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1页
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2页
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3页
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4页
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2000年第16卷第2期吉林体育学院JournalofJilin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李思民(曲阜师范大学曲阜273165)摘要通过对影响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及运动员受伤后心理反应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减少凼心理凶系适厩琐仂阳相救借飑,从而为毅兰乐员进仃JL,埋训练促供理论参考.关键词运动损伤,心理因素,g,l-;Jtl_e$,康复1前言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把心理训练纳入了运动员的整个训练体系,随着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训练对运动损伤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关注.以往人们较为

2、重视物理性因素(如身体素质差,过度训练,设备简陋,气候条件,运动项目特点)对运动损伤造成的影响,而大量的训练实践证明,在造成运动员损伤的大量'因共10216例有关运动损伤的材料进行研究后发现,尽管运动员的训练技术,设备,健康状况和技术水平有了提高,但运动员的受伤率并未降低,因此,他认为这种倾向的可能原因是心理因了情绪不稳与职业足球选手每年关节损伤的发生呈正相关这些研究均显示,心理因素是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2造成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影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唤醒水平,焦虑,注意力和自信心,这些心理反映可通过运动员的自我评价和生理指标的变化表现出来.场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缺乏唤醒

3、的激发,身心的能量和技术动作的发挥只能局限在较低的水比赛时他们注意力的控制和信息的获得就会受到限制,使运动技术变形,.动作不协调,造成损伤.:研究表明,高度焦虑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伴有不良情绪体验并具有消极影响的激帮收稿日期:2o0OO31568吉林体育学院2000年第16卷理变化,在肌肉紧张状态下,运动员的视野变窄,精神涣散,注意力不能有效地集中到训练和比赛的信息上.运动心理学家可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焦虑值的测定进行心理引导来降低发病率.一运动损伤的理论模式,他及其他学者认为,在危险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反应不如放松时的快,这种时间上的延误和犹豫,容易造成运动员的损伤.在紧张状态下,身体会产生一

4、系列的生理变过皮肤的电反应测得,紧张状态下,皮肤的电阻下降,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血压升高,心率加的平衡能力减弱.肌肉的紧张还增加了协同肌群和对抗肌群协同运动的难度,造成动作失调,灵活性和准确性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变得迟缓.Nideffer认为,处于紧张状态下的运动员,特别是处于消极的自我评价的运动员,在运动中常做出保护性的反应,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成为运动性损伤的潜在因素.疲劳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心理因素.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整个训练和比赛中,精神要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在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在疲劳的情况下,大脑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明显降

5、低,运动员的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功能紊乱,运动员的本体感受器的机能状况下降,动作的稳定性降低.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员容易受伤.对受伤恢复后重返赛场的运动员,由于自信心不足,担心和害怕再次受伤,造成训练和比赛时肌肉紧张,使受伤的可能性增加.由于训练和比赛的内容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及情绪状态的不同,因心理因素造成运动员损伤的机率和程度也不同.体操等技能类的项目,由于项目本身动作技术复杂,是动作的自我展现,主要受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对对抗性项目的运动员来讲,由于队员之间有激烈的身体对抗,更易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同样的主客观条件下,不同的心理素质对避免运动损

6、伤的次数也会不同,心理稳定的运动员受伤的机率也小得多.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运动员在受伤后,会对受伤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同他们受伤时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他们常缺乏自信心,态度消极,情绪低落,不能对自己的伤情做出正确的评价,往往把自己的伤情看得很严重,并会伴有发怒,沮丧,焦急,恐慌等情绪反应,不愿与队友和教练员交往,拒绝和忽视治疗上的建议和帮助,导致消极反应的增加.这些反应在受伤前,很难为教练员察觉,而且运动员的轻伤也常引不起教练员的重视.如果教练员这时讨论伤后的训练,会引起运动员的反感,心理的这种反应会引起受伤部位的肌肉的不正常收缩,减少了损伤部位周围组织的供血能力,增加受伤部位的疼痛感

7、,不利于损伤的恢复.根据weiss和TrOxeI的"压力反应"理论,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和一般人在遭受压力和痛苦时的反应相似,在心理上都要经历事件的发生,自我评价,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四个相互影响的阶段.受伤事件使运动员产生消极或积极的自我评价,评价的积极与否会影响到队员本身的情绪状态,情绪状态也会对自我评价重新产生影响,而行为表现则是自我评价和情绪第2期李思民: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69和Heyman则把运动员的受伤后的心理反应称为"悲痛反应",并根据反应阶段性的变化分成六个阶段:震惊一否定受伤的严重性和影响;孤立一感觉寂寞无助;生气一责怪自己和别人

8、;争辨一易怒,易与他人争吵;沮丧一消沉,有犯错感;接受事实.不论是用"压力反应"还是"悲痛反应"来描述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反应,这两种理论都呈现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是可以改变的这样一种事实.对"压力反应"而言,减少因心理因素而造成损伤的方法在于改变运动员消极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对"悲痛反应"而言,促进运动员的心理复原在于协助运动员渡过初期的悲痛,坦然接受事实.4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运动损伤的措施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把心理训练纳入训练过程,应重视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培养,让运动来测定运动员在紧张状态下,完成动作时参加收缩的

9、肌肉,以进行心理指导,降低因焦虑造成损伤的发病率.对受伤后的运动员,心理训练中要了解运动员受伤前的情绪反应,这样才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康复训练.教练员是运动员最可依赖的人,教练的态度对受伤运动员的自我评价和情绪有直接的影流,能够给运动员提供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场所,使他们在心理上的负担得以释放,从而对训练和比赛充满信心,而且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应是相互信任和平等的关系,这也要求教练员掌握交流的技巧和内容,多从队员的立场和角度体会他们的情绪,同时根据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心理训练.对于受伤的运动员,应积极为运动员解决各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训练和比赛动机,使队员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恢复训练.员明确看到自己的进步,满足个人的成就感.目标的设置也有助于运动员动员能量,将注意指向于目前的活动任务上,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目标的设置应注意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明确目标和一般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而且要明确定出达成目标的方法和对目标进行定期的检验.参考文献Psychology.1988(10):2943964Weiss,M.R,andTroxel,R.KPsychologyofinjuriedathlete.AthleticT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