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_第1页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_第2页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_第3页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_第4页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篇一: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 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 并用洗瓶以蒸储水冲下。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 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移取溶液至锥 形瓶前,锥形瓶是否需要用原液润洗?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而使得溶液浓度变小,使移 液管内残留液体的浓度与试剂一致,减少误差;不需要,锥形瓶中有水 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不需

2、要,会使待测液体积比计算的值偏 大,使滴定液体积偏大,从而使测出浓度偏大,造成误差.配制铭酸洗液是否要在分析天平上称K2CI2O7?为什么?因为铭酸洗液的配置是重铭酸钾饱和溶液加浓硫酸,重铭酸钾 是工作基准物,所以直接称量就可以配置准确浓度的溶液。如何判断器皿是否洗涤干净?均匀润湿,不挂水珠。滴定管滴定开始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与处理工作?为什么? 用来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被滴定溶液润洗几次以 除去其水分?为什么?使用前需用待盛装溶液洗涤,是为了不影响以后溶液浓度减小 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赶尽管尖气泡,调整零刻度,除去管尖外悬挂的 半滴溶液。不需要,因为其他仪器不需要考虑浓度对结果的

3、影响且实 验时需加水。移液管放完溶液后残留在移液管口内部的少量溶液,是 否应当吹出去?为什么?不能,校准移液管体积时不包括管口溶液,不算在移液管的刻度 之内。为什么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量器不能用去污粉洗涤?残留的去污粉将会影响实验结果。一般用重倍酸钾洗液泡,再 分别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冲干净。滴定至终点时,如何滴加半滴溶 液?当滴定到一定程度时,滴定管嘴部悬有溶液,小心旋动滴定管 活塞或挤压胶管,让滴定管下端液体处于悬而未滴的状况,然后轻 轻靠一下锥形瓶口内壁,立即用蒸储水将这半滴冲下去,并振荡锥形 瓶。各种记录应直接记录在实验报告指定格式上,若随意记在手上 或零碎纸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导

4、致实验数据找不到或混乱。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托盘天平。粗称不需要用精密仪器。有同学认为,滴定管不需要调零,只要分别读取滴定前后溶液的体积读数算出体积差即可得到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该观点是否正 确?为什么?滴定管上的刻度线并非均匀的,滴定管上下部分体积不等,不 调零读数会导致整个实验读数误差增大,不利于实验的进行。NaOH滴定HC1可否用甲基橙试剂,HC1滴定NaOH可否用酚 配试剂?不可以。因为人眼所能观察到的滴定前后颜色变化的敏锐情 况不同,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必须选用变色明显的。NaOH-HCl 用酚酸,指示剂从无色有色,浅深易观察;HCl-NaOH用甲

5、基 橙,指示剂从有色一无色,深一浅易观察。在滴定管装入液体之后,为什么要排出滴定管尖嘴内的空气?滴定管测量液体体积的原理是“差值原理' 测量方法是“差值 法”,若不预先排出滴定管尖嘴内的空气,在放出液体的过程中这些 空气必然会减少或者全部排出,其空间被溶液填充,这样必然会导致 测量液体体积的误差。二、硫酸镂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 各有何优点?直接称量法、固定称量法、递减称量法。固定称量法:优点: 适于称量不易吸湿、在空气中稳定,且呈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样品, 此称量法更直接。缺点:不适用于块状物质的称量,且不易控制指定 质量试样的量。递减

6、称量法优点:适用于易吸水、易氧化、易与CO反应及易挥发的样品。缺点:步骤较多,较繁琐。各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固定称量法与差减称量法称量?固:适合称取特定质量,吸湿性不大,在空气中稳定且呈粉末状 或小颗粒状的样品.差:适合称取多份在一定质量范围的试样且试样易 吸水,易氧化、易与co反应,易挥发。是否分析天平灵敏度越高称量准确度就越高?为什么?不是,灵敏度只是表明这个天平支点的灵活,准确度还要看祛码 与指针的配合准确程度,递减称量过程中,能否用药匙从称量瓶中取出样品?为什么? 不能,样品会粘附在药匙上,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在递减法称出样品的过程中,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称量 会造成什么误差?若转移

7、到接受容器的试样再吸湿,对称量是否有影 响?为什么?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因为在称量过程中,是由两次称量之差求 得的,若在称量瓶内试样吸湿了,就会使差值减小。没有影响。因为 称量时称的是称量瓶和瓶里的样品,倒入烧杯再吸湿就对称量过程没 有影响了。NH4NO3, NH4C1, NH4HCO3的含氮量能否用甲醛法测定?为什么?不能。NH4HCO3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因用NaOH溶 液滴定时,HCO3中的H+同时被滴定:NH4NO3和NH4cl可用甲醛 法测N%, NH4NO3中NO3一中的N虽然没反应,无法测得出NO3- 中的含氮量。但从NH4 +和NO3-1: 1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NH4H

