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方案[]_第1页
A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方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封面 作者: PanHongliang 仅供个人学习 毕业设计说明书普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学 作者: _ 号 : _ 学院(系): : _ 专业: _ 指导教师: 评阅人: 2010年6月普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摘要本文在参考常规下运带式输送机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常见驱动方式和制 动方式用于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上的优缺点,提出该运输机可采用的驱动 和制动方式;分析了常见软起动装置及其选型方法,归纳总结出长运距、大运量变坡 输送下运带式输送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可靠驱动方案和制动方式优化组合的可行方 案;通过常规设计计算,提出了合理确定张紧位置、张紧方式及张紧力大小的方法; 对驱动装置及

2、各主要部件进行了选型并校核。 长距离变坡下运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况复杂,在设计方面需考虑各种可能的工况, 并计算最危险工况下输送机的各项参数,同时为保证运行过程中输送机各组成部分能 适应载荷及工况的变化需将拉紧力统一,然后重新计算各工况下输送机参数,最终确 定整机参数。 本论文对长运距、大运量变坡下运带式输送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用合 理的驱动方案、制动方式和软启动装置组合,有效保证长运距、大运量变坡下运带式 输送机的可靠运行。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下运长距离变坡目录 1绪论. 1 2.输送机的发展与现状 . 2 2.1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与现状 . 2 2.1.1 国外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技

3、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 2.1.2 国内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2.1.3 我国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发展 . 3 2.2选题背景 . 4 2.2.1 主要技术参数 . 4 2.2.2 线路参数 . 5 2.2.3 物料特性 . 5 2.2.4 带式输送机工作环境 . 5 2.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6 2.3.1 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6 2.3.2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及驱动、制动方案的分析 6 3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的分析 7 3.1 下运带式输送机基本组成 . 7 3.2 驱动方案的确定 . 7 3.3 带式输送机制动技术 . 8 4长

4、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 11 4.1 带式输送机原始参数 . 11 4.2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 11 4.2.1 输送带运行速度的选择 . 11 422 输送带宽度计算 . 12 423 初选输送带. 12 4.3输送机布置形式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 13 4.3.1 输送带布置形式 . 13 4.3.2 输送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 13 4.4 线路阻力的计算 . 14 4.5 输送带张力的计算 . 15 4.5.1 张力计算时各种运行工况的讨论 . 16 4.5.2 最大发电状态下张力计算 . 16 4.5.3 最大电动状态下张力计算 . 19 4.5.4 满载状态下张力计算

5、 . 20 4.5.5 三种工况综合分析张力计算 . 21 4.5.6 电机数量与配比的选择 . 24 4.6滚筒的选择与减速器的选择 . 24 4.6.1 传动滚筒直径的选择 . 24 4.6.2 改向滚筒直径选择 . 24 4.6.3 减速器的选型 . 24 4.7 制动器装置的选择 . 25 4.7.1 目前主要的制动装置原理与性能 . 25 4.7.2 制动器的选用原则 . 27 4.7.3 制动器的选择 . 27 4.8软起动装置的选择 . 28 4.8.1 目前主要的软起动装置原理与性能 . 28 4.8.2 软起动装置的选用 . 31 4.9拉紧装置 . 31 4.9.1 张紧位

6、置的确定 . 32 4.9.2 拉紧力及拉紧形成的计算 . 32 4.9.3 拉紧装置选择 . 32 5 结论 . 34 致谢 . 35 参考文献 . 36 外文文献原文 译文1 绪论 带式输送机的最新发展方向时一呈现长距离、大运量、高速度、集中控制 等特点。与其他运输设备 (如机车类 )相比,不仅具有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运 输的特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控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带式输送机也是煤矿最为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特别是煤矿高产高效现代 化的大型矿井,带式输送机己成为煤炭高效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 设备。 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我国对大倾角固定带式输送机

7、、高产高效 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及长运距、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及其关键技术、关 键零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中间驱动与智能化 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了软启动和制动装置以及 PLC 控制为核心的电控装置, 并且井下大功率防爆变频器也已经进入研发、试制阶段。随着高产高效矿井的 发展,带式输送机各项技术指标有了很大提高。 本文在对常规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及制动方案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常见驱动方式和制动方法,通过系统的动态建 模计算和仿真分析,将静态设计结论和动态分析结果相结合,指出长运距、大 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启动、运行和制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并提出可行的控制 理论和解决方案。 2 输送机的发展与现状 2.1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与现状 长距离、大运量、高速是带式输送机的最新发展方向。与其他运输设备 ( 如 机车类)相比,带式输送机不仅具有长距离 (单机长度可达5000M而且可以实 现多机进行串联搭接,运距可达 206km ) 、大运量、连续运输的特点,而且运 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控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带式输送机运行维 护费用远远低于公路汽运方式,而且只要生产时间超过 5 年,带式输送机输送 方式比公路汽运的总投资要小得多 21 所以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凡能实现带式 输送机输送的场合,一般都采用连续的带式输送机输送。与其

