒式 密级配粗型沥宵混合料表面层 AC-13C+6cn粒式密级配粗型沥宵混合料中面层 AC-20C+7cnffi粒式密级配粗型沥宵混合料下面层 AO 25C+1c&qu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