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7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夯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知止而后有定定:决定。.B.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月辛:开辟。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非:不对的。B A项,定,目标,志向。C项有偏向。D项,非,批评。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其机如此 B.此之谓自.谦.C.大学之道 D.小人困居为不善函B项,古义,自我满足。今义,自己表示谦虚。C项,古义,古代天子设立的学校,与小学相对 而言,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之道。今义 ,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的一种,包括综合大学和 专科大学、学院。D项,古义,独处。今义,在家里住着没有工作做。HUa3 .下列各

2、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在明明德B.所谓批 其意者C.上代长而民兴弟D.意诚而后心正叵c项是形容词作动词,敬重。其他三项是使动用法。忤案C4 .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2),所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3)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慈者,。(4)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1)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3)所以事长也 所以使众也 (4) 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定

3、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 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4、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女?乐,则不得 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 心。5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止 而后有定止:终止。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C.此谓诚于中,杉于外形:表现。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慎:谨慎。SA项,止”,应为 最高的境界A6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 大学之道”的一项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有所

5、好乐,则不得其正A.B.C.D.B不是直接阐释,是 小人”的做法,是从反面说明。排除这三句即可。B7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 ,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 慎独”。H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是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并没有说这类人也要慎独”。D8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而在这三个语句中,翻译的重点是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如明明德”中第一个 明”,诚于中”的诚”,形于外”的形”;文言句式,如 朱之有也”等。参考答案|(1)古代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2)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 ,所疏远的却厚待于他,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3)这就是所说的内心真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二)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姚敬恒先生事略清全祖望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 近日应潜斋高弟有日凌

7、嘉印、 沈文则、姚敬恒,皆拔起孤露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 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敬,值,讳宏任,别字思诚,杭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杭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 不应科举,隐于市廛,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 一过,潜斋雅爱之。一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凡事必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 ,潜斋不食二 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 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

8、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 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 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敬恒对曰:游魂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 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 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 勤施,渐不可支, 遂以此落其家。晚年以非罪陷缥继。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 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

9、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 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 团孤露:父亡无所荫庇。市廛(ch an):店铺集中的地方。时:通 伺”。海上事:清政府平 定台湾之事。游魂: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氐确的一项是()A.敬恒皇恐,长跪谢明:感谢。B.访以海上事访:询问。C.闽督肃然颔.之含:点头同意。D.遂以此落.其家落:使衰败。耳析A项:谢,认错,谢罪。HO A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C.aD.解析C项,均为副词,于是,就。A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因果关系,因此。B项,动词,做;介词,

10、替。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WCA.姚敬恒品学兼优 B.姚敬恒轻财重义 C.姚敬恒识见高远11 .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氐触的一项是() ,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经常用他的经商所得接济他人。,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诵读经典,泰然自若。四回姚敬恒名声未彰”,是因为他生平只注重亲身践行,不著书立说,了解他的人很少。而不是 因为他经商。fKA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画(1)关键词:躬行

11、“鼎足”顾“知"。(2)关键词:贸“银色“下劣“愠"。(3)关键词:丧”若 此“过",无乃欤”句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翻译时应注意。参考答案|(1)而姚敬恒亲身践行 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2)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成色不好,很生气。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参考译文|李二曲集中专门辑录一些公开讲论学问的前代学者,其中出身农民、工匠、商人的编成一卷,以此来勉励求学的人。据我最近听说的,近来应潜斋先生的高徒中有凌嘉印、沈文则、姚敬恒,都是在(他们)父亲早亡、无人照料的情况下成长起

12、来,成为通习儒家经典的学者。凌、沈的名声尤其大,(他们的事迹)见于沈端恪先生(为他们)所作的传记,而姚敬恒亲身 践行,和他们(凌、沈二人)并列,不过没有了解他的人。姚敬恒,名宏任,别字思诚,杭州钱塘人。姚氏,过去是杭州的大姓。姚敬恒少年丧父,他的母亲是一个贤能的妇人。姚敬恒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隐居在商铺之中,小本经营多少赚点利息来养家糊口。他(姚敬恒)的母亲有一天看见姚敬恒做蚕丝买卖,(使用的)银子成色不好,很生气,说:你也做这样的坏事吗?我没有指望了。 ”姚敬恒惶恐不安,直身跪在地上自责谢罪,请求改 正自己的行为。于是拜应潜斋先生为师,每天朗诵大学一遍,应潜斋先生非常喜欢他。(姚 敬,值)一言

13、一行,都遵循老师的教诲,淡泊处世,自隐才能,不求名声,凡事一定会以忠厚为本。沈 甸华先生去世,应潜斋两天不吃饭,姚敬恒问:朋友去世(你)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 吧?”应潜斋长叹道:是因为没能力为他操办丧事啊。"姚敬,rf说:请让我为先生做这件事。”丧事都是他亲手安排。应潜斋不肯轻易接受他人财物,只有对姚敬恒的赠送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并非不义之财啊。"不过姚敬恒也不敢拿得过多,每次等到应潜斋钱物匮乏时才接 济他,(这种做法)到(应潜斋)去世都没有改变。应潜斋去世,姚敬恒服丧行古代的弟子之礼。姚江黄晦木先生眼中很少有满意的人,唯独见姚敬恒而赞许他,说:(姚敬恒)

14、是可以收录进独行传中的人物啊。”姚敬恒曾经到福建一带游学,福建总督姚公盛情邀请他,向他咨询平定台湾的事情。姚敬 恒回答道:台湾的郑氏政权很快即可平定。但是福建老百姓财力也已经枯竭 ,您有什么措施来培养吗?”福建总督表情庄重,点头赞同。然而姚敬恒因为钻研儒学,经营的生意没增加收益却经常施舍,渐渐入不敷出,于是因为这个家道衰落了。姚敬恒晚年无辜获罪而被关进监狱。宪使入狱巡视囚犯,姚敬恒正在朗诵大学,宪使很吃惊,走进他的牢房,看到他几案上放的都是程颍、 程颐、张载的书籍,招呼他坐下交谈,大为 吃惊,当天就释放了他。然而姚敬恒最终因为贫穷而死。他生平只注重亲身践行,不著书立说, 因此很少有了解他的人。

15、 我已经(把他的事迹)附在了潜斋墓表中,又搜集他的事迹为他作 传,来与凌嘉印、沈文则二位并列 ,并且以此等待后世像李二曲这样的人。可惜寻访他母亲的 姓氏,竟然没有得到。二、语言表达1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比尔 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 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 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 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 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 会出现其他许 多可怕后果。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 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A旦则/也即 使然 而B倘 若那 么进

16、而/由于所以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还虽 然但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 ;第处是Z果,无须关联词语;第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 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 ;第处和第处构成转折关系。 据此可选出答案。HKd14 .(2016全国高考n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 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