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_第1页
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_第2页
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_第3页
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_第4页
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网络成瘾青少年认知倾向及家庭功能研究张杏莲 高丽娟(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528041)【摘要】目的:了解认知倾向、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探讨可能 的病理心理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98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100名 健康青少年进行认知倾向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的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网络成瘾组认知倾向各因子与家庭功能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 性(p<0.01)o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乐观程度低,家庭功能缺陷对网络成 瘾形成有重要影响。【关键词】网络成瘾认知倾向家庭功能【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 (20

2、12) 17-0392-02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appraisal orientation and family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 nts with in ter net addicti on disorder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mecha nisms from inter net addiction. methods: we adapt con trol case study to tes

3、t 98 childre n with in ter net addicti on disorder and 100 health control children with cognitive appraisal orientation test(caot)and family function scale, the data were t test. results: cognitive appraisal orientation factors and family function factors in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

4、ly different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1) conclusions: in cognitive appraisal orientstion ,the scores of optimisim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 poor family function have an importa nt impact on the form of in ter net addicti on.【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cognitiv

5、e appraisal orientationfamily function网络成瘾是用户上网达到一定量后乂反复使用互联网,其认知功能、 情绪情感功能、行为活动甚至牛理活动严重偏离正常牛活,收到严重伤害,但仍 不能减少或停止使用网络1。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具有求知欲望,好 奇心强,自控能力弱,价值观为形成的特点,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境地,影响身 心健康。本文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倾向和家庭功能,从而探索网络成瘾 的社会心理机制。1对象及方法1.1对象 来自2010年至2011年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咨 询及治疗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以及从网吧里筛选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青少 年。入

6、组标准:符合young氏网络成瘾障碍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248之间的青 少年,智能正常,汉族,自愿完成测试。对照组来自本地区学校的普通青少年, 在年龄、性别方面与研究组匹配。符合上述条件的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共102名,4名青少年因未全部完成 量表或中途退出而脱落,实际入组青少年98名,年龄从12-18岁,其中男性72 名,平均年龄 15.92±1.733 岁,女性 26 名,平均年龄 15.91 ±1.846 岁。健康对照组共收集100名,汉族,其中男性88名,平均年龄15.56±1.935 岁,女性22名,平均年龄15.57&a

7、mp;plusmn;1.903岁。1.2方法1.2.2认知倾向问卷,该问卷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chiermf和carvercs 编制并提供,原量表共含10个条目,分悲观和乐观两个因子,采用04分5级 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倾向越积极,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1.2.2家庭功能问卷 家庭功能问卷(fad)以mcmaster家庭模式理论 为基础,该理论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 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要实现家庭的基本功能,家庭必须完成以下6 方面的任务并具备相应的能力: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 入和行为控制。家庭功能是对家庭系统运行状况

8、、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环境的适应 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本研究采用何慕陶、刘毅修订的家庭功能问卷中文版, 共有以上6个分量表,采用分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家庭功能越低,经检验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1.3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所有采集的数据进行编码,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输入数据, 建立研究组和对照组两样本的数据库,根据数据类型选择统计方法,计量资料所 有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取a=0.052结果2.1网络成瘾组与健康对照组认知倾向问卷得分比较认知倾向问卷乐观和悲观两因子及总量表得分比较结果:网络成瘾组乐 观因子得分上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am

9、p;lt;0.01);悲观因子两组 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认知量表总分网络成瘾组得分低于健康组得分,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o见表表1两组认知倾向问卷两因子及总量表得分比较(x-±s)1 组(n=98)ii 组(n=100)t值乐观因子8.16±3.19 12.2±2.1013.63*悲观因子6.91±2.18 7.33±2.071.86认知总分15.07±4.08 19.48±2.0911.

10、58* p<0.01,* p <0.05均为双侧检验2.2网络成瘾组与健康组家庭功能量表得分比较网络成瘾组家庭功能各因子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 以及总体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角色、情感介入及行为控制因子得分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1)o见表2:表2研究组和对照组家庭功能的比较(x-±s)项目研究组(n=98) 对照组(2100) tp问题解决2.07 & plusmn;0.432.09±0.53-0.149.882沟通2.16±0.422.03&p

11、lusmn;0.401.726.087角色2.45±0.383.161.002*情感反应2.42±0.462.421.017*情感介入2.47±0.432.980.004*行为控制2.45±0.362.941.004*总体功能2.13±0.562.075.04*2.23±0.372.22±0.422.23±0.422.27±0.301.94±0.40注:经 t 检验,*p&am

12、p;lt;0.01*p<0.05 3讨论本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成瘾组青少年的乐观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悲观因子得分略低于健康组,但两组差 异不显著(p>0.05)o结果表明,网络成瘾青少年较健康组青少年可能更难于 表现出乐观倾向,看待爭物可能缺乏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当面临外界的应激状 况,如学习压力,社会交往失败等挫折吋,容易形成自我否定、怀疑的消极认知 模式。家庭是精神刺激的重要来源,也是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家庭对青少年 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的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儿童发展理论也认为:儿童 青少年在心理生理发展

13、过程中,绝大部分是在家庭这个系统中度过的,家庭成员 相互影响的作用对儿童青少年个性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4。本研究发现网络 成瘾青少年家庭总体功能得分高于健康组,其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 为控制等方面较为突出,提示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功能缺陷,家庭不能满足家庭 成员的心理、社会性方面健康发展的需求,家庭角色分工情况差,容易出现角色 冲突,家庭不能为成员提供安慰、温暖,不能排忧解难,情感温暖度低,家庭行 为控制方面刻板,对家庭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规定,很少随环境的 需要进行协调,青少年在家中不能学会怎样与人正常交往和建立关系,容易出现 社会适应不良,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多机会遭受挫折,

14、受挫后在家中寻找不到安慰 和支持,便沉溺于网络这个虚拟而复杂的世界不能自拔。调查显示大多网络成瘾 青少年表示在网络上交流更亲密,没有压力,可以自由地表达,无约束感。网络成瘾青少年乐观程度低,在家庭不良环境影响下,给网络成瘾创造 了有利条件,在治疗网络成瘾患者时,不能只着眼于患者自身,应从家庭整体的 角度出发,改善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不良的互动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这 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张勇,李恒芬,张亚林,等认知倾向问卷在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 信效度检验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