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 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 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 ?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适用范围。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适用范围。教学过程:一、回顾幂的相关知识:an 的意义: an 表示 n 个 a 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做底数, ?n是指数二、导入新知:1问题: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2 次运算,它工作103 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2学生分析:总次数=运算速度×
2、;时间3 得到结果:1012×103=(1010) ×( 10×10×10)=(101010) =101512个1015个104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012、 103 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式,所以我们把像1012 ×103 的运算叫做 同底数幂的乘法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5. 观察式子: 1012×103=1015,看底数和指数有什么变化?三、学生动手:1计算下列各式:5232(3mn(1)2 ×2(2) a·a)5 ·5( m、 n 都是正整数)2得到结论: ( 1
3、)特点:这三个式子都是底数相同的幂相乘相乘结果的底数与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mn3.a ·a 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mna) · (a aa)= a am+na·a= (a aa =am个an 个a(m+n) 个amnm+na ·a=a( m、 n 都是正整数),即为: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四、学以致用:1. 计算:256m3m+1( 1) x·x( 2)a·a(3) x ·x2.43mnp计算:( 1)2×2×2( 2) a ·a·a3.计
4、算:( 1)( -a ) 2×a6(2)(-a ) 2× a4(3)(- 1 )3× 1 6224. 计算:( 1)( a+b) 2×(a+b) 4×-(a+b) 7( 2)( m-n) 3×(m-n) 4×(n-m) 7( 3)a2×a× a5+a3×a2×a2五、小结:1.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了解了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 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
5、变,指数相加,即mnm+na ·a=a ( m、n 是正整数)六、作业课本 96 页练习 1,2 题课题:幂的乘方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教学难点: 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教学过程:一、回顾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 m、 n 都是正整数)1.6 4 表示 _个 _相乘 .2.(6 2) 4 表示 _个 _相乘 .3.a 3 表示 _个 _
6、相乘 .4.(a 2) 3 表示 _个 _相乘 .三、推广形式,得到结论:1(am)n =_×_×× _ =_ × _×× _=_即 ( am) n= _( 其中 m、 n 都是正整数 ) 2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 , 发现了什么 ?幂的乘方 , 底数 _, 指数 _.四、巩固成果,加强练习:1. 计算:(1)(103) 5(2) ( 2)3 4( 3) ( 6)3 43( 4)( x2) 5(5)( a2) 7( 6)( as )32. 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5+a5=2a10 ()(2)(s3)3=x6()(3)( 3)2
7、·( 3)4=( 3)6=36 ()( 4)x 3+y3=(x+y ) 3() ( 5) ( mn)3 4 ( m n)2 6=0()五、新旧综合:在上节课我们讲到, 同底数幂相乘在不同底数时有两个特例可以进行运算,上节我们讲了一种情况:底数互为相反数,这节我们研究第二种情况:底数之间存在幂的关系1. 计算: 23×42× 832. 计算:(1)(x 3)4· x2 (2) 2 ( x2) n( xn) 2 ( 3) (x2)3 7 六、提高练习:1. 计算:(1) 5(P3) 4·( P2)3+2 ( P) 2 4· ( P5)2(
8、 2) ( 1)m 2n+1m-1+02002( 1) 19902. 若( x2)m=x8,则 m=_3. 若 ( x3) m 2=x12,则 m=_4.m2m9m若 x ·x =2,求 x的值。5.若 a2n=3,求( a3n) 4 的值。6.已知 am=2, an=3, 求 a2m+3n的值 .七、附加练习:1.-(x+y)3 42.(an+1) 2×(a 2n+1) 33.(-32) 34.a3×a4× a+(a 2) 4+2(a 4) 25.(xm+n)2 ×(-x m-n) 3+x2m-n×(-x 3) m八、小结:会进行幂
9、的乘方的运算。九、作业课本 97 页练习题课题:积的乘方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教学难点: 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 同底数幂的乘法 ;2. 幂的乘方。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问题: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 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2. 提问:体积应是333,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底数是3的乘积,虽V=(2