8、CO3不能用甲醛法测定,因产生的H2c03很弱,不能用一般 的方法滴定,且H2CO3可分解为CO2和H2O。尿素CO2中的含氮量的测定方法为:先用H2SO4加热消化,全部变为2 s04后,按甲醛法同样测定,写出含氮量的计算式。标定NaOH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的有哪些?本实验中选择的基准物质是什么?与其他的基准物质相比,它有何优点?草酸,邻苯二甲酸氢钾,苯甲酸,草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大,易净化,且不吸收水分。NH4 +为NH3的共辗酸,为什么不能直接用NaOH溶液滴定?NH4 + , Ka=5.6xl0-10,酸性太弱,故不能用NaOH溶液滴 定。为什么中和甲醛中的游离酸使用酚醐为

9、指示剂,而中和2 SO4 试样中的游离酸却使用甲基红为指示剂?甲醛中的游离酸是甲酸等,Ka = 1.8xl0-4,中和产物甲醛钠 呈弱碱性,故采用酚配2 so4中的游离酸是H2so4,中和产物呈中 性,另有呈弱酸性的作指示剂,若用酚SL则NH4 +会被部分中和。 什么是基准物质?酸碱滴定中常用的基准物质有哪些?是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 溶液浓度的物质,稳定不易发生变化。Na2co3, NaCL K2cl207,草酸, 苯甲酸,草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Na2B4O7-10H2O, As2O3, Na2C2O4 等。为了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正负0.1%,天平称量试验质

10、量应不 低于0.2g.NaOH溶液滴定酸液,终点呈微红色,溶液半分钟之后褪色的 原因是什么?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导致溶液碱性变 弱,从而褪色。本实验中的N与NaOH的化学计量关系?为什么?1: lo 因为:4NH4+6HCHO=N4H+3H+6H20筱盐中核态氮的测定不能直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的原因?9三、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无水Na 2 c0 3如保存不当,吸收了 1%的水分,用此基准物 质标定HC1溶液浓度时,对其结果产生何种影响?用来标定HC1的 碳酸钠溶液应是用无水Na2c03配置,吸水后,配置标准液时会导致 溶液浓度偏小,这样相同量的HC1溶液消耗标准液的体积

11、就会增大, 导致结果偏大。甲基橙、甲基红及甲基红澳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各为 多少?混合指示剂的优点是什么?甲基橙3.1-4.4甲基红4.0-5.8 甲基红澳甲酚绿混合指示剂5.0-5.2 优点: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 之间的互补原理,使终点变色敏锐,变色范围变窄,提高滴定的准确 性。标定HC1的两种基准物质Na2c03和Na2B4O7-10H2O各有哪 些优缺点?Na2c03价廉易得,且为二元酸,但易吸水和CO2,对终点变 色有干扰;Na2B4O710H2O难于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不会吸水,终点较好,但价格高,易失水。加热后的Na2c03能否在空气中放置冷却一段时间再使用?为 什么?不对,因

12、为冷却会导致Na2c03吸水和CO2,增大实验误差, 不利于实验的进行,应当立即使用或隔绝空气保存再使用。要配置O.lmol/L的HC1溶液500111L,需取浓盐酸的量约为多 少?V=0.1 *500/12=4.2 n±根据分步直接滴定的判据讨论H3P04和Na3PO4的滴定情况.? 四、铅钿混合液中铅、钿含量的连续测定为什么不用NaOH、NaAc或NH3-H2O调节溶液的pH到5-6, 而用六甲基四胺?六甲基四胺会生成络合物,使调节后的溶液稳定,它是缓冲溶 液,能较准确地调节溶液的PH到5左右。而如果使用NaOH等调节, 会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改变溶剂组成。在连续滴定Bi

13、3+、Pb2+的实验中,用Zn2+标定EDTA溶液时, 格黑T和二甲酚橙作指示剂哪个更合适?为什么?二甲酚橙。因为它是紫色结晶,易溶于水,它在PH>6.3时呈 红色,PH=6.3时呈中间颜色,而二甲酚橙与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则是 紫红色,故只能在PH 为什么络合滴定中一般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而非乙二胺四乙酸?因为非乙二胺四乙酸溶解度低,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解度 较高。用EDTA直接滴定钿,铅离子混合溶液,对吗?为什么?不对。因为EDTA是非基准物质,不能直接作为基准物质配制 标准溶液,故应先用标准溶液标定EDTA再滴定例,铅离子混合溶液。络合滴定中,一般使用络黑T或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相应

