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留侯论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的水平。2 .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论说思路。3 .阅读苏轼笔下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以忍易怒”“以静易躁”的人格力量,关照自己的人生之路。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号,眉州眉山人,北宋时着名 文学家。他才气横溢,文学成就很大,是历史上着名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继欧 阳修为北宋文坛领袖。散文为 之一,并称;诗 并称;词并称;书法、苏并称,北宋则是苏、 、 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 坷。
2、、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 当和谐。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苏并称;诗苏黄(庭坚)并称;词苏辛(弃疾)并称;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并称,北宋则是苏、黄(庭坚) 、米(芾)、蔡 (襄)并称。绘画音乐也擅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人物。一生仕途坎坷。儒、释、道学说兼具,入世出世思想随其遭际不同,运用和发挥得相当和谐。2、背景链接北宋嘉佑六年(1 0 6 1年),苏轼2 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 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 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 文是进论的第1 9篇。留侯,指,字。五世相韩,韩为秦灭
3、,寻秦复仇,破家散金,求 得力士沧海,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 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史有留侯世家。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 天下,大封功臣,而良无战功。刘邦说: ", ,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 今睢宁境内。(留侯,指张良,字子房。刘邦说:“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 择齐三万。”良辞不受,后封为“留侯”。留,城名,在今徐州市,有一种说法,具体在今 睢宁境内。)本文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 以写作时很用
4、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3、给加点字注音卒然临之刀锯鼎璧虽有贲育倨傲鲜腆肉丹用上老人间不容发;卒(猝)cu然临之 刀锯鼎镶hu o 虽有贲b育 倨j u傲鱼X xi n腆ti on 肉袒t 圮y f上老人 间不容发(fa )二、自主学习及成果展示(一)文言知识归纳1.微见其意【通 现",表现】2.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抱负】3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使 受摧折,使动用法】4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_L逆:迎接】5 .其君能上人居于之下,谦逊地对待,名活用为动词】6 .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7 .忍小忿而就太【成就,完成】8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
5、词】9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_,而项籍之所不能怒都使动用法】10 .非子房其谁全之【全:成全】12.不称其志气【符合】11 .养其全锋而待其解疲困】13.匹夫见辱【被】14 .空然相遇于草野之间【通猝",突然】15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怎么】16.鬼物,亦已过矣【太】17.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正】18 .盖亦已危矣【太】19 .句践之困于会稽【取消句子独立性】20 .而挂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21 .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竟然】【一词多义】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怪:其事甚怪【奇怪】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其:非子房其谁全之【
6、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 大概”】所以: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的原因】【 古今异义】人情 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怀有的抱负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 特殊句式】( 1 )此圯上之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判断句( 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 3)勾践之困于会稽被动句( 4)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状语后置( 5)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状语后置( 6)而命以仆妾之役省略句、状语后置三、讨论交流,深入解析问题一:苏轼
7、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 生经历呢通过这几件事,苏轼认为张良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忍小忿而就大谋” 。问题二:张良是一个着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 1)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 “且其意不在书。 ”“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
8、,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黄石公的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小结: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问题三:谈谈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评述张良一生的明确:第一段,提出论点,认为所谓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是“能忍” 。第二段,圮上老人授书,“其
9、意不在书”,而是为了使张良“能有所忍”。第三段,以郑伯和勾践为例,说明“能忍”足以成大事。第四段,以楚汉相争为例,证明张良以个人的才能和“能忍”的度量,辅佐刘邦建立功业。第五段,以张良的貌不惊人,说明张良外柔内刚正是其“过人之节”。因一字之功文章旨意毕现,可谓“一字立骨”。文章以“忍”字为中心,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又是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问题四、阅读史记留侯世家中的记载,通过比较、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 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
