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生物学科试卷及考试质量分析与2010年复习备考建议汇总_第1页
2009年高考生物学科试卷及考试质量分析与2010年复习备考建议汇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09年高考生物学科试卷及考试质量分析与2010年复习备考建议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对 2009 年海南省高考生物学科的试题与考试质量情况作简要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1、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省的考试,在 2007 年和 2008 年考试的基础上,国家 考试中心在年初到我省进行了调研,对海南的教学实际和今年参加高考的海南考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在吸取前两年考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年考试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 进措施,使本次命题更符合海南省基础教育的现状和新课程对考试的要求,对海南省的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和人才选拔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2、 根据海南省

2、 2007 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琼府办200653 号)的规定,海南省 2009年延续 2007 年高考的要求,实行分科考试。生物学科考试时间为90 分钟,全卷满分为 100 分。3、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考试的内容、试卷的结构、题型、考查能力等较去年发生了稳健的变化,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年初考试中心在我省调研的成果,更加贴近海南省基础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也反映出新课程高考稳中求变,不断实践新课程对高考要求的理念。对海南省正在实施的新课程 起到了激励的作用。一、试卷分析1 试卷结构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整卷分为第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其中第I

3、 卷有 20 小题(第 120 题)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第 II 卷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有4 道题(第 2124 题),共 42 分。选考题提供 2 道题(第 2526 题),考生选择其中一道题作答,共为 18 分。选择题和必考题在必修模块13 范围内命题;选考题的第 25 题在选修模块 1 范围内命题,第 26 题在选修模块 3 范围内命题。表 1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 各题考查内容在各模块中的分布及分值统计表题型题号考查的主要内容各模块分布和分值必修 1必修 2必修 3选修 1选修3选择题1主要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2

4、分2细胞壁、细胞膜的组成成分酶在代谢中的作用(酶的专一性)2 分3细胞衰老和凋亡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细胞生命历程中细胞凋亡的概念辨析)2 分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 分5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渗透原理)(曲线图) 2 分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递质、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2 分7人体的水盐调节(曲线图)2 分人体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调节 的基本方式,神经中枢的位置和调节作用)2 分9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2 分10酶在代谢中的作用2 分1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 分12DNA 复制和遗传信息转录2 分1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和细胞呼吸:分14探究实验的基本

5、原理2 分15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2 分16植物激素2 分17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的功能)2 分18群落结构特征(种间竞争)2 分19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 分20生态系统结构(种间关系)2 分选择题各模块分值统计18 分 4 分 18 分非选择题必考题21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及育种14 分22植物生长素的作用(验证植物顶端优势)9 分23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0 分2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9 分选考题25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植物芳香油的提取)18 分26动物胚胎工程的基本过程与理论基础18 分非选择题各模块分值统计0 分14 分28 分18 分18 分全

6、卷各模块分值统计18 分18 分46 分18 分18 分说明:(1)表中“考查的主要内容”的描述依据考试大纲“知识内容”的描述,括号里为具体内容。(2)第 14 题可视为跨模块共性题目。3表 2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各题考查内容在各模块中的分布及分值统计表题型题号考查内容各模块分布和分值必修 1必修 II必 修III选修 3选择题1核酸的结构和性质2 分2光合色素的作用(涉及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2 分3叶绿素吸收光能2 分4人体的神经调节2 分5激素的作用原理2 分6细胞癌变的原理2 分7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 分8蛋白质的代谢和功能2 分9反射的原理2 分10动物

7、的水盐调节2 分11人体咼级神经调节2 分12人体的免疫调节2 分13动物的特异性免疫调节2 分14群落的演替2 分15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增长的原理2 分16群落中的种群关系2 分17生态系统的稳态调节2 分18性别决定2 分19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2 分20伴性遗传2 分选择题各模块分值统计8 分10 分22 分选择题各模块分值统计8 分10 分22 分4非选择必答部211、探究植物激素(赤霉素)调节的原理和实验分析及应用2、探究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3 分10 分5题分变量和提出课题)22运用育种过程为材料,考查对遗传定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10 分23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8、10 分24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种群和群落结构变化、生态系统稳态调节等知识的综合应用9 分选答部分25植物细胞工程18 分26转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非选择题各模块分值统计3 分10 分29 分18 分全卷各模块分值统计11 分20 分51 分18 分表 3 2008 年和 2009 年各模块分布和分值比较项目各模块分布和分值必修 1必修 II必修 III选修 1选修 308 年09 年08 年09 年08 年09 年08 年09 年08 年09 年选择题各模块分值统计8分18 分10 分4分22 分18 分非选择题各模块分值统计3分0分10 分14 分29 分28 分18 分18 分1