14、的缓 冲溶液PH值各为多少?络黑T: PH=9-10 二甲酚橙:PH=56Pb2+、Bi3+稳定常数的对数的差值要大于5.五、水样中总硬度的测定络合滴定中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减小EDTA的酸效应。什么样的水样需要加 入Mg2+EDTA盐溶液,Mg2+EDTA盐的作用是什么?加入这样做 好不好?为什么?当水样中镁的含量相对于钙较低时;作用是提高指示剂铭黑T的灵 敏度,便于观察滴定终点;由于MgEDTA是Mg与EDTA等摩尔反 应物,进多少最后出多少,不影响结果。若先取好水样三份再分别加掩饰剂、缓冲溶液和指示剂,然后再 一份一份地滴定,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会影响测定时间,

15、易使 辂黑T被氧化,使终点不清晰,故加入指示剂后应尽快完成滴定.NH4+ 存在时,Mg2+与CO32.生成沉淀时间长了,氨的挥发使缓冲溶液PH值 降低影响测定。什么叫水的总硬度?怎么计算水的总硬度?水中钙、镁的总量。通过消耗EDTA滴定剂的量换算成CaCO3 的量。为什么滴定Ca2+, Mg2+总量时要控制PH大约等于10?因为只有在PHIO的情况下,才能准确滴定Ca2+, Mg2+总 量。测量水的总硬度时水中有哪些物质干扰测定?如何消除干扰?Fe3+、A13+、Cu2+, Pb2+、Zn2+等离子干扰测定。用三乙 醇胺和硫化钠掩蔽,消除干扰。为什么要加入缓冲溶液?随着滴定剂的加入,酸性会增强

16、,酸效应会增加,平衡常数会 减少,指示剂需要在合适的酸度下显示合适的颜色。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KNI11O4溶液的配制过程中能否用定量滤纸过滤?为什么?不行,因为KMnO4有强氧化性,会与滤纸中还原性物质反应, 应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配制KnmO4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配制好的KmnO4溶液为什 么要盛在棕色试剂瓶中,暗处保存?KMnO4的取用量要比指定浓度的高镉酸钾计算量要大一点; 现用现标定;KMnO4标准溶液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由于KM11O4 溶液颜色很深,液面凹下弧线不易看出,因此,应该从液面最高边上读数。因Mn2+和MnO2的存在能使KMnO4分解,见光分解更快。用KmnO4法测定H

17、2O2时,是否可用HNO3、HC1或HAc控制酸度?为什么?不能.HNO3有氧化性,HC1有还原性,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试 验;HAc易挥发,且酸度不够,不能达到反映要求.配制KinnO4溶液时, 过滤后的滤器上沾附的物质是什么?选用什么物质清洗适合?MnO2.用浓HC1除去KMnO4能否作为基准物质宜接配制标准溶液?为什么?不能KMnO4中有MnO2等杂质KM11O4为非基准物质,氧化 性强,易变质。标定KM11O4溶液须注意三个什么条件?温度:7585酸度:0.5L0mol/LH2s04滴定速度:先慢后快再 慢 用KM11O4法测定H2O2时不可用HNO3.HC1或HAc控制酸度, 为什么?

18、HAc酸度不够;HNO3有强氧化性,干扰试验;HC1中C1 会被 KMnO4氧化。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后,溶液呈现的微红色半分钟之后 可能褪色的原因是什么?KM11O4吸收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导致红色褪去.七、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药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12标准溶液应装在什么滴定管中?为什么?酸式滴定管。12同KMnO4类似,有氧化性测定维生素C样品含量时,加入什么醋酸的目的是什么?防止Vc被氧化,减少副反应,Vc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溶解样品时; 为什么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储水?维生素C很容易被氧化,所以要尽量除去水中的溶解氧。在NaS2O3的标定中,淀粉应在什么时间加入适宜?为什么?滴定到溶

19、液呈淡黄色时再加入淀粉溶液,然后用Na2s203溶 液滴定至蓝色恰好消失,即为终点。因为: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 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 产生误差。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 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为什么不用直接法配制碘标准溶液?因为12具有升华性;12溶解度小,且易产生称量误差。用于测定VC的样品中加入醋酸的作用是什么?因为VC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尤其是在碱性 介质中,而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测定时加入HAc使溶液呈弱碱性,减少Vc的副反应。配制12溶液时加入KI的

20、目的是什么?固体单质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加入KI可使碘形成络离了 I3-,大大增加其在水溶液的溶解度。12微溶于水,易溶于KI;减少碘的挥发标定12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哪些?可用As2O3基准物质标定法;用Na2s203标准溶液标定法。八、CuSO45H2O的制备及铜含量的测定用K2C12O7做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 过量的KI和HC1溶液?重铭酸钾需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加KI可以使标定时沉淀 完全,增大12的溶解性;因为溶液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生反应;因为之前加了过量的 HC1,而滴定时的反应需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标定12溶液时,既可用Na2s203溶液滴定12溶液,

