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3.1教室里的角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_第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3.1教室里的角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_第2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3.1教室里的角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_第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3.1教室里的角角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教室里的角角的初步认识n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角的初步认识。n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学生认识角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地表象。因此,教学中首先从学具三角板入手,认识角,知道怎样描绘角,其次充分利用好信息窗1的情境图,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接着从三角尺、钟面、小旗、屋面等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表达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初步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的

2、特征。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做中体验、“做中探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理论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角的概念。n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三角板画角。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和抽象思维才能,开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态

3、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并在探究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n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n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直尺、三角板、一张纸,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张纸、学惯用品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看,这是?生:三角板2、对于三角板你都理解了哪些知识?生: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生:三角板上有三条边3、三角板的三条边同学们都已经看到了,这节课我们来和角交朋友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孩子们学

4、习这个单元的重要的学具,从三角板入手简单明了,也易于学生操作,在三角板上就开场指出角,为下面到情境图中找到更多的角做好准备。二探究新知:一正确指出角1、三角板的角在哪儿?谁指给大家看看。生:这儿就是角其实是角的顶点生:不是这样,应该是从一条边到顶点再到另一个顶点假如学生都不能及时指出正确地表示方法,老师及时给学生出示正确地方法2、谁来指出另外的两个角学生上台指出三角板的另外的角3、快把自己三角板上的角指给你的同桌看二回到情境图1、生活中有很多角,我们先来找找这幅画中的角出示情境图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2、谁来指一指你找到的那个角?生上台指出角,主要关注学生指角的过程。3、老师从这幅画中也找到了

5、很多角课件出示找到的角,出示图形三现实找角1、角在我们的身边你找到了吗?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指给大家看2、老师也找来了一些角,一起来看看3、角有什么组成?生:角有两条边,生:角有交在一起的两条边一个顶点4、师总结: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他们有什么特点?板书角有 生:角的边是直直的,两条边生:角的顶点是尖尖的 一个顶点 尖尖板书角有 两条边 直直5、老师板书错误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设计意图: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指一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才能,同时初步感知了“实物角到数学角,从

6、而认知角的组成和特点。四画角1、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那你做好准备向老师学习了吗?师板书画角的过程2、学生自己画角,学生上台画角,师生评价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画角,学生初步掌握了画角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评价同学画的角也是自己学习的再进步,这种学习方式既强化了角的画法,也通过理论操作掌握了角的画法,学生感觉很轻松民主,注意力也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深化。三稳固新知:一折一折1、拿出你准备好的纸片,先指出上面的角。2、动手创作角,你能折出新的角吗?3、汇报交流,学生纷纷演示自己的折法,二活动角1、看老师手中我自己做的这个图形,你觉得它是角吗?生:是,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生:顶点尖尖和边直直的

7、。生:这是一个角2、仔细看,这个角还会动呢,演示活动过程,所以它的名字是活动角。回家你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可以吗?设计意图:学生充分认识了角,又学会了画角,再加上折角和活动角这两个环节,学生再一次感受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就在我的手下,我能创作角,并能制作角,学以致用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四达标反响1、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2、以下图形那些是角?是角的在下面括号里打“ 3、画出你的角。答案:1、顶点,边,边;2、第一个、第四个和第六个都是角。3、画一画略。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生:我认识了角这个图形。生:我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生:我角的特点是顶点尖尖,

8、边直直。 生:在刚刚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进展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六布置作业( )1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2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3、数一数以下图形中各有几个角,然后与对应的数连起来。 1 3 4 8 6 4、过下面的点,画出一个角。5、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6、算一算。一个三角形有 个角,四个三角形有 个角。 答案:1、顶点,边,边,顶点,边,边。2、×、×。3、按图形:8

9、,1,3,4,6。4、画图略。5、1,2。6、3,12,3×4=12 。 n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顶点 尖尖角 两条边 直直n 教学反思本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理论,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表达了以活动促开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学中首先从三角板入手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指出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回到情境图找角、指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接着再回到身边,通过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再一次感知,总结角的组成和特点,出示角的数学图形并标知名称。在下面的活动中画一画、折一折、活动角,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感知角的形成的详细、动

10、态的过程,从而对角有较直观的体验。n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巧手摆角1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2用三根小棒能摆3个角吗?答案:12根,2能资料链接:剪一剪,真有趣解答“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后,留下的图形有几个角时,按照正常思维,一个长方形有4个角,剪去一个角还有3个角,但是动手去剪一剪,就发现,这期中还真有学问。假如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剪掉一个大三角,那么4个角就变成了3个角了如以下图1 。假如沿着长方形一个角剪到边上,就成了梯形,还是4个角了如以下图2。假如在相邻的两面剪一个小三角,那么原来的4个角就变成5个角了如以下图3   3个角 4个角 5个角图1 图2 图3教学精

11、彩片段:一、情景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淘气的角就藏在这里老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学生描绘图片上的场景:五角星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老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

12、一说吗?出示课件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老师演示角的画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

13、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1小朋友,老师刚刚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 老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