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记承天寺夜游课型: 讲读课 设计时间:10月18日 班级: 姓 名:【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 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 “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 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 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背景资料: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 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 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

2、台诗案”。出 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地方军事助理官) 。官衔上 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 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 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写于 苏轼经历他人生中最大打击“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 后所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张怀民:名梦得,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 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 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 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学习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

3、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 度。学习重点: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乐 观豁达的心境。学习难点:对文中“闲”字的理解。课时:1导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 字正腔圆。2、给加点字注音。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解( )衣欲睡 积水空( )明3、听课文音频,注意句子的停顿、节奏。参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组内互读课文。5、齐读课文。6、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7、组内互译,完成下面的测试。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解衣欲睡 欲: 欣然起行 欣然: 遂至承天寺 遂: 盖竹柏影也 盖: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念无与为乐者 念: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念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默读课文,思考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苏轼“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景色?3、这是苏轼笔下的月下之景,你还能想到哪些写 “月”的诗句?三、品读欣赏,把握情感4、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怎样理解文中“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 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小组合作完成)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 苏轼的诗句,他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 之险,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 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