10、215;10) cm2和 10然 103 是幂,但总体来看,它是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 ?有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秒三、自主探究,引出结论:1. 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什么规律?(1)( ab) 2=( ab)·( ab) =(a·a)·( b·b) =a( ) b( )( 2)( ab) 3=_=_=a( ) b( ) ( 3)( ab) n=_=_=a( ) b( ) ( n 是正整数)2分析过程: ( 1)( ab)2= ( ab)·( ab) =
11、(a·a)·( b·b) = a 2 b2,( 2)( ab) 3=( ab)·( ab)·( ab) =(a·a·a)·( b·b·b) =a3b3;( 3)( ab) n= ( ab) (ab)(ab ) = (a aa) · (b bb) =anbnn个abn个an个bnnn3得到结论:积的乘方: ( ab) =a ·b( n 是正整数)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幂的乘积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nnna·b=( a
12、b) (n 为正整数)【 2】nna) · (b bb) 幂的意义a ·b= (a an个an个b= (a b) (a b)( a b)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n个(ab)n( a·b)乘方的意义5. 结论: 同指数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四、巩固成果,加强练习:1. 计算 : (1)(2a)3(2)(-5b ) 3 ( 3)( xy 2) 2( 4)( -2x 3)42. 计算:(1)2(x3)233327223·x-(3x ) +(5x)·x(2)(3xy ) +(-4xy ) ·(-xy)(3)(-2x3) 3·(1 x
13、2) 2(4)(-x2y) 3+7(x 2) 2·(-x) 2·(-y) 33p2p578(5)(m-n)·(m -n)(m-n)(6)(0.125)×8(7)(0.25)8×410(8)2mm1)m×4×(83. 已知 10m=5,10 n=6, 求 102m+3n的值 .五、小结:1. 总结积的乘方法则,理解它的真正含义。2. 幂的三条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六、作业课本 98 页练习题课题:整式的乘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让学生主动参与
14、到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难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回忆幂的运算性质:mnm+nm nmnnnn(m,n 都是正整数 )a ·a=a(a ) =a (ab)=a b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问题:光的速度约为3×10 5 千米 / 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102 秒,你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2. 学生分析解决: (3
15、15;10 5) ×(5 ×10 2)= (3 ×5) ×(10 5×102)=15×10 73. 问题的推广: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即ac5·bc 2,如何计算?ac5·bc 2=( a·c5) ·(b ·c2)52=(a·b) ·(c·c)=abc5+2=abc 7三、自己动手,得到新知:1类似地,请你试着计算:(1)2c 5·5c2;(2)(-5a2b3) ·(-4b 2 c) 【 4】2得出结论: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
16、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四、巩固结论,加强练习:1. 计算:(1) ( -5a 2b)·(-3a )(2) ( 2x) 3·( -5xy 2)2. 小民的步长为 a 米,他量得家里的卧室长 15 步,宽 14 步,这间卧室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3计算:(1) 2a3bc2( 2ab 2 )(2)( 3x3 )2x3(3)(-10xy3)(2xy4z)(4)(-2xy2)(-3x2y3)( - 1 xy)4- 3 (x-y) 44(5) 3(x-y)2· -(y-x) 34. 判断:152( 1)单项式
17、乘以单项式,结果一定是单项式()(2)两个单项式相乘,积的系数是两个单项式系数的积()(3) 两个单项式相乘,积的次数是两个单项式次数的积()( 4)两个单项式相乘,每一个因式所含的字母都在结果里出现()5. 计算: 0.4x 2y·( 1 xy ) 2- (-2x ) 3·xy 326. 已知 am=2,a n=3, 求 (a 3m+n) 2 的值。7. 求证:22n+1nnn+2整除5·3·2-3·6 能被 13五、作业课本 99页练习1 题课题:整式的乘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8、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难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问题: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 m(单位:元 / 瓶) 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 ( 单位:瓶 ) ,分别是 a,b,c 。你能用不同方法
19、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2. 得到结果:一种方法是先求三家连锁店的总销售量,再求总收入,即总收入为: _ ;另一种方法是先分别求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即总收入为: _。所以: m(a+b+c)= ma+mb+mc3. 提出问题:根据上式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方法吗?4. 总结结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 ma+mb+mc三、巩固练习:1. 计算:( 1)2a2·(3a 2-5b)( 2) ( 2 ab 22ab )1 ab )(3)(-4x 2)· (3x+1)322若 (
20、-5a m+1b2n-1 )(2a nbm)=-10a 4b4,则 m-n 的值为 _3计算: (a 3b) 2(a 2b) 34.计算: (3a 2b) 2+(-2ab)(-4a3b)5.计算: (- 5 xy )( 2 xy22xy4 y)2336计算: (-3xy)(5x2 y)6x2 ( 7 xy 22 y2 )27已知 a2,b3,求 3(2bab2ab)ab2( 2a23ab2a) 的值aba8解不等式: 2x(x1)(3 2)x2x2x21x9若 2x 23x m 与 x2mx2 的和中不含 x 项,求 m 的值,并说明不论 x 取何值,它的值总是正数四、作业课本 101页练习
