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我国会展旅游的研究综述 姓 名: 胡 超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61班 学 号: 2226122 指导教师: 黄颖 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我国会展旅游的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胡超指导教师 黄颖摘要:目前,会展旅游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别,具有诸多传统旅游无法比拟的优势,正受许多国家和地区青睐。会展旅游的概念是随着会展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而提出来的, 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末才被我国学术界所重视, 在中国发展虽晚,但它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围绕会展旅游的概
2、念、会展旅游发展现状、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会展教育四个研究热点展开了简略的综述,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探讨出一条适合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道路。会展旅游是当前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因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成为旅游开发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关键词:会展旅游;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会展教育A Commentary of Research on M ICE Tourism of China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Hu Chao Tutor Huang YingAbstract: MICE tourism, a newly emerging f
3、orm of comprehensive travel, has been arous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 in many countries and cities with its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ourism.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E economy, the domestic academe especially those specialist s in tourism industry began t
4、o put emphasis on M ICE tourism from the end of 1990s.Though MICE is developed rather slowly, it has a bright prospect in China. By summarizing the progress in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MICE tourism, this paper makes a whole analysis about 4 parts,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existed prob
5、lems and the education of M ICE tourism. After summarizing the useful experiences and disadvantages, we hope to explore a suitable road for MIC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M ICE tourism; progress in research; mainly problems; MICE education.我国会展旅游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逐渐兴起,9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与国际惯例
6、接轨。2001年,国务院发布第9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休闲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近几年会展旅游在国内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每年以近20% 的速度向前发展,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展必将给我国会展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但总体来说,我国会展旅游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滞后。作者通过认真分析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到的68篇有关会展旅游方面的文章(20002009)后发现当前国内对会展旅游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会展旅游的概念、会展旅游发展现状、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会展旅游教育,本文将从这几方面进行综述。一、 会展旅游的概念和内涵“会展旅游”是
7、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新概念。虽然从字面意思上很容易理解,然而对其概念内涵的分析阐述,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小的分歧和争议。但一般都是以旅游业与会展业的关系为出发点来探讨的,主要存在以下几类观点。(一)会展旅游从属于旅游业,会展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或新兴旅游方式当前国内旅游理论界比较一致的认识是,MICE作为会展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对应概念是比较恰当的。MICE即英文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vention(大会)、Exhibition(展览)的简称,是国际旅游市场上公务旅游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会议、奖励旅游、大会和展览。引进MICE概念就是为了阐明,既然M
8、ICE是国际公务旅游的细分市场,那么其对应的会展旅游具有相关旅游属性也就明确无疑了。戴学锋(2002)是此观点的主要认同者,认为“会展业也是当今世界都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着重从旅游统计口径的角度,包括旅游者统计口径、旅游收入统计口径、现实旅游企业的收入三方面,通过论证来支持其会展业应完全纳入旅游业范畴的观点。1谷玉芬(2004)提出应将会展看成旅游吸引物,将会展参与者转化为旅游者,并提出会展旅游不是商务旅游,它只包括会议旅游和展览旅游。2Andrew Bradley(2002)认为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分支。3林越英(2002)、李云霞(2003)等分别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这两个方面,
9、对会展旅游进行了界定:从旅游需求来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群体到特定地方去参与各类会议、展览活动,并附带有相关的参观、游览及考察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新兴旅游方式);从旅游供给来看,会展旅游是特定机构或企业以组织参与各类会议、展览等相关活动为目的而推出的一种专项(新型)旅游产品。4 (二)会展旅游从属于会展业,只是为会展经济提供相应的配套旅游服务魏小安(2002)认为,会展旅游严格地说只是会展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总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二者不能划等号。会展旅游是在会展经济上分一杯羹。5许峰(2002)持类似观点,指出会展旅游关心的不是开什么会、展览什么东西,而是如何为会展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
10、从会展本身拓展到住宿、餐饮、娱乐方面,继而争取在游览、购物、旅行等方面创造需求。5王保伦(2003)也认为,我们所提倡的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企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外围服务。6(三)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相互结合的新型产业应丽君(2003)认为,会展旅游是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旅游业是会展产业的条件性相关产业,会展业是旅游业的动力性相关产业,没有会展就不会有会展旅游,没有旅游业也无法开展会展活动,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7李云霞(2003)认为一方面,会展业能够带起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为一体的
