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1/1d234c07-1c7e-45e4-abb2-079617b7ade6/1d234c07-1c7e-45e4-abb2-079617b7ade61.gif)
![[风雨]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1/1d234c07-1c7e-45e4-abb2-079617b7ade6/1d234c07-1c7e-45e4-abb2-079617b7ade62.gif)
![[风雨]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21/1d234c07-1c7e-45e4-abb2-079617b7ade6/1d234c07-1c7e-45e4-abb2-079617b7ade6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中国文学史上,在逆境中活得乐观潇洒且文学上成绩斐然的人实属不多,苏轼就是其 中的佼佼者。而帮助苏轼成功突围的就是佛禅思想。北宋,禅宗思想盛行,受其影响的文人很多,苏轼也是其中的一个。他吸收并达到了禅 宗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即淡泊于世事,又能以平常心去对待日常的生活。这使他一生 都能保持雄健、乐观的思想,无论多么坎坷依然旷达洒脱,既不完全地出世避世,也不执著 地入世媚世,获得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下而,我们就从其诗来分析其禅思想。一、诗人体验到人生世事诸行无常,感悟到一切如梦禅宗是一种体悟人生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世事物,一切都变迁不定,根本没有永恒,所 以名之为
2、“无常”。那么,人就应随缘自适。嘉V六年(1061),苏轼写下了和子由潮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出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斯。苏轼以飞鸿踏雪泥比喻人生的偶然、飘忽、无定。诗人借这一禅典感慨人生如鸿飞,短 暂不定,聚散无常。可见,年轻的诗人就已经思考人生,开始知道平生所思所为的,都只是 一片浮尘光影而已,从而体验到人生无常。此后又写下了大量感叹人生无常的诗句。如“百 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法惠寺横翠阁),“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倾去来今J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与莫同
3、年雨中饮湖上正因为思考人生,体验到人生无常,才会感觉一切“如梦二苏轼有不少长叹人生如梦的 作品。如月夜与客饮杏花下双石。正因为苏轼能感受到“人生如梦”,才能以豁达态度 对待沉浮人生。二、“安心”是苏轼的又一悟苏轼受禅思想“心性本净,客尘所染”的影响,力求''安心",追求清静。禅者认为安心 即在自己,不用外求。苏轼知道自己性情浮躁,不能忍受,便希望能够通过佛法中的智慧来 化解,来求悟一些人生的难题,修养自己的性情。于是写下了病中游祖塔院,诗云: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4、该诗作于1073年任杭州通判期间,此时诗人虽在病中,依然觉得自然界是绚丽多彩的。 “安心”是一剂良药,让诗人淡然地看待“如梦”人生,“安心”于这一如梦人生,生活该怎 么过依然怎么过,显现出他对禅者随缘自适、清静淡然生活的羡慕。三、苏轼渐渐体味到“平常心是道”,进入了成熟忘我期“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这成为他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逆境的开始°这时, 苏轼的思想有了较大变化,并正式习禅.自号“东坡居士”。禅者认为心性原本清静,各种烦恼的染污遮蔽了 “本净”的“心性”,应去掉客尘,恢复 本性,所以提倡“息习”。苏轼这种“息习”息的是颓废不平的心。正如他在答毕仲举书 中说:“佛书旧亦尝看
5、,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可见,苏轼学禅 并不沉溺于玄奥的佛学教义,只是取其所需以保持自己达观的人生态度而已。在黄州习禅期间,苏轼开始体悟到“平常是道:诗人体悟到,有着种种盛誉的物象本质 上是平常的。因此,对生命的短暂、对人事的得失,也就没有眷念、悲哀的理由。只要在世, 且放宽胸怀,平常而自然地生活下去,这就是随缘自适的人生。这种态度,既可以摆脱目前 的困惑、矛盾、痛苦,又强化苏轼对自我的肯定,以孤傲的姿态来藐视一切的坎坷遭遇。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作为“元v党人”贬至广东高山南郊,谪居惠州,开始了七年 的再谪生活。如果说,第一次贬谪,苏轼体悟到“平常是道”,那么可以说
6、,这第二次遭贬则 是他实施“平常”的时期。此时期创作特征,就是倾心于身边琐事的描绘。这种日常生活化 的旷达,表明苏轼是从内心深处对随缘自适的一种深刻认同,而不必强托外物故作狂放之态, 形成了从平凡细事中观照世界、观照心灵的表现方式。应该说,这时其禅思想进入了成熟忘 我期,已经从禅理中走出来,走入现实生活,走入实践。正因为能够自然地出入生活,才令 他写出了纵笔等笑谈逆境、坦荡人生的诗歌。苏轼再谪至海南脩州所作独觉可谓是他一生禅思想的终结。诗云:爆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浮云眼缀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最后两句是该诗的精华。在历经磨难之后,苏轼终于达到了瞬息永恒,万物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管道施工环境影响评估方案
- 户外景观艺术装置设计方案
- 商业区景观环境建设方案
- 大学生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 北京市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办法2025
- 职场礼仪知识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食品生产安全作业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贸市场岗前安全生产试题及答案
- 改善睡眠质量心理试题及答案
- 磨工培训试题及答案
-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活动手册答案
- 个人三轮电动车转让合同
- 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医疗护理员五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词语(1-6年级)
- 2024无障碍环境评价规范
- 08SG520-3 钢吊车梁(H型钢 工作级别A1~A5)
- CJJ166-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 2024年4月自考08368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试题
- 幼儿园拍照培训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鼻的应用解剖+鼻腔、鼻窦炎症性疾病》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