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李四光_第1页
地质学家李四光_第2页
地质学家李四光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 真 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 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他就是地质力学 的创始人,科技创新的典范李四光的至理名言。【生平事迹】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 族,中国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 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

2、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是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作有中国地 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 作出了重大贡献。【科技贡献】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 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 运动现象, 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 他确立了新华夏构造体系 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并运用这些理论概念探讨了中国的地质 条件和石油形成条件。 早在 20世纪 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就 明确提出了陆相生油学说

3、, 说明中国广布的陆相地层一定有石油, 从 理论上反驳了西方所持的中国贫油的观点。20世纪 50年代,在李四光部长的领导下,通过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 汲清、谢家荣等地质学家的不断理论探索和实践下, 肯定中国东部特 别是东北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 了汇报后,支持了地质部的观点,并根据地质部和李四光的建议,在 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 年,在李四光 的主持下,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 先后发现了大庆、 胜利、 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 50 年代后期至 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

4、 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 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中国人 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和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 证明。个人贡献1. 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2. 运用力学对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的研究, 创建“地质力 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 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存有石 油,后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的发现证实 其预测。3. 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 对中国北部 ?类 化石及其地层意义的研究是中国最早进行的 ?类及石炭二叠系研究。 其创立的“ ?”

5、字,用来翻译 Fusulinid (一种早已灭绝的有孔虫, 属于原生动物),为中国古生物学界所沿用。4. 提出了华东第四纪冰川存在的理论。5. 地震预报:李四光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 家,李四光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 李四光在晚 年,为中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也做了很多工作, 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 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 生物资料”对中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 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影响评述】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他的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 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

6、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科学救 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 提高地质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特别是他做 出的三大贡献: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的突出贡献、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赞“李四光是一面旗帜”。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在北京逝世。直到临终,他还念念不忘发 展地球科学、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安危,被誉为新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 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的一

7、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 贵的科学遗产,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始终不 渝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忠于共产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 操;振兴中华、造福人民的宏大志气;正直诚实、自强刚毅的优良品 质;谦虚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身教言传、诲人不倦的师表风 范;奋斗不息、 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以他为代表的地质学家所开创 的地质事业, 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他的精神鼓舞 着我国几代人献身于光荣而豪迈的地质事业以及整个科技事业。李四光的成就功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正因如此, 2009年 9月 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 战部、中央

8、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组织的“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 物和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 李四光被评 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纪念李四光, 就是要弘扬他崇高的科学创新精 神。这种精神, 是中华民族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 发扬,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和实践, 是老 一代科学家勤奋钻研、 严谨治学优秀品质的凝结和升华, 是李四光留 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 期,在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 大力弘扬李 四光的科学创新精神, 对于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迎接世界新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