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学内容_第1页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学内容_第2页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学内容_第3页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学内容_第4页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教学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精品资料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一、文体知识积累(一)基本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 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 悟的一种文体。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 散文的形式而言。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记叙性的散文一一写人叙事类。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 散文。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 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 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 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 作者对某种精神

2、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 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 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 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 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 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文中之 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

3、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 2-描写性的散文一一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 暗示文眼一一写景状物,突出特点一一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 情上的共鸣一一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一一景 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 文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一一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一一突 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3-议论性的散文一一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

4、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神聚:主题集中鲜明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 炉。4、线索:文章结构的红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 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写景散文一 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5、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 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6、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一、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整体感

5、知在领学生阅读文章时先抛给他们一个对整体把握的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语言一一修辞、表现手法)为 什么这样写,要达到的效果(主旨)(二)动笔点评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读书的习惯。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语言特点等。2)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关键句。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一再写什么一又写什么一最后写 什么。4)归纳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事件、景物的情况和特点)+中心(人 物品质、感情、哲理)。5)赏析写法: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三)实践引路结合文章进行体会。美丽乌龟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

6、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 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 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 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股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 人处购得。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 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 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巴西到台湾的

7、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 做标本。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 大跳。”朋友说。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 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 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后来找了一位 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

8、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作者:佚名 选文有改动)欣赏:选文美丽乌龟叙写的故事很简单,没有曲折的内容,没有紧张动人的场面,也没有激动人心的细节,但作者睹龟思”人,以小见大,从一只乌龟的生死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就赋予这篇文章以丰富的内涵。试题: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 2.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 3.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 的 感悟。4.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5.从

9、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 对比”。 6.从 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 的感 慨。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精品资料解题: 第1题要求我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思路。所以第一关要准确把握 什么是 褰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所谓 装达方式”,指 的就是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于是我们就可以回答 叙议结合”。当然,答 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或 先叙后议”均可,但最好 不回答有叙有议”。第2题要注意对答题的严格限定,即要求我们 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来 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换个说法,就是要我们来概括文中故事的情节。于是 我们

10、就可概括出这样的情节: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也可以这样概 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答这样的题,也允许有其他言之成 理的答案。第3题要联系到前面已经有了的答题铺垫,即这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再看看题目中的提示,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再读文章的结尾部分, 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儿表达的,是对 人生与社会”的感悟。如果再简洁一 点,答 人生"、生命”也是可以的。第4题比较容易找到答案。这个画线句说到 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 要来帮它照相"。那么,下文中的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 那只美丽的乌龟”就一定是与之照应的。第5题答题的关键是集中目标。题

11、目中要求说说 对比”,但没有指出要我们说说与什么有关的对比。既然文章是写乌龟的,那么毫无疑问这对比”一定与写乌龟有关。于是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来阅读文本,发现对比”,可以进行如下的表述:乌龟忍饥挨饿却活下来与吃得太饱而撑死形成对比。 乌龟的来之不易与很快死去形成对比。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饿不死与在很短的 时间内被撑死形成对比。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与在翠绿的 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形成对比。以上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种都 可以,当然,表述与之相近就行。第6题有三个限定: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只写一句话;这句话 是表达自己的感慨的。所写句子一定要符合这三个条件。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句

12、子要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不能写出 乌龟真可怜啊”这样的话语。类似 忧患带给 人生的斗志,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很少会 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的勇气与力量”,入因为安乐而死,由于忧患而生”等答案都 是可以的。(三)中考阅读题及点评心灵折旧费(1) 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2)这是五年前的事儿。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 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这类的东西。(3) 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 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马毛钱,买了一包抵挡的香 烟。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从谈话中,大哥了解 到

13、,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 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 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 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都响”的“东方 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 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 午就把车换回来。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 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 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嫂子说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

14、回肯定被人骗 了,不信等着瞧。(4)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待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 点出现呀。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个 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 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5)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大概是在中午 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 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 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 升起。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

15、在一 旁,手足无措。(6)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 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一番。他知 道,自己的这一招肯定是会赢得老婆的赞许。果然,一直在旁边站立的我的 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是,那位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 化搞懵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0块钱 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十元的纸币,递给大哥。然后,汉子 又说了一声:“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7)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 20元钱狠狠地甩给嫂 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

