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的防护_第1页
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的防护_第2页
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的防护_第3页
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的防护_第4页
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的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的防护、尸、 亠前言本标准是根据美国石油学会标准 API RP 2350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 的防护编写的。在技术内容上与之等效。国内石油企事业单位可以 根据具体条件参照使用。本标准对 API RP 2350的所有数据、单位和公式均按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进行了换算,同时在其后的括号内保留了原来的数值和单位,使用者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技术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海石、徐峰、龚振鹏1 概论1.1 导言石油设施储罐过量充装防护与安全和环境有密

2、切关系。石油储存设施 的安全作业取决于是否按所准备装载的储罐额定容量进行充装。通过 下述措施可能大大降低储罐过量充装:制定和履行切实可行的、对于 储存设施的安全作业程序,精心选择和使用设备,制定维护方案和培 训雇员。在提供储罐过量充装防护时,目的在于使可能导致环境和安全风险、 油品损失、储罐和相邻区域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因为危险液位和 潜在损失随异位而异,为了满足设施过量充装防护程序的要求,在所 选方案中应使用适应性较强的方案。程序应包括培训人员的使用、安 全操作规程与技术。考虑到完整性的需要,本标准包括了成功地用于过量充装防护的手动 程序及自动系统。1.2 范围1.2.1 适用范围 本标准

3、的范围仅限于这样的石油设施,它具有接收来自输油主干线或 海洋油船的I级液体的地面储罐。本标准不适用于以下情况:a)容量小于2268L( 600gal)的地面储罐;b) 接收或装有H级或皿级液体的、容量超过2268L (600gal)的地面 储罐;c)盛装不可燃液体或非石油类产品的地面储罐;d) 装有不是从输油干线或海洋油船而来的I级液体的地面储罐(例如, 从储罐车、火车储罐,从其他罐群、设施工艺装置、专用管线和原油 生产设施输送的) ;e)地下储罐。1.2.2 本标准与 NEPA 30的关系本标准根据 NEPA 301993的 2-10编写,包括它的以下要求。2-10.1码头上的地面储罐在接收

4、从主干线或船上容器输送来的I级液 体时,应遵守正式的书面程序,防止过量充装。该程序应采取下列保护方法之一。a)在接收产品期间与供货人员保持经常联系,有操作人员频繁地进行 测量,以能迅速地切断流量或进行切换。b)储罐配备一个单独高液位检测装置。警报器应当放置在输送液体各 岗位值班人员之处,以便能迅速断流或进行切换。c)储罐配备一个能自动切断或转流的独立的高液位检测装置。d)替代b)和c)中所叙述的仪表,应由管辖当局认可其能够提供等 效的保护。在b)和c)中所包括的仪表系统应当采取电气监测或其他等效的方法2-10.2 在 2-10.1 要求的正式书面程序应包括:a)对指定接收液体的罐是否对正以及如

5、何检查开始接受液体方法的说 明。b)由码头的管理部门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进行培训和监视的规定。c)检查和试验计量设备和液位计以及有关系统的规范、方案和步骤。 检查和试验间隔时间应能使管辖当局接受,且不超过一年。注:上述再版经美国防火委员会(NPFA批准,该再版材料并不是圆 满的,并且NFPA在参考科目中的公认见解,仅仅以其整体形式通过标 准来表述。1.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3.1 值班设施 在从输油干线或海洋油船接收油品时,在装置上不断指派人员值班的 设施。非值班设施 在从输油干线或海洋油船接收油品时,在装置上没有不断指派人员值 班的设施。1.3.2 管辖当局 负责认可设备、安装和程序的

6、组织、机构或个人。1.3.3 容量 储罐中达到预设定液位的油品容积(数量) 。1.3.4 控测器和探测系统与探测器和控测系统有关的术语如下:a)液位探测器:触发初始警报/信号的油品液位传感器,初始警报/信号应允许有足够的时间使作业人员在储罐油品达到预设定液位之前对 截流或分流油流作业确认或反应。b)超高液位探测器:在单级和双级探测器系统中的油品液位传感器, 通常定位于安全充装液位和安全充装液位以上,它应提供达到过量充 装液位之前截流或分流油流的足够时间。c)高液位探测器:在双级控测器系统中的油品液位传感器,如果储罐 装满至预定液位而处于超高液位探测器定位的液位以下,触发首次警 报/信号,以提供

