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0页共 10页 1 2017新考纲高考物理命题变化猜想 考试大纲是考试评价、规范命题的依据, 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它的变化 是高考命题变化的“晴雨表”。 2017年高考的考试大纲究竟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对今年高考命题产生怎样的 影响?在此做一个大胆的猜想。 一、2017考试大纲的变化: 1、 对问题解决过程中“探究能力”的要求进行细化。 2017考试大纲在对“五大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 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与命题关系的论述中,把“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改为“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2、 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增加“并加以论证解决”, 是对“探究能力”的细化。这意味着高考命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视。 2、 “考试范围与要求”有调整,必考选考有变化。 必考内容调整为必修 1、必修2、选修3 1、选修32、选修35。选考由选修3 3、 选修3 4、选修3-5三选一调整为选修 33、选修34二选一。 3、 将“碰撞与动量守恒”调至“力学”部分“机械能”与“万有引力定律”中间。 4、 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插到“单位制和实验”中“实验”部分。 5、 “原子与原子核”调至“电学”后。 知道了考纲的变化,我们先来看看近几年高考考点的分布。 、近
3、五年高考全国卷一物理试题考点分布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14 题 斜面实验、惯性 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 电磁感应现 象 带电粒子在 磁场中的运 动 电容器 15 题 平抛运动规律 静电场中的场强 问题 安培力 电场能的性 质 质谱仪 16 题 共点力的平衡 带电粒子在重力 场与电场的组合 场中的运动 洛伦兹力 变压器问题 理想变压器 17 题 理想变压器 电磁感应现象一 电路与图像相 结合问题 牛顿运动定 律 牛顿定律和 功能关系 冋步卫星、开普勒 定律 18 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 电场中的运动、 动能定理 带电粒子在磁场 中的偏转 电磁感应图 像
4、平抛运动 力与运动关系 19 题 法拉第电磁感应 定律 位移-时间图像 的物理意义 万有引力定 律 电磁感应 受力分析和物体 平衡 20 题 左手定则 天体运动中的变 轨、近心运动 圆周运动 牛顿运动定 律 带电油滴在电场 中的运动 第 10页共 10页 2 21 题 万有引力定律的 理解和应用 结合V-t图像、 功率的直线运动 电场能的性 质 万有引力定 律 结合v-t图像考 查追及与相遇问 题 22 题 螺旋测微器的读 数 力学实验(测摩 擦因素 验证牛顿第 二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 律实验 落体法验证机械 能守恒 23 题 用电磁称测磁感 强度 多用电表 测电源电动 势与内阻 电表改装 组
5、装有热敏电阻 控制的报警系统 24 题 共点力的平衡、 摩擦力 力和运动 匀变速直线 运动 安培力 物体平衡、闭合电 路欧姆定律、安培 力 25 题 带电粒子在电场 和磁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和电容 带电粒子在 电场中运动 力与运动、 能量综合 平抛运动规律、动 能定理、机械能守 恒定律 33 题 热力学定律,内 能的变化、气体 实验定律 分子动理论 理想气体方程 气体状态参 量的关系理 想气体方程 固体、 液体 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 热力学定律、气体 实验定律 34 题 振动图像、波动 图像、光的折射、 全反射 机械波 全反射 波动图像与 振动图线综 合光的折 射、全反射 光的干涉机 械波动图像
6、 机械波的性质、光 的折射、全反射 35 题 核反应方程的书 写、动量守恒、 功能关系 核反应方程 动量动能综合 天然放射现 象动量动能 综合 光电效应 动量能量综 合 光电效应、动量定 理、力的平衡、竖 直上抛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基本上是四个力学四个电学题。对比近五年高考,相同或相近 的知识点多次重复出现,包括牛顿运动定律,电磁感应,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知识。这些作为高考普遍出现必考题型必定还会出现, 而其他交叉出现的重复知识 点如共点力下平衡分析,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 速度图像、能量问题等也需要学生加强 三、2017物理高考变化猜想 (一)、选择题部分的变化:
7、 方式一:原子与原子核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原来的四力四电变为三力四电一原, 或 减少一个电学选择题变为四力三电一原。 方式二:原子原子核在选择题中考查,动量部分也在选择题中考查。这样原来的力学和 电学选择题各减少一个,其它题考查点不变。 (二)、实验题的变化: 实验题一个力学,一个电学不变,但力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综合考查动量守恒的实验。 例1、 利用图 (a) 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 律。 在图 (a)中,气垫导轨上有 A、B两个滑块, 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 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 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 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 可以记录遮光
8、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 A质量m=0.310kg,滑块B的质量S (a) 紙带 鹽光片进电门 気垫导轨 第 10页共 10页 3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题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背景,主要考查了利用纸带和光电门计算速 1度、计算相对误差和分析实验误差等内容。 (三)、计算题的变化: 计算题一力一电不变,但力学计算题会综合: 1、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结合 考查动量寸恒或动量疋理。 B C n A m=0.108kg ,遮光片的宽度 d=1.00cm; 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f-50Hz。将光电门 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 给