9、8 分全卷各模块分值统计11 分18 分20 分18 分51 分46 分18 分18 分18 分、试题的特点今年的生物试卷,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覆盖面大,全卷无偏题和超纲题,试题围绕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主干知识展开, 题意明确、层次清晰、立意鲜明、设计新颖、表述较严谨、简洁流畅,能力要求与题型有机统一,关 注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所呈现的题型也是学生熟悉的类型。试题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 度,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保证了试题的思考量和考查目标的可推广性,为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今后生物教学“立

10、足基础,培养能力”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中学生物 教学具有一定促进作用。1、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为载体 , 注重知识内部的联系,考查目标为知识的基础性,在知识6的交汇处命题,体现了能力立意。如3、8、12、16、21、23、26 等,第 3 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的概念辨析,是通过判断噬菌体侵染细菌、干细胞和创伤的细胞坏死来理解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对 知识进行了迁移和应用。2. 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几乎包含了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只有必修模块 2 中 的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进化没有涉及,必修模块1 的 9 道选择题中就涉及 17

11、个以上知识点。本试卷注重对考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 21 题考查了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 细胞学基础和统计学原理等。此外,第1、2、3、4、 6、8、9、10、12、13、16、20、21、24、25、26 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3. 联系实际,注重实验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的题有7、14、18、19、20 、25 等,例如,第 7 题考查考生应用人体内水分代谢的知识和原理,通过分析,确定饮水与排尿的时 间关系;第 19题考查考生应用种间关系和食物链的知识,分析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 长率变化趋势。本试卷非常注重对学

12、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全卷中,第5、7、10、13、14、15、22、 24、25、26 等都涉及了实验内容。其中第 14 题考查学生不仅是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因素) 和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内部因素) ,实际则考查学生的单一变量问题。第 22 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 运用所学知识对“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实验的不同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 预测,并通过对不同处理的预期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4体现生物学科特点,重视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第 5、7、10、11、13、14、19 题,有曲线图、表解、柱形图等。 5渗透其他学科能力,进行学科

13、间整合。如第 13 题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生物问题,第 21 题,要求学生理解题干所提供的生物学背景信息, 运用数学的统计学解决问题,第 25 题应用到物理和化学知识(有机溶剂和密度等) 。6 重视考查学生应用科学术语表达的能力。 今年非选择题的答案, 需要考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理 由”、 “原因”、“为什么”等的篇幅有所下降,而是考查学生应用科学术语、关键词或要求用精炼的文 字进行表达,突出生物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2009 海南卷的新课程特色2009 年是海南省自主命题的第三年,经过 07 试题的平稳过渡, 08 和 09 试题稳中有变,有一定的灵 活性和区分度,尽显新课程特色。 严格

14、按照考试说明和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考查核心知识; 充分彰显新课程理念,注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7功能。值得商榷的问题第 1 题与 17 题考查线粒体这个知识点,第 2、10、11 题都有涉及酶的专一性, 使试卷有限的覆盖面变小。必修模块的题数、题型和分值比例及分布等方面似乎还具有调整得更合理的空间。若第n卷也像第I卷那样图文并茂,本试卷可能会更好。三、学生答题情况表 4 2007 年一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海南省考生成绩比较表第 1 卷第 II 卷全卷满分平均分满分平均分满分平均分2007 年4225.705825.5010051.302008 年4024.1

15、86026.8210051.002009 年4026.806030.8410057.64表 5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选择题各题难度分析(实考人数:37160 人)题号正确选项及难度最大干扰选项及比例备考正确选项难度最大干扰选项比例1B0.7871A9.80%2B0.7765C14.48%3D0.8455C5.73%4C0.8939D4.49%5B0.6419C26.07%6C0.4218A43.30%7A0.7030C12.65%8B0.3211A28.28%9A0.7837C11.89%10D0.5418A21.35%11B0.7133D11.81%12C0

16、.6216A14.18%13B0.7416A13.01% 继续落实能力立意,全面考查能力与科学方法; 突出体现生物学科特点,增强试卷的选拔814C0.8678D5.36%915C0.5892D26.37%16C0.4955D21.91%17B0.7360C16.88%18D0.6490B20.99%19B0.7761A9.17%20C0.4913B36.75%说明:1.最大干扰选项是指在非正确选项中,考生选最多的一项;其比例是指选该项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百分比。题号平均分难度最高分及格率零分人数选做题人数214.64200.331614.0013.85%2609225.44750.605