9、他设备相比,带 式输送机有以下优点: (1) 输送物料种类广泛; (2) 输送能力范围宽; (3) 输送线路的适应性强; (4) 灵活的装卸料,可以灵活实现一点或多点受料或卸料; (5) 可靠性和安全性高; 费用低。 国外对于长距离地面输送带式输送机的研究和使用较早,主要用于 港口、钢厂、水泥厂、矿山等场合。带式输送机也是煤矿最为理想的高 效连续运输设备,特别是煤矿高产高效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带式输送机 己成为煤炭高效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2.1.1国外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表 2.1 国外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参数 国外 300-500 万 t/a 高产高

10、效矿井 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大巷与斜井固定式强力带式输送机 运距(m) 20003000 3000 带速(m/s) 3.5 4 45,最咼达 8 输送量(t/h) 25003000 30004000 驱动总功率(kw) 12002000 1500 3000,最大达 10100 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带式输送机功能多 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 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2)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向长运距、大运量、高带速等 大型带式输送机方向发展;(3)带式输送机本身关键零部件向高性能、高可靠性 方向发展。在煤矿井下,由于受环境

11、条件的限制,其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指标要 比地面用带式输送机的指标为低。国外通常使用的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如表2.1所示。 2.1.2国内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也有了很大发展,对带式输 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输送机产品系列不 断增多, 从定型的SDJ, SSJ, STJ, DT等系列发展到多功能、适应特种用途的各 种带式输送机系列,但这一阶段的发展大都基于我国 70年代前后引进带式输送 机的变形和改进,主体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进入 90年代后,随着煤矿现代化的 发展和需要,我国对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高产高

12、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 机及长运距、大运量带式输送机及其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 产品开发,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中间驱动与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了软 启动和制动装置以及 PLC控制为核心的防爆电控装置。随着我国煤矿高产高效 矿井的发展,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到目前己达到表 2.2所示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 2.2 国内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参数 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大巷与斜井固定式强力带式输送机 运距(m) 20003000 4500 带速(m/s) 2.5 4.5 3-5 输送量(t/h) 15003000 20003000 驱动总功率(km) 9001600 1500

13、3000 从表2.1和表2.2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配套国产带式 输送机的水平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目前,在带式输送机产品中,主要存在的 问题但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煤矿井下,由于煤层和井下地质结构等原因,有时不得不采用下运带式 输送机。由于下运方式对制动技术、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较高,在矿井开拓 及运输方式设计时,大都尽量避免下运运输方式,这也是目前下运带式输送机 应用较少的原因。 2.1.3我国煤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发展 (1) 大型化、智能化 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能力要加大,控 制自动化水平要提高,长运距、高带速、大运量、大功

14、率是带式输送机今后发 展的必然趋势。在今后的10年内,输送量要达到 40005000t/h,带速要提高 到6m/s,顺槽可伸缩输送机头部集中驱动要达到 3000M对于固定强力带式输 送机要达到5000M,单机驱动功率10001500KW,输送带要达到 PVG3150和 ST6000 以上。 (2) 提高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设备开机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输送机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而要提 高关键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现有零部件的性能和可 靠性外,还要不断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和零部件,如高性能可控软启动技术、动 态分析与监控技术、高效储带装置、快速自移机尾、高寿命托辊等,使带

15、式输 送机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3)扩大功能,一机多用化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理想的连续运输设备,但目前其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资源有所浪费。如将带式输送机结构作适当修改,并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就 可拓展到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 效益。 ( 4)开发专用机种 中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在运输系统的布置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 要求,如弯曲、大倾角 (25) 直至垂直提升、长运距下运带式输送机等,而有 些场合常规的带式输送机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为了满足煤矿井下的某些特殊要 求,应开发满足这些特殊要求带式输送机,如波纹挡边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 机、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

16、线摩擦多驱动带式输送机、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 机、打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等。 2.2 选题背景 充矿集团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储量约 1 亿吨,该采区的原煤运输全部由一 采区主运输大巷固定带式输送机担负,该输送机运距 3005M运量1800吨/小 时,提升高度-175M,是属于典型的煤矿井下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 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运输大巷固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参数说明如下: 2.2.1 主要技术参数 输送能力 Q=1800t/h 输送长度 L=3005m 输送带宽度 B=1200mm 2.2.2 线路参数 东翼一采区上山主运输大巷共 3005M可简化为如图2.1所示的八段:第一 段(1点到2点