9、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 B相碰;碰后光 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 5 = 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OB ) S 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A5 解:试题分析:按定义,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 v为:._ Af .可视为很短;设在 A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vo, vi,将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 式可得:v o=2.OOm/s v i=0.970m/s d 设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 V2,由式有 一 % 代入题所给的数据可得: V2=2.86m/s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 P和P,贝U P=mivo P =mvi+mv2 若实验允许
10、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 3%)最大为5%, 碰前总动量 本实验是 式中为物块在很短时间 丄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则-. 二一 联立例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停着一辆平板车, 其质量为2m长为L,车上右端(A点)有一块静 止的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金属块与平板车的上 表面之间存在摩擦,以上表面的中点 C为分界点, 已知金属块与第 10页共 10页 4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 1 4=#xlOO% 第 10页共 10页 5 与C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 卩未知。现给车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 F=5卩mg使车向右运动, 同时金属块在车上也开始滑动,当
11、金属块滑到中点 C时,立即撤去这个水平恒力 F,最后金 属块恰好停在车的左端(B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求:(1)撤去力F的瞬间, 金属块 的速度VI、 车的速度V2分别为多少? ( 2)金属块与CB段的动摩擦因数卩。 解:(1)撤去F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金属块: 平板车:.?: wh 恒,有:卿+2叫=3空 该过程系统机械能损失等于摩擦生热,有: 点评:此题第一问考查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滑块木板模型,第二问考查动量守恒和 能量守恒。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试题难度中等。 例3、如图所示,竖直面内固定的半径为 R的光滑半圆弧轨道,左、右端点 P、Q圆心在同 一水平线上,左端点 P距地高3R/2
12、,右端点Q正下方质量均为 M的物体A、B通过一轻弹簧 连接竖直放置处于静止状态,物体 A上表面距Q端R/2,与 物体B处于同一水平面且质量为 m的小球C(可视为质点), 从P端正下方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 经半圆弧轨道后与物 体A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小球C反弹恰 能通过圆弧轨道最高点,物体A恰能到达Q端且物体B刚好 不离开地面,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碰撞后,小球 C恰能通过圆弧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 小;(2)质量的比值 m/M (3)小球竖直上抛的初速度 Vo. 分析:(1)小球C恰好能通过圆弧最高点,重力提供向心 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即可求解; (2)小球
13、C反弹通过圆弧最高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物体 地面,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弹性碰撞过程中动量和机械能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 (3)小球C竖直上抛至与物体 A碰撞前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即 可求解. 解:(1)设小球C恰好能通过圆弧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v,则有mg=m|png 二绚 从给车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到刚撤去该力的过程, 平板车与金属块发生的位移满足 关系:巧-S二山2 解得: (2)撤CB段滑动的过程,设最终的共同速度为 V3,根据动量守 H傀 二一觀乃H - 3拠叫 解得: A恰能到达Q端且B刚好不离开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及 即: 所以: 第 10页共 10页
14、 6 (2)设小球C与物体A碰撞前速度为vi,碰后瞬间小球 C的速度为vi,物体A的速度为 V2 小球C反弹通过圆弧最高点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mv 2=_mV+mg/? 解得:Vi =2.| L-. 由于物体A恰能到达Q端且B刚好不离开地面,得: (3)小球C竖直上抛至与物体 A碰撞前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 mv2= mv2+mgR 解得:VC= | I 点评:此题以竖直上抛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等知识。同时注重考查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多物体或多过程问 题。要求学生注重对研究对象的选取、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分析、 临界问题的
15、分 析、 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的应用等问题。 本题综合程度很高,难度较大。 例4、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 AB长l =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 Vi=2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卩=0.5.当木 块运动至最左端 A点时,一颗质n=20的子弹以vo=300m/s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 出,穿出速度u=50m/S,以后每隔1S就有一颗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 ,且 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10m/s2,求: :可 电 (1) 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 A点的最大距离; (2) 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
