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 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又名:R&R 研究(R&R study),量具 R&R( gage R&,R),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 概述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分析对象是由仪器或量具组成的测量系统的变异。测量系统的变异 是相对于观测过程的总变异而言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测量的变异足够小, 从而确保测量结果能反映真实的过程,因为如果测量变异过大,以致掩盖了过程变异,就不可 能了解到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应该继续设法减小过程变异。重复性
2、与再现性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两类变异:重复性一一指使用相同仪器重复读数时产生 的变异;再现性一一由不同操作员做同样的测量工作时产生的变异。? 适用场合当使用仪器或设备进行测量时;在研究过程变异或过程能力之前;当要在几种测量方法中选择一种时;当要对测量方法、程序或培训进行测评或标准化时;当作为一个周期性持续改进的程序,保证改进过程保持统计受控时。 ? 实施步骤 计划1确定所要研究的零件或产品、测量过程和仪器。2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和获得样本的方法。通常抽取510个样品,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样本的一致性,就要先找到在研究过程中将样本内变异最小化的方法。3确定研究需要多少名操作员(执行测量工作的人)以及哪
3、几个操作员,通常是13人。4确定每名操作员要进行的实验次数(重复测量),通常23次。5确定校准、测量以及分析的步骤。测量6校准测量仪器。7确定抽样的随机次序。先由第一名操作员按照标准的操作步骤对所有的样品进行测量,记录结果。8随机产生另一种抽样次序。和之前一样,让第二名操作员测量全部样品。不允许操作员看 其他人的结果。不断重复,直到全部的操作员对所有的样品都测量了一次,此时称为完成了一 轮实验。9重复步骤7、8的工作直到计划的试验全部完成。不能让操作员看到样本容量以及之前的 结果或者其他可能会透露测量结果的任何信息。分析和改进10分析数据。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差-均值法
4、和方差分析法(ANOVA),后面会给出对这些方法的简单描述。分析的主要指标是:重复性(设备变异EV)。反映同一名操作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重复测量同样的样品时测量结 果的变异程度,通常用反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 来反映重复性变异。再现性(测量者变异AV)。反映由不同操作员在测量同样的样品时产生的变异,也通常用反 映该变异程度的一个区间来表示(通常用 99%),同时,也可利用标准差来反映再现性变异。重复性与再现性(R&R)。它是结合上述两种变异来估算测量系统变异大小的,同样也要给 出其标准差(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大小的简单加和,因为标
5、准差不具有加和 性)。11将测量变异与整个过程的变异相比较。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R&R变异在整个过程变异中占有的比率。过程变异可由过程控制图得到,并表示为与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异相同的形式: 如果重复性与再现性变异标准差表示为C R&R,计算时就要用过程的标准差C;如果重复性与再 现性变异表示为99%的区间,计算时要用5.15倍的过程标准差表示过程变异。12如果R&R变异较大不能接受,则就需要制定测量系统的改进计划。进一步的研究与分 析可能会找到引起过大变异的原因。分析方法极差-均值法这种方法首先要构建数据的均值极差图(丄)。将每名操作员在一次抽样中得到的所有实验 数据分为一
6、组。取每名检验员测量的极差 的总平均值就得到重复性的标准差。参阅“控制图” 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N图的知识及相关公式。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完成。1计算每名操作员对同一样品测量的极差R、这些极差的平均值|叫以及所有操作员测量结果的均值回。2算出每名操作员测量的极差的平均值 2J,再计算极差的上控制限:D4是由附录中表A.2查得的R图常量,门=实验次数。绘出极差点及上控制限如果有任 何一个点高出上控制限,说明需要找出并消除形成特殊点的原因。然后重新测量,但如果不允 许重新测量,就在计算时将特殊点排除。(选做)在均值图上绘出每名操作员重复测量的均值点, 观察它们是否存在差异。将代表测量
7、变异控制限的范围和代表过程变异的均值点分布范围作比 较。3 计算華施件、再现件以找車复性与冉现件的标准幷:止是由表人土查得的K图常華5=实验次数聊4汉Itnr乂砒所有操作员中最大均值和最小均值的差值; 一由表乩14査得f斤样本容呈;r实验或重复测屋的次数.5. 14蚩笈性学墨由按作员人数操作员人奴操作员人数21, 4131. 9142. 244在计算重复性大小、再现性大小等时,如果用变异的99%区间来表示,要将相应的标准差乘以5.15;如果用变异的95%区间来表示,要将相应的标准差乘以 4;如果用变异的99. 7% 区间来表示,要将相应的标准差乘以 6。方差分析法(ANOVA)方差分析法实际上
