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兰河小流域_第1页
茅兰河小流域_第2页
茅兰河小流域_第3页
茅兰河小流域_第4页
茅兰河小流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说明1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概况茅兰河小流域位于黑龙江省孙吴县奋斗乡奋斗村,地处小兴安岭山脉东北麓,地势为低山丘陵,村内流域面积为30kn2,共有人口 951人,人口密度32人/km2。年均 气温1.6 C,年平均10c活动积温1700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50mm,无霜期 90d。土壤以暗棕壤、沼泽化黑土为主。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农村各业生产总值639.2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75.58万元,占总产值74.4%,人均年收入5661元。2 .编制的依据该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是在做了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依据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纲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

2、/T15772-1995)、水土保持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孙吴县水土保持规划以及水利部水土保持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水保2000187号文)的要求和流域所在县(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进行编制。3 .水土流失现状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3.41km2,占总土地面积的7.30%,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为83.97hM,占流失面积的24.62%;中度流失面积为240.54hn2,占流失面积的70.53%; 强度流失16.54hn2,占流失面积的4.85%。耕地土壤彳!蚀模数为3650t/km2 - a,全流

3、 域土壤侵蚀模数为1017t/km2 - a。侵蚀类型为水蚀。4 .水土保持现状截至2010件,该流域除65.9%的天然林外,尚无水保措施。5 .目标及任务新增治理面积263.81hm2。其中:地烧植物带205.35hm2,人工种草3.96hm2,固 沟林3.92hm;护滩林48.06 hm2,护路林2.52 hm2,谷坊30座,作业路6.3km,跌水4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水土资源,严禁人为破坏造成新的水 土流失,使滥垦、滥伐、滥牧、滥采等现象基本停止,提高农民水保员的业务素质。6 .措施布设、进度安排及主要工程量根据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针对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及水土流失危

4、害,因 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治理措施,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建立水土保持 型生态农业,达到全面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该流域到2010年末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3.81hmi,根据对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 单位面积所需土方、种子、苗木等的具体分析,经计算工程措施:土方29.05万m3,柳条10nl植物措施:乔木0.2万株,灌木207.92万株,灌木种子0.02万kg ,草种0.009 万kg。7 .投资估算根据当地的实际材料价格及投资定额计算出规划总投资 200.18万元,其中林草 措施投入10.97TJ元,工程措施投入175.19万元,独立费用8.19万元,预备费8.83万元。 每平方公里造

5、价75.83J元。8 .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通过小流域治理,流域内森林面积由 490hm2增至552.77hm2,草地面积由8hm2 增至11.96hnf。森林覆被率由18.32%曾至20.66%,林草覆被率由18.62%增至21.06% , 林草覆被率提高了 2.44% 0通过规划流域内土壤侵蚀量由规划前的1.44万t减少到0.47万t,保土率达至IJ 67.43%,保水率达到62.86%,年均径流深由规划前的200mm减少 到74.3mm。工程措施、耕作措施与林草措施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农田土壤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提高了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1基本情况

6、1.1 自然条件1.1.1 流域概况茅兰河小流域位于孙吴县城东南的奋斗乡奋斗村境内, 流域面积为30kn2,水土 流失面积为3.41km2。地貌属低山丘陵,该流域海拔高度为 278343n1相对高差为 151.3m。1.1.2 地貌该流域东北高西南低,共有侵蚀沟2条,沟系长度为1245m,沟壑密度为0.03km/km2,主沟道平均比降为3%地面坡度组成:总土地面积为 4673.25 hm2,其中3°面积2579.43hm2、35° 面积455.28 hm2、58°面积1344.37hm2、815°面积294.17 hm:分别占总土地 面积的55.20%、

7、9.26%、29.25%、6.29% (详见附表1)。农耕地坡度组成:总耕地面 积为499.46hmt 其中1.5 ° 的 196.21hm: 1.5 3° 的50.09hm2, 35° 的228.08m?, 58° 的25.08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 39.29% 10.03%、45.65%、5.03%。1.1.3 土壤、土地流域地面组成物质为花岗岩、变质岩。土壤以暗棕壤、沼泽化黑土为主,表土 质地疏松,抗蚀抗冲性能较低。多分布于缓坡坡面 ,基础肥力高,物理性状好。土地资源评价:参照水土保持规划通则中的土地资源评价标准,结合本地具体 情况,制定土地

