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人教新课标_第1页
(整理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人教新课标_第2页
(整理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人教新课标_第3页
(整理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人教新课标_第4页
(整理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知识梳理人教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知识梳理】 1光的折射 a.光的折射 (1)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叫做光的介质 (2)光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说明,即使同一种介质中,如果介质的疏密分布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折射 (3)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b.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光的两次折射现象 将玻璃

2、等透明物质放在空气中,光通过这些介质时,将在它的两个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光通过窗户上的平板玻璃、玻璃三棱镜、透镜等介质上,都会发生两次折射 如图甲所示是光通过玻璃砖时的光路图,光ab在b点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光线bc靠近法线;光在c点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cd偏离法线由于玻璃砖的两个界面是平行的,所以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射出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平行,即cdab,但两者间有一个侧向位移 如图乙所示是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时的光路图光ab在b点由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光线bc靠近法线;光在c点由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cd偏离法线由于玻璃三棱镜的两个界面是不平行的,所以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

3、射出的光线与射向玻璃砖的光线的方向不同,进一步的分析可知: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将向三棱镜的底面偏折 d全反射 当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返回原来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现代科技中的光导纤维就是利用全反射现象工作的 e大气中的折射现象 关于幻日(三日同辉):1965年1月10日上午,在大兴安岭的林区,人们看到三个太阳高悬空中长达4 h之久,所见之人无不称奇 原来,一月的大兴安岭,寒冷异常,大量的水蒸气在高空凝华成一个个的六角柱状小冰晶,组成半透明的卷层云当太阳升起时,阳光射向悬浮在空中的小冰晶上,折射

4、后射出来的光线恰好与太阳在同一平面,于是太阳的两侧,就各形成一个亮点在地面上的人们看起来,就像三个太阳悬挂在空中一样形成“三日同辉"的条件非常苛刻,卷层云的透光度必须适当,云中的小冰晶也必须是正六角柱状纠且均匀垂直排列,才会出现“三日同辉p的现象因此,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光学现象 清晨,当人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下傍晚,当人们看见太阳贴近地平线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已经在地平线以下了这种现象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所造成的 太阳距离地球大约l.5×108 km地球的外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当太阳光从真空进入大气层的时候,就发生

5、了折射大气的折射可以把太阳抬高35那么大的角度太阳的圆面对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张角恰好是35,所以当你看到太阳圆形表面的下缘刚刚离开地平线的时候,实际上它的上缘还在地平线以下,如下图所示 将一枝铅笔斜插入水中,铅笔浸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向上偏折了;在游泳池边看池底,池底好像上升了;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树好像变高了这些现象都可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 2透镜 a.透镜及其种类 透镜通常是用玻璃磨制的,它的一个侧面或者两个侧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做薄透镜,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薄透镜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 b.有关透镜的几个概念

6、 (1)光心0:透镜的几何中心 (2)主光轴(简称主轴)mn: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 (3)焦点f: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将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一束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的光线,将这些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每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两个焦点到光心等距 (4)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c. 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

7、过凸透镜后与主轴平行;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出射光线于主轴平行 d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说明:如何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首先,应该将“会聚作用”和“会聚光线”、“发散作用”和“发散光线”区别开 “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是相对于平行光线而言如图甲所示,(a)图表示的是一束会聚光线,(b)图表示的是一束发散光线会聚光线顺着箭头的方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而发散光线则不能,但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 “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是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会聚、发散程度是

8、增强还是减弱而言的如图乙所示的(a)图,虽然光线经过凸透镜以后的光线是发散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它的发散程度减弱了,所以凸透镜仍然对光线起的是会聚作用又如图乙(b)中所示,虽然经过凹透镜后出来的光线是会聚光线,但它与入射光线相比,它的会聚程度减弱了,所以凹透镜对光线起的是发散作用 一束光线经过透镜会聚后不一定得到一束会聚光线;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不一定得到一束发散光线 e.透镜的奥秘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透镜的成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a.列表归纳: b图示归纳:利用如图所示的图有助于我们从变化的、整体的角度把握凸透镜成

