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与法规概概 念念n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及依法授权的政府机关制定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教育关系的法、法令、条例、规则等各种规范文件的总称。n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国家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公共利益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矛盾的政策过程。n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
2、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教育法律适用:教育法律适用:指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调整教育法律关系的活动。 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执法: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行政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针对特定对象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并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指行为人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引起的,应当由其依法承担的惩罚性的法律后果。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n
3、1.共共 性性第一,共同的指导思想;第二,体现着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第三,都是上层建筑。n2.区区 别别第一,主体不同;第二,制定的程序不同;第三,表现形式不同;第四,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不同;第五,稳定性和调整范围不同教育政策体系n纲领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宏观调控整个教育事业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利益关系,是一个时期党和国家教育的总方针、总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基本政策:基本政策:对教育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问题而制定的教育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教师政策。如,国务院关
4、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n具体政策:具体政策:根据教育纲领系性政策和基本政策,对教育事业和教育活动中具体的利益关系和政策问题进行处理和安排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文件、规定、条例等。如,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财务制度。教育基本法教育基本法单单 行行 教教 育育 法法教教 育育 行行 政政 法法 规规教教 育育 行行 政政 规规 章章地方教育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地方教育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教育法规体系教育法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民办教育法教教 师师 法法成人教育法成人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义
5、务教育法教育法规的地位教育法规的地位 教育法规的地位主要是指教育法规在我国教育法规的地位主要是指教育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我国,教育法规实法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我国,教育法规实际上形成了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特殊的法律际上形成了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地位。教育政策类型教育政策类型n鼓励性教育政策。鼓励性教育政策。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教学成果奖励条例n规范性教育政策。规范性教育政策。如小学管理规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图书馆规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n限制性教育政策。限制性教育政策。
6、如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教育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决定教育政策结构n党的政策文件n全国人大制定和批准的教育政策性文件n党的领导机关和国家政府机关联合发布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性文件n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下发的教育政策小学教育的基本政策n小学教育的质量政策。如,小学德育政策、小学课程政策、小学教学政策。n小学教育体制政策。如,行政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n小学教育经费政策n小学教师政策资料7、8、9教育政策的特征n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n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以人为主体)n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教育法规特征教育法规特征n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n教育法规是
7、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n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n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国家意志性。n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全社会性。教育政策的功能教育政策的功能n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n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n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教育法规的功能教育法规的功能n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n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n保障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n保证人民的教育权利和义务n为教育改革提供实践保障n规范组织和个体的教育行为政策制定流程图政策制定流程图分析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教育政策目标设计教育政策方案对教育政策方案进行科学性论证选择教育政策方案教育政
8、策公布实施以差距形式表达问题:探求差距产生的原因;确定教育政策目标;确定目标应注意什么问题要注意方案的多用性;设计方案要有创造性思维;要准确估计方案的后果;要规定方案的实时细节政治可行性论证;经济可行性论证;技术可行性论证;社会心理可行性论证;教育政策试点;政策信息可靠性、足够性分析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两条标准:价值标准、满意标准;用以选择政策方案的方法原则政策公布前的协商;政策的合法化资料2、3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程序1.明确教育政策实施主体与对象2.教育政策的宣传与理解3.教育政策实施的组织与计划(5W)4.教育政策执行、督察与调整5.教育政策的总结、巩固与提高教育评价的类型n预测性评价:对教
9、育政策方案的目标、内容进行价值分析,并对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n过程评价:对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目标的适应性、与政策方案的一致性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是检测和发现政策失真现象的有效途径。n结果性评价:是教育政策评价的重点,也是预测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着眼点和归宿,他是对教育政策实施的成果产出和实际影响、效果进行的一种价值评判。教育法规的制定程序教育法规的制定程序n准备阶段n形成阶段:教育法规议案的提出、教育法规草案的审议、教育法规草案的通过、教育法规的公布。n完备阶段:法的修改、废除,法的解释、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n合法原则n公正原则n公开原则n权
10、责统一原则n不停止执行原则教育执法的原则教育执法的原则教育司法的原则教育司法的原则n法制原则法制原则n平等公正原则平等公正原则n独立司法原则独立司法原则n公开原则公开原则n司法责任原则司法责任原则教育司法的主要形式教育司法的主要形式.教育行政诉讼(民告官)。.教育民事诉讼(财产、人权、知识产权等).教育刑事诉讼狭义:狭义: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教育立法、司法、执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广义:广义: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教育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我国法律监督主要有:我国法律监督主要有: 1.国家权力机关的教育法律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的教育法制监督 3.国家司法
11、机关的教育法制监督 4.社会监督教育法律监督教育法律监督法律责任 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要件:1.有损害事实。 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法。3.行为人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法律责任的主要类型有:教育行政法律责任、教育民事法律责任和教育刑事法律责任。 教育执法 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授权的单位,以国家的名义对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管理,通常带有强制性、主动性和单方性。 教育执法有合法、公正、公开、权责统一、不停止执行等五个原则。 教育执法的形式有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以及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等。教育守法和违法教育守法和违法 教