8、资源评价等级表(见表1),以土地资源评价等级表中的评价指标作为 控制指标,对流域内的土地进行逐块调查登记,综合分析各个地块对农、林、牧业 的适宜性,确定其土地等级(见表2)。流域内I等地面积560hm,此类地块坡度较缓,土层厚,土质肥沃,适宜农作 物生长,是高产稳产农田;II等地面积245.16hm2,此类地土层较厚,基本无流失或 有轻度流失,适宜农、果、牧等,田等地面积 563.66hm2,有中度水土流失,经过治 理完全可变成高产稳产农田;IV等地1306 hm2,此类地水土流失较严重,农地可修 地烧,宜林地造林、宜牧地种草。表1土地资源评价等级表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一二三四五六地 貌平整大块缓

9、坡大块缓坡小块陡坡大块急坡破碎难利用地地面坡度<1.5°r 1.5-3 。355-8°8-15 °>15°侵蚀强度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极强度黑土层厚度(cm)>7050-7030-5020-3010-20<10土壤质地轻-中壤轻-中壤轻-中壤中-重壤重壤-粗沙重粘土、粗沙、母质有机质含量(%)>64-63-41.5-31-1.5<1砾石含量(%)<22-55-1515-3030-50>50Ph值6.5-7.56.5-7.56.5-7.5>7.5,<5.5>7.5,<5.5>7

10、.5,<5.5有无灌溉条件有无无无无无土地适应性宜农;宜农果牧宜农果牧宜农林牧宜林牧需改造后利用评价2果(hm2)表2土地资源评价结果表级别InmIV合计面积(hm2)560245.16563.6613062675土地适应性宜农宜农、果、牧宜农、果、牧宜林、果、牧土地利用结构:总土地面积2675h其其中耕地635卜吊,林地面积490h后草地8卜向 其他用地1542卜吊,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23.74%、18.32%、0.3%、57.64%。人均土地 2.81 hm2/人,农村人均耕地0.67hm2/人。详见附表3。土地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大体上与土地资源评价的结果一致,但其中仍存 在着一

11、定的问题:一是耕地的水土流失还很严重,缺少配套的治理措施,农作物布 局不尽合理,生产结构单一,土地用养失调,低水平经营,没有发挥生态农业的作 用。坡耕地基本上都是广种薄收的形式,与生态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利用很 不合理也不充分,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生态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二是流域的土地 利用结构还不尽十分合理,针对区域特点和流域实际情况,农林牧业用地比例不够 协调;三是土地利用率不高,流域内还有宜林荒地没有得到治理开发利用。1.1.4 植被该流域现有林地490hm2,草地8 hm2,其中绝大部分为天然林,郁闭度0.6以上。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蒙古柞、枫桦、白桦、色树、山杨及少量根树等阔叶

12、树种。林下灌木有榛柴、胡枝子。草本植物是以禾本科、菊科如小叶樟、败酱草等为主的 杂草类。流域内林草覆盖率为87.8%。1.1.5 水文、气象该流域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酷热多 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0mm,多集中在夏季,年均径流深 200mm。年均气温 1.6 C,年平均10c活动积温1700c左右,无霜期90弘右。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 年降水量的68%, 4-5月多大风天气,多年平均24.8d,最大风力6-7级,风速18-20m/s。1.2 社会经济状况1.2.1 人口与劳动力流域内现有户数359户,总人口 951人,其中农业人口 840人,农业劳力65

13、7人, 农村人口密度36人/km2(见附表2)。1.2.2 农村各业生产流域内各业生产主要以农业和林业为主, 农村年均总产值639.2万元,其中:农 业产值475.58万元,占总产值的74.4%,林业产值2.64万元,占总产值的0.4%,牧业 产值150.67万元,占总产值的23.72%,副业产值0.96万元,占总产值0.02%,其它产 值9.35万元,占总产值1.46%。人均2攵入5661元(见附表4)。该流域现有农地面积635hm,种植结构以粮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小 麦等,经济作物以白菜、马铃薯、亚麻等为主。农作物单产1175kg/hm2,粮食总产739t,人均粮食产量880kg/