21、也可以用 12溶液滴定Na2s203溶液,切都采用淀粉指示剂。但在两种情况下 加入淀粉指示剂的时间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用12滴定Na2s203时可先加入淀粉。反之不可以,因 为在用Na2s203标定12时若先加淀粉则12与淀粉反应生成物颜色 较深,影响实验观察。本实验为什么要加入NH4SCN?为什么不能过早加入?因为Cui沉淀会吸附13,影响实验结果,加入NH4SCN使 Cui转化为CuSCN.释放出吸附的碘,加入过早SCN会还原溶液中 大量的12使测定结果偏低。若试样中含有铁,则加入何种试剂以消除铁对测定铜的干扰并 控制溶液的PH值?力口 NH4F-HF碘量法测定铜时,为什么临近终点时要

22、加入NH4SCN?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释放出被Cui吸附的12,否 则SCN.会还原溶液中大量存在的12,使测定结果偏低.加入后要剧烈 摇动,有利于沉淀的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I3-.已知?。Cu2+/Cu+=0.159V,?oi3/I=0.545V,本实验中 Cu2+为何能 使离子氧化为12?y/Cu)=vo/Cu>0.059V*lg/Cu)2Cu2-H-4I-=2CiiI|+I2Ksp-1.27*1012由于生成CiiL还原型Cu降低,使CWCu的电极电势升高, 于是可将I-氧化成12,促进反应正向进行。碘量法测定铜适宜的pH范围是多少?3.04.0之间。酸度过低,Cu

23、2+会因水解,而使反应不完全, 引起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I-会被空气 中的02氧化为12,使结果偏高。分析化学实验理论题答案95_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标定Na2s203溶液的基准物质有哪些?本实验过程中每次颜 色的变化对应什么样的反应过程?K2C12O7, KIO3, KBrO3 等黄褐色淡黄色:加过量KI溶液,用Na2s203标准溶液滴定2Cu+4I=2CuI|+I2I2+2S2O32-2I+S4O62-淡黄色乌蓝色:加入淀粉指示剂乌蓝色一亮绿色: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Cr6+还原 成 Cr3+黄褐色-淡黄色:12几乎反应完毕I2+2S2O32- ? 21-

24、+S4O62-浅黄色一浅蓝色:淀粉与12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13被Cui 吸附。 2Cu2+ +41- ? 2CuIl+12浅蓝色-蓝色消失:加入了 NH4SCN溶液,使沉淀转化和释 放出吸附的I3-o CuI+SCN- ? CuSCN+I-若试样中含有微量的Fe3+, 会不会对测定产生影响?如果干扰测定,应怎样消除干扰?有影响。Fe3+会氧化一部分1,生成12,影响判断的准确性。为 了消除干扰,可以先加入铁粉进行还原,生成Fe2+络合物.九、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什么是化学耗氧量?怎么表示?化学耗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一毫升水中还原性物质所 消耗的强氧化剂的量。通常以消耗这些强氧化剂的量来表

25、示。KNI11O4溶液怎样配制?通常采用标定法配制,标定常用草酸、草酸钠等,称取略高于 理论计算所需量的KM11O4固体,溶于水中,缓缓煮沸15inin,冷却后置于暗处保存数天,用4号玻璃砂芯漏斗 过滤于干燥棕色瓶中。过滤KM11O4溶液所用玻璃 砂芯漏斗预先应 以同样KMnO4溶液煮沸5min。因KMnO4溶液本身具有颜色,稍过 量即显粉红色,一般不必加指示剂。怎样控制KMnO4与草酸的定量反应的实验条件?温度、酸度、滴定速度。水样加入KMnO4煮沸后,若红色消失说明什么?应采取什么 措施?说明水样中有机物含量多;应补加适量KMnO4溶液至样品溶液 呈现稳定红色.盛装KMnO4溶液的器皿放置

26、较久后,壁上常有的棕色沉淀物 是什么?应如何除去?MnO2,力口浓 HC1如何采集和保存水样?采集:具有代表性;取样时不要污染;尽量不改变水样成分, 为了抑制微生物繁殖,可适当加入H2s04.保存:应尽快分析。必要时在05c保存、48h内测定:采集 污染水时可适当稀释,以防止微生物繁殖过快。十、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为什么铁矿样要在沸水中溶解,温度过低会给实验带来哪些影 响?需要的显色反应是在80度左右发生,温度过低会导致不显色或 反应迟缓.先后用S11C12和TiC13作还原剂的R的是什么?如果不慎加入了过多SnC12或TiC13应怎样处理?使大部分Fe3+还原为Fe2+;加入少量KmnO4滴

