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防汛应急预案_第1页
水库防汛应急预案_第2页
水库防汛应急预案_第3页
水库防汛应急预案_第4页
水库防汛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库防汛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本预案为镇政府对于区域范围内,依循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状况和考虑社会因素条件下,针对渡汛期间可能发生汛情带来的洪涝灾难威逼而预先制定的相应防备方案,作为有条不紊地、有组织、有计划、有决策、有措施地进行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基本运作程序和组织原则,是镇政府防汛部门、单位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汛调度的依据。本预案将依据洪水灾难预警级别分别响应,将详细的抢险救灾行动纳入全镇救援联动机制。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主要的编制依据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五)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六)国家自然灾难救助应急预案; (七)X省防汛防旱防风工作的若干规定; (八)X省防洪应急预案; (九)Y市自然灾难救灾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范围内洪涝灾难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难的防备以及由洪水、地震、人为故意破坏或其他活动引发的极可能导致水库垮坝、堤防决口等重大险情应急处置。 四、应急预案工作原则 (一)在市“三防”指挥部和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掌握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不断提高防汛抗洪抢险的现代化水平,千方百计确保防洪安全,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千方百计把灾难损失

3、降到最低程度。 (二)防汛工作实行镇委书记任防汛总指挥,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 (三)防汛工作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和防抗结合的原则。 (四)防汛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全面部署,保证重点,局部利益听从全局利益。 (五)坚持依法防汛,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六)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作出规划,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逐年实施加固、改造,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五、清溪镇概况 (一)自然地理 我镇位于X省Y市东南部,是东莞、惠州、深圳三市的交汇点,东邻深圳及惠州,距深圳为38km,距Y市为50km,

4、南接凤岗镇,西连塘厦镇,北毗樟木头镇。镇中心地理坐标为东京114?0930",北纬22?0125"。我镇区地形为河谷盆地,三面环山,一侧靠水,山清水秀,水系较发达,境内多高山峻岭,植被茂密,境内最高峰为银屏咀峰,海拔高程898m,最低为清溪河出口石马河右滩地,平均高程16.0m。平原占全镇总面积15%,面积为20.99km2;水域占2.5%,面积为3.50km2,丘陵山区占82.5%,面积为115.41km2。我镇行政范围面积143km2,其中土地面109.90km2,国营林场33.1km2,共有21个村(居)委会,106个自然村。 (二)气象与降雨 清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5、区,长夏无冬,日照充分,雨量充足,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1996-20XX年年平均雨量为1802mm,最大年降雨量2793.6mm,最小年降雨量1260.8mm。1956-20XX年茅輋水库降雨统计分析,多年平均降雨大于300mm的月份有3个月,为6-8月;大于200mm的有5个月,最大多年平均降雨约为6月,降雨量为325.6mm,最大日降雨量为264.7mm,1956-20XX年共25年最大日降雨资料统计,降雨量大于200mm以上的年份有5年。从日最大降雨量和月平均降雨量分析可以看出,该区日降雨强度不大,但多年月平均降雨量大。 清溪镇地处亚热带沿海山区,雨量充足,流域的暴雨既有锋面雨,也有台

6、风雨,且多集中在每年4-9月份,锋面雨主要出现在4-6月,降水范围大、历时长、强度小。7-9月为后汛期,台风降雨活跃,降水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台风雨一般出现在7-9月份。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多在三日之内,以一日为主。最大一日降雨量367.8mm,风向多为南西、南东向,平均风力8级,阵风最大10级。据东莞气象台多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3.1,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0.5。多年平均湿度87.5%。 (三)主要河流水系 清溪镇位于石马河右岸,其全部水系均汇于石马河,主要水系为石马河、铁矢岭河、清溪河、厦坭河、二坑水,铁矢岭河与清溪河于清溪镇交汇,境内的铁矢岭河上游有中型茅輋水库掌握,厦坭河上游有

7、中型契爷石水库掌握,清溪河上游小(一)型清溪湖水库已经于20XX年3月建成。 石马河发源于Y市Z区的大脑壳山,全流域集雨面积1249km2,河流长88km,在Y市的面积673km2,长度为64km。河床总落差约70m,比降较大,全河平均为0.51,旗岭以上为0.78。在Y市境内的各支流已建成茅輋、虾公岩、契爷石等3座中型水库和小(1)型水库15座,小(2)型水库18座,共掌握集雨面积115.31km2,总库容4521万m3。石马河清溪以上集雨面积675km2,其中清溪镇集雨面积138.08km2,清溪石马河河道长6.93km,平均宽80m,河道比降0.7。 清溪河发源于清溪林场的长山顶,流域总