14、人。人均基本农田0.67 hm2。1.3 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1.3.1 水土流失状况流域内水土流失以耕地水蚀为主,流失总面积 341.05hm2,占总面积的12.7%。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83.97hm;占流失面积的24.62%;中度流失面积为240.54八状, 占流失面积的70.53%;强度流失16.54hm,占流失面积的4.85%。根据黑龙江省水保所研究成果,土壤侵蚀模数运用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进行计算(公式:A = RKLSCP )。以地理信息平台Arcview为集成环境,逐地块提取 侵蚀图斑背景要素(面积、坡度、植被、土地利用、土壤),纳入黑龙江省土壤流失 方程对侵蚀模数进行数学推

15、导,经计算,全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加权均值为一一“ 21017t/km , a。1.3.2 水土流失危害1、地力锐减。流域内耕地大部分都是在林内开荒, 坡度很陡,无任何的治理措 施,随着开垦年限的增长,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跑土、跑肥、跑水,地力 减退,致使土壤结构恶化,影响粮食产量。同时,土壤物理性粘粒增多,黑土耕层 由重壤土变成了轻粘土,蓄渗水能力大大降低,通透性差,供肥能力减弱。2、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群众生活。水土流失造成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春旱、夏涝、秋早霜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流域内人民的收入减 少,生活水平下降,生活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16、活。1.3.3 水土保持现状由于耕地坡度大,大多是陡坡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一直没有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急需治理。2建设目标、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2.1 建设目标2.1.1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本设计基准年2010年。到各项治理开发措施全部生效年,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 基本控制。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2.1.2 改善生态环境目标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8.62%曾加到21.06%,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防御10年一遇6 小时最大降雨径流,骨干工程防御20年一遇6小时最大降雨径流。2.1.3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合理,农村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土地利用率80% 土地 产出率增长5

17、0%商品率达85%人均生产粮食和纯收入较治理前三年平均水平 (1891 元)增长51.45%。2.2 建设规模新增治理面积263.81hm2。其中:地烧植物带205.35hm2,人工种草3.96hm2,固 沟林3.92hm2,护滩林48.06 hni,护路林2.52 hm2,谷坊30座,作业路6.3km,跌水4 处。2.3 工程总体布局2.3.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通过对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预测,确定以农、林业为 主,稳定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单产,进而达到增加总产的效果;同时增加林产品收 入。土地利用结构:农、林、牧、其它用地比例由规划前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 23.74%、 18

18、.32%、 0.3%、 57.64%整为 23.33%、 20.66%、 0.4%、 55.55%。土地禾用结构调整 结果见表3。表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表各业用地合计农地林地果园草地荒地其它用地调整前面积267563549081542调整中 各业增 地来源 减地去 处合计-10.7962.773.96-3.92农地10.7910.79林地-66.73-10.79-55.94果园牧地荒地52.0248.063.96其它用地3.923.92调整中共增加66.7362.773.96调整中共减少66.7310.7955.94调整后面积2675624.21552.77011.961486.062.3.

19、2 措施总体布局与配置根据流域的地貌特点和多年水土保持工作经验,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规 律,采取工程、植物、耕作三大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上到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布局方式。表4坡耕地治理措施规划表治理措施地域植物带合计205.35展占地或 造林面积(hm2)2.05防护面积(hm2)205.351.耕地治理措施:5o8o的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3o- 5o的坡耕地修筑地展 植物带。坡耕地治理措施规划见表4。2、荒地治理措施:由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率较高,荒地面积不大,根据土地适宜 性要求将荒滩地规划为护滩林,荒草地规划为种草。规划结果见表5。表5荒地治理措施规划表治

20、理措施种草护滩林种草面积(hm2)3.9648.063、沟壑治理措施:流域内二条侵蚀沟均为半稳定沟,对于发展段以工程措施谷坊为主,稳定段以林草措施为主。流域内侵蚀沟的基本特征见表 6表6 侵蚀沟发育特征及工程配置统计表沟壑编号沟壑特征治理措施沟道总长平均沟宽平均沟深干沟比降沟壑面积侵蚀土柳谷坊工程量mmm%hni现状座万ma3605331.22半稳定200.06b91043.722.7半稳定100.034 作业路治理措施该流域农道多为土路,路基为土质垫面,路面凹凸不平,局部地段受沟蚀侵害 难以通行,直接影响生产作业,设计整修农道 6.3km。道路宽度为4项路面整平,用 碎石或风化土铺筑路面,厚

