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南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学号:20092509310022姓名:王文杰年级:2009级学院:旅游学院系别:旅游管理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戈U管理指导教师:李洁琼完成日期:2013年 05月 15 日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基础薄弱, 工业大而全,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并且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使甘肃省产业结构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 以甘肃省内各地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产业结构的空间单元,选取各地区 2004-2010年三次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研究数据, 对省内各地区经济增 长差异进行分析
2、。分析显示,在甘肃省各地级行政区域空间单元中,各地 区第一产业在本区域经济增长中属于衰退部门,在产业结构上竞争力不明 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竞争力。第二产业是各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高速 增长部门,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优势明显,而第三产业在地区间发 展不均衡,各地区在结构上的优势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优势。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的结果再结合甘肃省整体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分析, 提出对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甘肃省I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AbstractSi nee the reform and ope ning up, the in dustrial stru
3、cture of Gansu province h as shaked off the state that agricultural in frustructure was weak, in dustires were large and all-i nclusive and the developme nt of the third in dustry was seriously st agnant before and substa ntial progress has bee n made, which have made the ind ustrial structure of Ga
4、nsu province develop in the orientation of optimization an d upgrad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hift-Share Method,this paper an alyzed the e cono mic growth disparity of all regi ons in Gansu province by making local-leve 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as research unit and choosing reginal total output va
5、lue in 2004-2010 as research objective. Accordi ng to the an alysis, some findngs hav e been made. Firstly,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each region is getting weak with un obvious competitive power in in dustrial structure, but most areas still have locat ion competition power. Secondly, the second indu
6、stry is an increasingly growing departme nt in the econo mic growth of each area and this adva ntage is obvious. Thirdly, the developme nt of the third in dustry is un bala need, the adva ntage on st ructure in every regi on is un obvious, but most regi ons own adva ntages in geogr aphy.this paper p
7、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 al structure in Gan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hift-Share Method, to gether with the an alysis of the curre nt state of in dustrial structure in provin ce. Keywords: In dustrial structure; Shift -Share Method; Gansu Provinc
8、eii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1引言12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12.1基本原理12.2数学模型构建23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33.1数据处理与理论分析33.1.1各地区偏离分析43.1.2 绘制 shift-share 图53.2甘肃省整体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73.2.1就业结构分析83.2.2产业结构分析 93.2.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综合对比 104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114.1全面调整产业结构114.2科学合理的选择主导产业群12致谢13参考文献14ill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1引言产业结构是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健 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利用区域
9、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 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协调区域内部各产业部门间的关系,使 得区域产业结构具备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提高产业结构效益。 本文选取在区域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以 甘肃省地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的空间单元,以甘肃省作为参照,以省内各 地级市2004-2010年间的三次产业的GDP作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 来分析甘肃省各地区各产业的结构,并结合甘肃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 现状分析,据此提出对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2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method是由美国学者 Dunn,Perloff,M
10、uth 等人于 20 世纪 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普遍采用的形 式。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已得到广泛的 应用。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 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外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2.1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 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 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1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 量(the industria1 nix effect)和竞争力