17、)平运,长度540M第二段(2点到3点)下运,水平长度207M 提升高度27.1M。第三段(3点到4点)平运,水平长度62M第四段(4点到5 点)下运,水平长度518M提升高度82M第五段(5点到6点)平运,长度 470M第六段(6点到7点)上运,水平长度360M,提升高度18.9M。第七段(7 点到8点)下运,水平长度400M提升高度28.4M:第八段(8点到9点)下运, 水平长度435M提升高度56M整机水平长度2992M运输长度3005M 图 2.1 输送线路参数图 2.2.3 物料特性 输送物料 原煤 物料密度 p =900kg/rm 物料安息角 50 2.2.4 带式输送机工作环境

18、安装地点: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上山主运输大巷,底板为煤。 环境温度:035 C o 由于带式输送机巷道起伏不平,变坡点较多,致使此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况 相当复杂,是目前国内乃至国外煤矿井下运行工况最为复杂的带式输送机之一 : 从另一方面,下运带式输送机运行安全可靠性要求高,控制系统复杂,且我国 目前对下运带式输送机的理论研究较少,特别是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 机系统的工况分析、动态分析、启动、制动技术研究较少,这也是本文选择长 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进行研究的目的。 2.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3.1 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通过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各种组成方案

19、的分析比较,以及常规长运 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方案中软制动技术和软起动技术的理论研究, 提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常见驱动方式和制动方法,并分析常见驱 动方式和制动方法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归纳总结出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 送机关键驱动方案和制动方式选择的依据。 2.3.2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及驱动、制动方案的分析 针对充矿集团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主运输大巷固定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参数及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所形成的复杂工况,首先对正常运行时工况进行设计 计算,然后再对空载及最大正功和最大负功工况进行计算,再对各种工况的计 算结果分析讨论,最后确定合理的张紧方式及张紧力大小,提出合理的张紧

20、装 置的选型。 通过各种工况的计算、分析比较,提出合理的驱动装置中,电机、减速 器、软起动装置 (调速型液力耦合器 ) 及软制动装置各部件的选型方案。 3 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关键技术的分析 3.1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组成 带式输送机的组成如图 3.1 所示2 ,主要其有 : 输送带、驱动装置 (电动机、 减速机、软起动装置、制动器、联轴器、逆止器 ) 、传动滚筒、改向滚筒、托辊 组、拉紧装置、卸料器、机架、漏斗、导料槽、安全保护装置以及电气控制系 统等组成。 1-头部漏斗 ; 2-机架; 3-头部扫清器; 4-传动滚筒 5- 安全保护装置; 6- 输送带; 7-承载 托辊; 8-缓

21、冲托辊; 9-导料槽; 10- 改向滚筒; 11- 拉紧装置 12- 尾架; 13- 空段扫清器; 14-回程托辊; 15-中间架; 16-电动机; 17-液力偶合器; 18-制动器; 19-减速器; 20-联轴 器 图 3.1 带式输送机组成示意图 3.2 驱动方案的确定 带式输送机的驱动部是整机组成的关键部件。驱动部配置是否合适,直接 影响带式输送机能否正常运行。长距离、大运量带下运带式输送机对驱动部的 要求比通用带式输送机的要求更高,它要求驱动装置能提供平稳、平滑的起动 和停车制动力矩,以保证输送带不出现超速、打滑及输送带上的物料不出现滚 料和滑料现象。为此要求驱动装置具有一个制动力可随

22、时调整的制动器,以保 证起动和停车制动的可控,极大地减小对物料的冲击。同时,在输送机空载起 车时还必需保证起动的平稳性。 下运带式输送机受地形条件 (如起伏较大 ) 和装载量的影响,其起动工况比 较复杂,应考虑如下几种: (1) 负载量小或空载,松闸后带式输送机不能自起动; (2) 负载量较大,松闸后带式输送机能自起动,但自然加速度较小; (3) 负载量大,松闸后带式输送机能自起动,且自然加速度较大。 下运带式输送机在正常运行时,电动机也存在发电工况、电动工况交织运 行的问题,所以在设计中,一般较少考虑软起动装置。带式输送机配下运带式 输送机在正常运行时,电动机也存在发电工况、电动工况交织运行

23、的问题,所 以在设计中,一般较少考虑软起动装置。带式输送机配置软起动装置,可有效 降低起、制动过程的动张力,延长输送带及接头的使用寿命,甚至可降低输送 带强度,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对此煤矿安全规程作了相应规定。 由于下运带式输送机一般情况下电动机工作在发电工况,空载时电动机 工作在电动工况。目前常用的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部典型设备配置如表 3.1所 示。 表 3.1 常用下运带式输送机驱动部组合表 组合 设 K i 2 3 4 5 电动机 单机或多机 1:1(或 2:1) 驱动 单机驱动或 多机 1:1(或 2:1)驱动 多电机 1:1(或 2:1) 驱动 多电机 1:1(或 2:1)驱动 多电