16、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 二 - 丁丄 - 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所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g取10 2) 分析:(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子弹穿出木块瞬间,木块的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 运动学公式求出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 A点的最大距离。 (2 )由题意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两颗子弹击中木块过程中木块向前滑动距离,则可求出最 多有多少子弹击中木块。 (3) 系统所产生的内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子弹打击木块产生,由能量守恒求出;二是 木块在传送带上滑动摩擦产生,运用运动学公式求出木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求解摩擦 生热。 解:(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动量守
17、恒, mv-Mv1=mu+MV 解得:V1 =3m/s 、一 、 2 木块向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a= =卩g=5m/s m u* 木块速度减小为零所用时间为 t1= 解得11=0.6 s v 1 s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弹性碰撞得: mv=m( -Vi) +Mv: 刑_ 1 解得:V2 2 联立解得:Vi= 第 10页共 10页 7 所以木块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向右运动离 A点最远时,速度为零,移动距离为 S=解得 S=0.9m. la 在第二颗子弹射中木块前,木块再向左做加速运动,时间t2=1S-0.6S=0.4s 速度增大为V2=at 2=2m/S(恰与传送带同速)向左移动的位移为 S2=
18、-at2=0.4 m 2 所以两颗子弹射中木块的时间间隔内 ,木块总位移so=si-S2=0.5m,方向向右 第十六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移动的位移为 s=15so=7.5 m| 第十六颗子弹击中后,木块将会再向右移动 0.9 m,总位移为 8.3 m,木块将从B端落下. 所以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十六颗子弹击中 (3)第一颗子弹击穿木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木块向右减速运动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为Q=y MgS 木块向左加速运动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 产生的热量为Q=u Mbs 所以,在第二颗子弹击中前,系统产生的总内能为 Q=Q+Q+Q=872.5 J+10.5 J+2 J=
19、885.0 J. 点评:此题综合性非常强,既有动量守恒定律,又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要求掌握物理知识 要准确到位,能够灵活应用,物体运动过程复杂,分析清楚物体运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清楚过程后,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本题难 度较高。 2、动量守恒与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综合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3m长度为L的木块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质量为m的子弹以 初速度V0水平向右射入木块,穿出木块时速度为 2V0/5 ,设木块对 子弹的阻力始终保持不变。(1)求子弹穿透木块后,木块速度的 大小;(2)求子弹穿透木块的过程中,木块滑行的距离 s; (3)若改将木块固定在水平
20、传送带上,使木块始终以某一恒定速 度(小于V0)水平向右运动,子弹仍以初速度 V0水平向右射入木块。如果子弹恰能穿透木 块,求此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解:(1 )对子弹和木块由动量守恒有: :._ 一-?:,得: _ _。 5 1 1 5 1 1 (2 )对子弹及木块由动能定理有: X J 1 (3)对子弹由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有: = f(ut + L) = -m(v-u2) s =V1t 1+S1 s =wt S 解之得: 解之得 第 10页共 10页 8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 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建模能力。难度中等。 3、动量
21、守恒与核物理及磁场的组合 例6、在一次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实验中,让 1个速度为7.7 x 104 m/s的中子沿着与磁 场垂直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 击中 1个原来静止的锂核后产生 1个氦核和另一个新核.测得 氦核的速度是2.0 X 104 m i/s,方向与反应前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冋,设中子质量与质子质量 相等( 1)写出核反应方程式( 2)求出氦核和新核的轨道半径之比 ( 3)当氦核转6圈时, 新核转了几圈? 解析:(方程式为仁j (2)设中子质量为 m、速度为vo,则氦核的质量为 4m)、速度设为vi,新核质量为3m)、速 度设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o=4mvi+ 3mov2 m/
22、s. (负号表示新核的速度方向与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反) Bqv=,得 r= 4胡 v v 则氦核轨道半径ri=一 新核轨道半径2=丄 2竝 汕 所以 ri -加i _ 2x 2.0 x 104 - 40 3冥010* 3 (3)由Bqv=mo 2r= 二 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T 所以氦核的周期Ti= 処二伽, 新核的周期 2Bq Bq 2兀加Q 6删 T2= - - Bq Bq 设氦核转6圈时,新核转 n圈,则有 6nT2,即 *5-,所以 n=4. Bq Eq 点评:此题将核反应、动量守恒、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有机结合,意在考查学生 的建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难度适中。 4、动量