27、定Fe2+前加入硫磷混合酸的目的是什么?硫酸维持体系的酸性环境,因为氧化剂重铭酸钾只在酸性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磷酸:与产物Fe3+形成无色的配离子,消除Fe3+的颜色对滴定 终点判定的干扰.K2C12O7法测定铁矿石中的铁时,滴前为什么要加入H3PO4? 加入H3PO4后为何要立即滴定?是为了使Fe3+生成稳定的Fe2,降低Fe3+/Fe2+电对的电势,从 而使滴定突跃范围增大,从而减少终点误差,而且Fe2 .无色,消除了 Fe3+的黄色对观察终点的影响;在H3Po4溶液中铁电对的电极电位降 低,Fe2+更易被氧化,故不应放置而应立即滴定.用SnC12还原Fe3+时,为何要在加热条件下进

28、行?加入的 S11C12量不足或过量会给测试结果带来什么影响?用SnC12还原 Fe3+时,溶液的温度不能太低,否则反应速度慢,黄色褪去不易观察, 易使SnC12过量。SnC12不足:Fe3+无法完全被还原为Fe2+,消耗 K2Cr2O7的体积偏小,测量值偏小 SnC12过量:过量的Sn2+会被 K2Cr2O7氧化,使得消耗K2Cr2O7的体积偏大,测量值偏大溶解铁矿样时为什么不能沸腾?如果沸腾对结果有何影响? 防止FeC12的挥发,使结果偏低。如何控制好SnC12不过量?加10%SnC12时,出现橙红变红, 几乎全部是甲基橙的红色,再加5%SnC12,滴至浅粉色.还原Fe3+时,为什么要使用

29、两种还原剂,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有何不妥?定量还原Fe3+,不能单独用SnC12o因SnC12不能还原W至 W,无法指示预还原终点,因此无法准确控制其用量,而过量的S11C12 又没有适当的无汞法消除,但也不能单独用T1C13还原Fe3+因在溶液 中如果引入较多的钛盐,当用水稀释时,大量Ti4+水解生成沉淀, 影响测定。故只能采用SI1C12-T1C13联合预还原法。溶样时为何只能 加少量几滴水使样品分散即可,水加了会有什么影响?9 十一、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测定氯的含量时,溶液的pH为什么必须控制在 6.5 10.5?在酸性条件下,K2cl04会以HCrO4存在或转化为K2C1O4,碱 性

30、环境下,Ag+会与OH.反应生成AgOH,最终氧化银沉淀析出.以K2C1O4作指示剂时,指示剂用量对测定的影响?过大,终点会过早出现且K2C1O4自身颜色过深影响终点观察; 过小,终点过迟出现AgNO3标准溶液一般采用标定法配制,为什么?配制AgNO3 标准溶液对水有什么要求?市售AgNO3中含有水分、金属银、有机物、氧化银、游离酸 等,故常用基准物质NaCl以莫尔法标定AgNO3;配制AgNO3溶液 的蒸储水中应不含CL。什么叫沉淀滴定法?所用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方法。 条件:反应的完全程 度高,达到平衡的速率快,不易形成过饱和溶液,即反应能定量进 行。在沉

31、淀的过程中不易发生共沉淀现象。有确定终点的简便方法。十二、二水合氯化钢中钢含量的测定BaSO4是晶形沉淀,条件:稀、热、慢、搅沉淀BaSO4时为什么要在稀溶液中进行?不断搅拌的目的是什 么?杂质浓度小,共沉淀现象相应减少,且溶液的相对饱和度不至于 太大,产生的晶核也不至于太多,有利于生成颗粒较大、纯度高的沉淀; 使溶液均匀扩散,降低过饱和度,避免局部过浓,减少杂质的吸附现象.为什么沉淀BaSO4时要在热溶液中进行,而在自然冷却后进 行过滤?趁热过滤或强制冷却好不好?热溶液可以使沉淀的溶解度略有增加,这样可以降低溶液的过 饱和度,有利于生成粗大的结晶颗粒,同时可以减少沉淀对杂质的 吸附,在自然冷