9、像的规律图中16为物体所在的六个不同位置,16表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及虚实情况 (1)从图中(或前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只要物体不在焦点上,凸透镜就能使物体成像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时,要抓住l倍焦距、2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这两个分界点所分开的三个区域的成像特点 1倍焦距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时,成虚像;物体在焦点处时,不能成像 2倍焦距点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时放大的 (2)当物体沿着主光轴移动时,像与

10、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增大,像变大 (3)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比较:像的性质光屏上能否成像正、倒情况相对于凸透镜的情况放大、缩小的情况光线传播情况实像能倒立像、物位于凸透镜两侧既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能正立像、物位于凸透镜同侧,放大的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 b投影仪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透明胶片放在距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时,在屏幕上会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

11、,使像投在前方的屏幕上 c放大镜 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 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a.照相机与眼睛 照相机与眼睛都是利用u>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1)照相机 主要构造 如图甲所示,照相机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箱等主要部件组成 成像原理 如图乙所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时人站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之外,在胶卷上形成的是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改变进入照相机的光的强弱调节快门,可以控制曝光的时间,摄影之后,经过冲印后便得到照片(2)眼睛主要构造 如图所示,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功能上看,他

12、们类似的部位如下表所示:眼 睛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瞳 孔眼 睑照相机镜 头底 片光 圈快 门 成像原理 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 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性叫做视觉暂留 照相机与眼睛的不同之处 普通的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通过调整像距使像变得清晰;而眼睛是通过它周围肌肉的活动使晶状体变厚或者变薄,通过改变凸透镜焦距,从而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的这一性能说明它是一个变焦距系统 b.视力的缺陷及其矫正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

13、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的 (1)近视眼 成因 如图甲所示,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导致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矫正如图乙所示,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2)远视眼 成因 如图甲所示,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导致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矫正 如图乙所示,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的镜片来矫正,该镜片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从而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c.眼镜的度数 透镜

14、焦距(以m为单位)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眼镜镜片的度数是其透镜焦度的l00倍 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眼镜的度数表示的是镜片折光本领的大小,度数越大的镜片,会聚或发散光线的本领越大 5望远镜与显微镜 a.目镜与物镜 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所成的像相当于目镜的物 b望远镜 (1)伽利略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物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小的凹透镜 如图甲所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后,在尚未会聚成像之前,遇到目镜(凹透镜),将使会聚光线发散,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

15、长线的交点,形成正立的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 (2)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物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如图乙所示,远处射来的光线(可视为平行光),经过物镜后,会聚在它的后焦点外离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所以物镜的像作为目镜的物体,从目镜可看到远处物体的倒立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3)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的比较(见下表): 名称 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组成 物镜 目镜 物镜 目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凸透镜 凸透镜 物镜焦距大, 目镜焦距小 物镜焦距大, 目镜焦距小 两个透镜主

16、轴共线成像情况 正立的像 倒立的像应 用观察地面上的物体、天体主要用于观察天体(天文望远镜) c.显微镜 (1)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物镜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目镜用焦距较大的凸透镜 如图所示,物镜的作用是得到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的像作为物体,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以得到它的放大的虚像,由于增大了视角,故提高了分辨能力(2)开普勒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比较(见下表): 开普勒望远镜 显微镜相同点 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它们都是凸透镜不同点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目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经物镜成倒立、

17、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典例剖析】1. 2006年3月某日7时40分,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惊奇地发现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周围出现了多个“小太阳”,太阳的上方还有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这种天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云中竖直挂列着许多小冰晶(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1)天空出现的彩虹,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 (填“单色光”或“复色光”)(2)人们能够看到多个“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 后所形成的虚像2. 如图(1)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 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 (填“左”或“右

18、”)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3.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到某一位置(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4. 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体离透镜的距离a,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b之间的关系,并画出了图线如图所示

19、,请根据图线回答:(1)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2)物体的大小和实像的大小相等时,物体到实像间的距离为 厘米5. 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 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 的焦距较大 入射角i 折射角 ir sinisin 10。 200。 30。 40。 50。 60。 70。 80。6. 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从图中看出折射角

20、小于入射角i但i与之间究竟有什么定性关系呢?荷兰学者斯涅尔通过实验终于找到了i与之间的规律下表列出的是一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i与的数值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人射角跟折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是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0 300 450 600水中的折射角r 00 220 320 400玻璃中的折射角p 00 170 240 3007.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两条: 、 例9图例10图8. 如图甲所示,直线ab是光滑木板与棉布的分界线(木板与棉布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使一个小线轴(如缝纫机上的线轴)

