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_第1页
北京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_第2页
北京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_第3页
北京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_第4页
北京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试行)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目 录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一、网络结构二、原则性意见第三章政府信息资源一、政府信息资源构成二、原则性意见第四章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一、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结构二、原则性意见第五章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分类二、原则性意见第六章 门户及访问渠道一、门户分类二、访问渠道三、原则性意见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一、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二、原则性意见第一章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北京市电子政务的总体技术框架模型如图 1.1所示,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层、 信息资源层、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应用层、门户层、访问渠道、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和标准规范与管理体系。服务对象主

2、要包括企业、公众、政府和公务员企业":一婀 |山员工工丁,丁二丁工西集喻口底阴信息亭,审视、电诰寻多4糕道X?3口尸层皆都之窗(外网匚网晦专阿a-=' ir上! mi朝it 去坨蜘管理j :企11R.信息知1 苴他应目里前于谭千台层 信H皆箴层目录m有俄政亮羊网J无期若甘对胀移研匪件域名逵归生什号"J滕图i.i北京市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模型1、网络基础设施层在模型中处于最底层,是支撑北京市电子政务和 "数字北京" 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市级、区县级有线专网和无线专网,以及公众网。2、信息资源层构建于网络基础设施层之上,并为上层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提

3、 供各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及各部门业务信息资源。3、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在整个模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处于应用层 和信息资源层之间。4、应用层是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层基础上构建的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 包括职能部门的行业应用系统、跨领域综合性应用系统以及面向领导决策的综合性决 策支持系统等。5、门户层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最终用户的统一入口,是各类用户获取所需 服务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由首都之窗和政务专网门户组成。6、访问渠道是指用户访问电子政务门户的方式与途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 话、互联网、信息亭、电视等渠道进行访问,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多渠道访问,7

4、、电子政务标准规范包括专用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和综合现有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两大部分,它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建设和 运行符合相关标准的保障体系,在模型的各层都有相应的标准规范。8、管理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得以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行的保障体系,包 括模型中各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9、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保障体系。信息安全贯穿于电 子政务的各个层面。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一、网络结构北京市电子政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有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等。1、有线政务专网有线政务专网分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它们和公众网络之间的关系如图 2.1所示。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

5、网之间是物理隔离;有线政务专网和公众网络之 间是逻辑隔离。典相隔离图2.1 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与公众网的关系政务内网主要承载市、区县党政机关涉密办公业务。它的边界为市、区县党政机 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单位。政务外网主要承载的业务是各委办局的各类纵向业务信息系统及跨部门的共享信 息系统。它的边界为政府机构到街道、乡镇。2、无线政务专网无线政务专网主要承载全市无线综合指挥调度和数据通信业务,可划分为若干虚拟专网,由市级管理调度台进行统一管理,相关单位根据情况设置管理调度台或通信 调度台管理本虚拟子网。3、公众网公众网络则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各种社会公用网络资源,这些资源是政务专网 的有益

6、补充,是政府面向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二、原则性意见1、政务专网必须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应用驱动、注重实效。政务专网覆盖不 到的地方,可以考虑利用公众网。2、各区县负责对本级有线政务专网进行完善和改造,保证市级专网和区县级专 网的全网连通。3、有线政务专网统一监管、分级维护。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整个有线政务 专网的运行监控;市级政务专网和区县级政务专网分别由市、区县有关部门负责运行 维护。4、有线政务专网的IP地址必须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和使用,减少因地址转换引 起的网络传输瓶颈。5、各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应依托于有线政务专网,充分发挥该网络的作6、各部门的无线指挥调度业务需求均应

7、统一规划,作为无线政务专网虚拟子网第三章政府信息资源一、政府信息资源构成信息资源的构成如图3.1所示,主要由共享信息资源、目录资源和各部门的内部 信息资源组成。1、共享信息资源(1)基础信息资源基础信息资源主要指各职能部门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均需使用到的基础性、战略性 的公用信息资源。信息资雨图3.1信息资源组成(2)可共享业务信息资源可共享业务信息资源是指其他部门在业务处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信息资源,这类 信息资源能够为跨领域、跨部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3)综合信息资源综合信息资源是指在各部门的业务信息资源基础上,经过分析、整合之后形成的 综合性信息资源。2、目录资源(1)数据目录数据目录提