8、是将测量系统分析看作是试验设计来进行分析的,影响因子有仪器、操 作员和样品。分析工作可借助计算机软件完成,而分析结果中还包含仪器和操作员之间的交互 作用。? 示例某生产过程的一个关键的质量特性值的测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的分析。已知过程处于稳定状 态,且过程标准差为13。由于客户的公差要求比过程波动要窄,Cp仅为0.8,因此该过程应加以改进。在寻求过程改进之前,团队先通过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估算在观测过程的变异中到底有多少是测量误差。这次研究设计为10个样品、三名检验员以及两次重复实验。10个样品是在之前数周的生产 过程中积累的,记录的测量值范围是 1364。设计了一个标号方案,以保证检验员测量时不会
9、 发现是哪个样品。三名检验员是随机选择的,调整它们的工作日程安排,使它们可以在同一个 工作日一起参加研究工作,六次随机抽样的次序确定以后,由每名检验员逐一进行实验。数据和计算过程如表5.15所示。图表5.168下部是检验员变异的极差图。图中没有超出控制线的点。检验员C的极值点的变异大于其他两人,需要调查研究其原因。说明检验员C的测量变异不同于另两名检验员。总的测量变异占整个观测过程变异的15%,可以被接受。在确定过程对于条件变化的响应不会被测量误差掩盖后,团队就可以开始研究降低过程变异的方法了。衰 6. 1&畫性乌眄观怪01幣笊例4ft昨员凫Knw c12_21?1346460的-呻i
10、130t31 H1332iW 2| 17s184认$22&3据45- 二23;»! 4胡IS23ZO3661翳r-j63612C26-1TT<3+1333523E£( ' 8392414013840S3030031$2134需! _1052 S7553I 5«35356XK瓷01”2, S3& 333.239.6真(2.C + 1.9+-XS1 -5-3-2, 3UCL=3. 27X2. *3-7. 0 39- 63S* 2- U 43E倒性2“ =盍13-M. 13=1.的便信区同氏度JJ再理性2耳“-贝丁二了亍.亦乓莎=0.氣加輛
11、的愷倍憧闻民度1罠性与再现性比“/(L 9 V4-C0. 6 512, 0.99的養價莖河按度2山 占过糧变异的 百分卒一盒0十MX 100V& "州图表5. 168上部是均值图。虽然一般情况下不绘制均值图,但还是可以提供一定信息的c 在图上看不出检验员之间有什么大的差别,不过能看到过程似乎普遍都超出了控制,实际上这 正是进行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时绘制均值图的目的。控制限是由测量过程确定的。因为控制限 的范围比样本点群的分布范围窄很多,说明测量系统可以区分样品的差异,并能识别出真正的 过程变异。離作员人一T操件舅鸟Lf惟见匚f图表5. 168 車复性与再现性研究均值极差图示例?
12、 注意事项该工具通常称为量具的R&R研究,这里的量具泛指所有的测量装置。本书中的“工具” 一般是强调应用在所有测量设备上的测量方法。过程的总变异包括过程的真正变异加上由观察和测量引起的误差。即使一个过程具有 100%的一致性,被测量特性的控制图也可能因为测量过程的问题显示出变异。为了设法减小过 程变异,测量变异相对与过程变异就要很小,才不会歪曲因素改变对过程的影响程度。测量变异最主要的来源,即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重点就是“重复性”和“再现性” : 重复性由同一名操作员使用同样的测量仪器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对同样的样品进行重复 测量时,得到的结果存在多少差别?再现性由几名操作员使用同样的测量
13、仪器分别对同样的样品进行测量时,得到的结果 存在多少差别?样品内变异它实际上是过程变异的一部分,但常常会影响到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结 果。如果样本自身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不相同,如不圆的零件或流动性差的液体,那么在进行 重复测量时就会将这部分变异误认为是测量变异,所以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应尽量消除样品内 变异。如果过程很可能存在样品内变异,可以先尝试采用一些标准化的测量办法来避免产品内 变异的影响。如果还是无法避免,那请在“ 资料来源 ”里查找可将研究中的样品内变异的影响 最小化的方法。测量误差还有其他来源,但不在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的范畴之内,有: 稳定性 间隔较长的时间,如数天或数周,测量工具是
14、否会随之发生变异?通常使用控 制图监控测量过程的稳定性。线性测量工具在预期的测量范围内都能实现准确的测量吗? 偏倚或准确度测量工具能保证测量值对真值或高或低的一致性吗? 应该分别对这几类测量误差进行独立研究,以确保测量的精确性。还有一个常造成测量问题的是测量系统的分辨力不足,即测量单位相对于过和的变化量 过大。例如,测量的最小单位是厘米,但是过程的标准差只有0. 5 厘米,这种情况下,实际受控的过程在控制图上可能显示出的是失控。这个问题在正态过和控制图中很容易被发现,只要 查出落入极差控制图控制限内点的数目即可。一般而言,如果样本容量为 2 时,只有三个或更 少的点落入控制限内就表明分辨力不充
