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产业园一区报告正文_第1页
花都产业园一区报告正文_第2页
花都产业园一区报告正文_第3页
花都产业园一区报告正文_第4页
花都产业园一区报告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T.I.T国际纺织产业园(一期445亩)一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的广州T.I.T国际纺织产业园(一期445亩)一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大涡村纺织城内。本次勘察场地共分布2栋服装纺织厂房,单栋厂房平面尺寸约为48.5×100m,设计为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天津美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承接设计。拟建工程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受广州东泰纺织产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该两栋厂房地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根据业主方及设计要求,共布置25个钻孔,其中9个为技术孔,16个为鉴别孔。钻孔测放以委托方提供的控制点:B:X=50852.369,Y=143

2、15.102,H=9.648;C:X=50988.327,Y=14548.591,H=10.321(广州市城市坐标系)进行测放。(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本次工程勘察目的是对拟建建筑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并提出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场地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任务要求如下: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和孤石等对工程不利

3、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5、判断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采用钻探取芯、原位测试、野外地质编录、室内岩土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根据委托方对勘察工作进度的要求,我院于2011年7月21日组织1台XY-1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至2011年8月1日完成外业工作,共施工钻孔25个,共计完成工作量如下:1、测放钻孔25个,施工钻孔25个,钻探进尺505.05米。2、采取土样28件,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3、采取地下水样2组,进行室内水质分析;4、采取浅层土样一组,进行土的腐蚀性分析检测;5、采取岩样6

4、组,进行天然抗压强度试验;6、标准贯入试验79次;7、拍摄(岩)土芯彩色照片25张; 8、终孔后测地下混合静止水位25孔次。 (四)勘察依据和执行规程、规范我院接到该项目后,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该场地钻探点平面图及钻探技术要求进行勘察工作,采用TOPCON全站仪测得放出各钻孔位置及孔口标高。勘察工作主要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

5、B50223-200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及签订的勘察合同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选用的参考资料有区域地质测量报告书(广州幅,广东省地质局)、广东省地震构造图集(广东省地震局)。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按国家标准化协会标准新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执行。二、场地地形地貌、环境条件及工程地质特征 (一)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质构造单元为广花复式向斜盆地,地貌属山前冲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地形地貌简单,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二)环境条件 1. 施工环境条件拟建场地位于炭步镇大涡村纺织城内,交通较为便利。场地钻孔控制范围内未见有地下管线分布,环境条件较

6、简单。2. 区域气候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准平原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接近17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风向以南风和北风为主,夏秋常有台风袭击,出现大风、暴雨。(三)地质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建筑地段地层结构按其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可分为:人工填土(Qml );第四系冲积层(Qal);第四系残积土层(Qel)及下伏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石蹬子段灰岩层(C1ds)等四大层。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Qml )填土层: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表层,全部钻孔均有揭露,层厚1.102.90m。土性:棕红色、灰黄色、褐黄色为主,局部深灰、灰黑色,稍经碾压,主要由主

7、要由砂岩风化土及风化岩块等组成,局部岩块较大,下部局部为软流塑状粘性土(塘泥),场地耕植土厚度较薄,并入该层。该层土回填时间不长,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力学性质不均匀。2、第四系冲积层(Qal)1粉质粘土层:该层呈似层状分布于场地,全部钻孔均有揭露,层厚2.1011.90m,平均5.46m,层顶埋深1.102.90m,层顶高程5.188.83m。土性:棕红色,褐黄色、灰黄色为主,以可塑为主,粘韧性一般,局部含较多砂粒。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42次,击数实测值N/515击,平均值N/=8.1击。经杆长修正,击数N4.414.0击,平均值N=7.4击,标准差=1.9,变异系数=0.255,标准值Nk=6.

8、9击。本层取土样13件,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如下表1。 1粉质粘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1土层名称指标 统计值含水量0(%)天然密度(g/cm3)孔隙比e0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V1-2(MPa-1)压缩模量Es1-2(MPa)直接快剪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º)1粉质粘土个数12121271212510最大值34.3 2.03 0.901 0.56 0.33 9.99 40.7 22.9 最小值21.4 1.88 0.651 0.12 0.18 5.49 13.5 12.3 平均值27.3 1.95 0.777 0.23 0.24 7.74 22.3 17.3