8、供各政府部门产生的数据的描述信息。数据目录以元数据为核心,能 够实现资源的统一描述、发布、检索和导航,便于实现分散信息资源的定位、交换和(2)服务目录政务信息服务目录包括各部门所拥有的信息服务和应用系统的元数据信息。通过 对服务元数据的管理,将可以实现服务的统一描述、注册和发现,便于实现各部门之 间的服务共享和业务协同。(3)用户目录用户目录主要包括了北京市电子政务各类用户的基本信息;通过用户目录的统一 管理和身份认证,可以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服务。二、原则性意见1、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大数据库属于共享性基础 信息资源,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逻辑集中、物理

9、分布”的原则建设。2、全市公务员数据库应统一建设和维护,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实现 公务员在政务专网门户的单点登录。3、可共享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库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由各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建 设;对于明确需要共享的数据,必须按照要求和标准同时生成元数据,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4、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形成一套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按照 "以 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思路,首先在重点部门或重点领域开展以元数据为核心的目录 体系建设。5、各部门的重要信息资源应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配套的应急预案和备份策 略,并做好数据灾备工作。第四章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一、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结构北京市电

10、子政务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由基础组件层与核心服务层构成,如图4.1所示。应用基础支撑平台歌狒打问里件需总通用更广米务目吊 暮理访何量件:目录服务导航跟分功能获取垠务图4.1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结构图基础组件层由数据目录管理访问组件、服务目录管理访问组件、数据适配组件、数据访问组件、服务适配组件和消息通信组件等面向信息导航、交换与共享、应用整 合、业务流程整合的基础组件组成。核心服务层则主要包括以下基础性服务:1、安全服务:面向不同的应用提供各种不同安全级别的身份认证服务、授权服务、数据加密服务和数字签名服务等。2、目录服务: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注册、更新和管理服务。3、导航服务:提供对结构化数据与

11、文本、图像、声音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功能服务的检索服务和智能搜索引擎服务,为用户获取数据或者服务提供合理的获取方4、数据获取服务:获得所需数据资源的目录信息,并通过数据访问组件和数据 适配组件等实现用户对数据的访问获取,实现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o5、功能获取服务:获得所需服务资源的目录信息,通过服务适配组件和服务目 录组件等实现用户对服务资源的获取与调用,从而实现业务的共享、整合及跨部门的 协同。二、原则性意见1、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由一个市级平台和若干区县平台构成,采用星形结构,以 市级平台为中心节点连接各区县平台。各区县平台应参照市级应用基础支撑平台的体 系结构。2、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在建设中

12、,应为各个委办局的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口和 接口开发工具,并能为委办局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相应的服务。3、各委办局在开发信息系统时应着重考虑自身的业务功能,对于电子政务应用 基础支撑平台已有的功能模块应充分利用,避免重复建设。第五章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分类各职能部门建设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职能部门的内部办公系统、纵向行 业应用系统、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和面向领导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等四大类。二、原则性意见1、新建的跨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应通过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 换和共享,应用基础支撑平台已能提供的公共服务均不得重复建设。2、需要利用应用基础支撑平台提供服务的应用系统应通过规范的标

13、准接口与平 台进行对接,以获取各类基础性服务,或通过平台获取所需信息资源。3、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应根据系统的重要程度和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 案。第六章 门户及访问渠道一、门户分类北京市电子政务门户主要包括“首都之窗(包括中、外文版)”和政务专网门户两 类。1、首都之窗"首都之窗”是北京市政府面向公众与企业的门户,是由北京市各级政府机构和部 分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组成的网站群,其主站点是网站群的内容导航站点和统一入口2、政务专网门户政务专网门户是面向全市政府工作人员的政务门户网站。支持单点登录,能够为 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二、访问渠道用户可以使用多种终端设备,通过多种访问渠道,实