21、沿着与直线ab成一角度的方向p0匀速滚动,可以看到,线轴在棉布上滚动的方向发动了改变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人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也发生了改变(1)由图甲可知,当线轴的甲轮刚接触到棉布时,其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此时乙轮速度的大小将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从图甲、乙两种类似现象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原因可能是 。(3)在你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是否运用过本题的研究方法?请列举一例说明9. 如图所示,小明从家a点到达学校c点必须经过一片平地和一片沙地(平地行走速度大于沙地行走速度),他应选择怎样的路径最快捷?小明利用光学知识确定应从 处由

22、平地进入沙地(填“b点”、“b点左侧”或“b点右侧”),请你大致画出他的行进路线10. 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 度,mn的 侧是空气(填“左”或“右”)11. 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到运动员身上发生 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 镜形成 像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 (填“亮”或“暗”)光圈161184快门153060125250500100012. 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

23、制镜头的进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光照能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得到好照片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一行中,“l5”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1/15 s,依此类推;在“光圈”一行中,“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1/16,依此类推计算光圈一行的最后一格应填的数字13. 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0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14. 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的实像,落在目镜

24、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 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 (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15. 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距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是 ( )a. 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 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16. 一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当物

25、体离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将物体移至距焦点8厘米处,关于它成的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b可能成虚像c. 可能成缩小的实像 d不能成等大的实像17.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为20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如果蜡烛距透镜15厘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 一定成等大的实像c. 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d可能成虚像18. 在凸透镜前面有一物体,当它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 )a. 在透镜1倍焦距

26、内移动 b. 在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移动c. 在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 d在透镜2倍焦距外向1倍焦距与2倍焦距间移动19. 有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关于所成的像下面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交大后变小b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0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物像之间的距离先交小后变大c. 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5厘米处向l5厘米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利用这个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可能小于80厘米20. 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某同学首先使发光点s、凸透镜l和光屏p

27、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其次当他把发光点s移到图示位置时(图中mn为光具座的标尺即刻度尺),发现这时在光屏p上呈现一圆形光斑,且当左右移动光屏p时,该圆形光斑的直径不发生变化;然后他再用一烛焰s在图示位置上取代发光点s 这时,如要使烛焰s在光屏p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几种操作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左移适当距离b. 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和光屏p不动,只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c. 在图示位置时,保持烛焰s7和光屏p不动,只将透镜l向右移动适当距离d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向右移适当距离21

28、. 将蜡烛ab放在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成像情况如图所示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蜡烛ab和光屏不动,向左移动凸透镜 b. 蜡烛ab和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光屏c. 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向左移动蜡烛ab d蜡烛ab和光屏不动,向右移动凸透镜22. 已知物a长于物b,现分别将a、b两物直立于同一凸透镜前,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都成实像,则a像长一定大干b像长b. 若都成虚像,则a像长一定大于b像长c. 只有a成实像,b成虚像,a像长才可能等于b像长d无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a像长都可能等于b像长23. 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

29、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o1o2,当烛焰中心在a点时,成像在b处;当烛焰中心在b点时,成像在c处,如图所示,则此凸透镜应固定在( )a. c点右侧 b. bc之间 c. ab之间 da点左侧24. 用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厘米处有一垂直于主轴的光屏,此光屏上呈现一个直径l0厘米的明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厘米或30厘米 b. 10厘米或20厘米c. 15厘米或45厘米 d15厘柴或30厘米25. 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人白糖水,

30、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其中能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猜想是( )a. 玻璃缸的折射作用b. 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不是绝对平行c. 白糖水的密度不是均匀的,越深密度越大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26. 把一个凸透镜固定在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向薄壁玻璃筒内注入水,水面处于光源s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 ( )a. 应适当升高 b应适当降低 c. 应不动 d无论怎样移动均无法实现例27题例26题27.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

31、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甲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28.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在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b高老师是近视眼c. 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成在视

32、网膜前方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29. 九年级毕业时摄影留念,先有两个同学在花台前拍摄了单人像,接着又用同一架照相机在花台前给全班人拍合影像,这时应当 ( )a. 使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减小暗箱长度 b. 使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增大暗箱长度c. 使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减小暗箱长度30. 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