8、面积61.58km2,河道全长20.58km,最大支流为铁矢岭河,清溪河和铁矢岭河下游穿越清溪镇区,交汇后于聚富新村处汇入石马河。清溪河主要支流杨梅坑河道建成的清溪湖水库,坝址以上河长5.30km,河流加权比降55.8,坝下河道至铁矢岭汇合口长河道平均宽30m,铁矢岭河汇合口以上水质优良。茅輋水库坝址以下的铁矢岭河至干流汇入口河长5.54km,河道平均比降3.5,有污水排入,该河为半山区河流,河道弯曲,铁矢岭河河道平均宽25-40m,清溪湖水库以上集雨面积14.01km2,茅輋水库以上集雨面积19.30km2。 厦坭河源于清溪镇与Y市交界的亚公山,经清溪镇九乡村,进入契爷石水库,厦坭河上游连接

9、契爷石水库溢洪道,下游连接青湖科技产业园排洪渠,上游建有契爷石水库,于塘厦石岭口穿东深供水渠,汇石马河,流域总面积45.36km2,河长18.90km,干流平均坡降6.9。契爷石水库以上集雨面积为17.6km2,水库以上河流长5.6km,干流平均坡降11,水库以下河流长13.61km,河道平均宽20m,平均坡降为7.3。该河为塘厦和清溪二镇共有,上游清溪段契爷石水库以下长5.31km。 二坑水为大坑水库和三坑水库排洪道汇合后的人工渠道,以三坑水为主,上游建有三坑水库,大坑水为较大支流,上游建有大坑水库,集雨面积16.03km2,河道长9.4km,该河流经清溪镇区后于清溪客运站处入石马河,三坑水

10、库以下河道比降3.8,河平均宽8.0m。 (四)区域地质 清溪镇内地形山势宏伟,多高山峻岭,三面多座山峰环绕,植被茂密,岩石暴露头很少。本区位于粤东北高要惠来断裂带的紫金惠阳凹陷断裂带中,东西向高要惠来断裂带横贯本区,具有较为复杂的构造背景,构造行迹主要有褶皱和断裂。区内水系较发育,以山涧河流为主,侵蚀作用剧烈,区间河流一般为雨源型河流,径流量多少随雨量而变化。本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镇区为冲积坡残积缓坡阶地,且为受侵蚀切割的地形。本区地层较发育,分布范围颇广,地层区划属华南地层区东江分区,主要为侏罗纪,泥盆纪和第四纪地层等,依据岩性和岩石组合特征的差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地

11、层陆丰组(QL) 主要是陆丰组的灰白、灰黄色砂卵砾石及粘性土,厚度一般为03.4m,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构成河流一级阶地,其河流二元结构。局部河流分布有灰灰黑色粘性土、泥炭土及腐殖质和粉细砂等。该组与下伏西南镇组呈整合接触,不整合于基岩之上。 2、侏罗纪地层 A南山村组粗面质(含角砾)塑性岩屑熔结凝灰岩或熔结凝灰岩夹少量凝灰质泥岩。该组角度不整合于中晚侏罗式地层之上,为白垩世花岗岩所侵力。 B塘厦组,灰色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砂岩,粉砂质泥岩面层,长石石英砂岩等。该段发育水平层理,水平纹理,透镜状层理,属浅湖相沉积。 3、泥盆纪地层 A大赛坝组、灰色细粒长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该

12、组水平层理发育,砂岩以石英砂岩为主,属滨浅海沉积。 B帽子峰组石角嘴段,灰色细砾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少量硅质岩。帽子峰组沉积环境为湖坪相,为水平层理,韵律层理,压扁层理沉积构造。 4、晚白恶世地层 为细粒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外,部分地区还分布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闪长岩脉和闪长岩脉。 依据中国地震区划图,清溪镇地震基本烈度为级,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 (五)社会经济概况 我镇共有21个管理区,106个自然村,13个工业区,总面积106.8km2,20XX年全镇常住户籍人口3.33万人,外来人口38.40万人,总人口41.73万人,共有21

13、个村(居)委会。 生态环境美丽,城镇配套设施完善。先后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外资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乡镇”和“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六、防洪排涝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历史洪涝灾难 我镇洪水出现时间与暴雨出现时间相全都,大多发生在4-9月份。坝址以上流域内河床坡降较陡,汇流时间短,洪水陡涨陡落,洪水历时大多在1-2天以内。 我镇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经常受洪涝威逼,坡水汇流时间短,洪水陡涨陡落,洪水历短。镇内多处低凹地和渠道排水不畅,一般暴雨就成灾,工厂和民房遭水侵,造成严重损失,每年都有56次。 (二)防洪除涝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洪除涝体系 我镇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建立,建成了一批较强防洪能力的骨干工程,上游由茅輋、契爷石和清溪湖、大坑、三坑等15座水库调控,镇境内由石马河、清溪河、厦坭河、二坑水等28条主要河道渠道排洪涝水,镇区内还有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