21、1,2题课题: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难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二、创设情境,感知新知:1问题:为了扩大绿地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 a 米,宽 m 米的长方形绿地增长 b 米,加宽 n 米,求扩地以后的面积是
22、多少?2. 提问:用几种方法表示扩大后绿地的面积 ?不同的表示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3得出结果:方法一:这块花园现在长(a+b) 米,宽 (m+n) 米,因而面积为 (a+b)(m+n) 米 2方法二:这块花园现在是由四小块组成,它们的面积分别为:am米 2、 an 米2、 bm米 2、bn 米 2,故这块绿地的面积为(am+an+bm+bn)米 2(a+b)(m+n) 和(am+an+bm+bn)表示同一块绿地的面积,所以有 (a+b)(m+n)=am+an+bm+bn三、学生动手,推导结论:1. 引导观察:等式的左边 (a+b)(m+n) 是两个多项式 (a+b) 与 (m+n) 相乘 ,
23、把(m+n) 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两个多项式 (a+b) 与(m+n) 相乘的问题就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这是一个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 过程分析: (a+b)(m+n)=a(m+n)+b(m+n) -单×多=am+an+bm+bn-单×多3. 得到结论: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四、巩固练习:1计算:( 1) (x 2 y)( x 22xy 3 y 2 )(2) ( 2x 5)( x25x 6)( 3) (3x1)(x2)(4) (x - 8y)(x - y)(5) (xy)(x 2- xy
24、y2 )2. 先化简,再求值:(a-3b)2+(3a+b)2-(a+5b)2+(a-5b)2,其中a=-8,b=-6.3. 化简求值:( x2)( x3)3(x1)( x1)(2x1)( 2x3),其中x=4 .54. 一块长 m米,宽 n 米的玻璃,长宽各裁掉a 米后恰好能铺盖一张办公桌台面( 玻璃与台面一样大小 ) ,问台面面积是多少?五、深入研究:1. 计算: (x+2)(x+3) ; (x-1)(x+2); (x+2)(x-2) ; (x -5)(x-6); (x+5)(x+5) ;(x -5)(x-5);并观察结果和原式的关系。( x2 )( x3 )x ( x1) 222. 解不等
25、式组:1 )( x6 ) ( x5 )( x2 )( x3. 求证:对于任意自然数n , n(n5) (n3)(n2) 的值都能被6 整除4. 计算: (x+2y-1) 25. 已知 x2-2x=2 ,将下式化简,再求值(x-1) 2+(x+3)(x-3)+(x-3)(x-1)六、作业课本 102 页练习 1,2 题课题: 整式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原理和应用,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培养探索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教学重点: 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准确熟练地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26、:问题:一种数码照片的文件大小是28K,一个存储量为2610M(1M=2 K)的移动存储器能存储多少张这样的数码照片?1. 分析问题:移动器的存储量单位与文件大小的单位不一致,所以要先统一单位移动存储器的容量为 26×210=216 K所以它能存储这种数码照片的数量为216÷ 282. 问题迁移:由同底数幂相乘可得:2828216 ,所以根据除法的意义216÷ 28 =283. 感知新知:这就是我们本节需要研究的内容:同底数幂的除法。二、学生动手,得到公式:1计算:( 1)()·28 =216(2)()·53=55(3)()·105=
27、107(4)()·a3=a62再计算:(1)216 ÷28=()(2)55÷53=()(3)107÷105=() (4)a6÷a3=()3提问:上述运算能否发现商与除数、被除数有什么关系?4分析:同底数幂相除,底数没有改变,商的指数应该等于被除数的指数减去除数的指数5得到公式: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m÷an=am-n( a0 )6提问:指数 m, n 之间是否有大小关系?【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 m>n】三、巩固练习:1计算:( 1)x 8÷x 2( 2) a4÷ a(3)( ab)5
28、÷( ab) 22提问:在公式要求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n,但如果 m=n或 m<nn呢?3实例研究:计算: 32÷ 32 10 3÷ 103a m÷am( a 0)4得到结论:由除法可得:32÷32=1 10 3÷103=1 a m÷ am=1(a 0)利用 am÷ an=am-n 的方法计算3 2÷32=32-2 =30103÷103 =103-3 =100am÷am=am-m=a0( a0)这样可以总结得a0=1(a 0)【 2】于是规定: a0=1( a 0
29、) 即: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 0 次幂都等于15. 最终结论:同底数幂相除: am÷ an=am-n(a 0, m、n 都是正整数,且 m n)四、加强训练:1计算:( c)5(c)3( x y) m 3( x y)2x10( x) 2x32若 (2a3b)01成立,则 a, b 满足什么条件?3若 10 x7 ,10 y49 ,则 10 2 xy 等于?44若 (2xy 5)0 无意义,且 3x2 y10 ,求 x, y 的值五、小结:利用除法的意义及乘、除互逆的运算,揭示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运算法则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六、作业课本 104 页练习 1 题课题: 整