21、度10cmi道路两侧挖排水沟,营造护路林稳定路肩。在 坡度较大地段排水沟要采用竹节壕式, 排水沟断面尺寸为:上口宽1.0m,底宽0.4m, 深 0.6m。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3.1 地展典型设计1 .1.1.适用范围 设计坡度在3°5°的坡耕地。2 .1.2.地境的设计1、设计原则:地境是在坡耕地上沿横坡垄向等距培修的土境,其水土保持作用在于截短坡长,拦截水势,截断径流,有效防止坡耕地漫垄面蚀和断垄出沟的发生,初步控制水土 流失,同时兼顾农耕具的播幅及耕幅。根据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方程的研究成果,计 算如下:3 .地境间距及断面尺寸的确定:根据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式的研究”成果,

22、采用反推法确定两条地境间的距 离,即将土壤流失方程中的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2、坡度因子(S)、植被和经营因子(C)、防治措施因子(P)、土壤允许流失量(A)作为已知数, 反推坡长(L)值确定境间距离。土壤流失方程式为:A=RKLSCP据止匕彳导出L=A/RKSCP黑龙江省黑土区的各因子值为:A=3t/hm2 a (土壤允许流失量),K=0.26t/hm: R=102.232j/m: S=0.087 (tg4 ° =0.07小斑平均坡度),C=0.2602 (农作物的加权 平均值),P=0.16L=3/(102.23 X 0.26 乂 0.087 乂 0.26 X 0

23、.16)经计算L=38.76mo在试验中地境问是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平地,若考虑境间横向垄作问题,其允许间距可更大。结合当地成型经验,同时兼顾农耕具的播幅及耕幅, 最后确定境间距为37.48m (见表8)。地观断面尺寸为:境上宽b=0.4m,下宽a=1.48m,境高h=0.55m,地境断面面积 A=1/2(0.4+1.48)义 0.55=0.52m2。4 .每公顷地境长度Li=10000/37.48=267(m)5 .每公顷土方量V=1/2(a+b) h L=1/2(1.48+0.4) X 0.55 X 267 =138(n3)式中:V每公顷土方量(nVhm2)a土境下宽,取1.48mb土境上宽,

24、取0.4mh一土境高度,取0.55mL每公顷地境长度267m按每人每天完成5m计算,每公顷用工量27.6个工日。表8地展定型设计表坡面坡度(0 )展上宽(m)便卜宽(m)境高(m)展间距(m境占地(吊/hm2)展长,2、(m/hm)工程量(nf/hm2)40.401.480.5537.481072671383.1.2地境防护林1、混交图示:(见图2)图2地境防护林示意图2、整地规格:人工穴状整地,随造林,随整地,穴径 0.3m,深0.2m3、造林方法及季节:春季或秋季人工穴播造林。4、抚育措施:除草、松土,抚育年次:第一年二次;第二年二次。5、每亩种苗量计算见下表树种 类别树种 名称树种 代号

25、混交 方式用里/hm苗木 规格每穴定 植点数备 注苗木种子灌木苕条纯林15kg1015 粒3.3典型沟设计典型沟概况包谷坊固沟林A-A53m该侵蚀沟沟道编号为a,集水坡面较大,沟道总长360m枝状分布,属大型发展 沟道,典型沟平均宽度5m,平均深度3m,平均比降3%图3典型沟示意图措施以工程措施治沟综合措施采取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以植物措施缓流固土, 拦截径流,蓄滞泥沙,群体防护、分段拦蓄。措施组合如下:1 .浆砌石谷坊:(1)设计标准:十年一遇最大6h暴雨标准(2)实施部位:中上游沟底,侵蚀活跃部位。(3) 土柳谷坊断面设计b=2m,谷坊高根据沟底比降1=3/100 沟宽B=5m计算,设计

26、浆砌石谷坊顶宽H=1m上游坡比mi=1.5,下的坡比m2=1,如图4、5和表9所示。谷坊间距示意图图5浆砌石谷坊示意图表9土柳谷坊断面设计尺寸表项目 名称谷坊尺寸备注tWj 度(m)顶宽(m)上游坡比下游坡比浆砌石谷坊1.02.01.51(4)谷坊间距及座数确定按照顶底相照的原则、谷坊间距L为L=H/I=1/3/100=33m2植物措施(1)沟底防冲林结合谷坊工程布设于沟底,由沟头至沟口,每 1015m与水流垂直方向营造 510行灌木。树种选用灌木柳。规划面积 3.92hm2。1.实施部位:侵蚀沟底部2.立地条件:沟壑,重力侵蚀严重,侵蚀型黑土。3.混交图示:沟底防冲林造林图示造林 510行。

