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 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 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 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 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 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 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 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
2、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 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 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 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 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 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 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
3、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 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 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 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 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 4处,南北朝 14 处,唐代 7处,宋代 118 处,元代 48处,明代 271处,清代 130 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 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4、,私家园林遍布古城 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 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 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 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 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
5、、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 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 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 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 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 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 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
6、苏 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 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 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 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 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 、泉石花木组 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 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 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
7、,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 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 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 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 178 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 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着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 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 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
8、yd ,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 其子在一夜毫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400 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 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 50 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 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 62 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 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 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9、。面积约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 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 3/5 。池 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 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 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 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 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 “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
10、荷风四面 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 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 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 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 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 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 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
11、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 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 “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 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 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 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影楼、水廊等。东部原称“归田园
12、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 31 亩,因归园 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配以山池亭榭,仍 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 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 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 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
13、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 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 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 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丽日,秋日红蓼芦 塘,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 的典型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 誉为“天下园林之母”。与拙政园不同,留园以石冠云峰最有名,占地约 30 亩,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
14、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 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 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 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着名的佳 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 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
15、,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 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 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 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 楼、清风池馆等。拙政园、留园可以说是整个苏州古典园林风格的代表,所有的造园手法和造园工艺都是典型的样式。当然不同的园林又有不同的园风,拙政园以假山叠石堆砌有名,可谓体积旁大,技巧花样脱俗,形态惟妙、游憩舒适。留园则有着面积虽小,设计经典,充分利用
16、建 筑物,精巧的将园分成互通有力的格局。是很好利用空间和地理现状表现优美的典范。也 是现代设计师应该很好学习的的一个方面。狮子林,耦园,仓浪亭也都大同小异,各有特 色。都是古代园林的经典的设计。而随后我们去的上海则是另一番景象,上海外滩是很前 卫的现代建筑设计的代表。外滩特色建筑群保存至今的共有 23幢房屋。从上海开埠到形成今日的格局,经历了 3 次大 规模的建筑变迁。上海外滩矗早期建筑的形式多为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和中西结合 式。到 19 世纪末,在钢筋水泥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形式有意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艺复兴式 和集仿古典式。19 世纪中下叶英商怡和洋行率先在外滩北京路口租地,越二年建居住和办
17、公合一的 2 层楼 建筑。到道光二十九年从洋泾浜到北京路,外滩已有 11 家洋行建了类似的建筑,这些砖木 结构楼房多为英国乡村建筑样式,或者是带有宽大内长廊式阳台的东印度式建筑(券廊式)。在19世纪6080年代陆续翻建,出现一批仿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到19世纪末,外滩的建筑已鳞次栉比。这一时期建筑,尚存的只有 33 号原英国领事馆。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为第二阶段。随着地价上涨,水泥等新材料的引入,外滩建筑约有近半进行重建,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次在三四层至六七层。建筑 风格上出现了向近代建筑形式过渡的折衷式。内外装修讲究、设施增多,汇中饭店安装了 上海最早的电梯。这一阶段
18、建筑保存至今的有 10幢。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19201937 年)为第三阶段。恰和、汇丰、江海关、沙逊等 11 幢建 筑又翻建成高楼大厦。新建筑特点是体量大, 8 层以上高层几占一半。建筑形式出现了立 面简洁的早期现代派、许多建筑气派豪华,装饰富丽堂皇,设施更趋完善,出现了上海最 早使用冷暖气设备的建筑(汇丰银行)。这一阶段,除建于民国 37年(1948 年)的交通 银行大楼外,已基本形成今日的外滩建筑群格局。作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外滩可以作为一个代表。站在浦江边上,从北到南举目望去 矗立在西面一字排开的高高低低、样式各异的建筑物,也真如同参观世界建筑博物馆,凡 是形成风格的异国建筑,都
19、可在这里一睹风采。1927 年重建落成的江海关大楼,从早期的古庙式,到 19 世纪末期的西洋式建筑,直至今 日所见的巍峨雄峙、上有钟楼的英姿,乃为欧洲古典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外墙用 金山石作墙面,东部沿外滩高 7 层用金山石砌筑,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望去 气魄伟岸,一扫中期西洋式的那种接近庭院式建筑的格局。上海街面日新月异的建筑,和 街面上异彩纷呈的万国店面装饰,将与外滩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艺术风格契合得更紧密、 更融洽、更和谐。外滩将率领遍布上海的广大建筑群,形成一个欧陆风格的远东大都市。石库门与新式里弄住宅上海的民居建筑形式,是适应开埠后市场经济特点的需要而产生的,19 世纪
20、后,上海脱离自然经济社会,而跃为开放的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人口激增。为此中外业主开始由东到 西营造民居。为提高地皮使用率,采用联排并立、群体集居的方式,设计建筑成上海独有 的石库门里弄民居。随后在此基础上,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又出现了高级新式石库门房 屋,但真正代表石库门特点的,还是初期形成的格局,这在上海住房中占有最主要的地 位。 上海的外滩建筑设计汇集了世界多种设计风格,是建筑设计的大杂烩,从一侧面反映了欧 陆大都市正在行成。除了这些大面的建筑以外,我们还有幸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和XX 年开放的由贝聿名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从中我们不仅感受这些古物的珍贵还体会上祖展现给我们的智慧和大气。 更多的我们还是留意设计大师对于展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特色和高超的技艺。苏州博物馆 的设计最为引人注目,在建筑用色上采用黑白灰,符合了当地民居建筑特色,在用材上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康复护理质量目标管理
- 大班安全别爬窗户
- 普通心理学(第2版)课件 第十章 需要与动机
- 形位公差检测规定
- 护理教育导论课程框架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培训课件
- 婚庆礼仪培训实务要点
- 护理案例分析课件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4文具的家 课件
- 2025年单位保安年终工作总结模版
- 湖北省高中六校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2.2 OSI参考模型
- Photoshop平面设计与制作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松北校区)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眼科(025)(正高级)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 肿瘤化疗病人的健康教育【完美版】
- 燃气公司绩效考核评价表
- 脾破裂应急预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母婴照护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附件7:《号苗报告》
- 腹腔镜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