30、式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和它们的运算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提倡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教学重点: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问题:木星的质量约是1 90× 1024 吨地球的质量约是5.08 × 1021 吨 ?你知道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吗?分析:这是除法运算,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1.90 × 1024)÷( 5.98
31、15; 1021)倍24211.9010241.9010243( 1.90 × 10 )÷( 5.98× 10) =5.9810215.98 1021=0 318×10这也是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二、学生动手,得到法则:1. 仿照上述的计算方法,计算下列各式:( 1) 8a3÷ 2a(2)5x3y÷ 3xy(3)12a3b2x3 ÷3ab22. 分析特点:(1)单项式相除是在同底数幂的除法基础上进行的。( 2)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可以分为系数相除;同底数幂相除,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三部分运算3. 得到结论: 单项式
32、相除 ,( 1)系数相除,作为商的系数; ( 2)同底数幂相除; ( 3)对于只在被除数 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三、巩固练习:1. 计算:( 1)28x4y2÷ 7x3y( 2)-5a 5b3c÷15a4b( 3)(2x 2y) 3·(-7xy 2)÷ 14x4y 3 ( 4)5(2a+b) 4÷( 2a+b)22.计算:( 1) 6x7 y5 z16 x4 y5(2)(0.5a3b) 5(1 a3 b)22(3)1 a 5b3(1 a3b)( 3a) 2(4)5x3 y 2( 15xy)24(5)(6x 4 y 3 z
33、3x 2 y 2 ) 33.化简求值:求 4 x5 y 3x4 y3x3 y(x3 y22xy 2 )的值,其中 x2, y 3 .四、小结: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 ,(1)系数相除,作为商的系数;(2)同底数幂相除; ( 3)对于只在被除数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系数先相除, 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 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要注意运算顺序,
34、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五、作业课本 104 页练习 2 题课题: 整式的除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和它们的运算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提倡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教学重点: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过程:一、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相除 ,( 1)系数相除,作为商的系数;( 2)同底数幂相除; (3)对于只在被除数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二、学生动
35、手,探究新课:1.计算下列各式: (1)(am+bm)÷m;(2)(a2+ab)÷a;(3)(4x 2y+2xy 2) ÷2xy2.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还有什么发现吗 ?3. 分析:以 (am+bm)÷m 为例:(am bm)m(ambm)1 - 除法转化成乘法m=-乘法分配律4. 总结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5. 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三、学以致用:1. 计算: (1)(12a3-6a 2+3a)÷3a;(2)(21x4y 3-35x 3y2+7x2y2) &
36、#247;(-7x2y) ;(3)(x+y)2-y(2x+y)- 8x ÷2x(4) (3xy) 2 x 32x2 (3xy 2 )31y9x 4 y22( 5) (x2y)(x2y) 4(xy) 26x2. 化简求值:已知x2y2008 ,求 (3x2 y)(3x2 y)( x2y)(5x2 y)8x的值(2 xy) 2y( y4x)8x2x四、小结: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系数先相除, 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 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
37、同一字母的指数;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五、作业课本习题 14.1 第 6 题课题:平方差公式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教学难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得到公式
38、:1.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 x+1)( x-1 )(2)( m+2)( m-2)( 3)( 2x+1)( 2x-1 )(4)( x+5y)(x-5y )2. 提出问题: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运算出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规律?3. 特点: 等号的一边: 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等号的另一边: 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4. 得到结论:( a+b)( a-b ) =a2-ab+ab-b 2=a2-b 2即 (a+b)( a-b ) =a2-b 2 【 1】二、学以致用:1. 下列哪些多项式相乘可以用平方差公式?( 1) (2a 3b)(2a 3b) (2) ( 2a 3b)( 2a 3b)