11、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 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 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 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2.2数学模型构建假定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 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 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 (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 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 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j,0,bj,t (j=1,2,n)表示区域i第j 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o,Bt表示区域
12、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o与Bj,t所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rij= (bij,t bj,o) /bj,o (j=1, 2,n)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Rj= ( Bj,t- Bj,o) /j,o (j=1,2,n)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 模标准化得到:bij' =b0 Bj,o/(B (j=1,2,n)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j可以分解为Nj, Pij, Dij,三个分量,表达为:Gij=Nij 十 P
13、ij 十 Dij(1)Nij=bRj(2)Pij= (bij,0- bij ' * Rj(3)Dij=bij, 0 - ( rij- Rj)(4)Gij=bij,t bij,o(5)Nij称为份额分量:是指j部门的全国(或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 区域i的j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 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Pij被称之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或产业结构效应):由式(3-3)可以 看出,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 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
14、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 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所以,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 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是指区域i第j 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 区域的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贝顷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 长的作用越大。3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不断提高和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近年以来,甘肃省经济步入了历史上做好的发展时期。尽管如此, 我们还需理性的认识到甘肃省产业结构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将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甘肃省各地区各产业进行
15、理论的分析,并结合甘肃省整体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分析,理性全面的了解甘肃省产业结构及其 存在的问题,以做出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建议。3.1数据处理与理论分析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本文选取了 2004-2010年甘肃省及各地区GDP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等数据(均按可比价计)(以下所有数据均来自于甘肃省年鉴、甘肃省发展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为了减少误 差,本文选取以一年为时间间隔,将 2004-2010分为6个时间段,对各相 邻年份间的各个地区各个产业的生产总值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计算, 然后对6个时间段的结果进行叠加,这样得出甘肃省各个地区各个产业 2004-2010年内三次产
16、业生产总值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并对省内各地区做 以编号,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各地区2004 2010年间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亿元)编号部门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NjPijDijNijPijDijNijPijDijA兰州市15.48-7.99-1.06263.0642.481.44185.571.110.29B嘉峪关0.88-0.450.3137.515.996.775.150.03-0.50C白银市14.79-7.630.5269.3711.2616.3333.520.22-3.57D金昌市4.80-2.47-0.3970.6511.418.799.430.07-1.7
17、1E天水市19.40-10.006.8544.707.26-7.5248.980.312.95F张掖市26.68-13.770.9236.285.8810.1927.390.140.88G武威市27.28-14.080.9238.276.2110.7532.870.241.14H平凉市19.47-10.052.1238.326.029.8331.040.183.01I酒泉市22.41-11.543.9056.889.3328.6935.480.182.39J庆阳市18.35-9.483.4554.958.9622.4627.660.15-2.54K定西市20.36-10.510.7715.04
18、2.46-1.2718.260.131.16L陇南市16.82-8.680.1819.323.04-1.1221.070.103.63M临夏州11.65-6.011.0213.502.20-0.8712.470.081.86N甘南州5.88-3.030.355.930.951.467.890.031.563.1.1各地区偏离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内14个地区第一产业的份额分量均超过了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量,这说明全省内各地区的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 增长率均低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全省的经济增长 中均不占有优势。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均小于0,表明第一产业发展缓 慢,
19、在经济增长中属于衰退部门。第一产业的区域份额效果除了金昌和兰 州小于0夕卜,其余均为正值,说明除了金昌和兰州之外的其余 12个地区的 第一产业增长率均高于甘肃省第一产业增长率,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在区 位上具有竞争优势。第二产业:除了天水外,其余13个地区第二产业总值均高于份额分量, 这说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增长速度,表明第二产业在省 内地区增长中占有优势,是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天水、定西、陇南 和临夏地区的份额效果均小于 0,说明这几个地区相对于全省来说竞争力比 较小。第三产业:庆阳、嘉峪关、白银和金昌地区的份额分量均大于其第三 产业的生产总值,表明这4个地区第三产业的生产总
