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津县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新津县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新津县 2018届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 注意:单选题答在机读卡上,多选题答在答题卡上。 第 I I 卷 阅读题 (共 70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35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9 分,每小题 3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 习称“三礼” ,一部是仪礼 ,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 ,记 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 ,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 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

2、、条记、议 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 ,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 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 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 “足容重”,步履要稳 重;“手容恭” ,拱手要高而端正; “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 “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 “声 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 “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 “气容肃”,不喘大气; “色容庄”,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 ,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 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

3、整肃, 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 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 “暑 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 “将上堂, 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 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 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 礼记 还说“毋侧听” ,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 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

4、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 “长者不及,毋傀言” ,长者还没 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 “正尔容,听必恭” ,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 “毋剿 说,毋雷同” ,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 礼记 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 “先生问焉,终则对” ,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 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 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 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

5、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 ,体系相当 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 ,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在纲, 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A. 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 和周礼。 B.B. 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 的集体创作。 C.C. 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 细节描述。

6、D.D. 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 言相对浅近。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 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 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B. 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 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C. 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 “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 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D. 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

7、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 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A. 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 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B. 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 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C. 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 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D. 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 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8、 12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 -6 6 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 2 2 月 14 14 日电(记者李韵) 】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法 (以下简称非遗法 )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 2011 年 6 6 月 1 1 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 202016 16 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 20

9、162016 年 8 8 月 3131 日,全国有 2424 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 法规共 72 72 部。其中, 17 17 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 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 四川省、青海省 7 7 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 进。 评估报告显示, 20112011 年至 20152015 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 163731163731 万元,有 10 10 省(市) 累计投入 5000 5000 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

10、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 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 2016 2016 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 1986 1986 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 市)批准公布了 14928 14928 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 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 7070 周岁的已达 50%50%以上,开展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 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 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

11、明日报 20172017 年 2 2 月 1515 日第 9 9 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 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 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 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 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 20172017 年 2 2 月 1515 日 1919 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

12、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 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 做好非遗 + +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 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 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20172017 年 2 2 月 1616 日) 4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 可喜的现象。 B.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

13、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 造成的。 C.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 奉献精神。 5.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5 5 分) A.A.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 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 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

14、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 的解决办法。 D.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 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E.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 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6.6.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 4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 4 1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 79 9 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 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

15、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 ”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 “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 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 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 ”药店老板说。 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另从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湿湿的裤兜里往外掏 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 “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 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

16、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 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 “要是二凯再看 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 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 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处伤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 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 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

17、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 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 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 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 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 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 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

18、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 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 “我在省城看 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 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 ”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 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 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

19、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 “小菊, 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 ”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 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 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 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

20、项是( 5 5 分) A.A. 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 复那儿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B. 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 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C. 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 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D.D. 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里出轨被骗; 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E.E.

21、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 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 &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 4 分) 9 9.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 53 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1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0131 013 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 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

22、皆坐谴。襄作四 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 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 “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 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 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 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 “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 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23、? 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 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 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 、扁,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 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 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 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 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 惠。 (节选自宋史 ? ?蔡襄传 ) 【注

24、】和:秦和,古代名医。 10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A. 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鬻:卖。 B.B. 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愈:使(病)好了。 C.C. 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济:救济。 D.D. 闽人刻碑纪德 纪:记载。 11.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 不取字。 B.B.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 、击” 亠 谏”之意。 C.C. 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

25、,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 依据单位。 D.D. 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又叫丁艰。 12.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A. 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 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B. 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 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C.C. 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 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

26、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D. 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 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13.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10 分) 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5 5 分)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5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41515 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14

27、.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5分) A.A.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色,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 了诗人对当下处境的感叹。 B.B. 诗歌一、二句写景叙事,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严士元在水国江边偶然 相遇,驻桨停船,短暂停留。 C.C. 诗人善于写景,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的听 无声,可见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 D.D. 诗人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细雨”“闲花”是近景,“斜日”“绿草”是远景,描 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风光。 E.E. 诗人善用婉曲,表面写春寒,实际写心寒;表面写静景,实际写心境;表

28、面写江水, 实际写相思:皆为双关意。 15.15.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 5 分) 16.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 5 分) (1 1)荀子劝学中用“ _ , _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 的道理。 (2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 句是:“ _, _ ”。 (3 3)韩愈在师说一文中以“ _ ”开宗明义,即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 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第n卷表达题(共 8 08 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 02 0 分) 1717 .下列各句中,

29、加点的成语使用均不恰当的一项是( )(3 3 分)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 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 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 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在朋友的帮助下,杨苡和资中筠这两位翻译家终于得偿所愿,异地重逢,虽然时隔多年, 但两人仍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就解决南海分歧达成了有效共识,希望域外国家支持而不是干扰中国和 东盟国家的努力,不要节.外生枝。 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 “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 “你幸福

30、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美人鱼公映 1212 天就收获了 24 24 6565 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 美人鱼票房超 过 3030 亿指日可待。 A.A. B. B. C. C. D. D. 181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3 分) A A特朗普没有任何从政经验和经得起推敲的施政纲领,却凭着各种争议敏感事件的抨击而获 得许多民众支持,最终当选美国总统。 B.B. 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对于游戏、社交 亦或是其他领域,一定会是一种新的平台。 C.C. 针对不同贫困区域和不同贫困农户的具体情况,地方政府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确

