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简介_第1页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简介_第2页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简介_第3页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简介_第4页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UPFC的原理和功能简述2.1 UPFC的原理简述UPFC的原理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中并联换流器的作用相当 于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串联换流器的作用相当于静止同步串 联补偿器(SSSC),两者通过直流电容上的电压匕.提供电源,其中有功 功率可以在2个换流器的交流端向任一方向自由流动,并且可以在其 交流输出端独立的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多数设定S 2-1 UPFC的原理结构并联换流器在公用直流联结处提供或吸收串联换流器所需要的有 功能量,经换流后到交流端送入与输电线路并联的变压器,因此在稳 态时,不考虑自身损耗,UPFC的两侧有功功率相等,直流电容器既不 发出也不吸收有功

2、功率,电压匕保持恒定。同STATCOM原理相同,并 联换流器能够可控的产生或吸收无功功率,当系统需要时,可为线路 提供动态无功补偿;串联换流器可控制匕保持为0和叫2以内,并且使相角冷保持在0和360°之间,并通过串联变压器将电压叠加到线 路电压上。通过控制的幅值和相角,UPFC就可实现传统的电力传输 中的串联补偿和移相等功能。UPFC的详细原理可见附录Ao2.2 UPFC的功能UPFC是由串联补偿的SSSC和并联补偿的STATCOM有机结合构成的 新型潮流控制装置,能同时调节线路阻抗、节点电压幅值和相位,仅 通过控制规律的改变,就能实现并联补偿、串联补偿和移相等多种功 能,达到优化系

3、统潮流分布、最大化电网传输能力、改善系统动态响 应性能等目的。图2-2 UPFC主要控制功能图2-2为UPFC的各种控制功能。图2-2(a)为电压调节功能,即 UPFC串联注入电压与送端电压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只调节电压的幅 值,不改变电压的相位。图2-2(b)为串联补偿功能,补偿电压与线路 电流的相位垂直。图2-2(c)为相角调节功能,即不改变电压的幅值, 只改变电压的相角,此时UPFC产生的补偿电压在图中所示的弧线上, 相当于移相器。图2-2(d)为自动潮流控制功能,此时UPFC是前面三种 功能的综合。UPFC的控制器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一种或多种功能的组合作为其控制目标。UPFC不同

4、于其它FACTS装置之处在于,它能同时控制母线电压、线路有功和无功潮流。在电网中应用UPFC,第一,能够合理控制线路 潮流,实现经济运行;第二,有助于实现无功优化,提高系统电压稳 定性;第三,施以合适的控制,UPFC能够改善系统阻尼,提高功角稳 定性。2. UPFC工程应用现状自从UPFC技术发明之后,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的大公司和研究 机构先后研制了三套高电压、大容量的UPFC装置,并已经在电力系统 中实际运行。本节对这三套UPFC装置的工程背景、系统构成等情况进 行简单介绍。美国INEZ地区UPFC工程(1)工程概况美国电力公司(AEP)与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西屋公司合作, 研制了

5、世界上第一套UPFC装置(138kV、320MVA),安装在东肯塔基州 的Inez变电站,于1998年6月投运,大幅提高了电网输送能力和电 压稳定性。Inez变电站的地区负荷为2000MW,由几条长距离重负荷的138kV 线路供电,其周边地区有发电厂和138kV变电站。系统电压由20世纪 80年代早期安装在Beaver Creek的SVC及几个138kV及更低电压等级 的输变电站的并联电容器组支撑。尽管该地区安装了很多并联电容器 组,138kV线路两端压降仍可高达7%8%。系统正常运行时,许多138kV 线路输送的功率高达300MVA,远远超过了线路自然功率,电网对紧急 事故的稳定裕度很小,一

6、旦发生故障,就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经过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Inez地区迫切需要增加线路传输容 量并提供电压支撐,除了新建线路、变电站扩容外,AEP还决定在Inez 变电站安装一套UPFC,作为AEP输电系统升级改造的一部分。(2)系统构成Inez UPFCX程的电气主接线如图3-1所示。通过开关操作,UPFC 可运行在 160Mvar STATCOM, 320Mvar STATCOM, 160Mvar SSSC, 320MVA UPFC模式。并联侧变压器采用主、备用相结合的方式,增強了 UPFC 的可靠性、灵活性。图3-1 INEZ UPFC系统主接线整体布局如图3-2所示。换流