23、守恒与电磁感应综合 例7、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 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上、下两层均与水平面平 行的“U形光滑金属导轨,在导轨面上各放一根完 全相同的质量为 m的匀质金属杆 A和A2,开始时两 根金属杆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杆与轨道垂直 .设两一 导轨面相距为H,导轨宽为L,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 计,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现有一质量为m的不带电小球以水平向右的速度 V。撞x 104 第 8页共 iO页 9 杆Ai的中点,撞击后小球反弹落到下层面上的 C点.C点与杆A初始位置相距为s.求:(1) 回路内感应电流的最大值; (2) 整个运动过程中感应电流最多产生了多少热量; (3
24、) 当杆A与杆Ai的速度比为1 : 3时,A2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分析:金属杆Ai、A2两杆在同一个金属U形导轨上都做变速运动,运动方向相同 (都向右),同一时刻两杆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两个感应电动势在 空间中的方向相同(都向外),但两个感应电动势在回路中的方向相反,所以 总电动势是这两个电动势之差,即E=BL ( vi-v 2),方向为金属杆Ai中感应电流 的方向,因为Ai比A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从而求出A2中安培力的大小。根据 平抛运动规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m 1 解析:(i)小球与杆Ai碰撞,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 _2 、_ _1 竖直方向:H= gt2
25、2 Ai杆开始运动时速度最大,产生电流最大, 匹竺妲西 ( _ 则 | max=E砂死 _ 2 _ . 2rL 2r 2r 4r 当两杆速度相等时,所围面积磁通量不变,设两杆共同速度为 V3,由动量守恒得: mv2=2mv v2 v0 +sJg!2H 卩工= 2 4 由能量守恒得:Q= 12 2 2 4 16 设杆A速度为v,则杆Ai速度为3v,由动量守恒得 m2=mv+3mv解得: v=巾 _%+歸2 T 8 则回路中感应电动势 E=E-E2=BL- 3v-BLv=2BLv =克卩2 肌(岭 = 4 点评:注重金属杆 Ai、A2两杆的运动过程分析,清楚同一时刻两杆都切割磁感线产生 感应电动势
26、时,根据两个感应电动势在回路中的方向会求出电路中总的感应电动势.碰后小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s=vit 联立式得:V2= v+sgf2H A2所受安培力 F=BIL=BL (呛+訝刁两)二計血+ $伺莎) &L 8r 第 10页共 10页 10 5、动量守恒、动量定理与电磁感应综合 例8如图所示,金属棒 ab质量m=5g放在相距L=1m 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最右端, 导轨距地高 h=0.8m,电容器 C=400 F,电源电动势 E=16V,整个装置放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强度 B=0.5T 的匀强磁场中.开关S先打向1,稳定后再打向2,金属 棒被抛到水平距离 x=
27、6.4cm的地面上,空气阻力忽略不 计,取g=10m/s2.求:金属棒抛出后电容器两端电压有多高? 分析:根据动量定理,结合运动学公式,安培力、电量表达式,从而求出电量,并由 】一一 即可求解, 解:设金属棒通过电量 Q,安培力F作用时间为 t,平抛的初速度为 v,飞行时间为t , 、 1 2 根据动量定理 FA t=mv-0 平抛水平射程 x=v.t 安培力F=BiL h= zgt 电量Q=i t 以上式子联立: BiL t=BLQ=mx 沁 CT 3 得:QE 壽=1.6 x 10-3C 设S打向1时,电容器的电量为 Q, 贝U Q=CU=CE 金属棒抛出后电容的电量为 Q, 则Q=Q-Q
28、=CE_Q=4.8X 10-3C 点评:本题考查动量定理、运动学公式与安培力公式相综合来解电量,并掌握 匸=的应 用难度中等。 例9、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MN PQ相距为d=1.0m ,导轨平面与水平面 夹角为a =30,导轨上端跨接一定值电阻 R=1.6 Q ,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方向垂直 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B=1T的匀强磁场 中.金属棒ef垂直于MN PQ静止放置, 且与导 轨保持良好接触, 其长刚好也为d、 质量m=0.1kg、 电阻r=0.4 Q ,距导轨底端S1=3.75m .另一根与 金属棒平行放置的绝缘棒gh长度也为d ,质量为 m/2 ,从轨道最低点以速度vo=1Om/s沿轨道上滑 并与金属棒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 后金属棒沿导轨上滑S2=0.2m后再次 静止,测得此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电热为Q=0.2J .已知两棒与导轨间的动摩 擦因数均为卩=V3 /3 , g取10m/s 2,求:(1)碰后瞬间两棒的速度;(2)碰后 瞬间的金属棒加速度;(3)金属棒在导轨上运动的时间. 分析:(1)由题意,绝缘棒与金属棒碰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暖碟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新疆第二医学院《林产化工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工程学院《工程估价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中国显微放大摄影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早餐麦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塔给水设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省凤凰县中考一模地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文丘利涡街流量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境外融资报告
- 氰化物中毒危害及预防
- 2023《高等教育法规》考试复习题库(核心400题)
- 云平台总体建设方案1
- 低钙血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 学校保安、宿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中职)ZZ017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赛项规程(师生同赛)(5月10日更新)
- 南京彭宇案完
-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真题
- 安全生产与ISO管理体系
- 锅炉设备培训课件
- 肌肉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某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生一案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