27、4440. & 0. 5人5 S么图6沟底防冲林示意图4.造林、整地规格:春季秋季灌木杆插造林5.每亩种苗量计算表:树种树种树种混交用里/hm苗木每穴定备注类别名称代号方式苗木种子规格植点数灌木灌木柳纯林400006.补植:同树种大一令苗木补植。(2)沟边防蚀林1 .混交图示(见图7)。图7沟边防蚀林示意图2 .整地规格:造林上年夏、秋人工穴状整地,乔木穴径 0.5m,深0.6m,灌木穴 径 0.3m,深 0.3m。3 .造林方法及季节:春季或秋季人工植苗,施肥、灌水。灌木穴播或植苗。4 .抚育措施:穴状除草、松土。抚育年次:第一年三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 二次。5 .每亩种苗量计算表

28、:6 .补植:同树种大一令苗木补植树种类 别树种 名称树种 代号混交 方式用里/hm苗木 规格备注苗木种子介木杨树O带混3333二年生灌木灌木柳带混40000二年生3.4作业路设计3.5.1 布设目的及原则为了加快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便于治理所需树苗及其它材料的运输和 农业生产需要,在流域中均匀布设作业路,尽可能地使人机方便通行并便于工程项目施工,充分利用流域中原有的农道,达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5.2 道路设计结合流域特点及现有农道的情况,本流域中不必新开作业路,只需对原有田间 道路进行修整即可。道路宽度为4m路面整平,用碎石或风化土铺筑路面,厚度10cm 道路两侧挖排水沟,在坡度较

29、大地段排水沟要采用竹节壕式,排水沟断面尺寸为: 上口宽1.0m,底宽0.4m,深0.6m。排水沟外侧栽植2行护路林,树种选杨、桦或水曲 柳等当地乡土树种,株行距为2.55.0m (见图8)。图8作业路示意图3.5 种草1 .整地方式:整地要深耕细作。2 .适选草种:紫花苜蓿。3 .种草方式设计:适宜用牲畜犁沿等高线开沟,采取条播种植方式。4 .播种量设计一般人工播种量(X)采用以下公式X (Kg/hm 2)=HXN/100XA,总播种量(kg) =XX M式中:H-千粒重(g/1000粒)N一每吊需要有发芽率的种子数,一般200500粒/ mM播种面积hn2A一种子用量(纯度与发芽率的乘积)经

30、计算,紫花苜蓿单位播种为1522.5kg/hm2 6.种草技术参考表种草设计技术参考表种草整地形式播种期用里/hm播种方式紫花 白揩深耕 细作春、秋播1522.5条播行距(10cm x 30cm) 覆土 2.0cm3.6跌水设计3.6.1 水文计算该流域在作业路上设计典型跌水 4个,每处跌水集雨面积F=0.5Cff9J公里,由水文 图集成果图查得最大流量参数为 Cp=2.0, Cv=1.05, Cs=2.5Cv,K5%=3.11, Kio%=2.29最 大流量 Qm=(KP/K5%)*C P*F0.6710年一遇 Qm=2.29/3.11*2.0*0.50.67=0.93m3/S3.6.2 跌

31、水设计按十年一遇标准设计,采用 底宽0.8米,涵前允许最大水深Ho=1.2Om,有压流态。涵洞泄量 Q=4.43* u*w* (Ho- 0.85*a) 0. 5=4.43*0.7*(0.4) 2*3.14* (1.20-0.85*0.80) 0.5=1.12m3/s>Qm=0.93m3/s符合泄流要求4施工组织设计和实施计划4.1 施工组织设计4.1.1 施工组织形式:坡面治理措施由集体承包和专业户承包,签定施工合同, 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4.1.2 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主要树种、草种由就近苗圃调运,选用优质、无病虫 害的壮苗,施工用原材料由孙吴县水务局水保站就地选购,均保证质量。物料责成