24、机 1:1(或 2:1) 驱动 软起动 无 限矩型液力 偶合器 限矩型液力 偶合器 调压电气软起 动 滑差离合器 减速器 垂直轴或平 行轴 垂直轴或平 行轴 垂直轴或平 行轴 垂直轴或平行 轴 可以采用垂直 轴或平行轴 制动器 可控盘式制 动装置 可控盘式制 动装置 液压制动或 液力制动+推 杆制动 可控制动装置 可控制动器 拉紧装置 重力拉紧或 自动拉紧 重力式拉紧 装置 重力式拉紧 装置 重力拉紧或自 动拉紧装置 重力拉紧或自 动拉紧装置 适用场合 短距离, 中 小倾角、小 型机 中长距离, 大倾角 中长距离, 大倾角 长距离,变 坡,倾角不大 长距离,变 坡,倾角不大 3.3新型下运带式

25、输送机驱动组合及其控制过程 多数下运带式输送机采用以下几种驱动部组合方式 : (1) 电动机一制动装置一减速器一滚筒 (2) 电动机一限矩型液力偶合器一制动装置一减速器一滚筒 (3) 电动机一限矩型液力偶合器一减速器一可控制动装置一滚筒 (4) 电动机一软启动一减速器一液压软制动一盘式制动装置一滚筒 (5) 电动机软启动减速器液力软制动盘式制动装置滚筒 (6) 电动机软启动减速器可控盘式制动装置滚筒 (7) 电动机软启动减速器液粘软制动滚筒 其中方式(1)(3)多用于小型(短距离、小倾角、小运量、低带速)下运 机上方式;(4)(7)较适于大倾角下运输送机上。由上述方案可见,下运输送 机可控制动

26、装置必不可少;并且目前对下运输送机电动工况的可控起动问题有 所忽视。对于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可控制动装置必不可少,同时 可控起动装置也成为必须。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经济实用的长距离、大运量、大功率下运带式输送机的 驱动部组合方案。该方案驱动部主要有以下设备组成 : 电动机、联轴器、调速型 液力偶合器、减速机、可控制动装置、驱动滚筒等组成,如图 3.2 所示 3。 图 3.2 驱动部分组合方案示意图 采用以上驱动组合的下运带式输送机的起动和停车过程如下 : (1) 开机准备 : 先给软起动装置的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送电,使主、从动摩 擦片闭合,可控制动装置逐渐松闸,如果是重载,按起动要求重

27、车逐渐自动起 动带式输送机。 (2) 当输送带在装满物料的情况下起动带式输送机时, 不能直接对电机送 电, 否则起动太快,物料容易出现下滑或滚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而是靠煤的 下滑力起动输送机,当逐渐松开制动器,输送带带动电机旋转,通过速度传感 器检测旋转速度,当速度达到近电机同步运行转速时, PLC 控制电机自动送电 起动,从而使电机运行于正常的发电状态,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机起动时对电 气和机械的冲击。而且向下输送的角度越大,起动加速度越大。为了保证起动 平稳,通过速度反馈改变制动器施加的制动力,根据不同的制动力,把加速度 控制在 0.3m/s2 之内,保证起动过程的平稳性。 (3) 电机直接

28、起动控制,当输送机空载或轻载,逐渐松开制动器时,输送机 不能自动起动,这时根据测速装置检测输送机处于零速状态或起车太慢时,需 要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来可控起动带式输送机,此时的可控起动过程完全同 上运带式输送机的起动过程。 (4) 正常运行时,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开度最大,传动效率达到最大 (5) 当多电机驱动时,出现某台电机超载,需要功率平衡时,根据电机的电 流反馈来进行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输入与输出速度调节 (具体详见电气部分 ) , 来进行多电机间的功率平衡调节。一般只要带式输送机系统设计合理,都能保 证系统的多机功率平衡。 (6) 停车时,按预定的减速度要求进行闭环改变可控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矩

29、, 使带式输送机按预定的减速度减速,实现可控停车。 (7) 当输送机在带载停车时,不能直接切断电机,否则容易出现飞车现象, 造成严重事故。为此在停机时,先对输送机施加制动力,当检测到电机旋转速 度降到其同步速度时,再对电机断电,这样在施加制动力降速时,可以充分利 用电机的制动力,使停车更平稳。当输送机的速度降至电机的同步速度时,调 速型液力偶合器勺管全部插入,保证电机与输送机系统的同步切除,保证了可 控制动系统进一步按要求减速停车。 (8) 如果停车时,带式输送机是空载 ( 即主电机处于电动状态 ) ,则可以同上 运带式输送机的停车过程结合可控制动装置进行联合停车制动。 (9) 定车时,可控制