9、标准差3.3 0.05 0.073 0.15 0.05 1.63 3.6 变异系数0.1200.0240.0940.6770.2040.2100.205标准值29.1 1.92 0.815 0.34 0.26 6.88 15.2 根据当地经验综合建议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2淤泥质土层:该层在本场地分布较广泛,共有15个钻孔揭露到,于钻孔ZK5、ZK6、ZK7、ZK16、ZK18、ZK20、ZK21、ZK22、ZK24、ZK25中缺失,层厚为0.807.70m,平均2.91m,层顶埋深5.009.60m,层顶标高0.174.96m。土性:灰黑、深灰、黑色,流软塑,主要成分为粘性

10、土,含较多有机质,局部含较多砂粒。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2次,实测击数N35击,平均N=4.5击;经杆长校正修正击数N2.64.4击,平均N=3.9击,标准差=0.6,变异系数=0.159,标准值Nk=3.6击。该层取土样4件,该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如下表2:2淤泥质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2土层名称指标 统计值含水量0(%)天然密度(g/cm3)孔隙比e0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V1-2(MPa-1)压缩模量Es1-2(MPa)直接快剪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º)2淤泥质土个数44444444最大值43.51.751.1941.070.873.4413.911.9最小

11、值39.41.741.1461.050.622.5012.110.0平均值41.71.741.1661.060.723.0512.911.1根据当地经验综合建议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50kPa。3粗砂层:该层在场地广泛分布,共有24个钻孔揭露到,仅于钻孔ZK13缺失,层厚2.1011.10m,平均7.27m,层顶埋深5.7013.90m,层顶标高-4.174.30m。灰白色、灰黄色,饱和,稍密为主,局部中密,级配良好,局部揭露为中砂,含少量粘粒。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9次,击数实测值N/917击,平均值N/=13.1击;经杆长修正,击数N7.914.2击,平均值N=10.9击,标准差=1.7

12、,变异系数=0.155,标准值Nk=10.2击。该层取土样4件,测试结果2件为粗砂、2件为中砂。根据当地经验综合建议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4淤泥质土层:该层在本场地局部分布,仅有2个钻孔(ZK5、ZK18)揭露到,层厚为1.501.70m,层顶埋深16.6016.80m,层顶标高-6.80-6.67m。土性:灰黑色,软塑,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较多有机质及少量砂粒。该层取土样1件,该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如下表3:4淤泥质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3土层名称指标 统计值含水量0(%)天然密度(g/cm3)孔隙比e0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V1-2(MPa-1)压缩模量E

13、s1-2(MPa)直接快剪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º)4淤泥质土个数11111111单值47.31.821.1451.130.64 3.37 11.4 10.9 根据当地经验综合建议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 50kPa。5粉质粘土层:该层局部分布于场地,仅有1个钻孔揭露(ZK9),层厚1.80m,层顶埋深16.40m,层顶标高-6.44m。土性:深灰色,以可塑为主,粘韧性一般,局部含少量砂粒。本层取土样1件,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如下表4。 5粉质粘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4土层名称指标 统计值含水量0(%)天然密度(g/cm3)孔隙比e0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V

14、1-2(MPa-1)压缩模量Es1-2(MPa)直接快剪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º)5粉质粘土个数11111111单值15.42.190.4280.53 0.22 6.49 15.9 10.1 根据当地经验综合建议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3、第四系残积土层(Qel) 粉质粘土:该层本场地分布广泛,共有20个钻孔揭露到,仅ZK5、ZK6、ZK9、ZK11、ZK18缺失。层厚0.702.70m,层顶埋深13.8014.40m。土性:黑色为主,可塑,含少量风化碎屑,由炭质砂页岩风化残积成因,浸水易软化。该层进行标贯试验4次,击数实测值N/718击;经杆长修正,击数N5.

15、113.7击,平均值N=11.1击。本层取土样5件,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如下表5。 粉质粘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5土层名称指标 统计值含水量0(%)天然密度(g/cm3)孔隙比e0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V1-2(MPa-1)压缩模量Es1-2(MPa)直接快剪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º)粉质粘土个数54424433最大值28.02.130.8350.040.318.4230.819.6最小值15.11.890.4780.010.095.3922.013.4平均值19.22.010.6370.030.266.6327.117.0 根据当地经验综合建议该土层承载力特

16、征值fak=190kPa。4、下伏基岩层:本场地基浅部岩层为石炭系泥质粉砂岩及灰岩,泥质粉砂岩位于灰岩之上,根据其风化程度差异,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层、微风化层,分述如下: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褐黄色,风化剧烈,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呈坚硬土状,芯手捏易碎,浸水易软化崩解。该层局部分布于场地,仅有1个钻孔揭露该层(ZK11),层厚3.10m,层顶埋深16.70m,层顶标高-6.99m。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次,击数实测值N/36击,经杆长修正,击数N25.7击。根据风化程度综合推荐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300kPa。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灰黄色,原岩风化强烈,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