32、 项目监理单位协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检查、验收。确保其技术指标符合标准。4.1.3 施工道路交通:本流域对外交通方便,原材料运输不受影响,流域内的生 产道路通过修整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水、电都可就地解决。4.1.4 施工安排:本流域治理施工均在春、夏、秋进行。各项用工原则上在流域 内部优先安排,不足部分可聘用临时工。常规施工机械以农户动力机具为主,大型 机械(推土机、起重机、铲运机)可向建筑单位雇用。4.2 施工方法4.2.1 工程措施(1)地境植物带地境植物带修筑采用人机结合,境上取土修筑方法,其施工程序为:1表土剥离:对地境作业区沿境坎走向实施表土带状剥离,剥离宽度 3.0m(包 括境宽2.1

33、m,境上取土宽0.9m),剥离深度0.30.5m(视黑土层厚度而定)。剥离的 表土集中堆置在境坎下方待用;2人机筑境:首先拖拉机牵引筑境犁由境线上方向下翻土,返回时空走,若烧 高不够,再第二次从境线上方向下翻土,直到基本达到设计展高,此法修筑时在境 线上方形成蓄水沟,可增加地境拦蓄能力,故适用于坡面径流较大的坡耕地;3表土还原:将堆置表土均匀平覆在境坎表面及境上取土区,恢复原有的土地功能,对境坎进行人工整形踏实,完成筑境;4植物固境:参照植物措施的造林方法栽植固境植物,选择根系发达的苕条、 黄花菜等优良水土保持植物,不但起到蓄水保土护境固境作用,而且还提高土地利 用率并得到一定的收益;5修筑地

34、中境时,如遇到水线或洼兜时,烧子适当加高,踩拍实成,防止冲 出缺口,打成大沟,修筑方法采用境上方取土法,结合耕作时向下翻土,减缓坡高, 逐步形成坡式梯田。(2)浆砌石谷坊浆砌石谷坊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方式施工,具施工程序为定线、清基、选 石、修石、冲洗、拌浆、砌筑、勾缝等。4.2.2 植物措施(1)造林1整地整地目的是改善林木生长条件,不得因整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原有萌英能力的根株、幼树和灌木,整地时尽可能予以保存。各项整地工程的位置、尺寸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改变。如遇 特殊情况,应依据地形条件和株行距设计要求,进行具体布设。整地时应采用等高耕作方法,禁止顺坡耕翻。带状整地时,带

35、向应等高或与主害风方向垂直。土壤水分和土壤厚度的实际情况确定。黑龙江省整地深度根据本地区气候,股以2030cm为宜整地一般在造林前3个月至一年进行。当地雨时少时,必须在雨季前进行, 经过蓄积雨水后再造林。2造林技术选择一二级种苗进行造林。凡种苗不合格者,一律不得用来造林。a.苗木出土前2至3天应浇水,起苗后分级、包装、运送,整个过程需注意根部 保湿,防止受冻和遭受风吹日晒。b.起苗后应尽快栽植,做到随起随栽。如因故不能及时栽植,应采取假植措施, 做到深埋、踩实、适量浇水。假植时间太长,或大苗长途运输,栽植前应将根系短 期浸水复壮。c.外地远距离、大范围调动苗木,应经过植物检疫。d.栽植前应对树

36、苗进行挑选。用于造林的树苗必须发育良好,根系完整,基茎 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e.同一地栽植苗木,要求苗龄和苗木生长状况基本一致。按照造林设计的株行距造林。栽植时应做到苗木端正,深浅适宜,根系舒展。填土时应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踩实。在埔情不好时,要浇 灌透水,再覆一层虚土。不得顶冻土造林,应保证幼苗有两个月以上的生长期。3抚育管理除草松土,为保证幼树正常生长而又不使土壤大面积裸露,应采用低强度的松土除草。新造幼林要实行封育,禁止放牧及其它不利于幼林生长和破坏整地工程的活 动。幼林补植:成活率70%以上且分布均匀的,不需补植;成活率 30-70%的进 行补植;成活率

