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强度分析报告_第1页
车轴强度分析报告_第2页
车轴强度分析报告_第3页
车轴强度分析报告_第4页
车轴强度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UAA3707圆、方形非驱动车轴强度分析报告王岩 石娇2010-10-07指导教师:王玉慧目录一. 分析目的1二. 建模4三. 车轴总体受力分析4四. 圆轴管材料危险截面分析 41. C截面强度分析5.2. B截面强度分析5.3. D截面强度分析5.五. 方轴管材料危险截面分析41. C截面强度分析5.2. B截面强度分析5.3. D截面强度分析5.六. 强度校核和选材分析4七. 结束语413 / 11一. 分析目的通过对车辆行驶状态下前轴工况的受力分析,找出材料危险截面,从而得出 不同形状材料的车轴强度与可控参数的关系公式。二. 模型将车轴简化为以下力学模型:在存在静载荷、动态附加载荷以及

2、车轮紧急制 动工况下,车轮轮心受来自地面的垂向载荷(由静载荷和动态附加载荷组成)Fz, 制动时来自地面的纵向载荷E,同时制动扭矩Tb作用丁轴端B。车轴材料满足材料力学基本假设: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在线弹性基础上建立以下模型并进行强度分析。车轴力学模型'Fy三. 车轴受力分析由丁车轴结构的对称性,取半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受力图如下:半边车轴力学模型BVI t ! 11 VI tint* ! 11计算可得以下参数:(其中Mv2 Gv22G (其中M为整车质量,近似计算可认为 M,0S 4gS官U为动载荷系数,G为静态轴荷)v、S表示车速为v m/s时的制动距离为S)

3、点 Mv2 13-12 GVZ03-12)= *"=一.Gv%司st8gS8gSn="一4T r ln GDv2 1r=Fv,-D 二(其中 u y 2 8gsD为车轮外径)根据受力情况画出车轴弯矩、剪力、扭矩图如下:水平方向(XY平面)矩图车轴弯扭鲍合受力分析四. 圆轴管材料危险截面分析1. 若认为车轴材料各处相同且各向同性, 处截面为危险截面,对其进行强度分析:(1)弯曲应力:最大弯曲正应力发生在第二、四象限。+则由车轴弯扭组合受力分析易知C圆轴管GC截面弯曲正应力分析求其极大值,令 a max=0导:顷航:_:_则】. =闹丁max i2 j Ly 12v2:=arc

4、tan2gSK(j(2)剪切应力:京亍,PIQ点处有最大弯曲切应力:V ,前=max男磷.Tmax®同向)同时此处作用有扭转切应力:=-1 2ji5R02故而Q处(3)由以上分析可知P,P' ,Q三处为危险点,其中P处易压波,P'处易拉断,Q处易剪断。从而得出以下强度公式:P点抗压强度公式:G2梅一牌 64ir2 Ro662 g2.r2"o3-1i)z64* Ro652P'点抗拉强度公式:【:】*4仃亓,:7仁=""*泊广们Q点抗剪强度公式:T圆轴管BB截而弯曲正应力分析:二u12. 若考虑实际车轴与车轮的复杂连接结构,以及连接件

5、材料差异,需对 B处应力进行分 析和校验:(由于B,C两处受力相似,在此不作详细 推导,只给出结果)"二、-匚一-V2:-=arctan2gSKd强度条件如下:(1)P处抗压强度公式:= 二"; 7;''2 Al o4dl Kq 0g J / H Kq u";¥?Q*H(2)P '处抗拉强度公式:rt RGQ-lz) 1=-.(3)Q处抗剪强度公式:j管+(必Gjk5R03. 对该系统分析易知,悬挂支点 C处承受较大弯曲应力。参考实际结构的 承力限度(主承力为焊接结构),故应考虑在悬挂支点焊接处产生破坏或疲 劳损坏后车轴的系统形式

6、变化。在焊缝破坏后,C点不再提供弯矩,从而变为皎支点,此时系统变更如下:半边车轴修正力学模型ZA此时车轴受力情况如下:扭矩图BCD车轴弯扭蛆合受力分析此时易知车轴中点D处承受较大弯矩,并发生较大弯曲变形。由丁承受弯扭 组合力作用,D处抗拉、抗压以及抗扭强度同 C处,但由丁两悬挂支点之间距离 较大,D处将发生较大弯曲变形:Ll车轴变形挠度图(其中i=¥j(&+京)建立挠曲轴近似微分方程:rad2(o_M£dx2 EldtO m9 =Jdx + Cdx EI3 =j普 dxdx-cx+D一-Mrli由边界条件3 (0)=0; e (D)=0可得:D=Q Ch岩_MCX2

7、 McIt求得:3 =T-TX故D处挠度:3 = 一虹驾 64En5 Rq(负号代表挠曲轴为凸曲线)1由上式知,在不改变固定形式情况下,D点弯曲变形量虹0五.方轴管材料危险截面分析1.若认为车轴材料各处相同且各向同性,则由车轴弯扭组合受力分析易知C处截面为危险截面。(1)正应力分析:在队,、两个方向弯矩组合作用力下,易知处存在最大压应力,P'处存在最大拉应力,其值相 同,为:0 _Mcz MCy = 6aG(q-k)(v2+2gskd)'二'""f舞费佥芽(a为车轴边长,&为壁厚)(2)切应力分析:Q处存在与F皿叠加的较大弯曲切应力,同时受扭

8、矩T作用,故受较大切应力,其值为:Gv2物顼(斜半)a4-(a-6)4GD轮俨+ 16gs6(a-8)2方轴管任意截面弯曲正应力分析ItIII!方轴管任意截面鸾曲切应力、用矩合成分析P'(3)强度条件:P点抗压强度公式:-蘸技论明P'点抗拉强度公式:-整®灸垢|LQ点抗剪强度公式:.=i +",I a4-(a-3)416gs6(a-5)2 一 °max2.当考虑B处复杂材料及结构时,需给出该处的强度公式:P点抗压强度公式:P'点抗拉强度公式:ii / ii=QLf "'*":-溶£""十.一咄Q点抗剪强度公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