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_第1页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_第2页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_第3页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_第4页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发展状况探析    徐姗摘 要:水墨花鸟画是宋代院体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作品及作者的分析,条理清楚地按线索进行梳理,总结出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发展的几个特点,且得出两宋时期的院体水墨花鸟画技法已经非常成熟的结论。关键词:院体;宋代;水墨花鸟画;技法从美术史观看,纯水墨花鸟画的成熟时期似乎是在元代,因为整个元代的墨色情怀,无论是在山水画还是在花鸟画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现存的真迹看元代的墨花墨禽确实有很高的成就,然而水墨花鸟画真正发生、发展及成熟的重要时期却是在两宋。宋代的院画家和文人画家在水墨花鸟画方

2、面都有非常深入地探求,但因精致细腻的赋色作品依然是主流,水墨花鸟画的成就与地位就被悄悄掩盖了。为了客观地判断宋代水墨花鸟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以院画家的水墨花鸟作品与史料记载为线索进行梳理,力求重新审视两宋的水墨花鸟画发展状况。一、宋初黄荃父子在水墨花鸟画领域的探索黄荃入宋后,他的精谨的赋色花鸟画风延续将近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但就黄荃个人的画风来看,除了赋色的作品外,也有水墨画风,并且有很高的成就。美术史太过于强调他的赋色作品,而忽视了其水墨风格的作品。宣和画谱中记载有黄荃墨竹图一水墨湖滩风竹三两幅墨竹画。圣朝名画评记载:太宗朝参政苏公易简得荃所画墨竹图,李公宗谔见之,赏其神

3、异,作黄荃墨竹赞。其序曰:“工丹青状花竹者,虽一蕊一叶,必须五色具焉,而后见画之为也。蜀人黄荃则不如是。以墨染竹,独得意与寂寞间,顾彩绘外物,鄙而不施。其清姿瘦节,秋色野兴,具于纨素,洒然为真。故不知墨之为圣?竹之为神呼?惜哉!”荃去世之久矣,后无继者。蜀亡二十年,苏公易简得荃之遗迹两幅,宝之如神,恐惧化去矣,惟乐安村民得一观焉。噫!清潇碧湘,会嵇山云梦,有竹万顷。去我千里,鲜碧蔽野,宁得而窥?葛若此图虚堂静敞,满目烟翠,行立坐卧,秋光拂人。又何必雨中移来,窗外种得。霜庭月槛,萧骚有声,然后称子猷之高兴乎?此序评价了黄荃墨竹画的神韵。但要真实地感受黄荃的水墨技艺只能从他仅存的水墨画雪竹文禽图看

4、出端倪。此图一片清寒静寂的景致,在静寂中又寓有生机。画中树的勾皴笔法奇峭,精细而又简洁,石的画法简练含蓄,竹树则枝叶具体,而寒鸟和双鸭造型简练生动。画中用墨洁净、设色很少,一派精细的水墨画风。德隅斋画品著录:寒龟曝背图蜀黄监所作,即黄荃也。笔墨老硬,无少柔媚。监平时所作雀竹、鱼鳖、龙亦皆淡色鲜华,以示其巧,此独为水墨。枯林之下,一龟蹒跚曳尾而行,若春雷已动,余寒未去,负朝阳以曝其背,有舒缓弯硂之态,其趣甚乐。顷在丞相尤公家见监一龟,笔与此无异,但其色光泽,水旁之草方茂。盖方自水中出,又非寒时。其状不得不殊,故观者当审其画时用意处也。文字的记载或令人想象黄荃的水墨龟图的精到。但凭写生珍禽图,我们

5、却可眼见为实地看到黄荃超凡的绘画能力。严格的写实手法,重视形似,质感突出,坚硬的龟壳,似乎可以敲出声来。写生珍禽图中的乌龟虽然有一点点色彩,但是据此完全可以推想出水墨龟的样子。宣和画谱中黄居寀画目也有其继承父亲水墨风格的作品:湖滩墨竹图一水墨竹石鹤图一两幅画。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虽然不是全水墨画,但是图中坡石确是水墨表现。禽鸟的用笔是细腻精微的,树石颇见粗拙。棘树直接用墨笔与书法线条表达出来,再略做形廓的修正和体面的渲染。竹叶,蒲草则是双钩,勾笔粗重,富有弹性。宣和画谱中提到黄居绘制的怪石山景,比他父亲还要精彩。山鹧棘雀图为表现岩块的阴暗面,采用焦墨逆锋干擦,不过尚未与禽鸟树木和谐构形成规则的皴

6、法,透露出成画年代较早的讯息。竹石锦鸠图是黄居寀的另一幅真迹。此图画写秋天栎树凋零,几只鸠雀或停栖在枝头,或在山石、水旁觅食啄饮。画面淡雅空潆。山石略加勾点,以皴笔擦出。竹丛栎叶以勾填法绘出。几只鸠鸟姿态各异,刻画细致,质感丰厚,此画显示了黄氏风格,梳理了黄荃父子的水墨技法。由此可以看出,宋初水墨花鸟画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成就。二、北宋中期的写生画派易元吉与崔白的水墨技法史料记载:易元吉,“天资颖异,善画得名于时。初以工花鸟专门,及见赵昌画,乃曰:世未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则可以谓名家。于是遂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名山大川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几与猿狖鹿豕同游,故心传目击之妙,一