7、阀安装于室内,变压器、连接电抗 安装于户外。UPFC大楼占地约米X61米,包括换流阀厅、控制室、配电室、电源室等,如图3-3所示。图3-3 UPFC阀厅布局韩国Kangj i n UPFC工程(1)工程概况韩国电力公司(KEPCO)和韩国电科院(KEPRI)、Hyosung公司、西门 子公司合作,研制了世界上第二套UPFC装置(154kV, 80MVA),安装 在朝鲜半岛南半部的Kangj in变电站,于2003年投运,解决该地区电 压偏低和电网过负荷问题。Kangj in地区主要由345kV长线路供电,线路Shinkwangju-Shinkangj i n或Kwangyang-Yeosu发生

8、故障会导致Kangj in地区电压严 重偏低,154kV线路过负荷。由于路权问题,该地区的新建线路计划被 推迟,因此急需FACTS技术提供电压支撑和潮流转移手段。为了保障 该地区电网正常运行,电力公司在Kangjin变电站安装UPFC,向系统 提供无功支撑,改善系统潮流分布。Kangjin UPFC X程是FACTS技术 在韩国345kV骨干电网系统应用前的验证性项目。(2)系统构成Kangjin UPFC工程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如图3-4所示,UPFC能运行 在 40Mvar STATCOM, 40Mvar SSSC 和 80MVA UPFC 模式。图3-4 Kangjin UPFC工程电气主接

9、线Kangj i n UPFC工程变压器主要参数如表3T所示。表3T变压器参数变压器变比(kV)容量(MVA)连接形式并联变压器(154/40Y-A串联变压器40Open Y-A耦合变压器Open Y-AKangjin UPFC X程的串、并联侧换流器结构相同,均采用三相三电平换流器二重化方式,构成容量为40MVA的24脉动换流器。换流器 的额定交流电压为,额定交流电流为。美国纽约地区CSC工程纽约电力公司和美国电科院,西门子公司合作,研制了世界上第 一套 CSC (Convert i b I e Stat ic Compensator ,也 称广义 UPFC)装置 (345kV, 200MV

10、A),安装在纽约州Marcy变电站,于2004年6月投 运,解决区域间电力输送瓶颈问题,促进该地区实现电力经济调度。Marcy变电站位于纽约州的东南部地区,该地区负荷持续增长(预 计每年增加3%),却没有相应的新增电源计划,所需电力主要由7条 115kV到345kV的区域联络线馈入。受电压稳定性限制,联络线传输 功率最低仅为线路额定传输容量的25%,最高也不超过75%,因此需要 采取有效手段挖掘已有线路的输电能力。研究表明,导致该地区线路 输送能力受限的系统约束随着负荷实时变化,多种补偿需求相互交 织。电力公司在Marcy变电站安装灵活性最强的CSC装置,满足该地 区电网在多种运行工况下的补偿

11、需求。(2)系统构成如图3-5所示,通过开关操作,纽约CSC工程的系统接线形式能 够灵活变化,实现 100MVA STATCOM, 200MVA STATCOM, 100MVA SSSC, 200MVA SSSC, 200MVA UPFC, 200MVA IPFC 等多种运行模式。Marcy H5kV推流卷I涣流誥li图3-5 CSC工程电主接线图NYPA CSC工程的整体布局如图3-6所示,包括变压器、隔离开 关、空芯电抗器、CT、互联铝母线等传统户外设备,以及换流器、冷 却系统、控制、保护等户内设备。图3-6 CSC工程的整体布局户内建筑体积约为米X米X米,包括换流阀厅、控制室、配电 室、

12、电池电源室和机械设备室,如图3-7所示。逆变器正常工作时直 流电压较高(土 kV),阀厅必须注重防尘和除湿,因此独立配备风 道。阀厅大小约为米X米,高度为米。两台换流器各自采用独立的冷 却系统,大部分热量由水循环系统送至风冷系统,冷却系统中的水/ 风热交换器位于户外,并紧靠大楼的一侧,同侧室内为冷却系统的水 泵和净化设备。图3-7 Marcy CSC户内设备布局附录A UPFC装置详细原理UPFC的结构UPFC的结构如图AT所示。UPFC的功率回路包括两个共用直流母 线的电压源换流器(VoItage Sourced Converter, VSC),其中 VSC1 通过并联耦合变压器并联在母线路