20、值增长率小于全省GDP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在这些地区的增长比较缓慢。其余10个地区的份额分量均小于其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说明这些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大于 全省GDP增长速度,特别是甘南、陇南和临夏的第三产业份额分量贡献率 介于0.8-0.9,属于甘肃省第三产业增长比较快的地区。第三产业的产业结 构效应均大于0,但数值偏小,表明甘肃省第三产业的增长率高于GDP增长速度,第三产业是甘肃省经济发展中的快速增长部门,增长潜力巨大。 第三产业的区域份额效果嘉峪关、金昌、白银和庆阳地区的数值小于0,说明这4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增长不具有区位优势,缺乏竞争力。其余10个地区的区域份额效果,均大于 0,这些地区第
21、三产业均具有区位优势。3.1.2 绘制 shift-share图对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类,根据分析表计算数据,绘制shift-share分析 图,是结论更加的直观,明确各地区各产业属于何种类型。(a)部门优势分析图:以份额分量N为纵坐标,以区域部门优势PD(即 P和D的和,反应部门总的增长优势)为横坐标建立关系。图中的8个扇面(S1,S2,.,S8 )反应了在总增量、部门增长优势方面的几种不同类型。(b) 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以产业结构效应P为纵坐标,以区域份额 效果D为横坐标建立关系。图中各扇面反应了自身基础及竞争力强弱的几 种不同类型。根据表(1)分析表计算数据,分别绘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2、第三产业shift-share分析图如下第一产业分析图5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第一产业分析图N(a)部门优势分析图SS2DNMEkJI(b)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6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各地区第一产业优势分析图均位于S4扇面,这说明各地区第一产业均属于一般部门,虽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从各地区偏离分量图看,除了 A和D (兰州和金昌)位于S8扇面外, 其余12个地区均位于S6扇面,表明兰州和金昌第一产业属于基础差,且 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其余12个地区第一产业属于基础虽差,但发展很 快的较差部门。a. 第二产业分析图(a)部门优势分析图(b)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从部门优势分析图
23、中可以看出:只有E (天水)位于S4扇面外,其余#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各地区均位于S2扇面,这说明其余甘肃省各个地区第二产业均属于具有部#甘肃省产业结构分析门优势的增长部门;天水第二产业虽为增长部门,但却不具有部门优势。从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可以看出:E (天水)位于S5扇面,说明天水 第二产业属于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K (定西)、L (陇南)、M (临夏)位于S4扇面,说明这三个地区的第二产业属于基础较好,但地 位处于下降的一般部门;其余各地区均位于 S1、S2扇面,说明除了天水、 定西、陇南和临夏之外的10个地区均属于竞争力强且基础好的较好部门。b. 第三产业
24、分析图从部门优势分析图可以看出:B (嘉峪关)、C (白银)、D (金昌)和 J (庆阳)位于S4扇面,说明这几个地区第三产业虽为增长部门,却不具 有部门优势;其余10个地区均位于S2扇面,表明这10个地区的第三产业 均属于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从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可以看出:B (嘉峪关)、C (白银)、D (金昌) 和J (庆阳)位于S5扇面,说明这几个地区第三产业基础较好,但竞争力 很差;其余地区均位于S1、S2扇面,说明这些地区第三产业原有基础好, 竞争力强。(a)部门优势分析图(卩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3.2甘肃省整体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经
25、济实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近年以来,甘肃经济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如下图 1可以看 出2011年甘肃省生产总值达到5020亿元,相比2006年翻了一番,总体经 济增长虽快,但经济总量仍然很小。因此我们还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甘肃省 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虽然 前面对甘肃省各地区各产业进行了理论的分析,但是为了使之更加全面更91 2006-2011年甘會®生产直值矗竜长速度=生声熄值+增长速度加切合实际,下面我们将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对甘肃省整体产 业结构进行分析与补充:3.2.1就业结构分析就业结构是衡量产业结构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就业结构来看,
26、甘肃省从2006年一、二、三产业就业劳动力之比约63.23:14.79:21.98 至U 2010年三产业劳动力比51.10 : 15.12:33.78,劳动力比重明显呈“一三二”模式, 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低。此外,乡村人 口占总人口之比约67.5%,这表明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和农村,二 三产业却明显不足,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规律来看,甘肃省就业 结构还很不协调,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3.2.2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状况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2006年到201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最近5年来甘肃省产业结构呈:“二、 三、一”的特
27、征,即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微幅上升 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波动式上升趋势。因此第二产业是拉动甘肃省经济增 长的主要因素,而第一产业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数据计算如下图2所示:图2各个产业占GDP总产值比重图(%产业时间20062010第一产业14.6714.54第二产业45.8148.18第三产业39.5237.28对于甘肃省第一产业来说,受自然条件制约,其总量较小,2006年第一产业占GDF总值14.67%,2010年第一产业占GDP勺比重为14.54%,而且内 部结构不合理,2010年农业内部农、林、牧、渔比重为67.01 : 2.76:19.61 : 0.14,这表明农业
28、呈明显的农牧经济。种植业占主导地位,林、牧、渔业所 占比重较小,特色经济发展缓慢。对于第二产业来说,甘肃省第二产业占 GDP总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 45.81%变为2010年的48.18%,而且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2010年甘肃省轻 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14.12 : 85.88,并且工业内部“两高一资”行业占主导 地位,导致甘肃省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历程艰辛。甘肃省 2008工业能耗 占总耗能的74.6%,而第一产业只占6.7%,第二产业占18.7%。随着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加大出口限制力度,以及对高耗能行业很多优惠政策的 取消,今后甘肃省冶金、化工、建材和有色等支柱行业将会面临更大压力。