16、。忽然,大哥楞住了!因为他看到了 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 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 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8)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 20元钱,赶紧跑上街 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阳光刺痛了他的眼(9)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企业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元钱,是他一声的心灵折旧费。1. (3分)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大哥借车给汉子()()()大哥想要还钱2. (2分)文中说“大哥很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了一番”,大哥为什么“得 息 ?3. (4分)请你

17、说说7.8段中加点的“甩”和“抢”好在哪里?4. (2分)文中第5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 (3分)你是如何理解文题“心灵折旧费”的?1 .大哥盼换车汉子还车大哥要钱【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概括时要抓住故事情节的主 人公,注意语言要简练。其一般格式是:X X (人)做了 X X事。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9精品资料文章记叙的主要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位陌生中年汉子来向大哥借自行 车,借车后的大哥受到大嫂的嘲讽,大哥盼望这位汉子信守诺言、准时还 车;终于汉子来还车,大哥向他要钱;那汉子掏出 20元钱给大哥,大哥在汉 子走后发现原来车子许多地方

18、被修理了;大哥想要还钱,没有成功,记住了 这个教训。综合分析不难归纳出答案。2 .能挣20元钱,能得到老婆的赞许。【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结合 上下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要了解为什么“得意”,首先要明确“得意”的是什么。由“为自己的聪明得 意了一番”可知,大哥得意的是自己的聪明。这种聪明体现在:挣了 20元 钱,能得到老婆的赞许。3 .写出大哥对嫂子的不满、着急还钱的心情、对要钱的自责,表现大 哥在本质上是善良的。【解析】本题考查对动词表达效果的品味能力。(7)段中大哥将自己得 来的20元钱“甩”给了嫂子,表明他对嫂子注意利益的不满

19、。(8)段中大哥看 到自己的车子被整修一新,明白了汉子的善良、知恩图报,后悔自己的所作 所为,于是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希望赶紧还给那个汉子。4.烘托出大哥焦急(或绝望)的心情,为下文汉子还车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有:(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第(5)段中“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是一处环境描写。具作用一方面写出了大哥等待汉子还车的着急心情,一方面又为下文汉子果真来还车埋下了伏笔。5. 20元的自行车折旧费使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这让他自责,作者借此呼唤人与人直间的真诚与信任。【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

20、理解能力。这篇文章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在理解时要结合文章的主题。20元钱”在文中反复出现,使文章的叙事线索。这20元钱就是大哥的“心灵折旧费”。速0元钱使原本善良的大哥的人品打了折扣,陌生汉子对大哥以诚相待,大哥却不信任别人。(四)考点点击点击考点一概括类试题考查内容1. 直接概括人物性格。2. 直接复述故事情节或概括内容。3. 理清文章蕴含的情感及线索。例:(10道里一模)喜鹊窝描述第一个喜鹊窝的命运时,作者的感情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四字词语将下面横线补充完整。心花怒放一一(提心吊胆)一一(悲痛欲绝)一一(抑郁不乐)(10道外一模)幸福的篮子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

21、言概括。我与长得像圣母一样的驼背女人相遇。我在公园里与老太太相遇。(10香坊一模)卖白菜阅读全文,说说母亲形象具有哪些特点?勤劳、坚强、慈爱、诚信、注重做人的尊严解题技巧了解内容概括方法:1.文章标题法2.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 起来,加以综合概括)3.一线申珠法4.六要素法答题方式:概括要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题归纳要点注意:1. 总分关系抄总2. 并列关系,层层相加概括3. 主次关系,取主舍次(转折和递进关系,舍前取后)4. 叙事段落。要素概括法(人+事)点击考点二 语句的含义与作用考查语句的含义及作用是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试题。往往通过对句子 的理解进而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