12、育守法: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在教育活动中依照教育法的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教育违法:指不依法办事,不正确行使权力,不履行法定的义务,不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所明令禁止的规定的行为。教育法律救济特征和途径教育法律救济特征和途径 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2)以损害为前提;(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途径:(1)诉讼救济;(2)行政救济。浙江浙江义务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小学教育部分小学教育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5)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13、的原则;分期分批轮训教师;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地方可以征收教育费附加。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2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中城市基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要求,广大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 面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8.12n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n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n国务院关于基础教
14、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5n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n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n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8n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n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2001n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我国现行教育法律的名称、颁布时间与开始实行的时间我国现行教育法律的名称、颁布时间与开始实行的时间q学位条例 1980.2.12公布,1981.1.1施行,2004年修正q义务教育法(1986.4.12公布,1986.7.1生效;2006.6.29修订通过,2006.9.1
15、施行)q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9.4公布,1992.1.1生效;2006.12.29修订通过,2007.6.1施行)q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6.28公布,1999.11.1施行)q教师法(1993.10.31公布,1994.1.1施行)q教育法(1995.3.18公布,1995.9.1施行)q职业教育法(1996.5.15公布,1996.9.1施行)q高等教育法(1998.8.29公布,1999.1.1施行)q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12.29公布,2003.9.1施行) n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12.29通过,2007.6.1施行n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6、法1999.6.28通过,1999.11.1施行n义务教育制度、方针、领导与管理体制、实施主体与职责、学生、学校、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及法律责任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n义务教育制度、方针、领导与管理体制、实施主体与职责、学生、学校、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及法律责任等规定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的获得条件和撤销、丧失法定情形有关内容和相关规定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禁止使用童工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教育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
17、有关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规定。n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管理规程、中小学德育规程、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试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等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规定。案例:判别现实中的教育违法现象,分析教育违法问题依法治校依法治校 运用法律或制度的方法管理学校,并在管运用法律或制度
18、的方法管理学校,并在管理中最大程度上体现法制的精神。也就是理中最大程度上体现法制的精神。也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在其权限范围内,按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在其权限范围内,按照合法程序做出合法行为,并且其行为后照合法程序做出合法行为,并且其行为后果具有明确的责任果具有明确的责任 。依法执教的涵义、意义、和依法执教的标准(要求)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n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是成为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最基本的必要条件;n教师是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从教资格,并符合特定的要求。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
19、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人员人员n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中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成人加油的学校。人加油的学校。n其他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少其他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相连的少年宫以及地方研究室、电化教育馆机构,等等。年宫以及地方研究室、电化教育馆机构,等等。教师的法律地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等教师的法律地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等规定集体体现出来的规定集体体现出来的n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集中地体现了教师作为
20、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特定的法律地位,也为提高教师的 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n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体现在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的待遇、奖励等方面。n教师法:“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师资格制度1.小学教师资格的规定小学教师资格的规定n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n条例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的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
21、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n小学教师资格条件: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师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2010年前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2.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n认定机关: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n认定条件:履行教师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具备规定的相应
22、学历、符合规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承担教育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普通话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n认定程序:申请和认定。每年可两次申请,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直接申请。由有关认定机关进行初审,有教师资格专家委员会进行面试、试讲和能力考查等,最后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作出是否认定的结论。n教师资格证书管理:弄虚作假者5年不得申请教师资格并依法追求法律责任。各种教师资格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融通,取得高一级别教师资格的人员可以到低一级别的的学校任教,一般不能反过来。二、小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1.小学教师的培养:小学教师的培养: 小学教师由高等学校小学教育(初等教育)本、专科培育,机构主要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
