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_第1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_第2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_第3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_第4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声学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声音的特性2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三、噪音的产生和危害3 .妨碍人们生活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4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减弱噪音。四、声音的应用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超、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2 .传递能量:粉碎“结实”,超声波清洗。第二部分光学一、光的传播1.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真空中光速最快c=3X1()8m/s,空气中近似看做相等。水中和玻骑中较慢。二、光的反射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平面镜成像1 .等大、虚像。上下相同,左右相反。2 .物体远离、靠近时,像的大小

2、不变,像离镜面距离跟着增大、缩小。3 .注意对称点在作图中的应用。四、光的折射1.空气中的角度最大。2,垂直入射,不偏转。五、选镜及其应用1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2照机机,物体距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3.投影仪,物体距透镜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4放大镜,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5,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6 .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7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 镜矫正。第三部分热学一、熔化(固体变液体)和凝固(

3、液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1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3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不 变。二、汽化(液体变气体)和液化(气体变液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1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进行,速度随液体表面积,表 面空气流速,温度增大而增大。沸膊需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是剧烈汽化过程, 沸点会随气压增大而升高。三、升华(固体变气体)和凝华(气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四、热现象综合1 .云(液化)、霜(凝华)、露(液化)、雾(液化)、雨(液化、熔化)、雪 (凝华)、雹(凝固)2 .烟

4、是固体小颗粒,客是液体小水珠。五、分子热运动1 .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六、内能及其改变1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2 .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3 .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七、比热容=cmAt八、热机1 .工作原理:热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转化为机械能。2 . 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3 .一个工作循环只对外做功1次,曲轴转2周,飞轮转2周,活塞往返2 次。九、热机效率1.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

5、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第四部分力学(一)运动和力一、力、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二、三种力1 .弹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等。2 . G=mg,重力与压力不是同一个力,但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3,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滑动摩棕力大小决定因素:压力;接触面粗提程度。三、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一: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四、惯性1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叫惯性。2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6、3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五、二力平衡1 .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同线。2,应用:根据受力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六、画力的示意图2 ,一般步骤: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3 .当不知道有无摩擦力时,可以先确定其他力,再跟进运动状态判断(二)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是kg,在计算重力、压强、热值、比热容时必须用kg3.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位差的变化而变化,二、密度1,与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热胀冷缩)有关。2.直观认为,体积相同时,越重的物体,其密度越大。3,混合物质的密度,不能用密度的平均值。可以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4.测量物

7、质密度,都会回归到用质量和体积来计算。(三)压强和浮力一、压力与压强1 .物体自然静止在水平面时,压力等于重力。斜面上压力小于重力。2 .固体压强一般用P:F/S来计算,柱状体可以用P=pgh计算。3 .实脸时用到了 “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二、液体压强1 .P二Pgh中,h指研究对象距液面的竖直高度。2 .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直接参看计算公式。三、大气压强1 ,产生原因:气体收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与液体相同)2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脸。最早测量出其大小的实脸:托 里拆利实脸。3 ,流体流速与压强:流速大、压强小, (升力产生的原因)4 .压强与沸点:压强大、沸点

8、高。(高压锅原理)5 .地球表面,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四、浮力1 .解题方法:压力差;阿及米德原理;受力分析2 .液体浮沉条件:密度、浮力与重力。3 . V川等于物体水下部分的体积。4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时,水下部分体积/物体总体积二p物/p凌(四)功、功率、机械能。一、功1.W=FXS, S指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功率1 .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 . p=W/t=Fv。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公式三、机械能1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更力势能和弹性势能。2 .动能随m和v的增大而增大。重力势能随m和h的增大而增大。弹性势能 与弹簧性质和形变量(伸长量)有关。3 .机械能守恒

9、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总和不变。可以看 有没有其他形式能量参与来判断是否守恒。(如:有摩擦生热,即内能增 加,一般机械能减少;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一般机械能增加)。(五)简单机械,机械效率一、杠杆1 .杠杆能绕固定的点转动,这个点就是支点。2 .力臂:支点到力的作用线(沿力方向的直线)的距离。也就是数学上点到 直线的距离,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的大小。3 .杠杆处于替止或勺速转动都是杠杆平衡,实验中杠杆水平只是便于读出力 臂的大小。4 .最小力问题:找最长的力臂,即连接支点与力的作用点的力臂最长。对应 的力为最小力。二、滑轮1 ,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费距离。2

10、 .注意题目条件:摩擦是否考虑;动滑轮重力是否考虑3 .竖直提升物体时:拉力F=(G的+G功)/no n为承重绳段数,即连接动滑 轮的绳子段数。4 .水平装置中,拉力F=f/n。(一般不考虑动滑轮自重的影响。f为摩擦力)5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nh° h指物体升高的高度。在水平装置中同样适用6.连接滑轮组时,“奇动偶定”“自内而外”连接。三、机械效率,2=W 疗+W 能。2.机械效率 T二W 疔/W,户W 行/ (W 疗+W «) =Gh/ (Fs) o第五部分电学(一)电流、电压、电阻一、摩擦起电1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11、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因为不同原子对电子束缚能力不同,摩擦 过程中电子发生转移。3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4 . .睑电,器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二、电流和电路1 .史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即负电荷 定向移动的反方向。2 .电源外部,电,流有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3 .串并联电路识别:电路中仅有一条电路,并联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成多条 支路。(识别是电压表相当于开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4 .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三、导体与绝缘体、电阻1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2

12、 .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叫半导体(单向导电性),电阻为零的物体 叫超导体。3 .电阻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4 .史阻阻值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极面积和温度有关。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5 .定值电.阻忸值不变,滑动变阻器改变连入电路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四、串并联电路特点1 ,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串联分压,分得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2,并联电路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并联分流,分得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 .电阻一定时,也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2 .实脸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不同,实验中使用了 控制变量”

13、的方法,二、欧姆定律二U/R,注意公式的“同一性”和“同时性”3 .推导式R二U/I只能做电阻的计算,但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三)电功率一、电能、电功1 .电流所做的功等于消耗的电能W=U11二、电功率1.立功率指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W/t=Ulo3.额定功率指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只有一个。实际功率指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可以有很多个。三、焦耳定律= l2Rto2,纯电阻用电器,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Q=|2Rt=U2/R*t=Ulto3,非纯电阻用电器(电动机),欧姆定律不再适用,电能只有一部分转化为 内能。消耗电能W二Ult,产热Q=/Rt, w-q为产生的其他形式能量。(四)电与磁一、磁现象,磁场1 ,磁现象:磁铁能吸引铁、钻、操的性质。磁极磁性最强,同名磁极相斥, 异名磁极相吸。2,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磁场是客现存在的物质,看不见, 但可以用人为规定的磁感线描述(磁感线不存在)。3.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不重合(最早由沈括梦溪笔谈发现地磁偏 角)二、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1 .奥斯特实验内容为导线通电后能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导体 周围能产生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2 .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三、电磁铁、电磁继电器。1 .电磁铁是中间插有铁芯(增强磁性)的通电螺线管。2电磁继电器的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