22、解能力。考查内容句子含义与作用常见的题型:1. 说一说文中X X X句子的意思(或含义)2. 说一说文中X X X句子的表达效果(或作用)(10道外一模)幸福的篮子如何理解第(14)段“幸福就是那些快乐的时刻,一颗宁静的心对着什么人或什么东西发出的微笑。”这句话?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围绕着幸福,但只有在艰辛中保持平衡开朗的心态, 才能充分享受原本就拥有的幸福。解题技巧句子的含义二句子的意思+思想情感(或告诉我们的道理)句子的表达效果二句子含义+效果(准确、贴切、生动、形象)作用=表达效果+结构作用(过渡、照应)回答此类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思路和作者 的写作意图。点击考点

23、三词语的含义与作用考查内容1. 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例:(10道里二模)爱,从来不卑微第(8)段中加点的词语“消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丧失(淡漠)原句: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 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 一点责任。(09道里三模)一条短信文中的加点词语有何表意作用?我后撼了,给老爹的一条短信,老爹竟然 整整保存了三年而没有删除!“震撼”高度概括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包括震惊、感动、愧疚。“竟然”表 示出乎意料之外,从侧面表现老爹对独生子短信的珍视,父子情深跃然纸上。

24、解题技巧注意以下答题方式:1. 理清思路,揣摩词语的基本含义。2.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的特殊含义。3. 结合分析人物形象,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4. 结合主题,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点击考点四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一般情况下,往往在景物描写上设考点。考查内容X X语段(或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10市模)和平的声音作者描写“我”走出纪念馆后看到的美丽景色的目的是什么?与纪念馆里的战争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表达对战争的恐惧厌恶,对 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珍惜。(10南岗三模)教师的窗前第(1)段中画线句“没有学生的楼道,清 静得如同电影的默片

25、,将时光倒流”有何作用?渲染了宁静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怀念,引出下文对学生时代的回忆。解题技巧首先要弄清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掌握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格式。环境描写的作用:(1)烘托人物心情(2)渲染气氛(3)推动情节发展(4) 暗示社会环境(5)深化作品主题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格式:(1)烘托(谁)人物+ (什么)心情(2)渲染(什么)气氛(3)推动(怎样的)情节的发展(4)交代(怎样的)社会背景(5)表现了(怎样的)主题点击考点四 理解文章题目考查内容1. 理解文章题目的深层含义。2. 理解文章题目的多重含义。3. 文章题目的作用。例(10道外一模)阅读全文,说说如何编织“幸福的篮子”?遗忘

26、生活中丑恶的东西,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解题技巧文章题目的深层含义=表面意思+深层意思表面意思就是在文中出现的浅层含义,可以是文中的一句话,一件事,也 可以是文章内容的简单概括。深层意思就是文章的主旨,要结合作者情感、人物品质、事件意义来分文章题目的作用=题目含义+题目彳用+答题术语点击考点六开放命题考查内容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启示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的独到见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和感悟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5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6对文中观点进行分析例(10中考)人性的爱抚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集合连接材料, 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

27、话题谈谈你的认。(要求见解深刻,理由 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例(10松北三模)母亲给出的答案在你十几年的成长历程中一定也有过类似“儿子” 一样的疑惑,你得到了怎 样的回答?请结合自己的生活 体验谈谈感受。(10道里一模)喜鹊窝假如你是当年啊偷喜鹊宝宝的淘气男骇,读此之后,请给你无话不谈的朋 友发个短信,谈谈你的感受。解题技巧1、 概括文章主旨2、 联系生活实际,并进行分析3、 适当地运用修辞方法或有哲理的名言警句。4、结语。(五)其他一些基本规律1、表达方式作用记叙的作用:交代事件,刻画人物,突出中心议论的作用:表明观点,点明中心抒情的作用:表达情感,深化主题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描写人

28、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 描写(正面描写)。正面(直接)描写、侧面烘托(间接)。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情(心理、性 格)等。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了的气氛(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深化作品的主题;暗示社会环境的;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2、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修辞:比喻、排比、对比、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引用、夸张、拟人、对偶。比喻的作用: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 了作者的感情。排比的作用:强调了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 作者的之情。拟人的作用: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 作者的之情。对比的作用:通过与相比,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之情。3、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铺垫(引出 下文、铺陈夸张)、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 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4、结构方面关键句的作用:、首段或段首、篇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领下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中间过渡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尾段或段尾、篇尾:总结上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