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语文卷专题18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整理版)语文卷专题18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整理版)语文卷专题18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整理版)语文卷专题18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整理版)语文卷专题18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高考总复习闯关密训语文卷专题18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图像及图像之外的汉字与中华文化林谷芳中国文明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绵亘超过四千年的文明,也是唯一在这长时间中绵亘使用表意文字的文明,这两个唯一显非偶然,于是,谈中国文明,乃必得及于这文明的根源之一汉字。在人类学家眼中,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一大跃进,堪与比拟的只有用火、产业革命与资讯革命,而使人类从蒙昧至开启的犹赖于此。文字的发明让知识可以大量累积,后世乃能够超越一代的生理局限,直接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之上。然而,知识积累固是文字发明对文明的最根本影响,但其作用尚不止于此,它一定程度a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最大的跃进,它

2、对文明最根本的影响是知识积累,并在一定程度更影响了文明乃至生命的属性。b汉字本身的结构性使图像在规范中又有无限排列的可能,是书法形成的最根 本原因,同时书法也离不开毛笔这一书写工具。c汉字单位、孤字、表意等,是汉字的特殊属性,它对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对仗 、文言文的精练等有直接的影响。d汉字使文字与语言保持距离,这塑造了中国文明既能保有稳定的共同根基, 又能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

3、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

4、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2010年11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 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b. 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

5、态。c. 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d. 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2.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a.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b.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c. 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d. 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

6、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b. 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c. 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d. 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

7、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 b. 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c.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d. 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b. 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c. 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决阐发的正是这一点。d. 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清淡”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2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通常 大多 都 b大多 通常 都c都 通常 大多 d通常 都 大多3第段加点词“倾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4简析第段的作用。(3分)5联系上下文,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献综述需要对别人的观点概括提炼,不能重复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