13、上,VSC2通过串联耦合变压器串联 在线路中。两个VSC的直流电压由公共直流电容器组提供。VSC2输出 电压相量串联注入线路中,其幅值变化范围为0Upq,相角变化范围 为0360。在这一过程中,VSC2与线路既可以交换有功功率,又可以 交换无功功率。虽然无功功率是由VSC2内部发出或吸收的,但有功功 率的发出或吸收需要直流储能元件。VSC1主要用来向VSC2提供有功 功率,同时维持直流母线的电压恒定。这样,从交流系统吸收的净有 功功率就等于两个VSC及其耦合变压器的损耗。图AT UPFC结构示意图UPFC的控制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其中,内 部控制就是对两个VSC的运行进行控制

14、,它产生规定的串联注入电压 指令,同时吸收期望的并联无功电流。内部控制还要为VSC阀提供触 发信号,使VSC输出电压按照图AT所示的控制结构对内部参考输入 具有适当的响应。UPFC的外部控制决定了它的运行功能,其参考输入 决定了 UPFC的运行模式和补偿要求,可由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设置,也 可由专门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最优控制。含UPFC的输电系统运行特性图A-2为UPFC接入输电系统示意图,串联侧的补偿功能用电压相 量Upq表示。图A-2接入UPFC裝覺的输电系统及相量图(b)相量关系假设输电系统送端、受端及UPFC串联注入电压为3. .cos + / sin 2 2)=U(A-1)5几cos/

15、sin 2 2)可以推导输电系统受端功率为斗 sin5 + isin3 + p)XXu1uu2=£(cosE)+ rcos( J + p)(A-2)p =3当 2 时,Upq对线路功率P的作用最大。图A-3绘出了不同Upq的功角特性曲线。,UPFC可以控制线路功率P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因此能够较好地适应输电系统对功率变化的需求。Xpg/° X/”八、1.0/ /0 X/儿、/ / / 43 / / / 、 / 丿.61'/ / / / /y / /2i fz/.WtlQ图A-3接入UPFC装置的双机系统功角特性曲线P-S将式(A-2)作适当变换,可得学sin"

16、;+(Q 耳(cosd-1)忖警斗(A-3)/取不同值时,输电系统受端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0之间的关系 曲线如图A-4所示。可以看出,UPFC大大扩展了输电系统的原有的运 行范围,特别是/二90?时,如果没有UPFC的补偿,输电系统已经到达 稳定运行极限,而加入UPFC后,系统的运行范围(蓝色曲线)已经大 大超出原有范围(红色曲线),而系统仍然能够稳定运行,所以UPFC 能大大扩展系统P-Q运行范围。如果一个系统中安装适当数量的UPFC, 对于系统的优化运行(优化潮流分布、提高系统稳定极限、增大系统 稳定裕度)具有重要意头。nUPFC的动态性能为了考察UPFC的动态特性,在PSCAD/EMTD

17、C环境下建立了 UPFC 的动态仿真模型。该模型忽略了装置输出谐波的影响,考虑了并联侧、 直流侧和串联侧动态,可用于潮流控制、暂稳控制、阻尼控制等研究。 UPFC装设在双回线中一回线路的首端。随着指令阶跃变化,UPFC可实 现对受控线路有功、无功功率的独立、快速、精确、连续控制,如图 A-5所示。P.Q :蚀的% n怜125Q图A-5 UPFC潮流控制性能当系统遭受动态干扰并引发功率振荡时,UPFC可对输电线路的功 率进行強制控制从而能很好地阻尼系统振荡。通常将阻尼控制和潮流 控制综合进行考虑,在潮流控制的基础上叠加阻尼控制。实际可采用 线路有功功率偏差作为阻尼控制的输入信号,通过阻尼控制器,

18、输出 阻尼控制信号damp-sig,用以调节线路功率控制的参考值,从而达到 增加系统阻尼、平息振荡的目的。系统遭受小干扰后,UPFC不进行控 制、UPFC采用移相控制附加阻尼控制,以及采用自动潮流控制附加阻 尼控制时,发电机电磁功率,角度变化率,以及串联注入电压和线路电流的波形如图A-6所示。勺 _Ll_ JKr u:_._L 1七1 L.r吐atrpnpHMMMi'4込J.£必4V:虫女卤仏山(a) UPFC未进行控制(b)移相控制+阻尼控制(c)自动潮流控制+阻尼控制图A-6 UPFC阻尼功率农荡仿真波形由仿真波形可见,在系统发生功率振荡时,UPFC可通过不同的控 制方式阻尼功率振荡,效果也有所不同。附录B UPFC装置初步设计电气主接线单套UPFC装置的电气主接线如图B-1所示。两台背靠背换流器分 别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