30、动装置抱闸,主电机停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的液压和 电气系统停电。 (10) 在起动和停车过程中出现故障,如输送带跑偏、撕带、油温过高等 等,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可控制动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会自动根据要求可控停 机。 4 长距离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设计 充矿集团东滩煤矿东翼一采区主运输大巷固定带式输送机,运距 3005M运 量1800吨/小时,提升高度175.5M,环境温度为035 C ,是属于典型的煤 矿井下长运距、大运量下运带式输送机。由于带式输送机巷道起伏不平,变坡 点较多,致使此带式输送机运行工况相当复杂。此外,该机运行安全可靠性要 求高,控制系统复杂,是目前国内乃至国外煤矿井下运行工况较为

31、复杂的带式 输送机。本章以该下运带式输送机为例,说明其设计过程。 4.1 带式输送机原始参数 带式输送机是目前井下煤炭的主要输送设备,其设计的自动化先进程度、 结构布置方式、使用安全性、可靠性、连续性和高效运行将直接影响矿井生产 成本。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物料与其它方式相比有着一系列的优越性和高效 性,其自动化程度高,代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本课题所要求设计的带 式输送机的参数如表4.1所示。 表 4.1 输送机原始参数 运量 Q 1800t/h 运距 L 540 207 62 518 470 360 400 435 垂咼 0 -27.1 0 -82 0 18 -28.4 -56 总垂咼 -

32、175 m 总运距 L 3005m 平均倾角3 -4 最大块度 300mm 煤容重丫 0.9t/ m3 煤安息角 50 4.2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4.2.1输送带运行速度的选择 输送带运行速度是输送机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在输送量一定时,适当 提高带速,可减少带宽。对水平安装的输送机,可选择较高的带速,输送倾角 越大带速应偏低,向上输送时带速可适当高些,向下输送时带速应低些。目前 DTII系列带式输送机推荐的带速为 1.254m/s。对于下运带式输送机,考虑管 理难度大,一般确定带速为 23.5 m/s。根据工作面顺槽胶带机的规格 (带宽 1.2m、带速3.15m/s),工作面的实际生产能力,

33、煤流的不均匀型等因素,同时 考虑工作面煤仓无缓冲作用的状况(约3M深), 确定东滩煤矿一采区运输大巷固 定下运带式输送机带速3.15 m/so 4.2.2输送带宽度计算 1)按输送能力确定带宽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与带宽和带速的关系是: 2 Q=KB v 丫 c t/h 式中 K货载断面系数,K值与货载在输送带上的堆积角有关(查标准 MT/T467-1996 中表三) B 输送带宽度, m V输送机速度,m/s Y运送货载的集散容重,t/m3 C输送机倾角对输送量的影响系数。 当输送量已知时可按下式求得满足生产能力所需的带宽 B1: B1=1.2 2)按输送物料的块度确定带宽 B2 因为本带式

34、输送机输送原煤,且 amax=300mm 故有: B2 2 市或+200=2 200+200=800mm 实际确定宽度时B=max1000Bi, B2,故可选用1200mm宽度的输送带。 4.2.3 初选输送带 我国目前生产的输送带有以下几种 : 尼龙分层输送带、塑料输送带、整体带 芯阻燃带、钢丝绳芯带等。 在输送带类型确定上应考虑如下因素: 1) 为延长输送带使用寿命,减小物料磨损,尽量选用橡胶贴面,其次为橡 塑贴面和塑料贴面的输送带; 2)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分层带,其次为整体带芯和钢丝绳芯带; 3) 优先选用尼龙、维尼龙帆布层带。因在同样抗拉强度下,上述材料比棉 帆布带体轻、带薄、柔软

35、、成槽性好、耐水和耐腐蚀; 4) 覆盖胶的厚度主要取决于被运物料的种类和特性,给料冲击的大小、带 速与机长,输送石炭石之类的矿石,可以加厚 2mm表面橡胶层,以延长使用寿 命。 综合该机各类特性参数和技术特性,考虑到输送量较大,运输距离较长, 且为固定用输送机,为此初选输送带采用钢丝绳芯输送带,它既有良好的强 度,又具有较好的防撕裂性能,是目前井下带式输送机首选带型。可以初选输 送带如下: 输送带型号:ST2500输送带 带宽: 1200mm 带质量: qd=35.3kg/m2 4.3 输送机布置形式及基本参数的确定 4.3.1 输送带布置形式 对于角度不大的长距离、 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系统,

36、一般可采取双滚筒 1:1 或 2:1 的功率配比,这样既可以实现电机的分时起动 ( 煤矿井下变电所容量有限 制) ,同时可以降低输送带的强度。为了降低输送带的强度,本驱动系统采用了 头部双滚筒驱动,并把拉紧装置放在紧跟驱动滚筒后部,有利于起动时自动拉 紧,同时减少了电力线路铺设长度,保证了控制响应及时。驱动部布置的位置 对输送带强度的影响较大,但对于本输送系统,进行分析后得出,驱动部布置 在上部效果较理想。同时遵循尽量减少施工工作量、简化设备的原则,降低制 作成本,其具体布置示意图如输送机总装图所示。考虑到煤的输送质量较大, 本机各类托辊组间距为: 承载托辊间距 lt=1.2m 回程托辊间距