31、帮扶,弥补了以前粗放扶贫的不足。 D.D. 在主流娱乐电影的话语背景下,同样作为文化工业产品,内地著名导演张艺谋与香港喜剧 导演周星驰基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1919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3 分)()() 一个比较理想的合格读书人,或许就要像诸葛亮一样, 在南阳躬耕陇亩,对天下 大事也要了如指掌, 预备好应对的策略。 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出山辅佐君王, 行道于天下。 ,这不意味着准备好了就要争取出山, 一面做好准备,又不能刻 意去争取。 对读书人来说,天下士”就是永远以天下为己任,天下需要我的时候我就 出来,出来就要能做事。 A A 尽管 也 / / 但是 也 可这

32、B B 尽管 / / 一旦 不过 而是 因为 C C 不管 / / 如果 但是 不仅 这 D D / / 还应 也许 不过 但是 因为 20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818个字。(5 5 分)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中国的 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 。而韵律和 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 虽。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 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诗词中的 情感。

33、2121 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 “绿色 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要求 语言得体,语气亲切,每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 2020 个字。(6 6 分) 四、写作(6060 分) 22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800 字的文章。(6060 分) 近日,清华大学推出新规:从 20172017 级开始,清华大学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 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特殊情况除外)。清华大学体育部 主任刘波解释,因为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

34、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 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 清华游泳新规一出,引发舆论热烈讨论,有人点赞,有人反对,有人喜忧参半。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语文 1010 月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5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 3 3 分) 1 1、 D D (“全书都采用了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解错误。 ) 2 2、 C C (“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不能与人雷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

35、有“处处” “总”的修饰, “发扬创新精神”错,不符合文意。) 3 3、 D D (“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有助于” 。)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212 分) 4 4、A A ( B B 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 C C 项:材料 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 D D 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 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三段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5 5、 A A、E E ( B B 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 C C 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 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

36、出路, 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 D D 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 如“网红” “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 )(答对一项给 2 2 分,答对两项给 5 5 分) 6 6 答案要点: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 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 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答出一点给 1 1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 分) 7 7. CD CD (A A “不抱希望”错,B B “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 E E “她最终 会原谅丈夫的过去”太绝对)(

37、答对一项给 2 2 分,答对两项给 5 5 分) & &善良孝顺。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 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性。坚强隐忍。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言碎语,马小菊 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任,表现出坚强 隐忍的一面。(每点 2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9. 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 通过反复描写“下 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 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

38、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 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 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 婚姻中的“雨”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以上 4 4 点,答出一点给 1 1 分,答出两点给 3 3 分,答出三点给 5 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 10.10. C C (济:渡) 11.11. A A (“古代女子不取字”表述有误,古代女子一般及笄时取字,如唐代女诗人薛涛字洪度、 鱼玄机字幼微等)

39、 12.12. B B (根据原文信息可知,“海内有不泰乎”的原因并非“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君有过 失,不救之于未然”,而是“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 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13.13. 这就叫彰扬君主的过失, 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 (“此 之谓”“彰”“其实”各 1 1 分,句意 2 2 分) 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 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日、第二个“虽”、“责”各 1 1 分,句意 2 2 分) 【参考译文】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科举考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馆

40、阁校勘。范仲淹因言 事被贬离开京城,余靖争论要救助他,尹洙请求与范仲淹一起贬谪,欧阳修上书责斥司谏高 若讷,因此三个人都受牵连被斥责。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京城人士争相传送抄写,卖 书的人买了这首诗,也获得了厚利。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此诗返归,在幽州旅馆张贴。 庆历三年(10431043),仁宗更换宰相,亲自提拔余靖、欧阳修及王素任谏官,蔡襄又写诗祝贺, 三个人一同推荐蔡襄,仁宗即任命蔡襄掌管谏院事务。蔡襄为进谏之路开放而欢喜,同时也 担心正人君子难以长久立于朝廷,于是上书说:“朝廷增加任用谏官,欧阳修、余靖、王素 一天之间一同任命,朝廷内外互相庆贺。然而担任谏官不难,(?)听取进谏却是难事

41、;听 取进谏不难,米纳谏言、按谏言办事却是难事。他们三人都忠诚刚正,一定能畅所欲言。君 主有过失,不在未出现之前去纠正,流传于天下后代,事情愈加不能遮掩,这就叫彰扬君主 的过失,希望陛下明察,不要造成只有好谏的名声而无实际的效果。”夏竦被罢免枢密使职 务,韩琦、范仲淹在位,蔡襄说:“陛下罢免夏竦而任用韩琦、范仲淹,士大夫在朝廷祝贺, 百姓也在道路上唱歌庆贺,乃至用饮酒叫喊的方式来表达欢喜之情。况且贬退一邪人,进用 一贤士,难道就能关系到天下的轻重吗?这是因为一邪被贬退那么其同类也被贬退,一贤被 进用那么其同类也被进用。众邪一同被贬退,众贤一同被进用,国家能有不安定太平的吗? 虽然这样,但我很忧虑。天下的大势,譬如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