10、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11、留侯死,并葬黄石(冢)。每上冢伏腊,祠黄石。太史公曰: “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1 圯上老人对张良的启发,司马迁和苏轼强调的有哪些不同明确:司马迁史记着重在圯上老人赐给张良一本“读此,则为王者师”的太公兵法 。苏轼认为“其意不在书”,其意在于:圯上老人看到张良“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深为痛惜,所以他“倨傲鲜腆而深
12、折之”,使张良深刻体会“忍”字的重要性。授书只不过是形式, 太公兵法要在志远才高的豪杰之士的手中,才能发挥效力。2根据课文的内容,讨论苏轼所提“忍”字的内涵。明确:文中以郑伯、勾践、高祖为例,说明“忍”的内容,一定要有度量,能“下人”, 二是“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则“忍”除了“忍耐”的度量外,还要有智慧,是道德的修 养,也是过人的才智。四、拓展延伸,知识迁移(一)讨论:苏轼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而,是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忍”呢明确:忍,作为一种涵养,经常被曲解。忍,不应该是憋在心里,窝气;因为气不顺,憋在胸中,久而不畅,则智昏;智昏,则容易失言失态。最终,忍的修养还是会失去。所以说,忍应
13、该是主动地、积极地去“化解”。俗称: “忍字心头一把刀”,想借“忍”的字形说明 “忍” 的道理: “一直要忍到心头插刀, 也不反抗。” 其实, 这是消极的态度,结果很悲哀,以彻底牺牲自己为代价,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这不是积极的态度,不可取。正因为民间的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人本可以很好地化解矛盾的,却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结果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所以,与其“忍到心头插刀”作无谓的牺牲,不如“忍化”,处事临危不惧、 当机立断,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 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冲突。五、当堂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4、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教训C.养其全车t而待其(弊)弊:疲惫,衰败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油然而不怪者B.(以)刀锯鼎镶待天下之士是以百战百胜C.必有过人(之)节 且夫有报人之志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事甚怪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以刀锯鼎镶待天下之士D.高祖忍之,
1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 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 不能忍耐的脾气。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 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 “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6、语。(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2)当淮阴破齐而欲白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 谁全之1. D(DA、B、C项解释均符合文中语意,为正确项 )2. C(C中两个“之”均为助词,的。 A中两个“而”,前“而”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就; 后“而”是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B中两个“以”,前“以”为介词,用;后“以”为介词,因为。D中两个“其”,前“其”为代词,代“天下有大勇者”;后“其”为指示代词,这 )3. D(D中两个句子能够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符合题干要求。A中前一句能够说明“忍”
17、的表现;后一句是对桥上老人让张良做仆人做的事,张良却顺从一事的评价,不 是“不忍”的表现。B中前一句是说富贵人家子弟的表现,与“忍”没有联系;后一句是“不忍” 的表现。C中前一句能够说明“忍”的表现;后一句是说秦国的残酷做法,与“不忍”没有联系)4. B(B中“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错,从文中材料可知,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是希望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因此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无疑不符合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而题干中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A、C、D 三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答案正应是B)5. 【分析】第(1)句
18、的关键词为“卒”(突然)、“临”(面临)、“加”(施加)、“挟”(怀有)。第(2)句的关键词为“见”(表现)、 “词色” (言语和面色)、 “全”(成全)。【答案】(1)天下有一种大勇的人,能面临突然而来的意外事件不慌乱,无缘由的侮辱施加于身而不恼怒(即喜怒不反映在表面上),这是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2)当韩信打败齐王,想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都表现在言语和面色上。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相关知识链接】1 . 写作背景高祖本纪中说 “夫运筹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
19、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为辅佐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 年)大封功臣。高祖说: “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 3 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 “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载张良圯上受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生必看数学试题及答案
- 材料力学与智能材料性能应用拓展研究创新重点基础知识点
- 高考作文科学与人文的试题与答案
- 四川省德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高考数学成功法则及试题及答案
- 炼钢厂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软考网络故障响应流程试题及答案
- 战略评估与风险管理的联动机制探讨试题及答案
- 预防火灾应急预案分类(3篇)
- 网络日志分析与处理试题及答案
- 造价咨询预算评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门诊合作协议合同范本(2篇)
- 洁净室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通过BSI和华光审核)
- 路灯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超声考试题+参考答案
- 《飞向太空的航程》名师课件
-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汇编:材料分析题汇编(中国史+世界史)(教师卷)
- 2024年西藏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
- 变电站一键顺控改造技术规范(试行)
- DL∕T 995-201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