37、lt=3m 缓冲托辊间距 lth=0. 6m 承载托辊直径 dt= 133mm G=34.92Kg 回程托辊直径 dt= 33mm G=30.63Kg 4.3.2 输送机基本参数的确定 1 )输送带质量 qd 由上述输送带选型结果可知 qd=35.3kg/m2 X1.2m=42.36kg/m 2) 物料线质量 q 当已知设计输送能力和带速时,物料的线质量由下式求得: q=159kg/m 式中Q每小时运输量,t/h; v运输带运输速度,m/s 3) 托辊旋转部分线质量qt, qt 由前述托辊组的选择情况可知 qt, = tG/ lt=29.1kg/m qt = Gt/ lt=10.21 kg/m

38、 4.4 线路阻力的计算 线路阻力 ( 输送带运行阻力 ) 包括直线阻力和弯曲段阻力。除了上述基本阻 力外,还受附加阻力,包括物料在装载点加速时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阻力简称 物料加速阻力,装料点的导料槽摩擦阻力,清扫装置的摩擦阻力,中间卸料装 置的阻力等。由于附加阻力较小,在整机运行过程中相对基本阻力的比例很 小,在计算分析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影响分析结果,计算整机功率时, 考虑电机加权系数。 各直线段阻力的计算 回程分支: WKio-ii=gL(qd+qt ) 3亠ccossjin p =9.8 M0 (42.36+10.21) 0.02 的s () =5564N WKII-I2= gL(

39、qd+qt ) 3亠ccossjin p =9.8 207X (42.36+10.21 ) X 0.02 cos (-)- 42.36 sin (亠) =13376N 承载分支(有载情况) =9.8 X540(159+42.36+29.1) 0.0X25 Xcos ( 0 ) +( 159+42.36Xsin ( 0 ) =30490N =9.8X207X(159+29.1+42.36) X0.025Xcos(-7.53 )+(159+42.36) Xsin(-7.53 ) =-41884N 9.8 X62X (159+29.1+42.36) X0.025 Xcos (0 ) =3500N 承

40、载分支(空载情况) Wz1-2=gL(qt +q 3 + qosirp p =9.8X435X( 29.1+42.36) X0.025Xcos(- 7.4 ) +42.36Xsin(- 4.08 ) =- 159695N Wz2-3=gL(qt +dq + qosirp p Wz9-8=gL(q+q t +q 3 p Wz8-7=gL(q+q t +q 3 p W z7-6=gL(q+q t +dq) 3 p =9.8 400 ( 29.1+42.36) 0.025 Eos ( -4.08 +42.36 Xsir (- 4.08 = - 4829N 同理可计算出其它各工况下各变坡段的阻力,计算

41、结果如表 4.2所示。 表 4.2 各变坡段阻力计算(N) 变坡段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满载 -86081 -33584 55799 26506 134371 3500 -41800 30490 空载 -15659 -4829 13778 8229 -25428 1085 -7668 9454 变坡段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回程 5564 13376 639 39649 4843 -3778 15926 17703 4.5输送带张力的计算 用逐点法计算输送带关键点张力,输送带张

42、力应满足两个条件: (1) 摩擦传动条件:即输送带的张力必须保证输送机在任何正常工况下都 无输送带打滑现象发生。 Symax=S1 1+ ( e 1) /r 式中 Symax输送带与传动滚筒相遇点张力,N ; S1输送带与传动滚筒分离点处张力,N ; 厂传动滚筒与输送带间的摩擦系数,采用包胶滚筒, p=0.3 ; a输送带与传动滚筒间的围包角,取 a=200 r摩擦力备用系数,r=1.3; (2) 垂度条件:即输送带的张力必须保证输送带在两托辊间的垂度不超过 规定值,或满足最小张力条件。 Szmir =5glt (q+qd) cos p Skmir=5glt dCOS p 其中Szmir 重载

43、段输送带最小点张力,N; Skmir空载段输送带最小点张力,N; 本带式输送机各关键点示意如图一所示,其垂直度条件为: Szmir=59.8 .2 ( 159+42.36) Cos (0 =11840N Skmir=5X9.8 42.36 Eos ( 0 =6227N 4.5.1张力计算时各种运行工况的讨论 本输送系统线路多变,其出现的工况复杂,而且各种工况的差异较大,必 须对每一种工况都进行详细计算分析。 (1) 满载运行状态 输送带各段都满载的运行状态通常为正常运行状态。大多数情况下,此状 态为输送机系统最困难工况,所以必须对正常运行工况进行设计计算,以确定 各主要点输送带张力、电机功率、

