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敏视达雷达RHI回波上下起伏_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2014年3月13日1 问题描述上面两张图,在时间上相差15秒钟。但发现图像会一上一下。让我们观察100km处的回波,看速度正好发生模糊的那个区域(从红色向蓝色跳变的区域)。可以发现,在高度上波动的幅度为430多米 ,相当于arcsin( 430/100e3)=0.25度。但是,如果依次间隔1个观察RHI的图片(每次RHI扫描,一次是仰角从上往下扫描,一次是从下往上扫描),就没有上述波动的现象。在“未修正的图片” 目录下可以发现更多存在这个问题的图片。通过对图片的连续播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这个问题。2 原因分析我们分析,这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2
2、.1 天线俯仰齿轮传动的间隙1.由于天线的俯仰值依靠所谓的“光电编码器”来得到,光电编码器依靠齿轮和天线相连。为了减少齿轮传动的间隙,该雷达采用了单级双片消隙齿轮装置。如下图:天线轴光电编码器齿轮但是,如果齿轮的间隙不像设计的那么小,就会造成在天线往上升和往下降的时候,由于存在齿轮的间隙,就会造成回波的上下起伏。2.2 天线俯仰数据传输延迟天线仰角数据传到数据中频接收机,有一定的延迟时间。根据以前和雷达厂家的人讨论的结果,伺服传来的方位数据每45ms发送一次。也就是说,天线当前的仰角数据,最多会延迟45ms,最少则没有延迟,才发送给数字中频接收机,和IQ数据打包在一起。平均下来为22.5ms。
3、注意:这里还要加上由于串行波特率的影响,传送一次数据也需要花费时间,波特率为9600bps,相当于1ms一个字节,方位、俯仰、加上同步头,一般要6个字节。串行传送所需的时间约为6ms。两者加在一起,则天线俯仰数据传输延迟为22.5+6=28.5ms,就算30ms。让我们来计算一下30ms造成角度上的延迟是多少:在RHI模式下,我们设定的天线俯仰速度为3.9deg/s,则30ms相当于天线俯仰变化了3.9*0.03=0.117度。也就是说,在天线仰角从上往下扫描时,记录在数据中的天线仰角值,要比天线真正的仰角要大0.117度,当我们用记录在数据中的天线仰角值,绘制RHI图的时候,就会将回波往上偏
4、;而当天线从下往上扫描时,记录的天线仰角值要比天线真正的仰角要小0.117度,我们绘制RHI图的时候,就会将回波往下偏。因此,上下波动的幅度是 0.117度的2倍,即0.234度。3 解决办法解决办法是:对数据中记录的天线俯仰值,进行修正。1.先通过数据中记录的俯仰的变化规律(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判断出该数据中的天线是从上往下扫描,还是从下往上扫描。2.如果是由于齿轮传动间隙造成的问题,则只需要再根据扫描方向,加减一个齿轮间隙的大小即可;3.如果是由于数据传输延迟造成的问题,则需要实时计算出当前的俯仰速度(注意:虽然设定的俯仰速度是3.9度/s,但实际上天线会有加减速,见下图),然后乘以
5、延迟时间,得到角度上的延迟是多少。然后再根据扫描方向,加减这个延迟的角度。天线仰角变化的图那么,到底是由于齿轮传动间隙,还是数据传输延迟造成的呢? 我认为:数据传输延迟应该是主要的,先对这个问题进行修正。剩余的误差用齿轮间隙来修正。4 修正程序修正的Matlab程序为:MatlabRead_MSD_Radar_BaseData_Main_RHI_Modify.m关键的代码如下:Elevation_Delta_Temp=BaseData_Select.Elevation(11:end)-BaseData_Select.Elevation(1:end-10); %相邻10个触发的俯仰值相减。 注意
6、:这里不要用相邻1个触发的俯仰值。Elevation_Delta=Elevation_Delta_Temp(1);Elevation_Delta_Temp(1);Elevation_Delta_Temp(1);Elevation_Delta_Temp(1);Elevation_Delta_Temp(1); Elevation_Delta_Temp; .Elevation_Delta_Temp(end);Elevation_Delta_Temp(end);Elevation_Delta_Temp(end);Elevation_Delta_Temp(end);Elevation_Delta_Tem
7、p(end);%注意:下面要对Elevation_Delta <-180,或者>180,进行折叠Elevation_Delta (Elevation_Delta<-180)=Elevation_Delta (Elevation_Delta<-180)+360; Elevation_Delta (Elevation_Delta>180)=Elevation_Delta (Elevation_Delta>180)-360;Elevation_Speed=Elevation_Delta/ ( 10*double(BaseData_Select.Sample1 )/
8、double(BaseData_Select.PRF1) ); %计算出俯仰的实时速度,注意:分母上*10,因为计算的是相邻10个触发Data_Transfer_Delay_Time=40e-3; % 数据传输延迟if mean(Elevation_Speed)<0 Gear_Modify=-0.01; %齿轮的间隙引起的修正 else Gear_Modify=0.01;endBaseData_Select.Elevation=BaseData_Select.Elevation+ Data_Transfer_Delay_Time* Elevation_Speed +Gear_Modify
9、;5 修正效果修正之后的图片在“修正之后的图片” 目录下。注意:经过试验发现,修正量一定要与天线的俯仰的瞬时速度相挂钩。如果只是简单的、在上升的时候加上一个数值、在下降的时候减去一个数值,是不行的,修正的效果不好。也就是说,“数据传输延迟”的确是占主要的原因。从“修正之后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对于有些数据,修正的效果比较好;但对于有些数据,则修正的效果一般,仍能看到上下起伏(但比未修正之前好一点)。6 进一步验证6.1 让雷达工作在RHI2模式(此时,俯仰速度提高1倍,为7.8度/s),看上下波动的范围是否提高了1倍。如果的确提高了1倍,达到了0.5度,则说明是由于俯仰数据传输延迟造成的。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