32、却后进行过滤是为了防止沉淀在热溶液中的损失,冷 却时沉淀BaSO4溶解度比较低,可以使过滤比较充分。不好,因 为沉淀可能会穿滤。洗涤沉淀时,为什么洗涤液要少量多次?为保证沉淀BaSO4 的溶解损失不超过01%,洗涤沉淀用水量最多不能超过多少毫升?减少沉淀BaSO4的溶解损失,同时可以洗去沉淀表面所吸附的杂质和残留的母液,保证沉淀BaSO4的纯净度;15-20111L本实验中为什么称取0.4-0.5g BaC12-2H2O试样,过多或过少 有什么影响?过多,沉淀就过多,杂质和残留母液难洗涤;过少,BaSO4沉淀 过少,洗涤造成的损失就大,增大实验误差。为什么要选择在稀热的 HC1溶液中沉淀BaS

33、O4? HC1加入太多有何影响?选择H2CO3或 H3PO4调节酸度合不合适?硫酸钢是一种晶形沉淀,要注意控制沉淀条件生成较大晶体的 硫酸钢,因此必须在热稀盐酸中不断搅拌下沉淀同时要缓慢滴加沉 淀剂和搅拌,减少硫酸钢沉淀中包藏的硫酸杂质。盐酸太多会使溶 液pH值减少,硫酸钢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度降低,会使沉淀不够完全。BaSO4沉淀适合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在强氧化剂存在的溶液 中溶解,如约0.05mol/L的盐酸或HNO3,较高的酸度可防止钢的水解. 氧化剂会将SO2氧化成SO42,然后和Ba2+形成BaSO4沉淀.另外,适 当提高酸度可增加BaSO4的溶解度,降低其相对饱和度,有利于获得较 好的晶

34、形沉淀.什么叫倾斜法过滤?洗涤沉淀时,洗涤为什么要遵循少量、多 次的原则?将沉淀斜静置,然后将上层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中,使清液 先通过滤纸,而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液太 多,多次是为了清洗得更干净。通常有哪些离子会对测定带来影响?应该如何消除?应不含有酸不能溶解的物质,易于被吸附的二离子和Pb2+、Sn2+离子,若含有须先处理样品。十三、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铁量Fe可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橘红色络合物所需要的PH范围是 多少?2-9定量测定试样溶液中含量的方法依据的是分光光度法中的哪 个定律?朗伯比耳定律A=ebcFe2+可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橘红色络合物溶液对哪种光

35、具 有最强的吸收?橘红色的互补光或510iuii波长的光。实验中加入试剂的顺序能否任意改变?为什么?不能。因为试剂的加入先后顺序影响显色反应的完全程度,一 旦顺序改变,可能会使邻二氮菲与其他离了等生成其他的络合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中选择掩蔽剂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验条件下,掩蔽剂本身 不干扰待测组分的测定,且掩蔽剂能与干扰离子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沉淀或干扰离子的价态等,可消除干扰离子对待测组分测定的影响。本实验量取各种试剂时应分别选用何种量器较为合适?为什么?本实验所用的溶液量都比较少,用移液管或吸量管比较合适。 标准铁试样的量取要特别准确,而其他的试剂,如Phen、NaAc等, 都为过量

36、,相对要求不是很严格。2+篇二: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性目的分析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生物实验命题的趋势呈现出新的发展方 向,“实验设计题”由于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理综考试以 及生物单科考试的“压轴题目”。但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 知识,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为解决这一问题, 现就有关生物实验设计的一些原则和方法略作归纳,以期增加学生的 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 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

37、、手段、方法、步 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假设、实验预期、 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论、交流。在设计一个完整方案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 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2 .可行性原则指在设计生物实验时,从原理、实验的实施到结果的产生,都 要具有可操作性。3 .严谨性原则欲使实验设计完整、无漏洞,必须注意严谨性。4 .简便性

38、原则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 实验药品比较便宜,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实验步骤比较少,实验 时间比较短。5 .可重复性原则任何实验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 性。设计的实验不应该只能进行一次,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作为正 式结论,这样的结论容易被推翻。6 .随机性原则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意抽取的,意义在于:可以消除 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平衡各种条件,减少实验结 果中的偏差。7 .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原则在实验中,除欲处理的因素外,其他诸实验条件必须保持前后 一致,不能在实验过程中随意变动,否则可能有未被控制的因素干扰实验结果。8

39、 .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变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变量:指实验过程中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如:“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温度”就是变量。一般可分为两类:实验 变量和反应变量:实验变量是一种假定为原因的变量,是由实验者主 动操纵的给定的因素或条件,通过它的变化来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 化。反应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一般实 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即 在于捕获解释这种前因后果。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 除实验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 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

40、 应变量起干扰作用,所以实验的关键在于控制无关变量进而减少额外 变量。单一变量原则:有两层含义: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 要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确保“单一变量”的操 作规范,在实验实施中要避免无关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干扰。简单地说, 实验中不论有几组实验,只要控制无关变量不变,改变实验变量,观 察其对反应变量的影响。9 .控制与平衡控制的原则实验在严格操纵实验变量以获取反应变量的同时,还要严格地 均衡无关变量以消除额外变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对无关变量和额 外变量的控制。一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难避免,只有设法平衡和抵 消它们的影响。增设对照组是常用的方法。单组实验法:对一组对

