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doc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doc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摘要】:p :本文分析p 了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阐述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现状,指出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关键词】:p :地质灾害;地质勘察;灾害防治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多端等原因,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造成无数人员伤亡,使国家经济遭受了极大损失。由于地质灾害具有较高的破坏性,灾害的发生会对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等产生着巨大的损失及影响,所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具有生要意义。1 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1.1崩塌。自身整体性遭破坏,发生过程中崩塌体脱离母岩下落速度快;而且发生过程突然,崩塌的发生机理主要受当地的

2、地形地貌、地下水活动、地层岩性、气候变化、地表植被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致使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人类工程活动。1.2滑坡。滑坡体受自身重力作用沿软弱结构面作滑行运动,其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下落速度相对较慢,下落过程中自身整体性较完整,但对其运行轨迹沿途破坏性较大。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除自然因素造成的外,人类工程活动也是其致灾的原因之一。1.3 地面沉降、塌陷。地面沉降和塌陷主要成因为人工采矿并不规范过度采挖,在可溶性基岩地区也因地层溶蚀形成漏斗或近地表地下暗河导致地表沉降及塌陷。该类灾害影响范围为局部性,破坏性比较小。1.4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于长时间受暴雨、冰雪融水等浸泡,致使山地表面土层变

3、软,长时间后逐渐与石头层脱离分析p ,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向滑动,大量的泥沙流受重力的影响加速前进,从而形成了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1.5地裂缝。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一般情况下多因受地壳活动、地表土层受力不均、地下水或地表水下浸等作用影响,地受外力和内力的作用因素下,地表岩、土体会因整体受力不均产生开裂,从而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如果发生在有人类活动区域内,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灾害。2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2.1复杂多变,工作量大。我国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从不稳定的地质区域较多;随着当前气候变化多样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率也逐渐多样和发生率较高起来,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

4、作量逐年增加变大,特别是一些偏僻地区的防治工作受交通不便的影响,更加加大了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量。2.2防范意识不强。对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大多数人群还不能正确认识,一些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宣传工作的力度还不够强,不能让普通群众产生强烈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概念,对于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还很淡薄,认为防治地质灾害是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自身缺少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2.3防范工作环节薄弱。由于受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和技术的差异性大因素的影响,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在对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力度跟不上,特别是在人员配置上不能适应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防治人员缺乏,甚至在防治技术应用和防

5、治标准应用上达不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标准。3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3.1 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遥感集合“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发生地点与区域。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高危点位精确定位,并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叠加分析p ,预测灾变发生趋势。3.2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主要指应用物理手段,探测岩土圈层相关信息,确定断层位移、磁场变化等可能的灾害伴发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提前分析p 与预测。3.3 环境化学勘测方法。在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人们也常常使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例如对勘测区环境污染的监测,化学探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确定

6、污染因素、预测污染趋势、追溯污染、划分污染区,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4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4.1积极维护资和能的平衡使用。要从环境开始,真正的环境保护是要使得当前的资和能两者之间保持相对于的稳定和平衡。对于地面的坍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情况,在进行地下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对岩土层的结构进行勘察。4.2保护和治理区域地质自然环境。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及条件,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水资和生物资等现状,切实有序、科学合理进行资开发和工程建设,避免开发过度。4.3提高现有地貌的遵循度。一些地区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做地质工程勘测,确保地貌、地形、地质不受破坏的

7、原则下开展建设,严格避免以牺牲原有的地形地貌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发展的行为发生。5强化地质灾害防范及管理的措施5.1切实保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范化。国家和当地政府在防治过程中要坚持实行分级管理,大力推进减灾工作的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严格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当前的矿产资开发、国土资利用管理等地质管理工作相结合起来,科学建立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管理体系。5.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网络系统。坚持灾害防治工作坚持权责义务相挂钩的原则,使权责部门和人员防治权责义务一环扣一环,形成良好无间隙的防治体系,同时在社会上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机制与政策,从而利用有效机制和政策鼓励社会

8、捐款、争取国家投资,确保防治资金得到有效保障。5.3提高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对于那些容易产生地质灾情的频发地点,当地部门要聘请有关地质灾害防治治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进行科学论证,对于那些不适合人们居住的区域,或者具有严重威胁和危害人口聚居区要及时进行搬迁。当地的政府部门要及时成立相关组织,对这方面进行特别关注,及时地了解当地的天气变化,在灾情降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对突发状况应急措施。6结束语总之,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灾后治理工作很重要,但是主要要做好灾前预防工作,但要做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合力共进,特别是要重视地质灾害的试验设备与技术,以及地质灾害的分析p 、评价、计算等工程理论的研究开发工作。【参考文献】:p :1薛丁炜,刘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