14、现任何人在任意时间、任意 地点均可享受权限许可的电子政务个性化服务。主要访问渠道包括:电话网、因特网、政务专网、信息亭、数字电视和无线网络 等。三、原则性意见1、首都之窗是北京市政府面向公众和企业的门户网站,各委办局及区县门户网 站应纳入到北京市政府网站群中,并在首页显著位置加入首都之窗网站群的统一标志 ("LOGO")。2、政务专网门户作为公务员政务工作的门户网站,除了安全要求高的应用系统 外,各部门应将有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纳入到门户网站中,为公务员和政府领导提供 信息服务。第七章信息安全保障一、信息安全保障体系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

15、重要基础设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 安全保护和防御以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和应用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和不可否认性。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系、信息安全服务支持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标准规范体系,如图 7.1所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策略信 息 安 全 服务 支 持 体)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体不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体信息安全标准搜范体系图7.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7.2所示。信息安全技术总体框架包括等级保护框架和分域保护框架,如图电孑磴更悬业分处理区仝球 般君城图7.2信息安全技术总体框架噌干政左博因嫌般欧I圉,域出处M,北多城I-次眄域

16、业节单位 外网球1城外方阿牛营/政务外网7/ W务内科 ' 满信国第,朗信网第2、分域保护框架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组成结构,基本的安全域可以划分为电子政务域、公众网络域、 公众用户域、基础服务域。根据安全策略需要,安全域可以包括多级子域,相互关联 的安全域也可以组成逻辑域。(1)电子政务网络域网络基础设施层及其上层的安全保护功能的实现应由接入政务专网的用户系统负 责实现。(2)电子政务业务处理域电子政务业务处理域(简称"业务处理域")包括那些在政务部门管理控制之下, 用来承载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本地计算环境及其边界,以及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内部 用户。业务处理域内主要包含相

17、应政务部门的政务内网域、政务外网域和公众服务域, 有些政务部门还有内部自成体系的独立业务域。每个子域都对应的本地计算环境和边 界。政务内网域与政务外网域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域与公众服务域逻辑隔离。(3)电子政务基础服务域电子政务基础服务域主要包括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服务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北 京市已建和筹建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有:电子政务数字证书中心、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以及远程灾备中心等。(4)公众网络域公众网络域是指不属于政务专网域范围的公众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公众网络域包 括互联网和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供应商(ISP),也包括公共电话网(PSTN和其它 网络。(5)公众用户域公

18、众用户域包括在客户的管理控制之下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其访问电子政务公众服务。客户网络领域可以是一个内部的个人计算机,它经由ISP与公众网络连接,此时ISP位于公众网络中。止匕外,公众用户域可能是一个企业的内部网(Intranet ),它由多台工作站组成,有更规范的控制。由于公众用户域存在于电子 政务域之外,对公众用户域的信任水平取决于管理控制的实际范围。3、等级保护框架等级保护相关的几个基本要素是:信息系统资产和使命、安全事件造成破坏的影 响、安全威胁、安全对策和措施。安全威胁通过对信息资产的破坏,影响信息系统履 行其使命,也就是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相关业务的安全开展。信息系统资产和使命,

19、 安全事件造成破坏的影响是决定系统的重要性的两个主要要素。等级保护是对信息系统重要性(信息系统使命和资产、安全事件造成破坏的影响)、安全威胁、安全对策和措施分级结构,以保证对某一等级的信息系统"恰当的"选择安全对策和措施。等级保护的安全对策和措施要求是对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通用要求。 应根据系统实际面临的安全威胁,在不超越等级的范围内合理选择安全对策和措施, 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与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规范DB11/T 171-2002的安全类型一致。4、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按保护范围可分为网络和基础设施保护,系统边界和计算环境 保护和应用安全保护三个范围。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各个技术层面都有关系,它作为 服务嵌入到电子政务技术总体框架各个技术层面中。(1)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建立统一的PKI,是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任服务体系的基础。 PKI的核心是数字证书认证和管理 中心,主要由认证中心(CA)、审核中心(RA)和密钥管理中心(KM)组成。CA中心提供的 主要服务包括:证书签发、CRL®布、证书状态查询、证书存储和受理审核等。(2)信息安全支持平台信息安全支持平台以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服务为基础,对应用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