37、不到30%的,重新造林。幼林补植需用同一树种的大苗或同龄苗。固定专人管护,防止人畜破坏,防止林地火灾,防治病虫害。对于各类整地工程,应长期保持完好,每年汛后进行检查,发现损毁及时补(2)种草1整地播种前必须进行整地。整地方式为沿等高线水平耕翻,禁止顺坡耕翻。整地深度0.15m。整地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也可在雨季前进行。2播栽技术选择成熟好、颗粒饱满、无病虫害和霉变的种子。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有条件的可对豆科草种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3播种方法条播。行距视草种的生长大小而定。穴播。成品字型挖穴点播。撒播。适用于大面积或混播草地。4播种深度小粒种子地:2cm左右。大粒种子 :34cm为宜。豆科植物比

38、禾本科植物应浅一些。5播种时间一般春、夏、秋三季均可。春季播种需地面温度回升到 12度以上。秋季播种不 宜过晚,以免幼草弱小,不易越冬。4.2.3 其它工程(1)作业路作业路采用人机结合施工1用铲土机平整路面,路面为4m宽。2以碎石或风化土铺筑路基,达到承载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行要求。3路肩按设计标准挖设排水渠,要求渠两侧用铁锹拍平,渠底夯实。4栽植护路林,栽植及整地要求参照造林措施。4.3 分年实施计划项目建设区的各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措施的实施分两年完成,工程施工可以利用春季、夏季挂锄、秋收以后上冻之前三个季节进行集中治理,护境林可在第二年5、6月份完成。5投资概算5.1 编制原则及依据(1)

39、.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1991 (1272)号文)。(4) .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 10号文。(5) .各树苗、草种单价依据当地现行单价加运杂费计取综合单价。5.2 项目划分及计算方法5.2.1 项目划分本工程投资概算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预备费。5.2.2 计算方法1 .各项工程措施梯田、地烧植物带和作业路工程按雇工考虑,工程单价仅补助 机械使用费。2 .工程单价仅补助零星材料费。3 .植物措施中的补植、补种措施按雇工考虑,工程单价仅补助苗木费。4 .

40、工程单价包括直接费、问接费。4.3.3 取费标准1、人工工资工程措施:按1.5元/工时计取。2、材料预算价格主要苗木(草籽):苜蓿30.5元/kg,苕条15元/kg,杨树1.20元/株,灌木柳0.04 元/株。3、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算。4.3.4 工程单价和独立费用标准工程单价费用构成:(1)直接费=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基本直接费=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冬雨季施工增加费、仓库、简易路、涵洞、工棚、小型临时设施摊销费,植树、种草的抚育费及其他。其他直接费取基本直接费的3.0%。(2)间接费:问接费取直接费的5.0%。(3)禾I润:工程措施=(直接费+间接费)X 3

41、%(4)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X 3.22%;5.2.6 预备费基本预备费:取第一至第三部分和的3.00%,价差预备费为零。5.2.7 概算结果根据当地的实际材料价格及以上投资定额计算出规划总投资 200.18万元,其中 林草措施投入10.97万元,工程措施投入175.19万元,独立费用8.19万元,预备费5.83 万元。每平方公里造价75.83万元。投资概算详见投资概算总表(附表8、附表9)。分项工程投资概算见表11表11分项工程投资概算表项 目总 投 资治理措施地域植物带种草水保林跌水谷坊作业路其它单位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合计200.181.90.5510.4286.5

42、584.272.4714.02备注其它包括独立费用8.19万元、预备费5.83万元。5.3 资金筹措方案投资采取省、地方(市、县)共同投入的方法,省和地方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 65%F口 35%据此分析,ig流域共投资200.18万元,请求省里投资130.12万元,地方 匹配解决70.06万元。6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包括水土保持基础 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评价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96);评价准则:效益估算年限截止至措施全部生

43、效时;各项投入产出定额取2011年第3季度市场价格。6.1 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系指在实施水保措施的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产品效益,主要包括;坡耕地治理增产的粮食,造林增产的木材、果品、燃料,种草增产的饲草等项收入。6.1.1 效益定额直接经济效益计算,以各项措施增产的产品的经济效益计算为基础,并以货币定量表示。产品价格参照当地近年价格认定(见表 12)。项目产品生效时 (年)年均增产八一2、(kg/ hm )公顷产量2、(kg/ hm )单价(元/kg )说明地填粮食24503.6与同条件无措施 坡耕地比较灌木林条材415000.50干重乔木林活立木53,.222.5m/hm800元/m3种草