41、象,既用甲法、又用乙法,顺序随机或 轮流循环。等组实验法:将状况相等的对象,分成两组或多组,一组用甲 法,另一组用乙法。轮组实验法: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对象,轮番循环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处理,如A组甲法、乙法;B组乙法、甲法等。这样 能有效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10 .设立对照原则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以排 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一个 对照实验中,一般应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有以下几种对照。空白对照:给对照组施以对研究对象没有任何影响的处理因

42、素 或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所谓“空白”绝不是什么影响因素都不给 予,而是针对实验组所要研究的因素给予空白,以突出或纯化所要研 究的因素。条件对照:给对象组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而是作为对照意义的。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 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 对照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该方 法较简便。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标准对照:生物体的某些生理、生化项目也都有相应的标准, 因而将实验数据与规定的标准值相比较,即可确定其正常与否。阳性对照:给对照组施以

43、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有人说:知识+方法=能力。因此教师在“授之以鱼”的同时,还 必须“授之以渔' 在做实验设计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 绕这个核心来进行。通过仔细审题,要明确该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或者 要探究、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下一步 实验才能有的放矢、顺利展开。在题中实验目的往往以“验证”、 “证明”、"探究”、“观察工”调查”、鉴定”、"分 离提纯”等形式呈现出来。如:必修一的实验五“探索淀粉前对淀 粉和蔗糖的作

44、用”,这就是实验目的。而实验原理是实验要依据的科 学根据、生物学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根据和出发点,有了实 验原理的指导,实验设计就有了方向性。明确实验原理可以帮助理清 实验设计思路,合理安排实验步骤,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2 .明确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以及无关变量,精心策划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是该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一般是题目已知的或可以 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来获取的。反应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变量而 引起的变化和结果。在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可以人为改变实验条件,该 条件的改变将引起反应变量的相应改变。确定实验变量的方法是:往 往要“验证什么,要“证明什么,要“探究什么”,“什么”就是实验变 量

45、。无关变量的排除方法主要是设置对照实验,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 无关变量必须做到相同且适宜,以抵消或排除无关变量对研究对象的 干扰。实验方法的精心策划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一个好的实验 设计最富创意的闪光之处,也是搞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根据实验 原理和实验要求,结合实验条件分清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从而 确定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反应变量的检测方 法等。3 .严格设置对照实验,正确书写实验步骤基本的实验方法选定以后,紧接着就要设计具体的操作细节, 这些操作细节的设计要合理规范、切实可行、言简意赅。大多数实验 要求具备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设置的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结 果

46、的精确度和说服力。对照实验的类型有多种,究竟采用哪一种对照 方式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具体对待。书面表达是解答实验设计题最关 键的部分,在书写实验步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要分段叙述,并加以编号。为使叙述更简洁,对试管、烧杯等一般要加以分组、编号,如A、B或甲、乙等。叙述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等 量”不宜说成,一样多","振荡”不宜说成,摇动”等。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尽 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 同”、“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等都是很好的得分点。题目给出的实验材

47、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 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实验材料和试剂。由于实验设计是一种开放性试题,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但 一般应遵循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要求。4 .记录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除了用文字 进行记录,还可以用数据符号或表格进行记录。5 .准确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实验设评方案完成后,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作 出预期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性判断。实验结果的预期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验证性的实验,其假设是既定的,那么实验结果的 预期一般是唯一的,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两者都是对假设的证明。 另一-种

48、是探究性实验,预期结果有多种可能,一般要注意这类实验预 期的完整与准确,必须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都写下来,结果当然也 就有多种可能。结论与结果是不同的,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通过 推理揭示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结果和结论的书写方法 一般为:如果出现,则说明。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后,具体到不同的题型还会有不同 的处理方法。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补充题、实验方案评 价题、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题、实验方案设计题、开放性实验设计题 等。不同题型的具体分析处理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验设计题虽然是学生感觉 最难、最不易把握的一类题型,但如果掌握好基本

49、的原则和方法,再 适当地做些练习,相信一定能克服这一难题的。篇三:GSM短信窃听解决方案设计与实现要解决GSM安全问题,根源还是要靠运营商大力打击伪基站 和GSM传输加密,基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个方案还有一段路要走。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彻底摒弃GSM改用3G这个涉及 到一个3G的普及问题。当然,攻击者也可以有办法屏蔽或干扰3G 信号,这时候手机就会自动转为2G,仍然会受到影响。中国电信的 2G不是GSM而是CDMA IX,不受GSM安全影响。改用电信号码? 这是因噎废食的办法,不推荐。对于嗅探GSM短信这种攻击方式,我一直有一个想法:既然 GSM传输层靠不住,那我们在应用层自己加密。所以解决