17、芯呈半岩半土状,芯手可折断,遇水易崩解。局部分布,仅于钻孔ZK6中揭露该层,层厚2.00m,层顶埋深16.50m,层顶标高-6.67m。根据风化程度综合推荐该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450k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3中风化灰岩:该风化岩石局部分布,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常见溶蚀现象,局部呈溶蚀蜂窝状。根据风化程度综合推荐该岩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ak=1500k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4微风化灰岩:该层在本场地为主要的岩层,全部钻孔均揭露该层,在钻孔分布控制范围内岩面起伏变化不大,钻孔因深度控制未揭穿。本次钻探揭露岩面埋深16.6019.80

18、m,岩面标高-10.09-6.67m。岩性: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偶见发育有纵向微裂隙,方解石脉局部较发育,岩芯呈长柱状或短柱状为主,少量块状,岩质较硬,锤击声清脆。取岩石试样6组(共12个试块),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frc=38.870.5MPa,平均值frm=51.6MPa,标准差=10.2MPa,变异系数=0.197,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 =46.2MPa。按岩石坚硬程度划分本场地微风化灰岩为较硬岩,根据经验,综合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000k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 以上各岩土特征、分布结构、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详见“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

19、图”、“土工试验结果报告”等。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赋存与补给拟建场地位于冲积平原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中的孔隙潜水或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冲积层中的孔隙水,主要为承压水,局部为潜水。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3粗(中)砂层中孔隙水,具有较强透水性,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受地下径流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地下径流排泄。基岩裂隙水位于岩溶或裂隙中(本次钻探因深度有限,未揭露溶洞),接收上覆孔隙水渗透补给。终孔后测得各钻孔地下水混合静止水位埋深为0.300.50m,为上部填土滞水,地下水年变化幅度预计约3.0米。(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场地为未直接临水,浅部见较强透水层人工填土层及砂层,场地环境类

20、型为类,按地层渗透性分类为A类。本次勘察分别于钻孔ZK4、ZK23各取地下水样1组,共取2组地下水样做水质分析,据水质分析结果,其主要指标含量见下表6: 水质分析主要指标值表 表6序号123456腐蚀介质SO42-Mg2+pH值侵蚀CO2HCO3-含量Cl-含量单位mg/Lmg/L-mg/Lmmol/Lmg/L试验结果ZK483.699.636.2210.771.46931.4ZK2376.808.666.294.311.56731.4根据上表的数值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12.2章,对场地地下水腐蚀性判定结果如下:(1)、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21、2)、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地下水各成分含量详见“工程水分析检测报告”,(三)土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于钻孔ZK5取一件土样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其结果见表7: 土的腐蚀性主要指标范围值表 表7序号12345678腐蚀介质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硫酸根重碳酸根碳酸根易溶盐总量 pH值Ca2+Mg2Cl-SO42-HCO3-CO32-单位mg/Kg土mg/Kg土mg/Kg土mg/Kg土mg/Kg土mg/Kg土mg/Kg土试验结果ZK53.962.3843.6719.0174.680.00 0.20 5.70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场地环

22、境类型为类,对场地土腐蚀性判定结果如下:1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3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各成分含量详见“工程土易溶盐分析检测报告”。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四、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一)场地稳定性评价1区域地质构造、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区区域构造位于印支海西期褶皱,华南褶拗台陷带,次级构造为广花复式向斜北缘,属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带,新构造运动微弱。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附近无深大断裂通过,勘察过程中也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破碎带,本区域地壳构造层稳定。 本场地不存在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

23、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钻孔中未揭露溶洞、土洞等不良地质作用,溶洞土洞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本场地适宜建筑。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根据本场地土层名称和性状,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条划分各土层类型,估算各土层的剪切波速。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对两个钻孔计算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见下表8)。 ZK3、ZK21孔的等效剪切波估算表 表8层序号ZK3ZK21厚度(m)各土层剪切波速s(m/s)厚度(m)各土层剪切波速s(m/s)人工填土1.701401.901401粉质粘土层4.402607.902602淤泥质土层2.501100.001103粗砂层7.9024

24、04.402404淤泥质土层0.001100.001105粉质粘土层0.002600.00260粉质粘土层1.402604.00260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0.003500.00350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0.005500.00550等效剪切波速se(m/s)17.9019818.2023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表4.1.6判定,场地覆盖层厚度介乎于3m50m之间,场地土类型局部地段为中软土,场地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建