44、饲草2150000.15鲜重表12水土保持措施经济效益定额表6.1.2 计算方法经济效益计算步骤如下式:1. 单位面积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的计算 求产品的增产量(治理前后种植同一作物) P=Pa-PbPa 一该项措施实施后每年单位面积产量,kg/hm2P b一该项措施实施前每年单位面积产量,kg/hm2 P一该项措施实施后每年单位面积增产量,kg/hm2求年净增产值(j )j=z Auz=y P u= UbUa式中:z 一实施单位面积该项措施年毛增产值,元;y 一上述措施的产品单价,元/kg a一该项措施实施前单位面积年生产费用,元/hm2;u b一该项措施实施后单位面积年生产费用,元/hm2;

45、 u一该项措施实施后单位面积年增加的生产费用,元 /hm2。2. 措施全部生效的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的计算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求措施全部生效时间nt,应考虑该项措施实施后需n#生效,在n年(3年) 内实施的措施,需nt年才能全部生效,则按下式进行计算:n t =n+m=3+m本设计措施全部生效时,其有效面积(Ft)与实施面积(F) 一致,采取下式计算:F t=F 措施全部生效时,采取下式计算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年增产量 P t=F- AP年毛增产值 zt=Fz年净产值 J t=F式中乙P、z、J值的计算,参阅单位面积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计算方法。3. 措施全部生效时累计增产量与累计增产值计算按以下

46、步骤进行:措施全部生效时采取如下计算公式求得累计有效面积(Ftr):F tr =(1+2+3n)在此基础上,采取下式计算累计增产量与累计增产值:累计增产量 P tr =Ftr - AP累计净增产值J tr =Ftr J式中J值的计算,参阅单位面积年增产量与年增产值计算方法。6.1.3 经济效益计算结果参照上述计算方法、各项措施年度增产面积及增产定额, 经济效益产出为:到措 施全部生效时,各项水土保持工程经济效益产出 42.56万元,其中新增产粮33.27万 元,新增枝条8.4万元,新增饲草0.89万元。6.1.4 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是设计方案比较和水保治理措施评价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和判

47、 别设计方案的优劣及水土流失治理水平的高低。2累计净产值。是指措施全部生效后的累计增产值。产投比:措施效益与措施费用的比值。K=J/D=0.51K 一产投比J 一措施全部生效时累计净增产值D 一基本建设总投资投资回收年限。多年水保累计净效益和水保累计投资相等时所需年限。经计算,投资回收年限为10年。6.2生态效益通过小流域治理,流域内森林面积由 490hm2增至552.77hm2,草地面积由8hm2 增至11.96hmf。森林覆被率由18.32%增至20.66%,草地覆被率由0.3%增至0.4%,草地覆被率提高了 0.1%。通过规划流域内土壤侵蚀量由规划前的1.44万t减少到0.47万t,保土

48、率达到67.43%,保水率达到62.86%,年均径流深由规划前的200mm减少到74.3mm。工程措施、耕作措施与林草措施的有机结合 ,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 良土壤理化性状,使农田土壤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提高了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 力。6.3 社会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能有效控制坡耕地泥沙下泄,减少沟道的淤积,确保 汛期行洪安全;天然降水得到有效的截流,对于调节土壤水分,缓解旱涝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小流域治理后,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农、林、牧各业均衡发展,可扭转单 一的粮食生产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同时工程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侵

49、蚀沟的发展,减轻对耕地侵蚀、村屯危胁、道路 危害。到措施全部生效时,综合治理效益明显提高。人均纯收入提高51.45%=7项目组织管理7.1 组织管理机构省水利厅水保处主要负责确定工程建设规模与目标、前期工作技术审查、技术 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成立由孙吴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工程领导小组,主管农业副书记(或副县长) 任组长,统筹协调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在水利局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 责工程组织实施。小流域内的乡镇及林场成立项目工作组,负责组织农民施工、检 查验收和治理成果。村成立施工队,承担按设计和实施计划应完成的任务。7.2 组织管理措施县水务局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工程总体进度和年度实施情况编制工程年度 建议计划,经省水保处审核后,及时将计划下达到县水务局,同时,按照投资计划 落实配套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年度计划,不得擅自变 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或责任主体制)、工程建设监理 制、招标投标制及合同制。项目建设办公室作为工程责任主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负 总责。工程建设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监理必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承担,并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需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的工 程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