33、 )a.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31. 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 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32. 在儿童乐园,

34、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物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将镜头适当地 ( )a. 向下并且向左移 b. 向下并且向右移c. 向上并且向左移d向上并且向右移33.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的插法应选用图中的( )34. 在用显微镜观察血管中血液流动的实验课上,因突然停电而导致显微镜视野偏暗,无法看清血液流动情况于是,小肖同学采取了下列四项措施(每项措施均能使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到达视野),其中起不到增加显微镜视野亮度作用的是 ( )a. 换用凹面反光镜 b. 将反光镜朝实验室采光的窗口c. 换用倍数较吠的物镜 d扩大

35、遮光器上的光圈35. 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左侧有一光源a,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已有a的像a,试在图上画出透镜,标出焦点例36图例35图36. 一块玻璃砖,中间有一梭形的气泡,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玻璃砖(射到空气泡上),画出射出玻璃砖后的光线37. 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几块透镜的组合来解决请在图中的两个方框中各画一种组合方式(要在图中画清光束粗细的变化),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1、f2的关系38. 如图a所示,要使一束水平方向的光线ao沿ob方向传播,图b已经选用了一种光学器材并画出了光路图,还有哪些方法(光学器材)可以达到这一要

36、求?请把光路图全部画出来例41图例40图例39图39. 在公园的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透过厚厚的玻璃看到海底景观,请画出图中ab光线透过玻璃的光路(空气>水>玻璃)40. 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0,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0,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并标明光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的度数41. 作出图中人通过池塘中的水面看到对岸树木顶端的光路图,并大致画出入射光线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42. 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

37、,小明应该拿图中的哪一副?43. 甲、乙两只机械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位置如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透镜,与主光轴垂直,则从透镜未放手表的一侧的适当位置观察手表的像,它们的指针是朝哪个方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44. 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眼睛是人体的重

38、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填以下选项)a. 010 cm b10 cm20 cm c. 10 cm至极远处 d025 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例45图45. 已知鱼缸里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l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

39、所示的景象(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针对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示)(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还是在c的平分线上?(3)利用你所抽象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 46. 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凸透镜 焦距cm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正、倒第1小组142047倒立143026倒立144022倒立146018倒立第2小组162080倒立163034倒立164027倒立166022倒立4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第1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

40、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表中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 48.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

41、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已知f1<f2) 表一 (凸透镜的焦距为f1) 表二 (凸透镜的焦距为f2)(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与像距可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可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 实验序号123umvm0.3000.20058uvm2600600790v/u1.500.670.321/u(m-1)2.001/

42、v(m-1)3.335.00实验序号123umvm0.2000.150uvm20.045 00.062 5v/u1.001/u(m-1)2.001/v(m-1)8.0049. 小宇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用光屏快速确定像的位置时,应将光屏 (填“前后”或“左右”)移动,使光屏上承接的像的边缘从模糊到清晰,反复几次后,即可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回答一种情况即可)(3)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在不移动光屏和透镜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左和向 (填“上”或“下”)移动可使像成在光屏中间(

43、4)在实验中,当观察到光屏上的烛焰的像与烛焰自身大小相等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50. 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甲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试回答:(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甲中的光路,

44、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物 质其中光速(m·s1)水×108玻璃×108冰×108空 气×108酒 精×10851.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 ,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 光线 他把这个发

45、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1)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当光从空气射列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2)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 52. 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46、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l5 cm、10 am、5 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 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53. 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闯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可看作眼睛的 ,光屏可看作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

47、、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 ; .(2)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 (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54. 给你下列器材:一瓶盛有开水的保温瓶,一只烧杯,一块正在播放音乐的封装好的音乐芯片(体积很小)请你分别设计三个有关声、光、热的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做法和观察到的现象(1)声学小实验:(2)热学小实验:(3)光学小实验:【自主训练】一、填空题1. 下面是一些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光现象;日食和月食;水中倒影;小孑乙成像;池底“变浅”;黑板“反光”;雨后彩虹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填序号)2. 激光打印机的光路如图所示,光从激光光源到“反光镜”是沿 传播的“转动反光镜”转动时,引起入射角减小,则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