44、张紧力等结论,此时电机处于发电运行状 态。但对于本输送系统根据以下分析后,此工况却不是最困难工况。 (2) 最大发电运行状态 对于既有下运,又有上运情况的输送线路,有可能出现具有最大发电状态 的工况,而且这种工况随起动和停车过程将不断出现。如果设计中没有考虑到 这种工况,就必然会出现驱动装置过载,或者在这种条件下停车制动不住,出 现飞车造成严重的事故。本输送系统,最大发电运行状态的工况是在只有下运 段满载,水平及上运段都处于空载状态的情况下出现 (3) 最大电动行状态 对于本输送系统最大电动运行状态不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而是在线路下运 段空载,而水平及上运段满载的情况下出现。如果忽略此工况,有可

45、能出现电 机堵转,闷车而烧坏,而且这种工况也随起动和停车过程的出现而不断出现。 (4) 空载运行状态 所谓空载运行状态,就是输送机上各点都没有载荷情况下输送机的运行状 态。对于本输送线路,其空载运行状态比最大电动状态情况下的安全,为此我 们不详细设计计算。 4.5.2最大发电状态下张力计算 当所有下运段满载时,该输送机处于最大发电状态。在最大发电状态下各 段阻力计算如表4.3所示。 表 4.3 最大发电状态下各变坡段阻力计算(N) 变坡段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承载阻力 -86081 -33584 13778 8229 -134371 1085 -41

46、884 9454 变坡段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回程阻力 5564 13376 639 39649 4843 -3778 15926 27703 (1) 张力初步计算 为了充分降低输送带的张力,只要满足摩擦条件和垂度条件,就能保证输 送机的驱动条件,所以下面我们先按垂度条件进行计算,然后验算摩擦条件。 该输送机为双滚筒分别驱动,功率配比按 丫 12=2: 1选取,围包角取 a= 02=200滚筒与输送带摩擦系数取 卩=0.3,贝U。 考虑滚筒的备用系数,C0=1.3,则根据摩擦条件有: Si=5.26Sy 根据本带式输送

47、机的特点,拟先按垂度条件计算,后验算摩擦条件。 所以令:S8=Szmin = 11840N。由逐点张力法求得: S9=Ss+W 8-9=11840+9454=21294N S7=S8 W 7-8= 11840- (-41884)=53724N S6=S7+W 6-7= 53724- 1085=52639N S5=S6- W 5-6= 52639- (- 134371)=187010N S4=S5- W 4-5= 187010- 8229=178781N S3=S4- W 3-4= 178781- 13778=165003N S2=S3- W 2-3= 165003 (33584)=198587

48、N S1=S2- W 1-2= 198587- (- 86081)=284668N S10=S9X1.02= 21294 W2=21720N S1仁S10-W10-11= 21720+5564=27284N S12=S11-W11-12= 27284+13376=40660N S13=S12 W12-13= 40660+639=41299N S14=S13 - W13-14= 41299+39649=80948N S15=S14 - W14-15= 80948+4843=85791N S16=S15 - W15-16= 85791-3778=82013N S17=S16 - W16-17= 8

49、2013+15926=97939N S18=S17 - W17-18= 97939+27703=125642N S19=S18X1.03=129411N (2) 验算摩擦条件 Si/Si9=294668/129411=2.2v 5.26 以上说明各张力点都满足垂度条件和摩擦条件。 (3)输送带强度验算 考虑输送带的寿命、起动时的动应力、输送带的接头效果、输送带的磨 损,以及输送带的备用能力,选用输送带时必须有一定的备用能力 ( 即安全系 数),根据以上计算可以确定输送带的最大张力 Smax则应满足: m= 其中 m输送带安全系数; B带宽,mm ; e带芯拉断强度,N/mm;对于ST2500型

50、带,e=2500 N/mm。 此处校核输送带的安全系数为: m=10.5 可知所选的输送带安全系数大于静态设计安全系数 6;同时也大于考虑 软制动器启动动载系数 1.1 时设计安全系数 6.6 的要求。 (4) 张紧力计算 PH=S18+S19=125642+129411=255053N (5) 牵引力和电动机功率计算 输送机总牵引力: F=S19S1=129411284668=155257N 电动机功率: N= 其中 K 电机功率备用系数,发电工况时取 K=1.1 n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 则所有电动机总功率 P=598kW 4.5.3 最大电动状态下张力计算 当所有下运段空载,其余线路区段满

51、载时,该输送机处于最大电动状态。 在最大电动状态下各段阻力计算如表 4.4 所示。 (1)张力初步计算 为了充分降低输送带的张力,只要满足摩擦条件和垂度条件,就能保证输 送机的驱动条件,这里按摩擦条件进行计算,然后验算垂度。变坡段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承载阻力 -15695 -4829 55799 26506 -25428 3500 -7668 30490 变坡段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回程阻力 5564 13376 639 39649 4843 -3778 15926 277