25、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本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3. 砂土液化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由于场地拟建建筑物非甲类建筑,也非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不良影响。4.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破碎带;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本次勘察揭露的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溶洞或土洞,其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本场地及周边不应过度抽取地下水,否则可能出现地面沉降或局部塌陷,若采取半刚性CFG桩复合地基,能大部分消除该类不良影响,本场地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它地质灾害;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综上所述,本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

26、(二)地基土评价1地基均匀性评价本场地地基土较不均匀。浅部1粉质粘土层、2淤泥质土层、3粗砂层、粉质粘土层交错产出,工程力学特性差异性较大。4淤泥质土层及5粉质粘土局部揭露,力学性质一般。场地内未揭露土洞及溶洞等地下空洞。2地基稳定性评价本场地地势平缓,未见斜坡体,不存在沿坡体向失稳的可能性。地基土中揭露软弱淤泥质土层,由于拟建厂房建筑柱荷载较大,浅部地基土体的承载性难以拟建建筑要求。拟建场地区域属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可不考虑砂土液化的影响。本场地基岩属灰岩,存在岩溶作用,当采用嵌岩桩基础时,应考虑岩溶作用对桩基稳定性影响。整体而言,本场地浅部地基稳定性较好,但由于厂房柱荷载较大,地下水埋藏

27、较浅,不宜直接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的基础型式。3岩土的工程性能评价人工填土层位于地基土表部,近期回填而成,工程性能差异性大,松散,强度低,不能直接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局部见有岩块,宜考虑其对复合地基施工的不良影响。1粉质粘土层,该土层工程力学性能相对较好。由于存在软弱下卧层淤泥质土层,且厂房柱荷载较大,不宜直接作为其基础的持力层。2淤泥质土层,力学性质差,不能作为拟建建筑基础持力层。3粗砂层,该土层工程力学性能相对较好。由于厂房柱荷载较大,而且该层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不宜直接作为其基础的持力层。4淤泥质土层,局部分布,力学性质差,不能作为拟建建筑基础持力层。5粉质粘土层,透镜体状局部分布,工程

28、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不宜作为复合地基基桩桩端持力层。粉质粘土层,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但是厚度不大,该层遇水易软化,作为复合地基基桩桩端持力层时须避免水的影响。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及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在局部范围呈透镜体状分布,力学性质较好。3中风化灰岩及4微风化灰岩,由于第四系土层总厚度不大,对拟建建筑而言,为复合地基良好的持力层。若可能采用嵌岩桩基础,则宜进行超前钻探勘察,超前钻探钻孔布置根据桩径大小可采用单桩单孔或1桩多孔,钻孔深度应不小于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m,或按设计要求进行。嵌岩桩宜优先考虑以微风化岩作为持力层。4特殊性岩土评价本场地特殊性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层、2淤泥质土

29、层、4淤泥质土层及残积粉质粘土层。素填土层成分存在较大差异,未完成自重固结,对工程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该土层夹中、微风化岩块,影响复合地基的成桩施工;2淤泥质土层、4淤泥质土层力学性质差,局部地段具有一定的厚度,采用桩基础时,须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残积粉质粘土层分布较广泛,遇水易软化,基础施工时需采取措施避免水直接对其影响。 5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相关规定,拟建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根据建筑物安全等级、场地条件类别、地基岩土等级确定本建筑场地勘察等级为乙

30、级。6地基土(岩)承载力建议根据野外观察、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综合提出各土(岩)层岩土参数如下表9: 各土(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建议值表 表9层序号123451234土(岩)层名称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粗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岩层微风化岩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80501805018019030045015004000重度(kN/m3)/1.921.741.851.822.192.01/压缩模量ES(MPa)/6.83.0/3.36.46.6/直接快剪粘聚力C(kPa)/22.312.9/11.415.927.0/内摩擦角(°)/15.21

31、1.129.210.910.117.0/钻(冲)孔灌注桩qsa(kPa) 82810251028304060/qpa(kPa)/建议r=5MPa建议r=40MPaCFG桩qsa(kPa) 82810251028304060/qpa(kPa)10m/600800/4000建议r=40MPa15m /7501000/15m/900120020002500 五、基础选型方案1、基础型式建议根据场地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建筑物特点,浅部淤泥质土层分布较广泛,厂房柱荷载较大,建议采用采用CFG螺旋桩复合地基或嵌岩灌注桩基础方案,以中/微风化岩层面作为基桩持力层。2、初步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推荐CFG螺旋桩复合地基:该复合地基宜以岩层面作为基桩的持力层。该桩型属半刚性桩,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和水搅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与桩间土共同形成复合地基,上部配置独立或筏形基础的型式。采用该桩型时必须通过验算能满足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