29、就第三产业来说,2006年甘肃省第三产业占 GDP总量的39.52,%,2009 年为40.21%,2010年为37.28%,与发达国家60%-70%勺比重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第三产业内部层次低,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32.5%,而新兴的金融保险、家政服务、房地产和商业服务 等现代服务也仅占13.6%,这说明甘肃省服务业仍然是生产性、生活性的低质结构,现代新兴的服务业发展非常缓慢。3.2.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综合对比根据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甘肃省就业结构水平滞后与产业结构水平。在此选取2001年和2010年的各产业就业比重和产业比重进行对比,数据 如下表3:图3就
30、业比重和产业比重对比分析图时间产业20012010就业比重(%)产业比重(%)就业比重(%)产业比重(%)第一产业59.419.351.114.5第二产业13.440.715.148.2第三产业27.240.033.837.3由表可以看出,甘肃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2001年的59.4%下降到2010年的51.1%下降约8.3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由19.3%下降到14.5%,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小,但就业比重过大,说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劳动力剩余问题突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由2001年的13.4%上升到2010年的15.1%,上升约 1.7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产业比重由200
31、1年的40.7%上升到2010年的48.2%,,上升约7.5个百分点,虽然就业变动趋势和产业产值变动趋势均有 所上涨,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和产业比重严重失调的问题仍然存在。其原 因主要是因为甘肃省工业布局大部分是重工业,重工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 的产业,其发展趋势就是资本、技术代替劳动力,由此导致甘肃省第二产 业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的严重不协调。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由2001年的27.2%上升到了 2010年的33.8%上升 约6.6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产业比重由 2001年40.0%下降到2010年的 37.3%,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比较快。4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显示,在
32、甘肃省各区域中,各地区第一产业 竞争力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具有区位竞争力。第二产业是各地区经济增 长中的高速增长部门,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优势明显,而第三产业 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在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不明显,但大部分地区 具有区位优势,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在甘肃省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 应该重视各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区位优势,通过改造和提升第一产业、积 极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培育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科学利用省内地区间的 区位优势,推动甘肃省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结果和甘肃省现状的分析,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以下建议:4.1全面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应逐
33、步下降,但并不意味着第一产业增 加值的减少和第一产业地位的降低,相反,必须把第一产业作为保障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努力改善第一产业基础地位薄弱的局面。一 方面发展特色农牧业,尤其是加强对除去兰州(A)和金昌(D)的十二个 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加强这些地区的农业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对这些 产品进行深加工,把农牧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的结合,吸纳更多的劳动 者,将劳动者从简单的农业劳作转移到更高层次更高的加工工序上。在第 二产业上,应鼓励劳动密集型轻工业的发展,给予轻工业企业更多政策上 的优惠和补助,并在提高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同时,带动甘肃省工业 内部就业人数增长,最终实现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引进新技 术,鼓励创新,特别是天水(E)、定西(K)、陇南(L)和临夏(M)这 些基础较好,但地位下降的地区,以科技带动生产力,优化其产业发展。 在第三产业上,推进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产业,开拓新兴现代服务业,尤其 是嘉峪关(B)、白银(C)、金昌(D)和庆阳(J)这些原有基础较好,但 竞争力较弱的地区,以提高其竞争力,从而带动经济发展。4.2科学合理的选择主导产业群在第一产业上,一方面应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业生加工企业,提高 农业经济效益。甘肃省应根据自身地理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建立区域特 色产业加工集群。比如甘肃省河西地区的酒泉(I)、张掖(F)、武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盐城幼师考编试题及答案
- Z世代消费心理洞察:2025年新消费品牌情感价值塑造策略报告
- 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能源与资源行业:能源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 班组自查报告
- 新消法考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2025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半期考试初三数学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广元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安全管理与施工效率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木工画图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思想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球团焙烧工(高级)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上(单选、多选题)
- 知识宝库中的宝藏知识产权的投资潜力和实践路径探索
-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修复算法研究
- 隐私与保密信息管理制度
- 《隧道防火保护板系统技术规程》
- 2025年安徽黄山旅游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铜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商演服务合同
- 《建筑采光分析》课件
- 海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哈尔滨工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