52、03 该输送机设计为双滚筒分别驱动,功率配比按 Y2=2: 1选取,围包角取 a= 02=200滚筒与输送带摩擦系数取卩=0.3贝U 整机运行系统阻力等于各段阻力之和,由表 3-4计算: Fu=166597N 考虑滚筒的备用系数,C0=1.3,则根据摩擦条件有: SL=39023N 所以令:S1=40000N由逐点张力法求得: S2=SI+W / 1-2= 40000-15695=24305N S3=S2+W/ 2-3= 24305+(-4829)=19476N S4=S3+WZ 3-4= 19476+55799=75275N S5=S4+W / 4-5= 75275+26506=101781

53、N S6=S5+W / 5-6= 101781-25428=76353N S7=S6+W/ 6-7= 76353+3500=79853N S8=S7+W/ 7-8= 79853-7668=72185N S9=S8+W / 8-9=72185+30490=102675N S10=S9+W / 9-10= 102675 采.03=105755N SH=S10+W10-11=105755+5564=111319N S12=SH+W11-12=111319+13376=124695N S13=S12+W12-13=124695+639=125334N S14=S13+W13-14=125334+396

54、49=164983N S15=S14+W14-15=164983+4843=169826N S16=S15+W15-16=169826-3778=166048N S17=S16+W16-17=166048+15926=181974N 表 4.4 最大电动状态下各变坡段阻力计算(N ) S18=S17+W17-18=181974+27703=209677N Si9= Si8Xl.03=21596N (2) 验算垂度条件 Ss=19476N Szmi n 说明满足垂度条件。 ( 3)输送带强度验算 此处校核输送带的安全系数为 m=120(X2500/ Si9=13.9 可知所选的输送带安全系数大于

55、静态设计安全要求系数 6;同时也大于考 虑软启动动载荷系数 1.2 时设计安全系数 7.2 的要求。 (4)张紧力计算 PH=S18+S19=209677+215967=425644N 4.5.4 满载状态下张力计算 当承载段满载时,该输送机处于发电状态。 ( 1 )张力初步计算 为了充分降低输送带的张力,只要满足摩擦条件和垂度条件,就能保证输 送机的驱动条件,所以下面我们先按垂度条件进行计算,然后验算摩擦条件。 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得出满载状态下各点张力为: S8=Szmin=11840N S9=S8+W8-9= 11840+30490=42330N S7=S9+W7-8= 42330-(-

56、41884)=84214N S6=S7+W6-7= 84214-3500=80714N S5=S6+W5-6= 80714-(-134371)=215085N S4=S5+W4-5= 215085-26506=188579N S3=S4+W3-4= 188579-55799=132780N S2=S3+W2-3= 132780-(-33584)=166364N S1=S2+W1-2= 166364-(-86081)=252445N S10=S9 X1.03=42330 *03=43600N S11=S10+W10-11=43600+5564=49164N S12=S10+W11-12=4916

57、4+13376=62S40N S13=S10+W12-13=62540+639=631 79N S14=S10+W13-14=63179+39649=102828N S15=S10+W14-15=102828+4843=107671N S16=S10+W15-16=107671-3778=103893N S17=S10+W16-17=103893+15926=119819N S18=S10+W17-18=119819+27703=147522N Si9=Sio X1.O3=151948N (2)验算摩擦条件 S1/S19=252445/151948=1.6 v 5.26 上式说明满足摩擦条件。

58、 (3) 输送带强度验算 此处校核输送带的安全系数为 m=120(X 2500/ S仁11.9 可知所选用的输送带安全系数大于静态设计安全系数 6;同时也大于考 虑软制动器启动动载荷系数 1:1 时设计安全系数 6.6 的要求。 (4) 张紧力计算 PH=S18+S1 9=299470N 4.5.5 三种工况综合分析张力计算 综合以上三种工况,考虑满足同一拉紧力的条件下,取拉紧力为: PH=425644N 在以上拉紧力下需重新计算最大发电状态下的各点张力: (1 )最大发电状态下 令:S18+S19=2.03S18=425644N 则有: S18=209677N S19= S18X1.03=2

59、15968N S17= S18- W17-18= 209677-27703=181974N S16= S17- W16-17= 181974-15926=166048N S15= S16- W15-16= 166048+3778=169826N S14= S15- W14-15= 169826-4843=164983N S13= S14- W13-14= 164983-39649=125334N S12= S13- W12-13= 125334-639=124695N S11= S12- W11-12= 124695-13376=111319N S10= S11- W10-11= 111319

60、-5564=105755N S9= S10/1.03=105755/1.03=102675N S8= S9- W8-9= 102675-9454=93221N S7= S8- W7-8= 93221-(-41884)=135105N S6= S7- W6-7= 1351051085=134020N S5= S6- W5-6= 134020-(-134371)=268391N S4= S5- W4-5= 268391-8229=260162N S3= S4- W3-4= 260162-13778=246384N S2= S3- W2-3= 264384-(-33584)=279968N S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