17、19.0057.87%2429235.93690.593710.0062.06%3010244.06200.45139.0021-2420.08840.4783259.60690.533718.0047.56%40160572610.97240.609618.0059.81%7653110325 和 2610.74980.5972合计30.83820.5140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海南卷)试题中,较容易的题(难度系数在0.65 以上)有第 1、2、3、4、7、9、11、13、14、17、19 题,共 22 分。较难的题(难度系数在0.40 以下)有第 8 题和第 21

18、题,共 16 分。较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的大致比例为2: 6: 2。这样的难度值比例能较好地体现了选拔考试的需要,成绩分布基本上可以呈现正态分布,切合海南省考生的实际水平,也符合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学科考试大纲的说明(海南卷)的规定。试题评析6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Co 选择 C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2.18%,而选择 A 的考生人数10却占全体考生人数的

19、 43.30% 考生对神经递质的主要成分不清楚,对神经递质和激素的传递 过程的区别不明确,对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是否可以连续发挥作用比较模糊。 8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Bo 选择 B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32.11%,选择 A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 28.28%,选择 D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23.091%,选择 C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 16.39%o得分率较低

20、的主要原因:一是考生对呼吸中枢的位置不清楚;二是 考生对神经系统有关概念不明确。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B. 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Co选择 C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49.55%,选择 D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 21.91%,选择 B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17.701%,选择 A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 10.75%。得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生长素的化学成分(吲哚乙酸)及其类 别不清楚,对蛋白质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切,对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

21、裂素和脱落酸)的生理作用认识不到位。同时也说明考生有机化学知识薄弱。20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 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 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 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 物种多样性上升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在水稻田里,水稻和杂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同一营 养级(第一营养级) ,如果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 势必引起物种多样性下降和水稻生物量 增多,继而引起水稻害虫密度上升和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故正确选项是Co选择 C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 49.13%,选择 B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的36.75%,选择 A 的考生人数占全体考生人数

22、的 12.13%o得分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一是考生对各选项不理解,逻辑推理能力不够强;对水稻和杂草的种间关系及其营养级的概念掌握得不够好。第 21 题属于综合应用性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应用杂交育种的知识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 统计学知识11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全卷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得分率(难度系数)为 0.3316o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解不到位,回答不完整,没有答出“非等位基因”,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有关统计不够重视。同时也说明考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第 24 题得分率(难度系数)为 0.4513。考生对这部分知识不够重视,平时对这类题练习较少, 对生态系统中的信

23、息种类和传递过程以及种间关系掌握不够好。说明我们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 递这一内容的教学不够重视。以 2008 年全国理综H卷的第 5 题为例进行分析: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体液免疫的原理和细胞周期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当体内的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增殖加快,当然是细胞周期缩短)分化形成大量

24、的效应 B 细胞,从而产生较多的抗体, 使血清中抗体浓度增加, 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但是,如果换一个问法,也就是如何做完这道题之后进行举一反三。今年的第23 题就是变式高考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是通过高考试题来体现的,所以了解和研究历年,特别是熟悉近几年的 高考试题,才能更好的理解考试大纲,把握复习的大方向。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地区独立命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他们的命题必然要参考历年的高考试题,必定是以教育部的全国卷作为重要依据来参考。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高考试题的走势特点,从中得到很多重要信息,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学生考试答题的注意事项1:答题时,笔墨要浓点,字迹要清晰,字距要适当,不可太挤、太

25、满。否则扫描图像可能不清晰。 不能超框答题!答题框外的部分不会被扫进计算机。是无效答题。2:用专业术语答题、坚决不留空白。答题书写工整、语言规范、流畅、措词准确、思维慎密。尽量让学生熟悉试卷的特点:生物学科的非选择题摆在最后,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保证生物题有 时间做3 :做题要有“三心”,细心,信心,还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4 :基础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难题得点分。考试技巧口诀: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不求多得,只求少失,不求草草答完全卷,只求做了都对。四、海口市各学校考试情况09 年各分数段人数平均分800-900 分700-800 分600-700 分500

26、以下08 年09 年12昌茂学校00046449.87475.95长流中学0449110535.88524.8113东山中学00232472.73485府城中心0115198480.43474.09国科园395075545.31541.44海港学校00453488.35491.44二中0033165491.51505.92实验中学01013994569.00560.88四中0279279494.55504.44体校0015403.50373一中、66734260582.63604.42海南侨中、69235851593.92611.38海天学校00323437.06490.40华兴分校00157