7、足够的时间在储罐油品达到超高液位探测之前截流或 分流油流。d) 单级探测器系统(超高液位探测器):在单级探测器系统中的超高液位探测器应定位于安全充装液位或安全充装液位以上,并且警报/ 信号应能提供过量充装液位之前截流或分流油流的足够时间。e) 双级探测器系统(高液位和超高液位):在双级探测器中,第一级(高液位)探测器应位于正常充装液位或正常充装液位以上,并且警 报/信号应允许有足够的时间,在达到安全充装液位之前进行油流的截 流或分流。第二级(超高液位)探测器应定位于安全充装液位或安全 充装液位之上,并且警报 /信号应允许有足够的时间,到达到过量充装 液位之前进行油流的截流或分流。f) 独立液位

8、探测器:独立的油品液位传感器,它独立于储罐上的任何 自动计量设备。在单级和双级探测器系统中的超高位液位探测器自始 至终都是独立的探测器。双级控测器系统中的高液位探测器,可以是 也可以不是独立的探测器。注: NFPA 301993 允许使用独立的一体化的液位探测器系统(例如雷 达、伺服 计量和液压静力计量系统) , 这些系统应经过管辖当局的认可而作为同等的防护装置。1.3.5 易燃可燃液体NFPA 301993 定义了下述液体等级:a) I级液体:在37.8C( 100T )时,闭口闪点在378C( 100T )以下而蒸气压力不超过275710Pa(40lbf/in2 ) (2068mmHg)的

9、易燃液体。b) II级液体:闭口闪点大于或等下378C( 100°F)而低于93C(200°F)的可燃液体。c)m A级液体:闭口闪点大于或等于60C( 140 °F)而低于93C(200°F) 的可燃液体。d) 皿B级液体:闭口闪点大于或等于 93C( 200F )的可燃液体。1.3.6 输油干线 在设施之间或者从炼油厂到末站和其他设施输送石油油品的管线,不 包括用于设施内部输送油品的管线(除了那些用于输送来自海洋油轮 的油品管线以外) 。1.3.7 海洋油船 将油品直接输送到石油设施储罐的驳船或油轮(一般通过设施管线)1.3.8 正常充装液位(正常容

10、量) 达到这种液位的储罐,在达到安全充装液位之前,允许以对预定时间 以最大允许接收流量来接收油品,预定时间应以作业人员对设施和所 涉及的储罐的经验为基础。正常充装液位按低于下述两个液位的原则 来确定,以避免产生过量充装。a)储罐油品的液位达到预定的安全充装液位或之前,能够有足够时间 对油流进行完全截流或分流的液位(正常充装液位无论如何不能超过 安全充装液位)。b) 作业人员根据储罐的物理条件(泄漏、结构强度等),或者操作规 程(例如,部分或分散接油泄放容限等)所确定的液位,该液位限制 储罐的容量应低于常用安全充装液位。1.3.9 作业人员 设施业主、经营者、监督人员或者负责从输油人员接收油品的

11、其他指 定人员。1.3.10 过量充装液位(最大容量) 储罐内油品的最高充装液位。 当从计量基准点 (即撞针位置) 测定时, 在该液位之上,任何附加的油品都将发生过量充装并溢出储罐,或者 在浮顶和储罐结构或附件之间产生接触或破坏。1.3.11 油品从输油干线或海洋油船接收到储罐内的I级液体。1.3.12 安全充装液位(储罐额定容量) 达到正常充装液位以后,允许接收油品输送的储罐液位就是安全充装 液位。安全充装液位总是低于过量充装液位。安全充装液位通过在储 罐油品液位到过量充装液位之前,采取适当行动进行完全截流或分流 所要求的时间来确定。安全充装液位由作业人员对每个特定储罐,根据储罐类型、储罐内

12、部 结构和条件以及操作规程来确定。1.3.13 储罐油品液位 该液位由作业人员根据下述考虑而确定:a)对每个设施和每个特定储罐的现场经验与操作规程:b)阀和管汇的作业参数;c)储罐容量和物理条件;d)输送油品的数量;e)油品进入每个储罐的流量关于储罐油品液位的计算参见附录 A (提 示的附录)和附录B (提示的附录)。1.3.14 储罐计量表(储罐记录) 为每个单独储罐所制定的表,包括和储罐容量、正常充装液位、安全 充装液位、过量充装液位及探测器设定液位有关的基本数据(参见 API Std 2550) .1.3.15 输油人员 输油干线或海洋油船作业时,负责油品输送作业的人。1.3.16 输送作业 与油品接收有关的所有活动,包括为防止可能发生的储罐过量充装和 油流截流与分流而发出相应的通知(既可以是口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