7、写于毫端间,则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也。又尝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多驯飬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治平中,景灵宫迎厘御扆,诏元吉画花石珍禽,又于神游殿作牙獐,皆极臻其妙。未几复诏画百猿图,而元吉遂得伸其所学。”聚猿图是他的代表作。图中画有长着荆棘的嶙峋山石,群猿嬉闹,有的趴在树上,神态怡然;有的探身山洞,招朋引伴;有的忙于搔痒,自得其乐;有的悬挂古枝,极尽憨态。黑猿用浓墨点染而成,白猿使用“倒染法”表现,树木、山石以淡墨绘就。画家仅用墨色就将群猿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写生功底和高超的笔墨驾驭才能。另一小幅獐

8、猿图水墨清澈,其意境、笔墨气韵又比聚猿图绘画水平高超。易元吉的另一代表作是枇杷猿戏图。画里各个物象的质感表现都很精细。黑猿身上毛茸茸的外表,让人很想触摸,画家用墨沉着,用笔健劲,把猿身上的质感、量感都表达出来,不但得物之态,更尽物之情。枇杷树干虬结扭曲、粗糙苍老;枝条却又柔韧可屈,树叶则斑驳点点,由此可看出宋代画家对自然的观察入微,写实功力深厚。继易元吉之后的写生派代表是崔白。他的双喜图工、写结合,枝叶双勾,甚至连细草也双勾,但禽与兔则勾、点、染结合,褐兔皮毛以笔尖簇点,层层积染,并且丝豪具现,皮毛的质感强烈。土坡以干笔淡墨粗勾几笔,然后略加皴擦,只在局部加以密集的皴笔,却也將秋天旷野的落寞凸

9、显出来。树身、枝干的勾、皴、擦、染,老练而雄健,显现其借鉴于山水画,技术已经非常之成熟,秀挺用力的调笔恰到好处地塑造出不同质地的物态。这幅画中色彩不是主要的,深邃而幽远意境靠的是水墨造型。双喜图是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形神兼备审美境界的典范之作。 三、北宋末期宋徽宗的水墨融合宋徽宗是北宋水墨花鸟画留存最多的画家,作品的风格也有较大差别。写生珍禽图卷四禽图是宋徽宗赵佶的折枝写生作品,笔调朴质简逸,全卷皆用水墨,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还是花草均形神兼备。图中鸟之羽毛,用淡墨轻擦出形,又以较浓墨覆染,再以浓墨点染重点的头尾、羽梢等部位,层叠描绘,反映鸟羽松软的质感、丰富的厚度以及斑斓的色彩。枝叶的画法也是类

10、似。池塘秋晚图卷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为唐代的构图式。卷首画红蓼与水蜡烛,暗示水岸。接着白鹭一只迎风立于水中。荷叶欹倾,水草顺成一向,衬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墨荷与白鹭之间的黑白对比,增强水墨色调的变化关系。后有鸳鸯,一飞一游。红蓼、水蜡烛及枯荷装点出萧瑟的秋意。此图的笔墨甚为质朴,斑驳古趣,画法亦有落墨写生笔意。宋徽宗的柳鸦芦雁图共分二段,前段画一株柳树和数只白头鸦。柳树枝干用粗笔浓墨作短条皴写,笔势很壮,显得浑朴拙厚,凹凸节宽之状自然天成。柳条直线下垂,流利畅达,运笔圆润健韧而富弹性,墨色前后层次分明。枝头上的白头鸦鸟身用浓墨,黝黑如漆。鸟的羽毛用墨留出白线,鸟的嘴舌

11、用淡红色点染,头和腹部敷以白粉,周围略用淡墨烘染,把白头鸦衬托得分外突出,显得神采奕奕。全图笔墨醇和安谧,脱去凡格,深得熙落墨之意韵。四、南宋水墨花鸟画的继续发展南宋存迹中最辉煌的水墨巨制當数宋人百花图卷。此画中四季花卉约60种、长近17米。画面上花鸟之间穿插自然,其间又点缀蜂、蚊、蜻蜓、蝴蝶、游鱼、青蛙之类,显得生意盎然。全卷纯使水墨,亦加白描花卉,除卷首的梅花近似扬无咎的画法略带写意笔外,其他全用墨笔工写,以墨代色,兼勾勒墨染与白描,且融入了没骨画法,体现了宋工笔花鸟精密不苟的画风,又以单纯的水墨代替艳丽的设色,呈现出清淡典雅的情趣。南宋院画家的水墨作品还有群鱼戏藻图春溪水族图牧牛图晚荷郭

12、索图 这些团扇,以及陈容墨龙图卷。显然南宋的水墨花鸟画题材更加广泛。水墨表现力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五、结语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的题材十分广泛。花鸟画的各个项目,花卉、竹石、禽鸟、虫鱼、走兽及蔬果皆有涉足,对后世的借鉴作用极大。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追求“道法自然”。宋人作画,基本上是写实的。且宋人的写生方法,并非只是简单地写形、求真,而是经过一番人性的陶融,做到体物传神。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技法多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大自然的不同物象有不同的质感,需要不同的技法表达。宋人的水墨花卉画出了清旷、典雅的气质,水墨蔬果画出了丰厚宁静的气质,竹石、枯木表现出了苍茫、冷峻的意境。水墨虫鱼显得灵动、轻盈。而水墨走兽也精于神态与皮毛等细节的刻画。对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进行总结后,我们可以判定,宋代院体水墨花鸟画已经非常成熟,艺术价值极高。元代是在宋人基础上的再延续。技法的表达和题材都没有太大的突破。宋是水墨花鸟花的高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宋代水墨花鸟画的重视,正视宋代水墨花鸟画的地位。参考文献:1令狐彪.宋代画院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2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