27、410.56华兴学校021474488.75472.64景山学校0123942527.88553.54灵山中学009168508.62474.34罗牛山00016425.05琼山侨中1230249499.18481.10琼山中学015179123580.99561.89十四中0015195480.31482.45一职中003174497.58471.09智力中心00122474.05448.94五、2009年高考试题的启示根据 2009 年考卷的特点,对 2010 年备考有如下启示:1、复习备考要注重“双基”训练,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28、,变式思维。在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 复习时不仅要提炼章节内的知识要点,突破难点,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的整合能力,构建完善的 生物学知识体系,重视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并进行归类整理。2、今年试题走势稳中求变,例如,考查光合作用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考查遗传变异模块上, 考查杂交育种和统计问题;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也被纳入到考查范围。正因为有这些变化,我 们才会觉得新,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只有紧扣考纲,熟悉教材,不心存侥幸,不放弃考纲规定的任何一 个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每年考题在知识覆盖面上有着弥补上年不足的倾向,因此,在复习备 考中除牢牢抓住重点章节外,不能

29、轻视曾被高考遗漏或淡忘过的章节内容。实验考查仍然是生物高考的一大亮点,但考查形式将多元化,2009 年的实验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实验复习要 注重对课本14实验的原理、 设计思路和方法的理解, 并通过一定量的题型训练使学生适应在新情境、 新 模式下能够进行正确解答,不必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实验全程设计的训练上。但实验填充,实验改正和 实验分析评价结论等不容忽视,探究性方面的实验依然是考试的主流。3、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 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例如,考题中的第 10、11 题,考生只有在正确理解所给图解的基础上,通 过严密的分析推

30、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一些题目看似不难,但认真分析发现,学生欲获得理想成绩, 仅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是不行的, 需要考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并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需要学生仔细审题,深刻领会题意,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和灵活应变能力才行。所以, 在平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审题时, 应该要注重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图文信息转 换与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经典试题的变试训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4、复习备考,要琢磨每年的考试信息,社会信息,同时还要顺应新课改潮流,认真筛选组合新信息, 编制质量较高的训练题,培养学生在新的知识背景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要

31、引导 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物学前沿领域的知识与成果,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产、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有, (1)生态和环境热点 (太湖污染, 沙尘暴,人口资源、温室效应、环境保护) 。( 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 。( 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三鹿奶粉问题,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 艾滋病、 H1N1)。 (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西部大开发、绿色奥运、贫铀弹、反恐斗争)。5、重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应试技巧是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根据生物学科特点训练学生学会辨别试题指向; 训练学生学会找

32、题设中的关键词句并在关键词句下划线; 训练学生学会分析有效 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找中心句;训练学生学会找出隐含条件,用全已知条件;实验给予的 实验仪器,药品材料要用全,否则实验设计不严密(自选实验材料和仪器的题目除外)。训练学生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所给的全部信息;训练学生学会选择最佳答题方案,不走弯路,节约宝贵考试时间;训练学生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重点找到所给信息与课本知识的切合点等。6、在我们平时的阅卷中做到认真负责,及时指出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包括错别字的订正,规范语 言表达。让学生形成答题思维,构建答题模式。这项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及时,注重反馈的有效性原 则。7 、我们

33、在安排学生训练时,应该做到让学生“限时限量”(如我们经常会安排一节课前30 分钟考试,后 10 分钟讲评, 题量控制在高考题量上下) ,避免因考试不够时间而出现部分试题未作答情况 。 总之,2009 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平稳而灵活,知识考查紧扣课本和考纲,注重核心知识和学科能力的 考查;进一步简化处理了实验题,改变以往“高大”的实验设计面孔;继续淡化文字的书写量。试题 从整体上给人以“稳中求变,旧貌换新颜”之感。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试题,及时寻 找信息来源渠道,做到“有的放矢”。六、2010年生物高考复习整体规划(一)高考三轮复习的时间安排及任务复习阶段时间目标备考策略15第一轮200

34、8 年 9 月一 2010 年 3 月初,全面、系统、扎实、灵活的掌握基础知识按知识框架安排顺序,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小专题复习为主线第二轮2010 年 3 月一 2010 年 4 月底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大专题复习为线,以咼考考点复习为面第三轮2010 年 5 月一 6 月,回归基础、强化技巧、调整心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梳理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全真模拟演练、加强身体和心理调适(二)几点学习方法1. 读研读教科书,要求同学们根据教纲考纲考点规定的内容,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把考点知识全部记在记忆中枢里,熟悉考点知识,基础知识扎实,在考试时才能举一反三,扫除解题时的知识盲 点。2. 记在复习时注意记录,可以重点记录老师所讲的拓展部分的知识,快速记录老师所举的实例,记录一些跨章节的相关内容,这样便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听讲、看书、思考问题,消化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另外还要建立自己的纠错本。记载自己曾经做错过的试题,把它汇编成册,以便今后逐个攻下,或请教老师。3. 练练就是根据复习进度,同步地,精选地做一定数量的章节过关题。有些学生喜欢只做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