15、分;如果样本容量大于 2 时,只有四个或更少的点落入 控制限内就表明分辨力不充分。这种问题最为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 研究的计划与实施如果使用自动化的测量工具或始终由一个人测量,那么过程的操作人数 N 就等于 1;如 果由几个人轮流测量,在进行研究之前应该随机地对操作员进行排序。至少两名作业人员,最 好是三四名,这样可以得到较好的统计结果,四名以上的操作员则会使研究问题复杂化。这几 名操作员应该始终参与到之后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之中。尽量不用未经培训或没有工作经验的操作员,除非你是想要评估培训的效果对测量方法 进行全面的分析,需要参加研究的作业人员对测量过程有同等程度的了解和
16、经验。选择能代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测量范围的样品。但是,如果知道测量值变化范围将影响 测量精度,那么就要对不同测量值水平分别进行研究了。重复性与再现性研究一般取 10 个样品。 一般而言, 要求样品数乘测量人数大于 16。也可 以参考资料来源 里的相关章节了解修正的计算方法,或者确保计算机软件能作出合理的调整。这种方法经过修改还可以用来研究其他的测量变异。例如,想要比较不同的测量方法, 只要把影响因素由“操作员”换成“方法”就可以了,或者将“方法”作为附加 因素。测量任何可能对结果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时,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如果实际情况看似同标准实施步骤不符,可以从资料来源、仪器生产商或专家那里获得
17、帮助。结果分析数据分析通常是由计算机程序或统计软件实现的。但一定要清楚这些程序所做的工作, 这样当程序进行中需要你进行选择时,就可以作出适当的选择,并对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以 及根据研究结果采取决策。如果结果中存在很大的测量变异,需要仔细研究数据,如绘制极差 控制图,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资料来源里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其他实用性很强的研究方法。方差分析法一般会得到与极值法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结果。最大的区别是方差分析法 中还包括操作人员与样品的交互作用。一个交互作用的例子是两个没有经验的操作员测得的有 误差的数据都集中在测量范围的一侧, 因此只涵盖了 10个样品中的3个。如果方差分析说明存 在显著
18、的交互作用,应该调查其原因并消除交互作用。方差分析法的缺点是没有绘制极差控制 图,因此就很难发现测量值的变异并及时将其排除。所以只要进行方差分析时都绘制控制图, 以保证研究过程的前后一致。尽管绘制极差控制图不是方差分析的必要程序,但它能使问题和机会都更加明显,并易 于向他人传达研究的思想和结果。均值图有可能会造成过程控制图的混乱。描出的点代表的是来自过程的样品,因此显示 出的是过程变异与测量变异的总和 (但是抽取的小样本并不能完全代表真实的过程变异)。控制 限是由对同一样本重复测量的结果计算得到的,所以它们只显示测量变异。控制限内可以看作 是一个被遮盖的区域,你不清楚有多少变异来自过程,有多少
19、来自测量。控制限越窄,显示出 的过程变异就越真实。这正是为什么不希望均值控制图看上去好像“统计受控”,因为这时测量系统就完全不能区分出过程中的真实变异。均值极差控制图还可以指出作业人员之间的差异如其中的一名操作员测量的均值始终 与其他操作员存在差异(偏倚)或极差高于其他操作员(更大的变异)。应该仔细研究这些指标并收集偏差的原因。详情请参阅资料来源。如果一名操作员的测量变异始终低于其他作业人员,仔细研究他工作方法的与众不同之 处,并通过培训和文档化将其好的做法进行标准化,从而改进测量过程。标准差的计算均是基于方差具有可加性的基本原理而得的。如果有两个组成因素A和B,总方差就是:1 = 1这就是为什么c R&R不等于ZJ与凶的和,以及重复性与再现性指数不是重复性指数和再 现性指数的简单加和了。计算机软件通常计算样品方差,以代表研究中样本间的变异。大部分情况,这种计算没 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样本量太小而不能如实代表整个过程。要估计总的过程变异,则应该利 用过程控制图计算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务村务面试题及答案
- 2026届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名山干部面试题及答案
- 民权乡镇面试题及答案
- 2026届上海市同济大学一附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别墅景观设计合同范文
- 2025合同期限包括试用期
- 2025企业续签经营合同申请书
- 2026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一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中考物理热身圆含解析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目录
- 维修空调合同模板7篇
- 旋风除尘器设计计算
- 在线网课知慧《国际商务(双语)(吉林财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新产品开发计划书
- 创新管理及其实施策略
- 中药贴敷在骨折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 母婴护理讲师如何讲好课件
-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方程教学策略研究
- 高速公路机电养护技术要求
- 向榜样学习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