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练习选题(3)有答案_第1页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练习选题(3)有答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练习选题(3)有答案【热身】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 ) )A AK 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 B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 COCO2、解旋酶、c c、尿素D.D. Ca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 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 血浆蛋白、 抗体、淋巴因子、 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唾液淀 粉酶分泌到消化道, 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解旋酶在细胞内使 DNADNA 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 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可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 属于内环 境的成分。答案 A A一、

2、选择题1、下列比较大肠杆菌与人的造血干细胞的说法中 , 正确的是 ()A. 两者的细胞之中都含有 mRNAtRNA 和 rRNAB. 前者遗传物质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后者遗传物质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C. 两者都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这两种细胞器D. 两者都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解析】选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人是真核生物,两者细胞都含有 mRNAtRNA 和rRNA;两者细胞遗传物质的单体都是脱氧核苷酸;大肠杆菌不含线粒体;有丝 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 大肠杆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2、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 , 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

3、糖B. 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川染液检测脂肪C. 将双缩脲试剂 A 液与 B 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D. 常温条件下,RNA 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解析】选 B。胡萝卜汁本身呈现橙黄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斐 林试剂来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川染液可以检测 脂肪;在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 A 液与 B 液不能混合后加入,要先加入 A 液, 摇匀后,再加入 B 液;常温条件下,DNA 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3、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 CO 释放和 0 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在 1224 h 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

4、式是有氧呼吸B. 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C. 从第 12 h 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D.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解析】选 D。据图可知,在 1224 h 期间,02吸收量很少,而 CO 释放量很多,表 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A 错误;曲线相交时,吸收的 0 量等于呼出的 CO 量,说明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 能量和营养,干物质的总量下降,C 错误;根据图中的 CO 和 0 量的变化,胚根长出 后,耗氧量迅速增

5、加,说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4、甲、乙两图是某植物的两种不同细胞(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世纪金榜导学号()时闾何1/广LII,10 1224 f 36 4S胚棍长出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A.图中标号 2 所示结构是进行转录和翻译的主要场所B. 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 30 沁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甲细胞, 图中结构 1 起重要作用C. 标号 4 和标号 5 所示结构都有双层膜,二者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意义在于都能产生 ATP,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D. 甲细胞一般不再增殖,核中 DNA 只转录不复制;而乙细胞能继续增殖,核中 DNA只复制不转录【解析

6、】选 B。图中标号 2 所示结构是细胞核,进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A 项错 误;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 30%蔗糖溶液中 , 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甲叶 肉细胞,图中结构 1 液泡起重要作用 ,B 项正确;标号 4 和标号 5 分别为线粒体、 叶绿体,叶绿体产生的 ATP 只用于叶绿体内的生命活动,C项错误;乙根尖生长点 细胞核中 DNA 可以复制、转录,D 项错误。5、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 X 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9(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 , 含量远高于正常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抑郁症患者有较多 FGF9 的根本原因是合成 FGF9 的酶的活性较高B. 可通过

7、抑制 X 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C. FGF9 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一一流动性D. FGF9 通过胞吐方式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解析】选 B。抑郁症患者大脑中 FGF9 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合 成FGF9 的基因过量表达,A 错误;FGF9 是一种分泌蛋白,在 X 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 因此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B正确;FGF9是以胞吐的方 式分泌,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一流动性 ,C 错误;FGF9 通过胞吐 方式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 , 需经过体液的运输 , 不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 递,D

8、错误。6、在 PCF 技术中,能打开 DNA 双链的酶是()A.DNA 聚合酶B.RNA 聚合酶C.解旋酶D.DNA 酶【解析】选 Co DNA 聚合酶的作用是以 DNA 为复制模板,将 DNA 由 5端开始复制到 3端,无法打开 DNA 双链;RNA 聚合酶的作用是在转录中催化 RNA 勺形成,无法 打开 DNA 双链;解旋酶的作用是解开 DNA 双链碱基之间的氢键,从而使 DNA 双链解 旋,因此在 PCF 技术中,理论上可以用解旋酶打开 DNA 双链;DNA 酶是指能经由水 解作用,将 DNA 骨架上的磷酸二酯键切断的酶,无法打开 DNA 双链。7、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基因用

9、A、a 表示,乙病基因用 E、e 表示,其 中有一种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人群中隐性基因 a 占 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个体 2 的基因型是 EeX 乂B. 个体 7 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C.个体 5 的基因型是 aaXEXeD.个体 4 与 2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1/3【解析】选 D。根据 1 号与 2 号正常,其女儿 5 号患有甲病,可以判断甲病为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遗传病。根据 1 号与 2 号正常,其儿子 6 号患有乙病,可进一步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则个体 1、2 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Y、AaXX5,个体 5 的基因型是 aaXX或 aaXX 个

10、体 4 的基因型是 A_XX,与个 体 2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2/3X1/2=1/3;人群中隐性基因 a 占 1%则 A 的基因频 率为 99%人群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99%):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X99% 1%,3 号 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其中 Aa 的可能性为 2/101,4 号为 Aa 的可能性为 2/3,则个 体 7 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2/101X2/3X1/4=1/303。8、在生物学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与相应内容间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15 5)自J J Q Q Q正常男女 叩患甲病男女曰営患乙病舅女1/600A.运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了

11、DNA 双螺旋结构B.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了性状分离比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D.运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解析】选 B。科学家运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了 DNA 双螺旋结构、性状 分离比、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科学家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了种群 数量的增长。二、非选择题病毒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 _田胞的摄取和处理,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细胞,T 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 _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 细胞在抗原刺激和 T 细胞产生的_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 田胞。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免

12、疫系统的 T 细胞,引起_ 合征。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陷阱细胞”中,使其无法繁殖 ,选择人类成熟的红细胞制备 “陷 阱细胞” ,从结构角度看 ,其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 _ ,不具备 HIV 增殖的条件。CD 分子是 HIV 识别 T 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该物质最可 能的成分是 _ 。设计“陷阱细胞”时 _(填“需要”或“不需要” )将外源 CD4基因导入早期红细胞中。(3)另外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方法是:一种药物 AZT 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的结构很相似,AZT 的药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艾滋病病毒 RNA 勺_ 程,从而达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目的。【解析】(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吞

13、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传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T 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可以与靶细 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 细胞在抗原刺激和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 作用下 , 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 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免疫系统的 T 细胞,会使免疫系统被破坏,进而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从细胞结构上考虑 ,选择人类 成熟的红细胞制备“陷阱细胞”的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 胞器,不具备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条件。细胞膜外表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C0 分子是 HIV 识别 T 细胞的重要特征物质,因此可推知 CD4分子最可能的成分是糖蛋 白;人体内 T 细胞和早期红细胞中含有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设计“陷阱细胞”时, 不需要,研究了细胞膜的流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