11、“消费链”,通过会展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是办好会展的必要条件,会前会后旅游是会展产品的重要内容。4此外,王云龙(2003)也认为,会展旅游业是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形成的新型产业,它是会展业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会展业与旅游业是有一定关联但又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产业。从事会展业通常是旅游业实施多元化的路径。8通过对会展旅游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有些文章标题是会展旅游,实际上却主要在阐述会展经济,这反映的是旅游概念的泛化。此外也能得出结论:首先,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但绝
12、不是简单的等同或包容的关系;其次,会展旅游是随着会展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其稳步发展需要会展企业和旅游部门的实质性合作。二、 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一)会展场馆建设发展迅速并且初具规模李薇娜(2008)指出,“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面积迅速增长。全国室内展馆面积在“九五”前不足80万平方米,但截止200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成倍增长,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9邵筱叶(2004)也提到中国会展场馆如上海中德合资建设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等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这些场馆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会展业的主角。目前,中国会
13、展业以每年20 %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展览场馆150 多个,其中,仅近5 年新建的展览面积达1 万平方米的展览场馆就有30 余个。10(二)空间布局:形成全面发展,北京、上海、广州三足鼎立的局面伍海琳(2005)提到我国的北京作为首都、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的优势。11王鹏,刘燕(2008)也支持此观点,提出“京沪穗,三足鼎立”,认为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国际会展旅游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核心的国际会展旅游中心城市。12陈鸣(2006)指出,要确立全国会展旅游发展的总体格局
14、,以我国沿海、长江流域与京广线相交的“干”字型空间发展战略为大背景,并结合各主要旅游城市的会展旅游发展水平,使上海、北京和广州成为国家级的会展旅游中心。13(三)在国际会展旅游业中的地位林翔,李菊霞(2001)认为,近几年,尽管国内也主办了不少的国际会展,但与会展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14伍海琳(2005)通过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背景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当前会展业与国际接轨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中国主要会展接待单位已相继加入国际会展组织。这意味着中国会展旅游将均分世界会展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还比较低。2000 年在接待全球国际会议最多国排名中,中国排第37
15、位,这种现状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和旅游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11王鹏,刘燕(2008)运用数据指出目前我国在国际会展旅游业中的地位还非常低仍是个不争的事实。根据ICCA 统计,1999年中国(包括香港)举办的国际会议在全球排名15 位,接待国际会议占全年全球总会议的1.68%,其中香港地区占0.9%。大陆仅占0.78%,除广交会等有一定的影响外,大部分展览还仅仅是国内的展览和临时性的展览。12(四)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会展旅游开始成为经济助推器曹新向,李永文(2004)关于会展旅游现状的阐述时认为,会展旅游已成为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会展旅游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
16、大约在20 % 25 %。15王鹏,刘燕(2008)在会展旅游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一文中,对会展旅游现状尤其是当前我国会展旅游组织模式提出八个字“政府主导,企业自律”。 由于会展旅游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旅游发展的局面。此外各地会展企业还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组建行业自律性的会展协会。12三、 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国外会展旅游发达城市相比,我国的会展旅游既不具备产业化、专业化性质,又不成系统,缺乏连续性,过于零散,未免失之规划性、规范性。(一)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林越英(2002)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会展旅游出现的问题的:在硬件方
17、面可以归纳为“小、散、旧、单”,在软件方面可以归纳为“后、乱、缺、差”。是从单个会展场馆规模小,会展场馆布局分散,会展场馆设施陈旧,综合性差功能单一,会展旅游管理体制及管理制度滞后,会展数量主办单位重复举办三多,缺乏专门负责会议的专门机构和专业服务公司,会展市场环境差这八个方面论证的。16邵筱叶(2004)对我国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归纳成短语,但也同样是从这两方面加以阐述的。10(二)从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分析存在问题1.从外部环境分析林翔,李菊霞(2001)列举了两方面:首先,在国际上对我国会展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和促销投入不够;其次,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很大。会展环境不成熟和缺乏
18、人本主义精神,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受制于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14胡利军(2006)认为,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尤其依赖外部条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还不健全。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从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172.从内部因素分析(1)缺乏会展旅游市场运作机制伍海琳(2005)指出,我国国内会展旅游的管理机制还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11陈曦,王晖(2005)认为在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市场化程度过低,没有形成会展旅游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18李薇娜(2008)也认
19、为市场化不够,竞争力弱。会展旅游发展中政府主导,行政干预过多,我国许多城市大型会议或展览都由政府主办。政府一方面对具体运作干预太多,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体促销等重要问上未发挥应有的作用。9王瑛(2006)同样指出我国市场化程度过低,运作不科学。19(2)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李清伟(2003)引用资料表明,国内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小型场馆和小型展会数量迅速增加的基础上的。20陈学春,叶娅丽(2004)总结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会展数量多,规模小;大量低水平的展览重复举办。21胡利军(2006)指出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会展业发展快速,但这是建立在小型场馆和小型展会数量迅速增长的基础