50、方案说起 来就很简单了,就在手机里装一个APP,用于对发出的短信内容进行 加密。嘿嘿,这样不仅攻击者,就连运营商也没法窃听了。通话加解 密实现比较复杂,就不在讨论了。点对点的短信,双方都装一个APP,由这个APP对发出和接 收到的短信用双方约定的密钥进行加解密,这样传输过程中的短信是 密文,只要算法和密钥不被攻击者知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点对云的短信,不仅需要用户装APP,还需要后端服务器改造 支持。比如通过1065XXXXX给用户发送团购凭证,这个短信发送前 就加密,用户手机端需要安装一个专用APP来解密,这就保证了凭 证即使被捕获攻击者也没法使用这也会增加成本,需要有一个专 有的APP,或

51、许这个功能可以整合到一个通用的APP产品里。当然,这个也可以完全摒弃短信这个通道,而用一些流行的 APP平台或者以自己的APP实现。对于伪基站的问题,应用层暂时没有好办法,这个还在研究中。我们在aiidioid上实现了这样的一个点对点的APP,采用AES 算法加密,双方线下交换密钥,然后就可以互发加密的短信了。关键代码片段如下:private static byte enciypt tluows Exception SecretKeySpec skeySpec = new SecretKeySpec; Cipher cipher = Cipher.getliistaiice; cipliei.

52、iiiit;byte enciypted = cipher.doFiiial; retiunencrypted; 下面就是在系统自带的短信程序里看到的加密后的内容:然后是通过我们的APP解密后:怎么样,来体验一下吧。这个APP已经在腾讯安全应急响应中 心官网的实验室栏目发布,地址在这里,欢迎大家体验。由于时间仓 促,界面、功能、用户体验都不好,请多多包涵。本文仅是我们对GSM短信窃听的一种尝试解决方案,欢迎感 兴趣的同学与我们探讨。更多安全相关的技术研究,欢迎关注“腾讯 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同时也非常感谢腾讯安全中心“GSM安全研究”项目组的其他 成员 popey、HuaiigJacky 和

53、riusksk 的工作。关于GSM安全的更多分享,且听下回分解。扩展:gsm窃听/窃听手机通话短信/短信窃听篇四:实验2中断和定时计数器实验接线:将P0和JP1连接、P3和JP5连接#iiiclude#defiii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iie iiiiit luisigiied iiitsbit be eF=Pl ;蜂鸣器sbit biittonO=P3 ; 独立按键 3sbit biittonl=P3 ; 独立按键 4void iiitOiiitemipt 0外部中断 0P0=0:beeiO;void int 1 interrupt 2外部中断 1PO=Oxff

54、;beer=l;void init初始化中断IT0=0;IT 1=0;EA=1; 开启中断总允许EX0=l; 外部中断0允许位EX1=1; 外部中断2允许位 int main iiiit;while 让程序跑死retiunO;接线:JP5+P3; J12+P0#iiiclude#defiiie uchai' luisigiied char#defiiie uint unsigned intiiiiitcodeNiunTable=0x3f,0x06,0x5b,0x4 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 7,0x7c,0x39,0x5e,0x79,0x7

55、1:数字的编码 sbit biittonO=P3 ; /独立按键 3 uchai' Coiuit=0;延时函数void delay_lmsiiint i=x;iiint j;for(for;/*在数码管上显示对应的值void displayPO=NiunTableNiun;delaylms;P0=0; 送完段选信号后,进行消影的处理void intOiiitemipt 0外部中断 0Coiuit-H-;void init /初始化中断IT0=l;EA=1; 开启中断总允许EX0=l; 外部中断0允许位int mainiiiit; 初始化ifCoimt=0;elsedisplay;ret

56、imiO;#mchide#defiiie iiiiit luisigiied uit#defiiie uchai unsigned char/*用定时0实现8个发光二极管以1s间隔闪烁,用定时器1实 现数码管的前两位59s循环计时。1、定时器0的初始化2、时钟1s的计算3、定时器1循环计时接线方式:1、P0接数码管J12,实现段选2、译码器和数码管位选输入短接,J15+J163、P3控制发光二极管,P3+JP14、P2用来控制译码器的输入*/全 局 变 量 区iiiiitcodeNwn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7 7,0x7c,0x39,0x5e,0x79,0x71:数字的编码sbit liigh=P2 ;sbit niid=P2 ;sbit low=P2 ;iiiiit T_Higli_50ms=/256;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