39、(3) (2a3b)( 2a3b)(4)(2a3b)(2a3b)(5) (abc)(abc)(6) ( abc)(abc)2. 认清公式: 在等号左边的两个括号内分别没有符号变化的集团是a,变号的是b三、直接运用:1. 计算:( 1)( 3x+2)( 3x-2 )( 2)( b+2a)(2a-b )( 3)( -x+2y )( -x-2y )2. 简便计算:( 1) 102×98【3】( 2)( y+2)(y-2 )- (y-1 )( y+5)3. 计算:(1) ( x2 y)(2y x)( 2) (2x5)(52x)(3) (0.5x)( x0.5)( x20.25) ( 4) (
40、 x6) 2(x 6)2(5) 100.5 ×99.5( 6) 99× 101×10001四、提高训练:1. 证明:两个连续奇数的积加上 1 一定是一个偶数的平方2. 求证: (m5) 2(m7) 2 一定是 24 的倍数五、作业课本习题 14.2 第 1 题课题: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教学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学生自
41、学:1. 问题:根据乘方的定义,我们知道:a2=a· a,那么(a+b)2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a+b) 2 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计算下列各式,( 1)( p+1)2=( p+1)(p+1) =_; ( m+2)2=_.( 2)( p-1 ) 2=( p-1 )( p-1 ) =_;(m-2) 2=_.2. 得到结果:(1)(p+1)2=(p+1)( p+1)=p2+2p+1(m+2)2=(m+2)( m+2) = m2+4m+4( 2)( p-1 )2=(p-1 )( p-1 ) = p 2-2p+1( m-2)22=(m-2)( m-2=m-4m+43.
42、分析推广:结果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而2p=2·p·1, 4m=2· m·2,恰好是两个数乘积的二倍。 ( 1)( 2)之间只差一个符号。推广:计算( a+b)2=_(a-b ) 2=_二、得到公式,分析公式:1. 结论: (a+b) 2=a2+2ab+b2(a-b)2=a2-2ab+b 2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 倍2. 几何分析:图( 1),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a+b,它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 ?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三、运用公式直接运用:1. 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43、( 4m+n)2( 2)( y- 1 ) 2( 3)( -a-b )2( 4)( b-a ) 222. 简便计算:(1)1022(2)992(3)50.01 2( 4) 49.92四、附加练习:1. 计算:(1) (4xy)2( 2) (3a 2 b4ab 2c) 2(3) (5x) 2=10 xy2y 4(4)(3ab)( 3ab) (5) ( x1 ) 2(6) ( x1 ) 2xx2. 在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由完全平方公式得来的?(1) x24x4 (2)1 16a 2( 3) x21( 4) x 2xyy2( 5) 9x 23xy1 y 24五、小结: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公式的左边是
44、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是三项,其中有两项是左边二项式中每一项的平方而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2 倍六、作业课本习题 14.2 第 2 题课题: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教学难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回顾完全平方公式:1.(a+b) 2=a2+2ab+b22.(a-b)2=a2-2ab+b 2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 在运用公式的时候,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个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把另外一个多项式看作另外一个整体。例如:(abc)(abc) 和 ( abc)2 ,这就需要在式子里添加括号。那么如何加括号呢?它有什么法则呢?它与去括号有何关系呢?2. 解决问题:在去括号时:a ( bc)abca(bc)abc反过来,就得到了添括号法则:( 1) abca(bc)( 2) abca(bc)3. 理解法则: 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 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也是:遇“加”不变,遇“减”都变4. 运用法则:( 1)a+b-c=a+ ()( 2) a-b+c=a- ()( 3)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吧五一活动方案
- 函数考试题大全及答案
- 广东色彩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构造考试题及答案
- 膏方考试题及答案
- 港股通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规划与执行监控模板长期发展
- 工程项目成本估算及预算编制模板
- 防火防汛考试题及答案
- 儿科进修考试题及答案
- 医疗诊所应急预案及流程
- 肠瘘的原因及术后护理
- 社会工作价值观及伦理
- 中医养生学起居睡眠养生法
-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
-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3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与设施
-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图文
- NB/T 10739-2021井工煤矿辅助运输安全管理规范
- GB/T 22562-2008电梯T型导轨
- GB/T 11638-2020乙炔气瓶
- GB/T 10081-2005矩形内花键长度系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