20、上的。与展会规模不断扩大的国际上成熟的会展业相比,国内会展业规模小、场馆设施陈旧、功能单一。17(3)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胡利军(2006)文中提到由于我国的国情以及服务性行业进入门槛低等原因,从事会展业的人员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未受过专业培训或高等教育,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这些人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缺乏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专业会展队伍特别是熟悉会议、展览、旅游业务、掌握国际惯例、富有运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17李清伟(2003)认为会展业专业人员的匾乏,进一步制约了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专业人者的缺乏这一点在出展的表现尤为突出。20此外,陈鸣(2006)是从会展旅游组织主体,会展旅游
21、内容和组织方式三个方面谈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的,他认为我国会展旅游发展面临“谁来管、如何管、以及管什么”等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行政参与色彩相当浓厚;会展设施建设失控;会展旅游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会展审批手续复杂,效益不高。13四、会展旅游教育发展会展旅游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精于开拓市场,善于组织管理的会展专业队伍。我国会展业起步晚,但发展快,规模扩展迅速,形成对会展人才的大量需求,特别是高端会展人才的缺乏更成为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尽快培养一支熟悉国际会展业惯例、精于会展业市场开拓、善于会展组织与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一)从学校教育制度分析金辉(2
22、002)介绍了国际会展教育的现状,并指出了我国会展教育的差距。22王春雷(2004)比较分析了国内三所高校的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并以会展项目运作对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为主要依据,重新构建了会展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并提出了现行条件下国内高校开展会展专业的3 种可行办学模式。23林越英(2002)提出加强会展经济、会展旅游的理论研究,出版专门书刊、教材等,定期举办会展经济、会展旅游研讨会。16陈学春,叶娅丽(2004)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利用我国高校的师资优势,开展会展旅游教育的专业课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会展协会培养专业人才;开展会展继续教育,对会展人才开展不同形式培训。21袁立凤,周腾蛟(2
23、005)也总结出两方面措施:首先,可以成立专门的会展旅游培训院校,或者在一些大、中专旅游院校开设会展旅游管理专业,同时请一批专家、学者编写一部分专业的会展旅游教材供学生科学、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其次,请一些会展旅游发达地区的专家前来讲学,以及给学生创造各种出国学习深造的机会,定期举办会展旅游研讨会,让学生了解当前的会展旅游形势与最新动态,争取培养一批系统、专业的会展旅游管理人才。24(二)从人才技能培养分析韩军,李容树(2003)认为会展旅游首先要在教育方面提高认识,在市场中建立相关专业,培养既有英语、电脑的技能,又有会展专长的专业人才。同时招收英语专业人才,进行同声翻译强化培训,有目的地培养
24、同声翻译人才。我国入世后,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员会进入中国,中国的展览业人士应抓住这一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25陈鸣(2006)认为应及早在各相关院校着手培养一批代表中国形象、有相当外语能力、懂得国际礼仪、具有熟练专业技能、高水平的会展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人才培训和人才储备至关重要,要集中进行强化外语、快速验关、防毒、防爆、防恐怖、旅游服务等专门训练。13孙玉梅(2007)在会展旅游发展之探讨一文中指出必须加快会展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其认为培训专门的、且具有会展业与旅游业交叉经验的销售人员是必要的。而在企业和地方上,相应的部门也要承担起培训自身员工的任务,形成灵活机动的
25、人力结构,并根据会展旅游的发展不断调整企业组织内部的主体机能。26五、结束语综上所述,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上文只是对国内会展旅游的现有研究状况进行了一次有重点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的会展旅游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也存在基本概念不统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介绍性文章偏多、缺乏理论背景等诸多缺陷。作者认为,国内会展旅游研究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或研究热点:首先,需要明确会展旅游的概念,概念的模糊不清、缺乏规范,对旅游学科建设是不利的,也不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最根本之所在;其次,有关目的地会展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竞争状况和负面效应的研究文章会相应增多,从批评
26、中吸取经验;最后,会展旅游研究的应用性将增强,当前会展旅游研究已开始与城市旅游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今后将有更多结合具体城市会展旅游的文章发表。参考文献:1 周春发.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10.2 谷玉芬.会展旅游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3.3 ANDREW B, Tim H, Margaret H. Selling cities J.Cities,2002(19):61-70.4 李云霞.会展业与会展旅游市场开发J.学术探索,2003(5):68.5 王春雷.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6).6 王保伦.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J.旅游学刊,2003,18(1):35-38.7 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10-11.8 王云龙.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潘塞提护理查房
- 20xx开车失误检讨书范文
- 部门安全培训教育心得课件
- 营销效果评估体系-第5篇-洞察及研究
- 冶金能源结构转型-洞察及研究
- 深度确定性策略强化学习-洞察及研究
- 辨证施护哮证课件
- 基于区块链的制冰机内胆全生命周期溯源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实践
- 基于人工智能的前房型人工晶体屈光参数动态优化模型构建
- 国际市场准入标准与中药特色活性成分的适配性改造难题
- 2023年黑龙江省汤原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31名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中国大白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应聘家教兼职简历
- 慢阻肺的健康教育讲座
- 高压线防护施工方案
- 知识产权检索培训课件
- 钻井钻前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 光伏电站安全风险辨识及风险库管理制度
- 土木工程力学(第三版)教案 27-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
- 超星尔雅学习通《劳动通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网架防腐刷漆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