23、学培养。2.小学教师培训: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强调参加继续教育市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国务院规定“以有条件的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为依托建设一批开放式教师教育网络学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科学知识。类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类型n新任教师培训,不少于120学时;n教师岗位培训,每5年不少于240学时;n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进行培训;对现有的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培训。一、小学教师的基本权利n培训进修权n及时获
24、得报酬权n参与学校管理权n指导评价权n科研权及学术交流权n教育教学权二、小学教师的基本义务n遵纪守法的义务n教育教学的义务n思想教育的义务n尊重、爱护学生的义务n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小学教师权利与义务的保障机制n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n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n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n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n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n弄虚作假2.教师不履行职责义务的法律责任教师不履行职责义务的法律责任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n(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人格权、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肖像权、名誉权、财产权、著作权以及性侵害和不作为违法侵权及其表现特征1.小学教育的法律地位与性质 小学教育
25、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小学教育的法律性质:强制性、免费性、国家性。2.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n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n继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n教育公共性原则n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n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n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的原则n鼓励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n通用语言文字原则n鼓励突出贡献的原则2.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n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n继承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n教育公共性原则n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n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n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的原则n鼓励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n通用语言文字原则n鼓励突出贡献的原则教师
26、的法定义务教师的法定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 n实行教师聘任制实行
27、教师聘任制n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n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n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n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n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n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n非监护关系非监护关系四、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四、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n司法救济司法救济n行政救济行政救济n社会救济社会救济1、司法救济、司法救济 n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n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n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2、行政救济、行政救济 n行政复议制度行
28、政复议制度n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3、社会救济、社会救济n调解调解n仲裁仲裁n行政监察制度行政监察制度n信访制度信访制度n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的违法(侵权)行为教师的违法(侵权)行为一、教学过程中的违法行为1.教师超标准教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损害2.教师擅离课堂,随意停课3.教师偷取、泄露考题二、教育过程中的违法行为1.教师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2.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 3.教师泄露学生隐私4
29、.教师对学生实施污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三、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1.教师对学生乱收费、乱罚款2.教师随意剥夺学生受教育权3.教师奸污学生4.教师对学生进行伤害5.教师对在校生未尽监护责任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必要措施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必要措施一、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加强教育执法力度一、健全教育法规体系,加强教育执法力度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规体系2.建立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3.建立全面的教育监督机制二、加强学校自身的法制建设二、加强学校自身的法制建设1.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使广大教师、学生、员工知法懂法,这是依法治校的必要前提2.加强学校的规范管理三、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意识三、
30、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意识1.增强法制观念,宣传教育法规2.加大安全教育力度n按照依法执教标准(要求)进行案例分析,判别现实中的教师违法现象和侵权行为,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能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依法保护学生的权利依法保护学生的权利 教育法教育法第第42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
31、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重点保护好重点保护好 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 、人格权、隐私权、申辩权。、人格权、隐私权、申辩权。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第十一条: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
32、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人格权人格权 义务教育法(修订案)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第二十九第二十九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生合法权益。申辩权申辩权 教师批评学生应允许学生申辩,教师批评学生应允许学生申辩, 处分学处分学生应告知其可以申诉。生应告知其可以申诉。一、小学生的法律地位1.学生的法律概念学生的法律概念n宪法、教育法:学生是公民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人。n学生是公民,享有国家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公民义务。学生的法律地位集中表现在受教育的权利的享有,它是学生具体权利与义务的基础。2.小学生的法律地位(1)作为公民的学生)作为公民的学生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即公民在国家提供的各类学校和机构中享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利和在一定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厂物理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15-2023 《肋脉野豌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四川单招护理笔试题库及答案
- 护理招聘面试题库及答案内真题
- 新型玻璃600字小学想象作文(15篇)
- 我读了西游记后的感受读后感(12篇)
- 餐饮业卫生管理记录表
- 人力资源培训发展计划模板
- 《几何空间观念培养课程设计》
- 神奇的书包400字作文小学作文(8篇)
- GB/T 4291-1999冰晶石
- GB/T 4032-2013具有摆轮游丝振荡系统的精密手表
- 机修车间岗位廉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表
- 全新版尹定邦设计学概论1课件
- 牙及牙槽外科
- 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
- 万用表 钳形表 摇表的使用课件
- 63T折弯机使用说明书
- 170位真实有效投资人邮箱
- 工程力学ppt课件(完整版)
- 船模制作教程(课堂PPT)课件(PPT 85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